《第七天》是中國當代知名作家餘華繼《兄弟》之後,時隔七年後最新長篇小說。用荒誕的筆觸和意象講述了一個普通人死後的七日。
裡面最打動我的是主人公楊飛和養父楊金彪的感情。楊金彪在鐵軌旁撿到楊飛後,用全部的愛撫育了他,甚至為了他,一輩子不成家。
而楊飛也是深深愛著這個比親生父母還親的養父,當親生父母找到他後,為了給他更好的生活,養父含淚送他回了親身父母那裡,但是楊飛並不能適應那裡的一切,感覺到養父這裡才是他的地方,最後回到了小鎮。
養父最後患了重病,楊飛賣掉了房子,全心全意照顧著養父,當然養父也不忍心看見養子生活得這麼辛苦,最後離開小鎮,一個人去向遠方。
此刻我想起了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歷史和個人的生命一樣,輕得不能承受,輕若鴻毛,輕如塵埃,捲入太空,但是瑣碎的人生中,那些對你傾注全部心血的真情,在胸口重得不能再重。
該書裡面的父親情,最打動我的地方,不僅僅在於父親做出的犧牲,而是在於父親在有過反悔、有過放棄後,仍然會做出雖然困難,但是符合內心的選擇。養父為了和一個姑娘結婚,把小時候的楊飛拋棄在一個幼兒園門口,但是經過了內心艱難的掙扎後,仍然找回去找到了他,從此心無雜念地養育楊飛成長。
裡面父親的掙扎寫的很觸動人心:父親是那種根筋的人,他的想法一旦走入死胡同就不會出來了,他在心裡認定她不能接受我。可能他是對的,她雖然勉強接受我,但是在今後漫長的生活裡,我將會是這個家庭衝突和麻煩的導火索。我父親痛苦不堪,他就像是一條情感溼潤的毛巾,我和這位姑娘抓住這條毛巾的兩端使勁絞著,直到把裡面的情感絞乾為止。」
同樣,養父生病後,楊飛對父親的感情也讓人動容:我們仿佛回到鐵軌旁那間搖搖晃晃的小屋子裡的生活。晚上店鋪打烊後,我們父子兩人擠在一張床上睡覺。我每天晚上聽到父親的嘆息聲和呻吟聲,嘆息是因為我今後的前途,呻吟是因為自己的病痛。病痛減輕一些時,我們就會一起回憶過去。那時他的聲音裡洋溢著幸福,他說到很多我小時候的事情,他說我小時候睡覺時一定要他看著我,有時候他更換一下躺著的姿勢, 背過身去後,我就會一遍遍叫著:「爸爸,看看我吧:爸爸,看看我吧……
這段父子情深深打動了我,我們心裏面都有一個長輩,在我們最弱小的時候,給了愛和支撐,也許當時看著雲淡風輕,但是成年後回想起來,都重若千鈞。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父母深情如同蒲葦那樣柔韌,如磐石那樣堅硬,愛你的心永無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