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冬 格局的力量

2021-01-13 騰訊網

年度力量-格局

深耕影視行業多年,始終堅持以內容為王,成功探索出「主旋律+商業片」電影創作模式,助力中國故事的精彩講述,實現了口碑和票房雙贏。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博納創作團隊深入一線調研,籌備拍攝抗疫題材影片《中國醫生》,用特殊的藝術形式來關照時代和社會,致敬抗疫英雄。

在變化的環境中,堅持「大時代、大格局、大情懷」定位,不斷以高水準作品回報觀眾,引領中國電影產業向專業、優質方向發展,凸顯了格局的力量。

作者 | 何展

編輯 | 顧鴿

電影人的韌勁

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當天,博納影業集團(以下簡稱博納)的創作團隊便抵達武漢,採訪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患者和普通市民。

博納董事長於冬渴望得到這些還冒著熱乎氣的真實故事、真摯情感。幾個月前,他主動向國家電影局請纓,計劃以《中國機長》原班人馬為主創,將抗疫故事改編成電影《中國醫生》,作為對這一特殊年份的記錄與回望。

「記錄時代,是電影人的責任。」於冬說。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攪亂了博納的不少計劃,但於冬腦中仍舊不斷冒出新項目點子。目睹20萬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的壯舉後,拍電影的衝動在他心頭燃起:「2021年的時候,當我們戰勝了新冠肺炎疫情,再回望2020年,我們會覺得今後的人生什麼困難都能過去!」

「扛過難關,再上巔峰」,是電影經久不衰的主題,也是電影人的信念。

2020年,電影院線經歷了整整6個月的停擺,一些院線倒閉,部分從業者陷入困頓。博納的賀歲片《緊急救援》被迫撤檔,旗下79家電影院暫停營業,原定上半年開機的新電影也因此耽擱。

《緊急救援》劇照

在困境之中,於冬感受到了行業內外的溫暖。在他飛往各個城市,與商場業主洽談減租降租時,往往都會得到理解與支持。雖然疫情之下,各方都有壓力,但還是有很多人願意伸出援手——企業幫企業,企業家幫企業家。

「我心存感激,減一毛錢都是情誼。」於冬說,「越是困難的時候,大家越是聯起手來共克時艱。」在他看來,這不僅是電影行業的韌勁,更是中國經濟復甦的基礎。

而電影從業者的堅持,更令於冬感到振奮。當影院復工的通知下發後,他看到很多影院的同行都熱淚盈眶,「終於等到這一天」,立刻全力準備復工。為了節約成本,影院基本不外請保潔,總經理帶著員工一起擦拭座椅,消殺衛生間。

於冬

電影人有韌勁,壓得越重,彈得越高。艱難之中,更能洞見行業的厚土。

韌勁的源泉,在人。於冬對電影的復甦有底氣:「中國電影產業經過前20年、三代電影人的努力,已經夯實了產業基礎,有了足夠的創作積累,銀幕數量已經達到7萬張,尤其是年輕導演的崛起,形成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的力量集聚。」所以,災難和影響是暫時的,電影行業紮實的市場基礎、人才基礎、產業基礎,令其復甦成為必然。

韌勁的後勁,更在於市場。在於冬看來,電影很重要的一個功能是溫暖人心、慰藉心靈,而這正是疫情過後人們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只要有「源頭活水」來,必能帶給電影行業新的生機。「創作高質量的影片,恢復電影創作源頭的生產,讓更多好電影走進市場,電影行業才有了真正復甦的源頭活水。」於冬說。

危機同樣也是時機。於冬很慶幸,在電影行業停擺的幾個月裡,博納沒有浪費一天時間。幾個原定開機的項目被迫擱淺,他決定讓劇本回爐,「正好有機會再磨一磨。」

他深信,挺過難關,就是春天。

以創新面對困局

2020年7月,電影院線復工前夕,於冬前往博納影院,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農曆新年的紅燈籠還在、賀歲大片的廣告還在,而那些為春節檔準備的爆米花、飲料都已過期。看著一箱箱過期貨物被丟掉,他備感唏噓:「我能理解每一位影院從業人員的不安、焦慮和無奈。」

損失還遠不止於此,復工後,電影人依舊需要面對重重危機。

片源是首要問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外新片拍攝數量驟降,如果不加快生產,那麼2021年必定出現片源斷檔局面,威脅中小院線生存。另一個問題是觀眾觀影習慣的變化。隨著停工6個月期間幾部大片轉為網絡播放,有些觀眾很快適應了網絡觀影模式,電影院復工後未能如期迎來觀影潮。

行業的不景氣擺在眼前。類似的狀況,也曾出現在於冬創立博納那年——中國電影行業最低迷的時候。

《烈火英雄》劇照

那是1998年,觀眾印象最深的電影是《鐵達尼號》,這部好萊塢大片於院線放映長達半年之久,席捲3.6億元票房,而當年中國電影市場全年總票房僅8.3億元。

那一年於冬27歲,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最年輕的科長,負責電影發行。他用「門可羅雀」四個字來形容當時電影發行部門的狀態:「所有電影製片廠都虧損,很多電影院關停,陣地都沒了。」同行一塊聊天,覺得中國電影的末日來了:一邊是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一邊是電視、卡拉OK等新娛樂形式的興起,讓國產電影的生存狀況愈加艱難。

市場化轉型迫在眉睫。於冬辭職下海,創辦了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電影發行公司,拿到了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第一塊「電影發行牌照」。幾十年來,公司累計出品影片超過250部,斬獲票房逾350億元,更以《紅海行動》《中國機長》《烈火英雄》《湄公河行動》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大片,在中國電影界立起標杆。

《紅海行動》劇照

「博納的成長是電影觀眾用一張張電影票攢起來的!」於冬說。除了對觀眾的感謝,他更清楚一件事,「要有勇氣創新,不創新就是等死,創新還有機會殺出血路。」無論面對什麼困境,只有求變,才有促發生機的可能。

1998年,中國電影沒有倒下。2020年,中國電影更不可能倒下。

在「片荒」面前,於冬發出了行業倡議。他深知中國電影需要儘快恢復生產,各家電影公司應當成為堅實後盾:「需要有效的調配資金,靠內生增長和國內市場的內循環,讓中國電影市場重新煥發生機。」他建議,可以把尾部電影的資金集合起來,集中優勢的創作力量;導演也可以聯合拍電影,把有效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以此降低製作成本,提高製作質量。

針對網絡電影的發展勢頭,於冬認為院線沒必要大張旗鼓地喊「封殺」,而是應該提高自身對觀眾的吸引力,比如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休閒娛樂和社交功能等。同時,「要通過提升創作理念,了解創作規律,提高科技力量,來提高院線電影的視聽體驗,這才是未來院線電影的生存方式。」

面對大眾娛樂形式的不斷變化,唯一不能變的是嚴謹的創作態度。電影行業正在面臨資金「退潮」的考驗,行業內必須建立起良好的自循環,不斷推出「好片」,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有好電影,觀眾就會回來。」這是於冬常說的話。

講好中國故事

2021年,觀眾會想看什麼電影?

於冬相信,那應當是典型講述中國故事的作品——記錄這個時代的真實面貌,歌頌紮根於現實土壤的人民英雄,激發具有共鳴的情感,寓意戰勝災難的旺盛生命力。

「中國故事」是近年來博納的金字招牌。從小試牛刀的《智取威虎山》,到現象級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再到模式成熟的《中國機長》《烈火英雄》《決勝時刻》,數部大製作影片橫掃100億元票房,改變了「主旋律影片不賺錢」的說法。

《智取威虎山》海報

究其原因,於冬認為當今的中國觀眾,本就希望在電影中看到英雄壯舉。英雄故事是電影永恆的主題,主旋律電影從不缺乏受眾,缺乏的只是現代電影的創作理念、技術和電影語境。

中國年輕一代觀眾有著更大的電影閱片量,獲取國內外視頻內容也更加便捷,因此電影一旦在敘事上落後,便很容易喪失受眾。「要把敘事語境與年輕人的審美趣味和接受方式相結合。」於冬說。

因此,他以大膽創新的理念,對過去的主旋律電影進行了創造性轉換,以適應當今的市場環境。比如,《湄公河行動》展現的是中國式孤膽英雄深入虎穴的家國理想價值觀,但又融合了香港警匪片與好萊塢特工片元素,將這個類型推向極致,實現了價值與美學的雙向突破。

《湄公河行動》劇照

在電影技術方面,於冬也從不甘於人後。拍《智取威虎山》的時候,正趕上李安執導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片中那隻老虎的特效,刷新了行業內外的認知。為了不輸給少年派,博納蟄伏一年,等待特效團隊的調整與完善,以更好地塑造《智取威虎山》中的老虎形象。

如今,於冬可以很自豪地談論國產大片在電影技術上的突破。比如,《紅海行動》在軍事動作片製作水準上,對好萊塢電影《黑鷹墜落》的突破;《中國機長》在特效完成度及大銀幕效果上,超越了《薩利機長》……堅守主流價值觀,以先進的敘事手法和技術講述「中國故事」,便是博納主旋律電影的成功法門。

近年來,從小就有英雄情結的於冬,越發渴望展現各種「平民英雄」。作為一個「空中飛人」,他經常接觸到民航工作人員,《中國機長》上映後,有工作人員跟他說,看到片中伸手指、檢查指甲的鏡頭一出來,自己就哭了。

這件事讓他很受震動:「你知道結果,還讓你淚流滿面,因為什麼?因為看到了平凡崗位上的自己,平時沒人會關心你、關注你,沒人會看到你的努力。」

《中國醫生》開機合影

《中國醫生》又是一例,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於冬看到了無數值得被看見、被講述的醫生故事。於冬對這部電影寄予厚望:「我希望,每個中國人在2021年或者更久遠的時候,都能想起2020年的那些瞬間。」通過電影緬懷逝者,紀念英雄,正是文藝作品的價值。

「做好電影,做好企業,服務人民,記錄時代。」這是於冬作為電影人的初心,也是責任。

以下為《博客天下》對於冬的年度專訪:

「有好電影,觀眾就會回來」

博客天下:2020年4月初武漢「解封」的第一時間,博納影業的創作團隊就深入武漢進行採訪,籌備拍攝《中國醫生》,能介紹一下這個項目是怎麼產生念頭並決定投入製作的嗎?

於冬:口罩遮擋了白衣天使的面容,卻遮不住他們溫暖而堅定的目光,在這場重大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他們義無反顧地戰鬥在最前端,用生命守護著患者。14億國人無時無刻不在為衝鋒在第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揪心、被他們為國家為人民拼命的身影所感動。博納影業作為中國電影領軍企業之一,有責任記錄時代、歌頌新時代的英雄、彰顯中國抗疫精神。

目前,博納影業正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安排部署和相關省份的支持下,組織電影《中國機長》原班人馬籌拍電影《中國醫生》,這是一部反映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片。影片聚焦武漢抗疫一線,將以武漢醫護人員及各省市自治區援鄂醫療隊為人物背景,從人性的角度,運用獨特的敘事,以及極具衝擊力的鏡頭語言,全景展現抗疫一線充滿奉獻和犧牲精神的中國醫護人員的感人故事。

博納影業集團出品的抗疫題材電影《中國醫生》正式開機,於冬發表致辭

博客天下:作為影視企業掌舵人,您下海創立博納影業的時候正值影視寒冬,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電影行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您覺得這兩次情況,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於冬:我入行的時候剛好是中國電影最低迷的時候。低迷到什麼程度?就是所有的電影製片廠都虧損。當時大家都在說電影的末日來了,因為電視、卡拉OK等新的娛樂形式逐漸取代了電影,很多電影院關停,陣地都沒有了。

那一次的寒冬,讓我們痛下決心,進行市場化改革。從2001年之後,一系列的電影產業政策推出,包括允許民營經濟進入到製片、發行、影院建設等環節,市場化的活水激活了整個市場。2001年以後,電影市場開始逐漸爬坡過坎,取得了連續十七八年的高速增長。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了電影院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停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突如其來,對電影行業的衝擊、影響巨大。當影院復工的通知下發後,很多同行滿懷「終於等到這一天」的心情,熱淚盈眶。

我們看到了電影行業的艱難,看到了從業者的忍耐與堅持。但這次的影響,我認為是暫時性的、階段性的。中國電影產業經過前20年、三代電影人的努力,已經夯實了產業基礎,已經有了足夠的創作積累,銀幕數量已經達到7萬張,尤其是年輕導演的崛起,形成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的力量集聚。我常說一句話,有電影人在,就有好電影;有好電影,觀眾就會回來。

於冬

博客天下:中國電影行業停工了178天,在不確定影院何時能復工的日子裡,您主要在做什麼事?對電影行業有哪些新的思考?

於冬: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與博納電影院的業主老闆們談減租降租,我感覺還是得到業主方的同情和理解的,都給予了博納電影院租金減免的支持,我心存感激,免一毛錢都是情誼。我覺得這就是企業幫企業,企業家幫企業家,體現了企業家精神,顯示出了中國經濟的韌勁。越是困難的時候,大家越要聯起手來共克時艱。

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準備、打磨和籌劃的時間。博納影業現在正在準備的幾部大片,如果過早開機可能缺少時間去打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沒有浪費一點時間,全部在做劇本。

新冠肺炎疫情時期,電影觀眾也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創傷,是心靈的創傷,他們希望到電影院看電影,電影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溫暖人心、慰藉心靈,這個時候需要電影藝術家們、電影工作的各個企業家們,克服重重困難,創作高質量的影片,恢復電影創作源頭的生產,讓更多的好電影走進市場,電影行業才會有真正復甦的源頭活水。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我們要回到600多億票房這樣的一個市場規模,還需要一定時間的努力,還需要經歷一場艱苦卓絕的奮鬥,尤其是電影公司的掌門人,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在後新冠肺炎疫情時代電影發展的關鍵階段,要發揚企業家精神,要能夠帶領團隊、創作人員,不僅要走出困境,更要創作出優秀的高質量影片。

「賦予主旋律電影一種新的生命力」

博客天下:博納近年出品了大量主旋律大片,取得了很大成功,這種「商業片+主旋律」的電影模式,您當初是如何想到要去嘗試的?

於冬:「記錄時代,是電影的責任。」博納先後推出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烈火英雄》《決勝時刻》等新主流大片,6部影片累計票房突破了100億元。通過看這些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成功軌跡,我們要賦予主旋律電影一種新的生命力,這種情感的共鳴,是很重要的。

今天的中國觀眾,希望看到電影中更多地展現英雄行為和英雄壯舉,用現實生活中的英雄故事來賦予角色更強大的生命力。近年來,博納影業把過去傳統主旋律電影進行了創造性的轉換、創新的地表達,融入了現代電影創作的理念、技術和新的電影語境,使得今天的中國式大片或者中國主流大片,這些年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博客天下:您如何理解這些主旋律中國故事對於觀眾的吸引力?

於冬:其實觀眾希望看到銀幕上中國式的英雄人物,像《湄公河行動》《烈火英雄》《中國機長》,這些人物群像是當下的時代英雄。這種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首先最大的難度就是沒有懸念,觀眾一進場就已經知道結尾了,所以事件電影給我們這一類題材的創作增加了很多難度。因此,在創作中我們更應該用觀眾意想不到的情節設置、人物塑造,賦予這些人物更豐富的精神境界,融入現代電影技術中,將更多優質的中國式大片呈現給觀眾。

《湄公河行動》劇照

博客天下:之前業內IP電影熱潮時,博納並未投身其中,一直堅守主旋律。在您看來,面對各種電影題材風口,應當如何真正把握住觀眾的胃口?

於冬:講好中國故事,塑造英雄形象,抒發英雄情懷,濃墨重彩地抒寫國家歷史,這都是新主流大片的創作方向。同時要融入現代電影的創作理念、科技力量,提升電影的技術水準,更主要的是把敘事語境和年輕人的審美趣味和接受方式相結合。當下的年輕人閱片量很大,獲取視頻內容的方式很便捷,打通與這些年輕人的緊密聯繫很重要。

新主流電影要實現價值突破和美學突破。價值突破是家國情懷與價值觀的方向,美學突破是極致的類型化。比如《湄公河行動》,在過去香港警匪片的優勢基礎上,融入了好萊塢特工片的元素,加入中國式孤膽英雄深入虎穴的家國理想,把這個類型推到極致。

比如《紅海行動》,把中國軍事動作片的製作水準提升到較高的高度。好萊塢的《黑鷹墜落》是17年前拍的,《紅海行動》可以說超越了17年前好萊塢的拍攝水準。

再比如《中國機長》,我們在特效技術上已經超越了《薩利機長》,不論是特效的完成度,以及大銀幕上的震撼效果,都實現了對《薩利機長》的超越。

《中國機長》海報

博客天下:新冠肺炎疫情之後,抗疫作品成為熱門話題,在您看來,應該如何講好疫情題材的故事?

於冬: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湖北省有20多萬醫生、護士,全國增援湖北有4萬多人,每一個醫護工作者都是舍小家顧大家,來面對病毒所帶來的災難。我們被這些故事感動到,所以博納影業向國家電影局主動請纓,拍攝一部聚焦醫護群像的當代電影《中國醫生》。劉偉強導演在跟我充分溝通後,率領《中國機長》原班人馬投入到電影劇本的創作中。

我希望,每個中國人在2021年或者更久遠的時候,都能想起2020年的那些瞬間。通過電影的手法再現那一時刻的景象,讓它不僅成為時代的記憶,同時也是對那些逝去的人,包括病人、醫生的緬懷。

博客天下:《中國醫生》進行到什麼程度了,預計什麼時候上映?

於冬:目前已經開機拍攝,預計將於2021年建黨100周年時上映。

「唯獨不能變的是嚴謹的創作態度」

博客天下: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原因,線上播出的網絡電影再次受到關注。您是如何看待網絡電影的發展狀況的,它與院線電影是否存在競爭或共生關係?

於冬:春節檔的很多影片都在線上放映了,我認為這是電影公司的無奈之舉,包括在Netflix(美國流媒體網站)上播放的《花木蘭》,說明可能連迪士尼這樣的巨無霸公司都面臨資金回收的壓力,或者前期宣發成本投入過大。所以我們更多是理解,其實院線也沒有必要大張旗鼓地「封殺」或者制裁,這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沒有辦法(的舉動)。

我覺得,未來可能會形成院線和流媒體平臺自己出資定製電影的情況。院線電影還會有很多人去拍;(流媒體)平臺也會有意願投資拍一些在平臺上播放的電影,通過更成熟的點擊分帳模式,鼓勵創作者通過影片質量提高分成收入,而不是一次性買斷或者包拍。

博客天下:2020年影院復工後,有人提到目前的電影市場存在「小片帶不動,大片不願動」現象,您是如何看待目前的電影市場的?

於冬:現在國外的新冠肺炎疫情還很嚴重,所以國外的片源實際上是滿足不了我們2021年下半年的檔期的。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課題,讓我們中國電影的創作要加快生產。因為電影創作是源頭活水,只有源頭活水源源不斷,才能有力助推整個行業的復甦。

於冬

博客天下:2014年,您提出過一個觀點「電影公司未來都將給BAT打工」,如今網際網路平臺確實滲透到了影視公司,這種現象將會令影視產業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於冬:在流媒體平臺上多一塊增量市場,並不是分流。應該回到(流媒體)平臺分帳模式的改進和透明上來,不是說趁機壓低價格收購這批院線電影。這些院線電影被收購之後,電影公司是沒有再生產能力的。只有通過院線觀影人次的提升,來維持它的再生產能力。所以如果平臺抱著「割韭菜」的方式趁機抄底收割,那是傷害院線電影背後的投資商的。

因為現在投資電影的資金,只有行業的內生循環資金,熱錢沒有了,房地產老闆不投了,煤老闆大哥也沒錢了。如果網際網路大哥們再趁機殺價,那就是要了行業的血脈,所以我們更希望網際網路的巨頭們提高點收購價格,而不是趁機壓價。

博納影業也會承擔一部分創作力量,跟平臺合作去拍攝一些線上播放的定製化的電影項目,這都是相輔相成的,唯獨不能變的是嚴謹的創作態度。院線電影的優勢在於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休閒娛樂和社交功能,這些都是院線電影未來贏得觀眾的機會。

但是更主要的是,要通過提升創作理念,了解創作規律,提高科技力量,來提高院線電影的視聽體驗,這才是未來院線電影的生存方式。

博客天下:作為電影人,您的初心是什麼?

於冬:做好電影,做好企業,服務人民,記錄時代。

相關焦點

  • 於冬和他的「中國大片」
    於冬只給劉偉強留了一年的時間,準確說是11個月。2018年9月,他給劉偉強打電話,邀請他拍攝川航5·14事件,於冬還提了另一個要求,這部電影要在來年的國慶檔上映。對於如此製作要求的電影而言,這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也反映了博納,或者說是於冬,在檔期問題上的慣有強硬。
  • 《智取威虎山3D》華麗大招「三打」賀歲檔 於冬:弘揚真善美,力求合家歡
    海報上,張涵予飾演的楊子榮騎在馬上,對著一隻兇猛的東北虎舉起手中的槍。「每個人都聽說過這場戲,但沒有人真正見過,現在徐克導演讓所有人的記憶都圓滿了,這就是真正的『前所未見』。」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說,同時他也提出了「三打」賀歲檔的口號,他表示:「《智取威虎山3D》的系列海報其實暗藏電影的三大看點,『打飛機』『打老虎』『打土匪』,『打飛機』強調了片子的格局,是繼往開來前所未見的;『打老虎』強調了影片的氣質,瀟灑大氣、氣魄不凡,又與廣大熟悉這部戲的觀眾在情感上息息相連;而『打土匪』則突出了故事,突出了孤膽英雄楊子榮面對的敵情有多複雜。
  • 於冬:影院「復甦」內容才是「源頭活水」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黃岸)在近日舉行的「聽見花開 電影先行」廣州電影行業專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影協副主席、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宣布,廣東博納影業傳媒有限公司正式落戶廣州南沙。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於冬談到影院復工復產時直言,「需要一大批好的電影」才能吸引觀眾重回影院。
  • 於冬:電影創作要抒寫國家歷史
    在剛結束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記者專訪了博納集團董事長於冬,他談了今後新主流電影該如何發展。  於冬回憶這半年的心境,真是百感交集,「整整6個月,對我們電影院的同行來講,非常焦慮,或者說是無奈」。不是親歷者,無法真正體會那種感受,但於冬觀察到了。他說,得知電影院可以恢復放映的時候,身邊管理影院的夥伴們熱淚盈眶。對他們來說,這是失而復得,有的影院經理甚至自發在復工當日準備了年卡或終生觀影卡給第一個到店的觀眾,「他們非常珍惜這一次觀眾回來的機會」。  「我覺得這代表了電影院久別重逢的激動和感激。」於冬感嘆。
  • 於冬:電影創作要抒寫國家歷史
    在剛結束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記者專訪了博納集團董事長於冬,他談了今後新主流電影該如何發展。於冬回憶這半年的心境,真是百感交集,「整整6個月,對我們電影院的同行來講,非常焦慮,或者說是無奈」。於冬唏噓。不是親歷者,無法真正體會那種感受,但於冬觀察到了。他說,得知電影院可以恢復放映的時候,身邊管理影院的夥伴們熱淚盈眶。對他們來說,這是失而復得,有的影院經理甚至自發在復工當日準備了年卡或終生觀影卡給第一個到店的觀眾,「他們非常珍惜這一次觀眾回來的機會」。「我覺得這代表了電影院久別重逢的激動和感激。」於冬感嘆。
  • 於冬、姚晨在北影節論壇談挑戰與機遇
    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說。26日,在第十屆北影節「探尋電影之美」高峰論壇上,電影人於冬、姚晨、陳國輝等以今年中國電影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結合工作近況暢談各自感受。影院大幕重啟以來,市場恢復速度高於預期。「七夕節單日票房突破5億元,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說明觀眾回來了。」
  • 博納於冬發家史
    於冬終於去到了曾經夢想中的白色大樓,但此時他的野心已不止於此。而且於冬副科長的職位也被「被擼掉了」。 眼看著比自己低幾屆的小師弟成了自己的領導,於冬坐不住了。他離開了北影廠,拿了3萬,再借款27萬,開了家公司,專門負責電影發行。於冬離開體制自行創業,博納由此誕生。
  • 於冬 我們應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電影業正在復甦中。近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對博納影業董事長、總裁於冬進行了專訪。面對整個電影行業面臨的資金壓力,於冬認為,不應該單純靠補貼,應該形成良性的內生循環。
  • 於冬、姚晨談挑戰與機遇 中國電影業正在浴火重生
    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說。昨天,在第十屆北影節「探尋電影之美」高峰論壇上,電影人於冬、姚晨、陳國輝等以今年中國電影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結合工作近況暢談各自感受。  影院大幕重啟以來,市場恢復速度高於預期。「七夕節單日票房突破5億元,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說明觀眾回來了。」
  • 於冬談電影行業復甦 博納始終堅持「創作創作再創作」
    作為民營電影公司的領頭羊、博納影業的董事長於冬,總結了疫情以來的公司動態及自身感悟,也對未來的市場恢復情況做出了初步預測,在具體的內容生產層面,好電影、多樣化、加緊創作則是他頻繁提及的字眼。在他看來,「只要有電影人在,就會有好電影;只要有好電影,觀眾就會回來。」  疫情後電影時代,做好現實題材、多類型題材創作  從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進入前所未有的特殊時期。
  • 博納影業董事長、總裁於冬:錯過這次回流機會,觀眾會慢慢拋棄影院
    於冬唏噓。  不是親歷者,無法真正體會那種感受,但於冬觀察到了。他說,得知電影院可以恢復放映的時候,身邊管理影院的夥伴們熱淚盈眶。對他們來說,這是失而復得,有的影院經理甚至自發在復工當日準備了年卡或終身觀影卡給第一個到店的觀眾,「他們非常非常珍惜這一次觀眾回來的機會」。  「我覺得這代表了電影院久別重逢的激動和感激。」於冬感嘆。
  • 是危機同樣也是時機,電影要永遠保持創新表達|對話於冬
    在結束上半場的開幕論壇後,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接受了電影情報處(ID:dianyingqingbaochu)等媒體在內的採訪。採訪間大門剛打開,記者老師們簇擁著湧到於冬身旁,於老闆略有點詫異地說:「怎麼這麼多人。」大家真的都憋太久了!
  • 一個電影人的理想-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記錄時代,服務人民
    行業內稱呼於冬為"於老闆",入行25年,出品發行影片中國內地累計票房超350億;從2001年至今保持著8%-10%的發行市場佔有率;對中國電影的未來,和對抗好萊塢的方向,他有自己設計的"唯一"發展路徑。
  • 在2013年,金巧巧和她的女兒徵服了「老狐狸」於冬
    那幾年,於冬在娛樂圈比成龍更出名,就連於冬也只在香港上映的影片中被認出,可以說沒有人不想和他發生關係。有了這樣的想法,於冬送給於冬一部香港大片《天脈傳奇》,為了在香港圈獲得製作人的信任,Yu Dong也想通過這部電影展示自己的實力,贏得香港電影圈。。因此首次提出「保底分帳」模式,即向對方支付一部分低保費,賺錢後再按一定比例分成,最終《天脈傳奇》在內地贏得近3000萬票房,完美展現實力,奠定了於冬江湖的地位。
  • 影響|「發行第一人」於冬:我們是幸運兒
    於冬。由他一手創辦的博納,早已是國內民營電影企業三巨頭之一。2017年,博納出品、參與投資、製作、發行的電影票房合計101.16億元,佔據全年國內總票房的18%,作為博納公司的掌門人,近年來的於冬可以說是鋒芒畢露,風光盡享。
  • 《緊急救援》點亮福田致敬英雄 於冬:電影的內核是永不放棄
    電影《緊急救援》活動照電影《緊急救援》在全國熱映中,今日導演林超賢攜主演彭于晏、王彥霖來到深圳進行路演,影片的出品人、博納影業總裁於冬也來到現場為該片助陣。大自然的力量太強大了,我們拍戲都這麼危險這麼難,何況他們現實的救援隊還需要面對更多的情況,其實很多還是未知的,他們所面臨的困難簡直不敢想像。「林超賢也感慨,「在大自然面前才感覺到人類真的很渺小,救援隊需要無數次的克服對於危險的恐懼,正是這種精神為電影注入了力量。」這次路演還請到了真正的救撈員來到現場觀影,當天每個人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下眼淚,並在觀影結束後上臺分享了自己的觀後感。
  • 《隱匿於冬》
    ▲(漓醬/譯)於6月29日(周六)播出,連續劇特別篇《隱匿於冬 2019夏 ~即使是夏天也冷徹心扉~》(晚9點至10
  • 於冬與前妻糾紛升級:博納方莊店被封 員工被打
    原標題:於冬與前妻糾紛升級:博納方莊店被封 員工被打   於冬(資料圖)   於冬前妻臧黎璐(資料圖)   博納集團老總於冬及其前妻臧黎璐的離婚後財產糾紛愈演愈烈。繼前日博納集團派出10餘人強行封閉博納影城方莊店之後,昨天上午,又有兩名員工被打傷。
  • 章子怡汪峰約見劉強東夫婦,金巧巧於冬夫婦作陪
    9月29日,有媒體曝光了章子怡汪峰和劉強東奶茶妹妹,於冬金巧巧等大佬在北京某會所共謀大事的場景。從照片可以看到金巧巧於冬夫婦把汪峰章子怡送出門口,章子怡穿著黑色連體褲汪峰夫婦上車離開後,於冬也上車休息,只有金巧巧一人返回會館,過了一會
  • 章子怡汪峰密會劉強東章澤天、於冬金巧巧夫婦
    日前,汪峰章子怡夫婦同劉強東章澤天、於冬金巧巧等現身東三環某會所聚會。用餐結束,汪峰章子怡與於冬金巧巧幾人先行走出會所,章子怡背斜挎包走在最前方。不一會兒,於冬先行等車離開話說章子怡和章澤天夫婦以及於冬一直關係都不錯,時不時的就會聚上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