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明星創業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有開餐館的,有做潮牌的,更有華麗變身投資人的,紛紛將自身所具備的流量優勢變現。而「國民歌手」林依輪卻選擇了一件「苦差事」,幹起了「賣辣醬」的活。他創立的調味品品牌「飯爺」,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儼然成為一條攪動整個行業的「鯰魚」,讓不少人驚呼「辣醬還可以這麼玩?!」前不久,《環球人物》記者探訪了位於北京五環外的「飯爺」總部,在那裡見到了幕後「操盤手」林依輪。
在藝人當中,林依輪是出了名的愛吃、懂吃,且修煉了一身好廚藝。1990年,還未踏入歌壇的他曾到玻利維亞闖蕩,在當地中餐館幹過廚師。2006年,他開始做央視《天天飲食》欄目主持人,吃遍了全世界。許多人出國喜歡逛商場買名牌,而他最喜歡去的是菜市場,「我喜歡走街串巷,去市井裡的小吃店尋找當地的地道美食」。做辣醬的想法,就源於一次他去臺灣旅行的經歷。
2011年,「吃貨」林依輪去臺灣「逛吃」了3個月。他不僅看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也在一些食材原產地發現了食物的文創作品,深受啟發,意識到文創並不局限於文化、藝術領域,食品也可以做出有意思的文創。抱著學習的態度,他參觀了一些臺灣當地的企業,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是萬家香醬油。「在臺灣有句人人皆知的廣告語叫『一家烤肉萬家香』,當地人中秋節有吃烤肉的傳統,就是因為這個醬油而起。」這令林依輪「腦洞大開」,他開始打起了調味品生意的主意。
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林依輪對調味品的情結,來自兒時的經歷。「我們北方冬天吃那種大鹹菜疙瘩,放在陽臺上,想吃就拿下來切兩片,切成絲一拌就能下兩碗飯,一個鹹菜疙瘩能吃半年,這就是我小時候吃的調味品。」在他看來,吃鹹菜疙瘩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中國人已從吃飽的階段轉向「吃好」,甚至轉為「吃得更好」,這一系列關於吃的升級過程中,調味品是重要一環。
「我們經歷過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這一段很艱難的時期,最初市場上幾乎沒有釀造的醬油,全是調製醬油,因為釀造醬油需要4到6個月的釀造期,成本高昂,而調製醬油的製作周期只需要二十來天甚至更短,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滿足老百姓的日常需要。」如今,在國人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國內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林依輪覺得,調味品也是時候「轉型升級」,進行一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了。
選擇調味品領域的另一原因則來自林依輪的「私心」。儘管吃遍了世界各地的美食,但中餐在他心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吃義大利菜、法國菜都只能是偶爾的調劑,走到哪裡都改變不了我的中國胃。」他告訴記者,每次出國回來,下飛機第一頓飯一定要吃川菜或火鍋。為了「中國胃」,他決定通過調味品的開發助力中餐標準化。「調味品標準化至少能解決中餐製作50%的問題,以後無論走到世界何地,我們至少不會吃到太難吃的中餐。」
他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有約3萬億的餐飲市場機會,其中調味品市場佔到了10%—20%,即至少意味著3000億的大市場。國際上,如韓國最大的調味品企業佔到全國市場份額的25%,而中國最大的品牌佔全國市場的份額不到5%。「這個行業機會是很大的,但品牌集中度不強,恰恰是新品牌的機會。」
在市場策略上,林依輪的「打法」可謂大膽而精準。「飯爺」辣醬的定價在每瓶30多元,遠超普通辣醬的價格。「我們不和既有品牌爭奪存量市場,而是通過品質升級去開拓增量市場。2019年中國中產階級人數會在2.5億到3億人,『飯爺』瞄準的就是這群人。」2016年,「飯爺」入駐了天貓平臺,當時辣醬佔天貓的調味品銷售份額約為10%,「飯爺」入駐之後,2017年的數據達到了15%。「這5%就是我們做出來的增量。我們沒有去紅海跟既有品牌廝殺,而是把一群新人帶到這個市場裡。」
記者翻開林依輪的微信朋友圈,大多數發布的內容都與「吃」有關。憑藉在演藝界和美食圈的多年積累,他儼然把自己打造成了美食界的大「IP」,網友調侃其為「被唱歌耽誤了的靈魂美食家」。2007年,林依輪曾代言某國際公司品牌,創下全國範圍內脫銷的火爆局面。創辦「飯爺」之後,藉助自身的知名度,在品牌推廣和營銷方面,林依輪也有自己的一套。
2016年「飯爺」辣醬在京東首發上線時,林依輪便親自上陣直播賺吆喝,結果首批備貨的3萬瓶辣醬在兩小時內就銷售一空。2017年父親節,他又精心策劃了一場「小龍蝦家宴」直播,親自下廚演示如何用「飯爺」的產品製作小龍蝦,還邀請了美食圈、媒體圈一批跨界達人,邊吃小龍蝦邊聊天,累計在線觀看人數超過了1600萬。「有不少網友看到這場直播,就在線上直接下單購買了,我們不光做到了品牌的曝光,也迅速地把流量轉換成了消費。」對此成果,他頗為自豪。
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經歷啟發了他的合作靈感。「故宮的一大特點是文化傳承,這種文化不僅包括天文地理、人文藝術,也包括中國的飲食文化。我一直認為,中國人不是因為現在有錢了才講究,而是我們祖上就留下了這樣的傳統。」在他看來,回歸也是一種創新,他要做的便是把傳統食物通過當代技術傳承下去。2017年2月,他與北京故宮文創部門一拍即合,推出了「奉旨解饞」系列辣醬禮盒,在故宮內和「飯爺」天貓旗艦店同步上線,銷售火爆。
採訪中,林依輪還津津有味地向記者介紹了他們聯合萌寵網紅「吾皇」「巴扎黑」新推出的「吾皇萬睡」系列禮盒。見記者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他立即去拿了一套實物給記者看。人見人愛的卡通寵物形象加上「別說話,餵我!」「你胖,你先吃!」「你辣麼好看,吃什麼都胖胖噠!」等一系列頗具創意的廣告詞,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加入了這些元素,普通的辣醬似乎變得鮮活而有溫度了,這便是林依輪的「小心機」。
2017年,「飯爺」推出的「吾皇萬睡」禮盒。
「未來我們還會與袁隆平教授有很有意思的合作。」林依輪透露。他稱之為「跨界聚能」,整合資源、聚集能量來推動中華美食文化傳播。
《環球人物》:從藝人轉型做創業者,您如何看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林依輪:我在美食界的影響力,累積的800多集美食節目,以及這麼多年始終帶給大家的正能量,都是我的優勢,對我做美食產品非常有幫助。當然不足也很明顯,畢竟我不是專業做企業管理的,還有太多東西需要學習。從藝人轉型為創業者,這個過程其實是順理成章的:舞臺創造的我,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我,這個有血有肉就是從生活上體現出來的。所以大家問我從舞臺到灶臺,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我說其實沒有,都是在創造,都是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掌聲。
《環球人物》:當歌手跟創業,哪個更有意思?您品出的是怎樣的箇中滋味?
林依輪:做歌手與創業都很有意思,當然也各有痛苦之處。如果要比較哪個更苦,我想應該是創業。以前唱歌,大家都圍著你,我只需要把自己的嗓子照顧好就可以了。工作之餘我會帶家人去旅行,逛藝術展,為時尚專欄寫文章。但現在創業就不一樣了,企業初創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我的角色也變了,我更多地要照顧所有人。
我常跟人調侃自己現在是「朝九晚不五,賣身又賣藝」。這種狀態影響了所有同事,大家基本都跟我一樣,像「瘋子」一樣在拼。我辦公室門口掛的牌子是CSO——首席服務官,工作中各部門有任何問題我都會配合去解決。哪裡需要我,我就到哪兒。很多人覺得「飯爺」只是掛了林依輪的牌子,剩下的事就跟林依輪沒關係了,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很多事情我都要親力親為。當然公司也有專業的管理人員,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但企業的戰略方向這些還都是由我來把關。
2017年6月,林依輪精心組織了一場小龍蝦家宴直播,邀請了不少圈中好友及各界達人參與,在線點擊量達到1600萬。
《環球人物》:您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風格的boss?
林依輪:一開始我的管理風格比較鬆散,因為坦白講當時我不太懂管理。現在我覺得自己更多是個學習型的管理者。比如我報考了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從理論到實踐全方位學習如何做企業運營。在公司內部,隨著專業人士的不斷加入,我也不斷在跟他們磨合併學習關於供應鏈、市場、銷售、產品研發等各方面內容,現在頗有心得。
《環球人物》:您有多重身份,歌手、主持人、創業者,也是好丈夫、好爸爸,您希望未來大家提到林依輪時,首先想到什麼樣的標籤?
林依輪:其實這些社會標籤、身份標籤只是給你一個身份上的認證,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這種認證能不能給人帶來一種正能量。我沒有刻意去維護哪一個身份,但是提到林依輪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覺得他是一種正能量的表現,這就可以了。比如他做藝人出專輯很努力精益求精;現在做企業也非常投入,為這個品牌傾注所有。
《環球人物》:您是個美食家,可否給宅男宅女們推薦一道方便製作、好吃又營養的菜?
林依輪:如果時間緊張,用「飯爺」日常食系列中的雪域天椒絲拌個米飯或麵條,就是便捷美味營養的一餐。如果講究一點,想吃點熱乎的,可以用「飯爺」的複合調味醬,有魚香醬汁、麻婆醬汁、紅燒醬汁等,三個步驟就能「秒變大廚」。我就常用麻小炒料煌做炒飯,非常好吃。
作者:《環球人物》記者王藝錠
環球人物新媒體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
並不得用於第三方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