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麗水市青田縣巨浦鄉西坑村黨支部書記鍾榮仙只要一有空,就會往村裡正在修建的田間操作道跑。這是該村新班子上任以來著手推進的重點項目。
12月初,西坑村完成了村兩委換屆工作,新一屆班子能否帶領西坑村這個純農業村,走出集體經濟的發展瓶頸?「開門一件事」給出了答案,那就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村集體增收。
2019年,鍾榮仙帶領村兩委幹部,從村民手中流轉了200餘畝閒置土地,由村集體牽頭、11戶農民參與籌資註冊青田榮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實行「黨支部 合作社 農戶」式運作管理,訂單式銷售,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吸引越來越多農民返鄉當農民。然而,崎嶇不平的泥路、灌溉設施的缺乏嚴重影響當地農業的發展。
「村裡到田地裡只有一條泥路,一到貝母、稻子成熟,每一擔挑到村裡最起碼都要半個小時,一到下雨天,路就更不好走……」說起西坑的田間路,村民們總是嘆氣。
如今,在原來路的另一側,鍾榮仙帶著村民修建了一條500多米操作道,在拓寬原來的山路的基礎上進行水泥硬化,並且安置了800米的農用索道設備。「等操作道修好了,大家在各個田地之間通行就方便了。」鍾榮仙說,通過索道,可以運輸部分農作物和肥料,而操作道則便於村民通行和運輸,兩者雙管齊下,可以大大減輕村民的農作負擔,提高生產效率。
與此同時,在西坑村的山頂,一條210米的灌溉渠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建成後將增強耕地生產能力和抗災能力,為村內產業規模化發展提供基礎條件,真正惠及20多戶農戶200多畝農田。
「今年水稻收成4萬多公斤,貝母有3萬多公斤,還輪作種了西瓜、玉米,都賣得很好。」對於下階段村裡的農業發展,鍾榮仙還有自己想法,他說,現在各方面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接下來要打造自己的生態農業品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同時,發展養生主題的民宿、農家樂,推出貝母宴、有機蔬菜採摘園等,讓沁人心脾的「稻香」和「藥香」轉化為更多的美麗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