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優酷垂直文化精品節目《聽說》第二季圓滿收官。主持人馬世芳用《告別,不要告別》作為本季最後一期節目,溫情滿滿的同時也為後續節目留下了懸念。
《聽說》第二季是優酷為臺灣廣播金鐘獎得主、著名電臺主持人馬世芳量身打造的視頻節目。自4月11日開播以來迅速走紅網絡,受到了音樂愛好者和大眾網友的一致好評,豆瓣評分更是達到了逆天的9.5分。
打破次元壁壘:用「一首歌」連接文化與娛樂的最後一公裡
在眾多文化類節目中,精品其實不在少數,但能夠像《聽說》這般取得口碑播放量雙豐收的卻是鳳毛麟角。歸其原因,很多文化節目以某個不為人知的歷史事件和小眾名人為話題切入,不能快速調動起網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一首歌」為載體的《聽說》卻找到了一條捷徑,用通俗易懂的歌曲作為切入點快速徵服粉絲。
《聽說》第二季總計16期節目,每期以「一首歌」作為切入點,從全球音樂到華語音樂無所不容,回顧了披頭四、民謠、電吉他等流行音樂史上的大事件和關鍵詞。在馬世芳的視角下,音樂愛好者得以了解到更加真實的鮑勃·迪倫、羅大佑、鄧麗君、三毛乃至音樂史全貌。《聽說》讓粉絲從單純的「聽歌」走向「看世界」,從「知其然」邁向了「知其所以然」。
節目更新過程中很多網友紛紛留言點評,稱《聽說》是一檔會讓耳朵懷孕的節目。這個被網友稱為「讓耳朵懷孕」的聲音正是出自馬世芳,其母是1970年代臺灣校園民歌重要推手和資深廣播人。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馬世芳也徹底愛上了音樂。1999年,他選擇順著時代創辦音樂社群網站五四三音樂站,並跨足獨立音樂製作、發行。到了2006年,馬世芳出版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開始嘗試以書籍形式介紹音樂,隨後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聚一線大咖根治「靈魂饑渴症」,優酷文化帶還有哪些王牌?
《聽說》的大獲成功並非偶然和巧合。自今年6月起,優酷開始發力泛文化節目,提出「根治靈魂饑渴症」的願景。在優酷泛文化戰略的背景下,優酷平臺整體的文化氛圍也有著顯著提升,聚集了大量對知識、文化、歷史等關鍵詞如饑似渴的年輕精英群體。
馬世芳用他獨特的文字和聲音魅力讓音樂愛好者和文藝青年愛上了音樂背後的歷史和文化,但優酷文化帶的野心卻不止於此。在《聽說》和馬世芳之外,優酷還攜手梁文道、陳丹青、宋鴻兵、高曉松、竇文濤、袁騰飛、馬未都等一眾文化大咖,打造了《曉說》、《一千零一夜》、《圓桌派》、《局部》、《觀復嘟嘟》、《鴻觀》等多檔文化精品欄目。這些節目無一例外的採用了「白話說文化」策略,用更加年輕、接地氣、與時俱進的方式為年輕精英群體烹飪出各具代表性的文化盛宴。
從「眼前的苟且」到「詩和遠方」之間的距離,從來就不是一次率性的裸辭,而是重新認識你自己,用嶄新的文化視角重新審視世界,理解世界,享受世界。近期,就有《了不起的匠人》、《百心百匠》、《野蠻學院》、《hey!老傢夥》、《讀書人》等風格各異的精品文化節目和文化大咖搶灘登陸優酷,陪你去看歷史長河裡那些不為人知的「驚鴻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