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由天娛傳媒出品的《千門江湖之詭面疑雲》在騰訊視頻播出。
在IP當道的民國懸疑劇裡,無IP原創、小體量、新人演員……留給它的,怎麼看都像是險象環生。
然而,它卻成了同期熱播劇前十名中,製作體量最小的一部。
看起來,天娛傳媒有點太冒險了。
回看天娛傳媒的2018,展望2019,會發現他們還要把「冒險」的「硬核」路線進行到底。
但細細分析,才明白天娛傳媒的成功,在於「不打無準備之硬仗」。
而他們最強的「後備」,在於對自身青春品牌的體認、對年輕一代需求的精準把握,以及為他們「認認真真拍劇」不變的匠心。
《千門江湖之詭面疑雲》播出,其實是個讓人興奮的消息。
第一重值得興奮的是,爆款頻出的民國題材懸疑劇,終於出了一部純正的原創作品。
2016年《老九門》、2017年《河神》的成功,都在大IP打底、原作者加持的前提下,經過出色改編與精心製作,贏得了每年的「爆款份額」。
從《鬼吹燈》《盜墓筆記》十幾年前的驚豔開始,國產影視就被拓出一片新領域:
在過去很長一段歷史時期裡,不見於正史典冊,散發著詭譎氣息的「中國地下社會」,一直存在。
科學與法制不夠昌明的畸形社會內,它不僅存在,而且代替了很多文明社會內應有的功能。
地下社會中「見不得光」的一面,江湖騙術、雞鳴狗盜,都以「門」的形式,有著深如海的生存法則。
甚至於引車賣漿、撂地賣藝、乃至仵作等等「正當行業」,也各有各的行幫道德、禁忌門規,不見成文,卻森嚴不可侵犯,以社會底層的身份踏在灰色地帶。
身處那個時代,你看不到它,它卻如濃霧灰塵,悄無聲息蔓延到整個中國社會的生活。
不同於武俠小說的刀光劍影,這個同樣神秘的「江湖」,才是在中國曾經真實存在的。
我們的主人公蘇子全,就是位靠著「旁門左道」遊走上海灘的街市英雄
當天下霸唱、南派三叔以不為人知的灰色寫就傳奇,引來的是中國人對存在於身邊世界的「詭事」無法抑止的好奇。
而《千門江湖之詭面疑雲》的可貴在於,它對那個真「江湖」的描摹,並不依託於業已成文,擁躉萬眾的網文IP,而是來自原創。
但原創也不可能毫無依託,《千門江湖之詭面疑雲》所依託的藍本,相形之下,顯得更為可貴。
這就是該劇帶來的第二重驚喜:它的靈感來源,是1938年出版的雲遊客著《江湖叢談》。
書中文章最早在北平《時言報》連載時,立刻有人放出話來,要追殺這位「雲遊客」。
因為書中暴露了大量曲藝秘辛、騙術戲法、春典暗語等等行業機密黑幕,意在勸誡人們不要上當,一下砸了黑白兩道不少人的飯碗。
而這位「雲遊客」的真實身份,卻也是「江湖中人」:評書大家連闊如先生。
行走江湖多年現身說法,帶來的是中國「地下社會」的第一手資料。
評書大家連闊如
多年來,極少有影視作品將書中內容呈現,而今,《千門江湖之詭面疑雲》做到了。
它自覺承擔的任務之一,是告訴大家一個相對真實卻不為人知的民國,改變年輕一代對本國歷史的刻板印象。
但《千門江湖》的目的,當然不是拍一本「民國江湖活字典」。真正需要的,還是一個飽含上述「乾貨」的好故事。
故事裡風雲詭譎的上海灘,有無數門派林立在黑暗中,它們被稱為「千門」。
幻門擅易容、蠍門長於製毒下蠱、萬器門通曉機關暗器,詭門更是百變莫測,不同的行當,不同的規矩,在十裡洋場龍蛇爭霸的「地下層」,自成江湖。
小混混蘇子全、大小姐唐黛雲與他的管家陳一鳴,三個各有過去的年輕人,行走在千門爭鬥之間,合力屢破奇案,卻也在家國動蕩中身不由己。
而故事最大的亮點,則是在展示一個真實可信的江湖同時,讓對民俗了解有限的青年觀眾,在思維上與它連結起來。
而年輕觀眾需要的,除了時下流行的小生小花、高甜高燃,最重要的仍然是好內容、好故事。
《千門江湖之詭面疑雲》的方法,是讓中式江湖,與燒腦的西式推理結合。
為了讓「蘇大能」變成「天府第一神探」,編劇組絞盡了腦汁——這可不是比喻。
眾所周知,推理劇的寫作是,對編劇腦細胞的瘋狂屠殺,是以該類型劇集往往都不太長。
《千門江湖》能寫出四十集,對編劇沈君樂、朱藝瀟與編審汪俞岑而言,無疑是個巨大挑戰。
兩名編劇進行不間斷的「車輪戰」修改,再由編審統一調整,前前後後改了20多次。
那段時間裡,編劇「有次改到頭痛得要炸開一樣,眼淚不受控的一直流」,發了個朋友圈,一下把朋友們嚇壞了:留神,這可是死亡前兆!
最終,三人一人寫出一版大結局,最後綜合。編審汪俞岑在綜合的過程中,把自己寫哭了。
當年連闊老背著性命之虞寫出《江湖叢談》,今天的《千門江湖之詭面疑雲》,則讓三個編劇火力全開。
內容原創,拋卻IP改編壓力,用最強的藍本,用最拼命的精神,拍最硬核的「江湖」。
四名90後主演寧桓宇、金雯昕、李岱昆與朱婭,都不是流量明星,而劇集的體量,也是同期熱播的前十名中體量最小的。
「險招」疊出,卻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在大家緊抱IP與流量不敢鬆手的電視劇市場,敢這麼「硬核」的,似乎只有天娛了。
而回看天娛近兩年的影視劇作品,再展望他們的2019,會發現天娛的「硬核」,根本就是「戰鬥民族日常操作」。
當業內許多粗製濫造之作,打著「年輕化」旗號幹著「糊弄小孩」的事時,天娛拿出的,則是認真對待年輕觀眾的匠人精神。
到今天提起「天娛」二字,很多人的思緒,也許還會飄回到十多年前,「超女」、「快男」席捲中華大地的年代。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甚至可以說,在今天的制播平臺們像摸魚一樣亂抓「年輕人市場」時,天娛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是「把握青春脈搏」的先行者了。
種種看似反常規的「硬核」操作背後,其實是對當下青少年觀眾欣賞偏好的熟稔把控。
比如天娛投資出品的2018年當之無愧頭號爆款《延禧攻略》。
故事在史實基礎上加以豐富的同時,影調的精緻、服化道的考究,也一改近年古裝劇「花花綠綠」的畫風,讓脫胎於現實職場爭鬥的宮鬥劇,更多承擔了傳統文化的宣揚普及功能。
除了內容上的創新與堅守,《延禧攻略》的傳播,也在新媒體上掀起一波又一波旋風。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大結局播出時,微博關於《延禧攻略》的熱搜已達400多條。無辜的吃瓜群眾甚至表示,「我一個沒有看劇的人,憑藉著微博熱搜看完了更新的所有劇情……」
而劇集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引爆,同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迄今為止,《延禧攻略》豆瓣「看過」人數已達209857人,位居內地電視劇之冠。
除了網劇爆款「拿下一血」,對於網臺同步的現實主義題材劇集,天娛一樣「不走尋常路」。
畢竟,他們在2017年的最強爆款,可是《人民的名義》。
題材的突破與內容的精心,得到的經驗是:好劇的觀眾群,是不限網臺、不限老少的。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獻禮劇頻出的2018年,天娛交出的作業是《那座城這家人》。
與其它獻禮劇不同的是,《那座城這家人》可能是自2013年劇版《唐山大地震》以來,第一部再度涉及這道民族傷痕的國產劇。
故事以地震為開端,敘述唐山一家人在震後四十年裡的悲歡離合,這個災後重組起來的家庭,在四十年間經歷了一切國家大事件。
整部劇既是華北工業重鎮的重生史、一個家庭的離合史,也是國人四十年間的心靈史。
不同於同期獻禮劇的偶像化「創業史」,《那座城這家人》的家國情懷與四十年的騰飛歷程相融,在具備時代精神的同時,也更加注重人倫親情與民族記憶。
劇中出現的皮影、陶瓷等文化遺產,富有唐山特色,又是中國電視劇走出國門的一張名片,同時也讓更多的年輕觀眾,了解並傳承祖國的優秀文化。
而演員陣容,也都是國產年代劇的「熟臉」:
《血色浪漫》中的「鄭桐」馬元、在《亮劍》中飾演田雨的童蕾、《闖關東》裡的山東老媽媽薩日娜、《人民的名義》中的季檢察長李建義……這些演技精湛的演員,本身足以組成一道90後觀眾的螢屏記憶。
《那座城這家人》將在12月2日(周日)在湖南衛視首播,並與「優愛騰」三大平臺攜手獻映。
2019年的天娛,在持續主打青少年品牌的道路上,又有幾場「硬仗」要打。
目前送審將播的劇集裡,有一部非常引人注目:《豔勢番之新青年》。
這部根據著名國漫改編的真人版劇集,可把漫迷們等壞了。
它最「硬核」之處在於,涉及了年代偶像劇的一片「處女地」:清末民初題材。
那個充滿血火、硝煙與希望的亂世,衰頹與曙光並存,各方勢力共同匯成歷史洪流,看上去並不像年輕人能好好幹一番事業的年頭——
畢竟,近來更多的古裝或年代偶像劇,時代背景不是歌舞昇平的清代禁宮,就是黑白分明的抗日時期,要麼就是模糊了時代背景,拿掉也無所謂的「民國隨便哪一年」。
敢拍《豔勢番》,無疑是天娛的又一次「硬核操作」。
黃子韜、易烊千璽、胡冰卿等當紅青年演員擔綱主演,同時還有王慶祥、胡亞捷、趙小銳、天娛傳媒新秀黃佳容等加盟,讓這部洋溢青春熱血的劇集有了人氣與質量的雙重保證。
同時,殺青不久的《網球少年》也是天娛「敢想敢拍」促成的結果。
不僅有2018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彭昱暢擔綱,還有著名網球運動員李娜、教練員姜山夫婦的加盟……來真的啊!
可見,這回天娛的《網球少年》,更多把劇集的重心偏向網球運動本身了。
「少年強則國強」,認認真真拍一部年輕人的運動題材,才更像是對體育強國戰略的認真踐行。
至於另一部正在緊張拍攝中的新作《讓全世界都聽見》, 「天娛代表隊」派出的挑戰者,是《你好,舊時光》中大放異彩的張新成和「美人魚」林允。
而幕後的交響樂總監,則是朗朗——天娛「拍啥題材都得專業」的精神,是要貫徹始終了。
這部劇,將以「音樂治癒」為概念,穿插了古典交響樂、流行音樂與民樂的呈現,讓主角們沿著五線譜尋找對方,也讓觀眾的耳朵與神經接受一次按摩。
結合了天娛自身的音樂品牌,音樂題材的劇一樣能拍出獨特。
毫無疑問,天娛的每一場硬仗,都不是毫無準備的。
沿著對青春脈搏的把控,以術業專攻的匠心,每一戰都盡力打出最好,背後的初心,卻是一樣的:
為年輕人和他們的時代,認認真真拍劇。
最重大的擔當,就是最寬廣的大道。
為方便讀者小夥伴與作者們的進一步交流,
請添加下方工作人員微信,
通過驗證後即可進群暢言影視娛樂圈的那些事兒~
【烹小鮮】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
新浪看點|網易號|鳳凰網
新浪微博|企鵝號|UC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