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孩子的父母,到底有多難

2021-01-13 新周刊

在國內,殘疾人很少出現在公共空間。/ 視覺中國

周末走在街上,你有幾次遇見過殘疾人?

幾天前,有一個數據讓很多人感慨:中國的殘疾人數量在八千萬左右,大約每十五個人中就有一個身有殘疾。但是在街頭,我們卻很少能遇到他們的身影。

其實,在一個致力於消除各種各樣的障礙的社會,殘障人士,包括殘障兒童,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今年夏天,南京9歲的腦癱女童被爺爺和父親推進河道,書包裡還帶著兩塊磚頭。在此之前,女童跟著奶奶在淮安鄉下生活,一直被村裡人躲得遠遠的。在村民口中,這個孩子「養著不中用」,是個「二百五」,拖累了一家人,還不如扔掉。

無獨有偶,在深圳市的某小區,17戶帶有精神類疾病患兒(多數是自閉症兒童)的家庭,被其他業主拒之門外,甚至曝光了身份信息。在這些業主口中,這個小區本該住的是高端人才,而不是這些「精神病患」。

這兩起公共事件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在殘障兒童的治療費用、看護責任主要由家庭承擔的社會裡,他們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困境。一方面是原生家庭的不堪重負,另一方面則是來自社會的不解、排擠與汙名。中國的殘障兒童,應該得到怎樣的對待?

南京女童被溺死的那片水域。/ 澎湃新聞

殘障兒童沒有「安全島」

——————

佳佳是一名先天小兒麻痺症患者,小時候父母經常帶著她四處求醫,但佳佳還是要與輪椅終身為伴。好在佳佳生活在醫療條件發達的大城市,她的父母也都是國企員工,經濟收入穩定。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佳佳順利地在普通教育體系內完成學業,現在已經保送到名校攻讀碩士。

不過,像她一樣幸運的女孩也許並不多見。據統計,中國每年有100萬到120萬名嬰兒出生時帶有缺陷,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兒降生。但這些帶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去哪了?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稱,中國每年大約10萬名兒童遭到遺棄,絕大多數都是因為身患殘疾。

2014年初廣州試點設立「嬰兒安全島」,近三個月的時間裡,就接收了262名棄嬰。這些棄嬰全部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如腦性癱瘓、唐氏症候群、先天性心臟病等等。接收的棄嬰如能得到及時救助,存活率有91%。但後來因為棄嬰數量猛增,廣州不得不停止試點活動。

某地嬰兒安全島。/ 人民網

據媒體報導,這些被放在安全島裡的嬰兒,年齡大都一歲不到。有的孩子身上插著導管,有的孩子正發著高燒,有的孩子衣物中還存放著醫院的治療病歷。有些家長還在孩子身邊留下了字條或現金,表示遺棄孩子是萬般無奈之舉,希望孩子能夠得到醫治,保全性命。

高昂的治療費用,繁重的看護需求,成為壓垮這些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殘致貧,成為許多殘障家庭共同的困境。不少殘障兒童的父母,還因為無法承受經濟、精神上的雙重壓力而離婚。

據中國殘聯數據,中國8500 萬殘疾人士中,有超過1500 萬人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以下,其中有1200 萬人就在農村。他們沒能實現就業,也沒有條件接受教育,只能靠家庭成員供養、低保金和社會救助勉強度日。

在新聞報導中,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東莞市一個公園裡,一名六個月大的女嬰被遺棄於此。父母在她身邊放了一封長達兩頁的信,聲稱為孩子治療癲癇已經花光了所有積蓄。

「孩子在我們手中就是死路一條……我們真的走投無路」成為了女嬰父母最後的吶喊。

如果不是因為條件困難,誰願意丟棄自己的孩子呢?圖/電影《有一天》

他們不應該被當成「不祥之人」

——————

經濟條件上的困難,讓殘障兒童家庭有心無力。但來自社會,甚至是親人異樣的眼光,往往讓殘障兒童更加難以融入社會。在落後的鄉村社會,這種對殘障兒童的不理解顯得更加強烈,他們會被視為不祥之人,是「上輩子造了孽」的怪物。

河北省平鄉縣有一所孟傑盲人學校,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家庭條件困難。有些孩子在來到學校之前,被父母整天綁在床上、鎖在地窖裡,甚至被關在一隻封閉的大甕裡。

聯合國殘障平等培訓(DET)認證引導師吳迪,曾分析過對殘障人士三種不同態度。在尚未破除迷信的時代和區域,殘障人士是會引起恐懼、嫌棄,甚至是憎惡的「殘廢人」。在這一認知模式主導下,殘障兒童容易受到家人的拋棄或藏匿。

一家盲人按摩店的盲人們。/ 電影《推拿》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會逐漸認識到,導致身心缺陷的原因是與疾病、基因或意外事故有關。那麼,當人們把身心缺陷視為疾病,生活在此陰影下的殘障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也將面臨諸多障礙。

因為殘障兒童是有特殊需求的病人,那麼出於經濟利益考慮,普通學校有理由拒絕殘障學生,將他們推向環境堪憂的特殊學校。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中國6-14歲學齡殘疾兒童有246萬人,在校的殘障兒童中能接受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比例僅為51.8%,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達到了90%左右。

在特殊學校裡,殘障兒童沒有機會和沒有殘障的兒童相處,造成了另一種隔離。同時,由於特殊學校數量不多,且遠離殘障兒童的住處,大部分兒童必須住在學校,遠離家人和朋友,同樣不利於殘障兒童的成長。

殘障兒童在特殊學校接受教育,似乎造成了另一種隔離。/電影《熔爐》劇照

已有研究表明,有殘障和沒有殘障的學生在一個無差別、沒有排斥的環境下共同成長,可以得到更好的學習成效。普通教育系統應當充分無障礙地向殘障兒童敞開大門,但在現實中這樣的願望很難實現。殘障兒童除非能證明自己能適應學校的物理環境,否則可以被拒絕入學。

而在高等教育領域,歧視同樣存在。假如殘障學生克服各種困難通過高考,他們要進入高等學府,還必須通過體檢,普通高校有拒絕某些殘障學生的權利。目前,在中國8500萬的殘障人口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只有94萬人。也就是說,100個殘障人士中,只有一個人上過大學。

2017年,殘疾學生魏翔考取清華大學,學校為他和他母親提供宿舍。/ 新華網

殘障人士其實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

然而,隨著平權運動的推進,殘障人士的權益亦引起了更多關注。就像吳迪在講壇中分析的,人們越來越多地發現,所謂的身心缺陷,不過是屬於人的、多元樣態中的一種。

「這一個群體在社會交往、互動的過程中存在障礙——是因為這個社會環境沒有提供消除障礙的基本便利。」而在一個致力於消除各種各樣的障礙的社會,殘障人士,包括殘障兒童,其實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觀念意識上的改變,以及強大的兒童福利制度的支持,讓殘障兒童權益得到了更多保障。在這方面,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已經做出了許多示範,證明其可行性。

患有唐氏綜合症的中國棄嬰,被一對美國夫婦收養後,變成了小網紅。/搜狐

在日本,殘疾人又被稱為「障礙者」,殘障兒童除了能享受一般殘疾人的福利政策外,還能享受到其他一些特別的優惠。譬如在醫療方面,先天缺陷兒童的治療費用由特殊兒童補貼承擔,醫療費全免,免除了父母的後顧之憂;後期的康復治療,如領取助聽器、義肢等殘疾人用品,家長的自費比例也只有一成。

殘障兒童的父母亦能領取「特別兒童撫養津貼」,補貼金額按照兒童殘障程度發放,最高能領取57500日元一個月。這對於減輕殘障兒童家庭的生活負擔,提供了必要的經濟支持。同時,家長還能每周任選一天,將孩子送到免費的保育機構看護,得到喘息的機會。

在就學方面,日本各地區都設有專門針對殘疾兒童的「特別支援學校」,確保殘障兒童接受義務教育。而殘障兒童到普通公立學校就學,學校亦不得拒收。殘障人士想接受高等教育,入學考試也不設體檢,只要能力達標,就能上學。其他諸如就業、出行、生活照顧等方面,亦有事無巨細的優惠條例。

日本的公共衛生間,安裝了輔助扶手。/新浪

秉持「合理便利」(reasonable accommodations)原則,日本的無障礙設施設計也形成了完善的系統,譬如室內外連通一體的盲道、電梯內的高低按鈕、各樓層的盲文介紹圖、殘障人士專用停車位、公交車的專用坡道等等。這些設施不僅適用於殘障人士,同樣也適用於老人、孕婦等有需要的人。

在我國,針對殘障兒童的政策和設施正在逐步完善,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能以平和包容的態度,看待這一群體。

重慶老人鄧林明,義務教一對殘障兄妹讀書識字。/ 重慶晚報

有人問,為滿足殘障人士的需求,花費如此多的公共資源是否有必要。但只要稍微換位思考便可知道,在漫長的生命中,我們會遇到無數的意外。至少,我們都有老去的一天。

善待弱者,給殘障兒童一個平等生活的機會,是一個社會的基本良知。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作者/木木 編輯/蘇煒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相關焦點

  • 遭父母「坑」的孩子有多難?拼命努力還一再被拖下水,看完淚目了
    一、被父母坑的孩子,有多難?2、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嘗試和努力爭取來的被父母坑的孩子有多難,她們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嘗試和努力爭取來的,沒有父母為自己做表率,沒有父母為自己保駕護航沒有上進心,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只是混一天過一天,對待孩子不教育,做決定不經過孩子的同意,不尊重孩子的想法,甚至自己做了錯事,還要讓孩子來替自己承擔後果,即便孩子在努力賺錢也可能填不滿父母欠下的債,自古父債子償,所以,孩子很容易被父母拖下水,哪怕再努力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妻子懷孕了,殘障的我卻心事重重.」
    記得剛剛結婚那會兒,我的父母總是催促我們快點要孩子,而我卻有很大的擔憂。 那時我是典型的「啃老族」,沒有任何收入。直到2012年,我和妻子開始擺攤做生意,漸漸賺了一些錢,這讓我對生活有了些許信心,但我依然不敢要孩子,因為阿玲有一種遺傳病。
  • 張杰謝娜給孩子起名,到底有多難
    這孩子是生了,接下來就該頭疼寶寶起什麼名了。段子在網上廣泛流傳後,網友笑稱,不如孩子就叫「傑個」、「娜個」吧。開玩笑歸開玩笑,但你知道張姓的人取名有多難麼?因希望以後可以買得起豪車,孩子第一次被取名為「馬莎拉蒂」,而後為了順口好記又改名為「馬莎拉」。此次改名是因為名字惹親友議論,雖然夫婦倆仍未商量好孩子的名字。
  • 缺失自我認同的孩子,到底有多難?
    當孩子缺少自我認同感,就沒有了內在的動力,對自我要求也會降低,失去把握人生的方向。確實,父母一次次的否定會讓孩子越來越看不上自己,失去對自己的認同,更會沒有勇氣奮發向前,甚至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被民警找到時,天天訴說自己的「傷心事」,「爸爸覺得我這不行那不行,還經常拿我和別人家孩子比,他不喜歡我,我就走了。」天天臨走前還不忘貼心為爸爸留便條:「親愛的爸爸,你不用找我了,以後你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你。
  • 鑽一口通向「地心」的井,到底有多難?
    鑽一口通向「地心」的井,到底有多難?本文轉載自科普中國原標題:《鑽一口通向「地心」的井,到底有多難?》
  • 殘障人士批安妮海瑟薇「女巫」有誤導性 暗示肢體殘障人士是可怕的...
    因為片中的女巫被塑造成只有3個手指,沒有腳指頭的怪模樣,引來不少殘障人士抗議。他們覺得這會讓孩子們誤以為:肢體殘障人士會讓人害怕的。對此,華納兄弟發表聲明表示道歉。《女巫》改編自《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作者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1990年曾經拍攝過安傑麗卡·休斯頓主演的版本。
  • 遇見一個合適的人到底有多難?
    遇到一個合適的人有多難?曾經我以為自己特別幸運初戀就能遇到可以相伴一生的人。後來發生的各種狗血事件真的讓我心累一次又一次。 我跟他是14年2月份在一起的,那時候的時光特別美好,每天都是粉紅色的。貼心溫暖會照顧人,讓我產生了這輩子就是他的錯覺。但美好的時光只持續到去他家之前,14年暑假去了他家,狂風暴雨就再也沒停過。父母的強烈反對百般幹擾,他媽媽一直強調我們不合適。
  • 女生上廁所,到底有多難?
    女生上廁所到底多難?  有po主曾經製作過一個視頻,驗證女生上廁所到底有多難。數年前,網上就有段子戲言,肯德基、麥當勞和華萊士,並稱中國三大移動廁所,辛酸……在國內,找公廁屬於益智類遊戲,而上公廁,尤其女廁所,則屬於冒險類遊戲,因為你永遠不知道,第二天到底會不會登上社會新聞。公廁大冒險通關詳情如下:
  • 學校為腦癱學生改造所有廁所,無差別教育才是殘障兒童的曙光
    根據中國殘聯的統計顯示,我國有8500萬的殘障人士,其中超過1500萬的殘障人士生活水平在國家貧困線以下,在這1500萬人中,有1200萬人生活在條件相對不理想的農村。他們沒有條件接受教育,沒有能力參加工作,只能依靠家人的供養和救助。
  • 殘障人士批安妮海瑟薇"女巫"有誤導性
    因為片中的女巫被塑造成只有3個手指,沒有腳指頭的怪模樣,引來不少殘障人士抗議。他們覺得這會讓孩子們誤以為:肢體殘障人士會讓人害怕的。對此,華納兄弟發表聲明表示道歉。《女巫》改編自《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作者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1990年曾經拍攝過安傑麗卡·休斯頓主演的版本。
  • 三名殘障小夥服務千戶居民,快遞好評率近100%
    文|木子 審|樂一在我們印象中,殘障人士都是需要別人照顧,因為身體的缺陷,他們很難自理生活,但在南京有這樣三名殘障小夥,他們不僅克服自己的身體缺陷,還開了快遞公司服務周圍的千戶居民。孫康也是這家驛站的工作人員,他和阿福一樣也有智力障礙,孫康媽媽表示,對於智力障礙的孩子來說,他們對數字並不敏感,剛開始的他們就連貨架編號都分不清楚,剛開始給他們教的時候,第一天學會的東西,第二天就忘了,要想記得住,就必須連續教好多天。有時候收到一個小快遞時,他們都不知道到底往大貨架上放,還是小貨架上放。
  • 小學生寫600字作文有多難?網友:難為孩子了,老師:重寫
    第一位小學生為了能夠讓自己的作文達到要求,直接搬出了自己家所需的親戚,不僅父母來坐陣,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哥哥姐姐,爸爸們的親朋好友都被拽過來湊字數了,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些親戚當中,摻雜了一些不該寫進來的人,「二哥的小三」這位大人物如果存在的話,一定會引起一場腥風血雨。小學生寫600字作文有多難?
  • 安妮·海瑟薇《女巫》造型抗議 誤導孩子害怕殘障人士
    對此,殘障人士集體表示抗議,他們覺得這樣會誤導孩子們認為殘障人士令人害怕。美國帕運會遊泳選手艾米·馬倫也在社交媒體表示,華納兄弟這部片的表現方式似乎沒考慮過肢體殘障群體的感受;她認為,電影中的處理方式讓一些截肢的青少年會有恐懼感。  隨後,華納兄弟公開道歉,稱「《女巫》這部電影讓肢體殘障人士感到不安,電影製作者和華納兄弟感到很難過,對影片造成的冒犯我們感到後悔。」
  • 這屆父母給娃取名有多難?取名王奈被護士打錯,媽媽樂了:不改了
    這屆父母給娃取名不簡單!對於這件事,可謂是——用盡了父母畢生絕學。【搞笑幽默派】●本人姓鄭,孩子沒出生名字早已想好了,大家一致同意男孩叫「鄭大錢」,閨女叫鄭好。後來生了男孩,感覺「鄭大錢」有點太高調,對娃有太大壓力,最後決定給娃叫「鄭開心」,人活著,開心最重要。
  • 愛情裡的摩羯座,到底有多難搞?看過才知道!
    摩羯有多難搞,看了才知道!在愛情裡的摩羯座到底多難搞?看了才知道!教你不用洩氣,也能讀懂他的心!,無論他當下跟你有多麼甜蜜熱烈,一旦遇到更重要、需要立即處理的事件出現,摩羯都能夠馬上從你身邊抽離,直到處理完所有事才又回到你身邊,很多時候摩羯自己沒感覺,但卻會讓旁人覺得冷熱也差太多。
  • 喜劇演員轉型到底有多難
    #陳赫演反派轉型成功了嗎##喜劇演員轉型到底有多難##演員轉型成功靠的是什麼#
  • 殘障融合有多少可能性?
    過去數年,多個公益組織及社會企業為實現殘障人士重新就業,打開社交空間,開啟多個以「咖啡館」為基礎的公益項目、商業門店。殘障人士在融合的環境中工作,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和應對困難的能力都將大為提升,意味著他們能擁有獨立生活、家庭地位和社會支持網絡。
  • 47歲鍾麗緹備孕半年,身體發胖被嘲:女人想生個孩子到底有多難?
    有網友留言:「婆婆嫌棄鍾麗緹年齡大,生不了孩子了」;也有網友立刻響應道:「鍾麗緹要是生不了孩子,過不了幾年準離婚」;也有網友表示:「大家多慮了,婆婆只是隨口一說,婆媳相處還是挺好的」。不知道是因為網友質疑的聲音,還是婆婆催生,不久之後,就有消息報導鍾麗緹在備孕[第四胎]。
  • 有了裂痕的婚姻,想要癒合到底有多難?
    有爆料稱,他們疑似要複合。起因是今年7月1日那天,高雲翔在微博曬了一張自己的戲劇女裝照,並配文:不想去思量,你到底在何方。那句「不想去思量,你到底在何方」,也被疑似是在向前妻董璇隔空表白。高雲翔想要董璇複合的消息,引起熱議。有很多網友還跑到他們的微博下留言,希望他們復婚。其實早在今年3月19日,高雲翔被宣告無罪釋放回國,就有網傳董璇為了孩子原諒了前夫二人事後復婚的呼聲和傳聞,一直就沒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