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六個夢之婉君》,婉君的悲劇,該由誰來買單?
瓊瑤劇《六個夢之婉君》距播出已有30年,擱到現在依然有很高的討論話題。
劇中的周家算是一個豪門大戶,家中有三個兒子,婉君是周家長子伯健的童養媳,從8歲就嫁過來了。大兒子伯健喜歡婉君無可厚非,但是二兒子仲康和小兒子叔豪偏偏就來湊熱鬧了,他們兩個在伯健和婉君即將成為真正的夫妻之時,爭著說喜歡婉君,明目張胆的搶「大嫂」……最後,婉君誰也沒有選,三兄弟相繼離家出走了。在原著小說中,三兄弟誰也沒有回來,婉君一個人在老宅中孤獨終老,也是蠻慘的。
看過劇的人都說婉君的結局是咎由自取,她不果斷、不選擇才導致周家家破。可是,如果能設身處地站在婉君的角度看問題,那就真的不好取捨了。
婉君因為從小就寄人籬下的原因,一直很膽小自卑,從舅舅家到周家,婉君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寄人籬下。所不同的是,舅媽苛刻,她活得小心翼翼;而周家待她如親生女,她惶恐,照樣活得小心翼翼。在周家,她從來不敢提自己的要求,在她認為,周家把她買來,還讓她過著大小姐般的生活,已經是天大的恩惠了。她的餘生,只要幫著維持周家的安榮穩定就好了。而對於她和伯健的婚姻,她或許有過迷茫,但從未表現出反對的意思,以婉君的性格,就算周家讓她只做一個妾,她也甘願。
但是,她沒有想到,仲康和叔豪對她心思竟和伯健一般。他們三兄弟對於婉君來說,是除了外婆外最親近的人,他們三個的互相爭鬥並不是她願意看到的。所以在周家父母讓她在他們三個人當中選一個做丈夫的時候,她寧可選擇上吊。
這部劇,瓊瑤的設定很有意思。婉君要嫁的是伯健,卻因為病重讓仲康代替他和婉君拜堂,因為婉君害怕,是老三叔豪陪她度過了新婚之夜……所以,在三兄弟爭婚的時候,這個梗也被拿出來說了一通,編劇擺明了就是要三兄弟爭個你死我活。
如果按照最先「衝喜」的初衷,婉君直接嫁給伯健就完事了,偏偏仲康最先跑出來搗亂的。他喜歡婉君,卻又不顧大哥的顏面,在他決定帶婉君私奔就擺明了是「明搶」。婉君的「悲劇」與他脫不了關係,沒有他的「明搶」,周家也不至於出現三兄弟爭婚的現象。雖說老三當時也表明了喜歡婉君,但他也說了,在他的心裡,婉君一直是伯健的,是他們的「大嫂」,喜歡和擁有在他的心裡是分得很清的。後來,他參與爭婚,也是被仲康氣的。至於伯健,他一直在等婉君長大,婉君在他的心裡是無可替代的。在父親為他覓得良緣,勸他納婉君為小妾的時候,他努力為婉君爭取時著實令人感動。
而仲康帶給婉君的卻是無盡的煩惱,或許她是最喜歡仲康的,在嫣紅問她三兄弟中她最喜歡誰,她的回答也說明了一切。但是,她是最不可能和仲康在一起的,事情是仲康挑起的,如果她貿然選擇了他,就會令他們兄弟失和,而公公婆婆也會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她。仲康熱情大膽,她內向敏感,兩個人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並不一定會幸福。
老三也並不在她的選擇範圍內,在仲康結婚後,周家父母也有意撮合她和老三,卻被她拒絕了。她可能也喜歡老三,但最多的是兄弟姐妹般的喜歡。她也知道老三並非有意爭婚,在這件事情上,只有老三,才是看得最通透的。
導致「婉君」似的悲劇,人為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封建教條的束縛。在舊社會,一個已有身份的女孩同時被那麼多人爭搶,其實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仲康帶她「私奔」的那件事,足以讓她「浸豬籠」。她所受的教育,不允許她做任何一件超 出教條範圍內的事情。
在原著中,婉君是孤獨終老的,在改編的電視劇中,她最後是和伯健在一起了,也算是有了一個美滿的結局。
都說年輕時的婉君可能和仲康是最適合的,但經歷了那麼多的事,到最後,伯健才是最適合婉君的。選擇和伯健在一起,不是因為最後只剩下他一人獨身,也不是因為無奈,而是為了信守8歲時的諾言;為了回報伯健多年的深情;也為了成全嫣紅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