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大眼導讀:《那刻的怦然心動》著眼於8090後的夢想和現實,從獨特的視角打造出國內首部「現實派」偶像劇的新概念。
偶像劇通常被認為起源於日本的1990年代,諸如《東京愛情故事》《101次求婚》等以偶像明星主演的經典電視劇。國內的偶像劇雖起步晚於日韓,卻在不斷摸索之中風靡了二十餘年。近兩年由網絡熱門小說IP延伸而來的偶像劇改編風潮正勁,瘋狂追逐IP熱的同時,不少人也在擔心原創劇目將何去何從。
原創劇不可替代 聚焦社會現實成熱點
2016年不少原創佳劇陸續播出,讓我們看到了偶像劇發展的新風向。剛剛播畢的由劉詩詩、鄭愷主演的《那年青春我們正好》,講述了男女主角從高中到社會,在理想與現實中迷茫、妥協與抗爭的故事。
正在熱播的《親愛的翻譯官》以及曾在芒果TV受到熱議的《十五年等待候鳥》《奇妙的時光之旅》等劇則牢牢把握住了觀眾的口味,從不同角度貼合了偶像劇新熱度。
6月即將亮相上海電視節的新劇《那刻的怦然心動》同樣著眼於8090後的夢想和現實,從獨特的視角打造出國內首部「現實派」偶像劇的新概念。這部由三方投資(芒果TV、中天電視、丫丫影視)、製作精良的現代偶像劇,從題材選取、演員甄選到製作水準各方面,無一不是點、線、面細緻入微,環環相扣、節節精選。
《那刻的怦然心動》專注於打造「首部現實派偶像劇」這一信念,力求將校園初戀、青春、愛情、友情、職場、夢想奮鬥等元素進行融合。
具有豐富經驗,打造了多部成功偶像劇的劇組團隊不僅在故事情節、人物設置上費盡心思,在服化道、拍攝畫面和色調上也力爭唯美,呈現最好的效果,為這部現實派偶像劇注入了清新又不失真實的氣息。
雙線索交叉方式 本真演繹永不過時的青春
作為影視界中永不過時的話題,「青春」被不斷搬上大銀幕、小螢屏,每一個故事都讓觀眾有著或多或少的憧憬和懷念,而《那刻的怦然心動》則在「青春」中濃墨重彩地刻下了「現實」的痕跡。
故事以闞清子飾演的李晨音與胡宇威飾演的陶予飛之間的「虐戀」串聯起了兩人從大學到社會7年間的生活點滴。與以往青春偶像劇平鋪直敘的敘述結構不同,《那刻的怦然心動》選用了現實和回憶交叉講述的方式。這個「殘酷現實」不僅將「美好回憶」中的懵懂青澀寸寸剝離,更直抵人們心中最脆弱的領地。
學生時代的「迷糊學妹」李晨音和「萬人迷學長」陶予飛總是為了生活和學習中細枝末節的小事憂愁煩惱,由一刻的怦然心動牽引出的愛情火花在現實面前戛然而止,由此顯得刻骨銘心。
時光流轉,在社會中摸爬滾打許多年後的策展專員李晨音和成功藝術家陶予飛再次相逢,二人身邊卻都有了另一個「TA」。不同於以往偶像劇「分別之後必定苦情、苦戀、苦守、苦等」的狗血劇請,劇中主角選擇了對現實妥協,牽起了當時陪伴身邊的那個合適的人。
這也是該劇最「現實派」的體現,再如何驕傲倔強的人都曾在現實面前俯首稱臣,再如何信誓旦旦的承諾都會在現實面前潰不成軍。天花亂墜不可一世的是夢想,而不得不咬緊牙關、握緊雙拳,妥協走下去的,才是人生。
本劇不僅在情節設置上大行本真之道,在人物設定上也突破過往偶像劇人物「臉譜化」、「單一化」的傳統,劇情跨越7年時間,人物性格也隨其人生閱歷發生轉變。而無論是主角們各自的成長軌跡,還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多角糾葛,亦或是對夢想、理想追求的孜孜不倦,都是當下都市男女的生活縮影,真實寫照帶來的深度共鳴勢必引爆觀眾期待。
以現實為準繩 「不可能之愛」浪漫解說偶像劇3.0時代
劇評人李星文曾對偶像劇的發展進行了階段劃分:1.0時代是以俊男靚女探路、借鑑港臺日韓劇的摸索期,隨著粉絲力量壯大、產品經理的上位,偶像劇的包裝製作進入了快餐化的2.0時代。而到了偶像劇3.0時代,劇作不僅擁有華麗場景和養眼畫面,更有密實的劇情、意外的翻轉和劇烈的情感波動。《那刻的怦然心動》便是其中翹楚。
被視作偶像劇「三寶」之一的虐戀,在《那刻的怦然心動》中同樣涉及,但並非「單純為虐而虐」式的刻意填充,而是從角色的性格、命運出發,循序漸進的劇情發展讓觀眾深陷李晨音和陶予飛的7年錯過與重逢中,糾結不已。
對於頗具浪漫屬性的青春偶像劇而言,它所追求的是一種建立於夢想之上的純粹情感與崇高精神。然而在《那刻的怦然心動》極力營造的現實派偶像劇概念中,導演以現實的逼真性為尺度來講夢想的故事,讓現實生活和虐情熱戀充滿接地氣的人間煙火味兒。
作為國內首部現實派偶像劇,《那刻的怦然心動》既有良心班底保駕護航,亦有新生代演員們的精彩演繹。該劇顛覆了傳統的敘事方式,立體呈現了人物多面性格,配以恰到好處的音樂烘託和唯美畫面,引領著偶像劇進入故事為王、製作為王的時代,也給浮躁的電視劇市場帶來了一縷無雜質、不狗血、還本真的清風,或將引領偶像劇「原創先行,現實開路」的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