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最近迷上了磁力片,飯前飯後獨自能玩一個多小時,有時候我會在微博曬曬,幾乎每次都有媽媽問:幾歲能玩?有積木還需要買磁力片嗎?當然有人求連結。
無論玩積木、樂高還是玩磁力片,都屬於兒童遊戲中的建構遊戲,這篇就一起說說。
01 什麼是建構遊戲?
建構遊戲是什麼?
積木搭房子,樂高拼樂園,粘土捏小人兒,沙子堆城堡,這些都是各有特色的建構遊戲。
頭腦中預先想像的一個目標,操作這些建構材料,將它們聯接成型,就叫做建構遊戲。
建構遊戲是有目的地進行建造、塑造,這意味著:
A 兒童頭腦中已有一些物體的表象記憶(建構目標);
B 有能力用某種或多種材料來構造這些表象(再創造):
所以,建構遊戲能同時發展兒童的表象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並促進動作的協調。
更重要的是,建構遊戲對兒童發展空間關係方面的認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2 建構材料
建構材料有剛性的也有柔性的:
柔性的如粘土、沙子;
剛性的如積木、樂高;
這些差不多已是家喻戶曉,磁力片這幾年也漸漸被大家所熟悉,
雪花片、工程片也都有一定的用戶群。
都買回家很爽,但費錢不說,還很佔地方!
下面會從原理上幫你挑選。
兩三歲的孩子,作品隨機性很大,
往往在搭出一個作品後說:
「媽媽你看,這是什麼什麼。」
但同一個東西,在孩子眼中代表什麼,會隨時間變化,沒有確定性。比如,兩塊積木擺一起,前一秒是沙發,後一秒可能就變成電話了。
四五歲的孩子,則更有目的性,他們往往會在搭之前就說:「我要做個什麼什麼」。
如何連接是各種建構材料存在差異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逐個來說。
03 積木-重力
比如積木,兩歲寶寶的疊疊高,五六歲孩子建的亭子,都是在使用「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