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以「音樂之都 武侯之聲」為主題的成都音樂坊新年音樂季正在大家的關注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為蓉城冬日帶來不間斷的美妙華章。
二十四伎樂新編「古畫復活」演出現場
古畫在現代舞臺「復活」
開啟東方美學視聽盛宴
1月8日下午,以成都永陵石刻「二十四伎樂」為藍本,高度還原石刻樂器、服裝、舞美的二十四伎樂新編「古畫復活」系列在成都市武侯區黑膠廣場正式演出,將一幅千年前的古畫——《唐人宮樂圖》搬到了現代舞臺上,為觀眾呈現了一場意境空靈的東方美學視聽盛宴。
《唐人宮樂圖》
參照古畫《唐人宮樂圖》,演出的舞臺中央是一張大型方桌,桌案上放著茶盞、水果、酒具、香囊、瓜果等物品,樂伎、侍女十餘人,圍坐、侍立於方桌四周,團扇輕搖,品茗奏樂,意態悠然。坐著的每位樂伎手拿不同樂器:琴、箏、二胡、笛等,共同奏樂……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唐人宮樂圖》就這樣以一種栩栩如生、輕鬆自然的狀態被完美重現,一時間,竟覺著古人從古畫中走了出來,與現場觀眾共享唐宮宴樂。
在演出現場,觀眾們欣賞到了晚唐宮廷版《lemon》《灌籃高手》《芒種》《明月天涯》等多首別具一格的曲目。「傳統樂器與現代風格的音樂相互碰撞,在音樂中,仿佛感受到了千年古畫中的人物與我們之間產生了情感共鳴,真是一種別樣的新鮮體驗。」現場一位觀眾在演出結束後對紅星新聞記者說道。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本次新編的二十四伎樂「古畫復活」系列將國樂與國畫、國繡、國服、詩詞及書法等跨界融合,並將唐代宮廷樂器與當代民族樂器同臺共鳴,創造出富有個性的演出現場。
據悉,二十四伎樂新編「古畫復活」系列視頻已經在各大視頻平臺擁有極高的播放量和關注度,已經成為代表著成都國際音樂之都的一張音樂文化名片。
成都音樂坊新年音樂季演出現場
室外音樂會《追夢》
觸發城市情感共鳴
就在二十四伎樂「古畫復活」演出結束後一個小時,另一場精彩的室外音樂會《追夢》繼續在黑膠廣場上演。《追夢》以小型民樂合奏為主,加入四川清音、木偶變臉、舞蹈聲樂等藝術形式,演出內容豐富、形式親民。
演出現場,成立於1985年的成都民族樂團以一組民樂合奏《花好月圓》《彩雲追月》《步步高》拉開音樂會的序幕;男聲獨唱《鴻雁》《等待》,嗩吶齊奏《好漢歌》,四川清音《小放風箏》等曲目更是帶領觀眾踏上一場似水流年的音樂追夢之旅。
演出過程中,一位成都聽眾和紅星新聞記者分享了他的感受:「非常喜歡這樣的沒有距離感的表演形式,而且今天的歌曲帶給我們老一輩成都人很多美好的記憶,冬天能在這樣親切的音樂聲中回味經典,感到非常的溫暖和幸福。」
好戲不斷,歡樂延續
用音樂迎接新年的到來
「音樂季將繼續通過『音樂路演、平臺內容輸出、跨界文化展示』三位一體的模式,融合原創音樂、影視音樂、古典音樂等,打造特色街區文化演出,用音樂擁抱市井煙火,用旋律歡動優雅蓉城,用音樂表達錦江之畔的成都生活方式,致力打造城市音樂新地標、助力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和廣大市民一起,用音樂迎接2021年的到來。」本次音樂季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接下來,新年音樂季還將繼續為觀眾奉獻以民樂經典音樂為主進行演繹的民族風音樂會系列演出和《熊貓歸來》《匹諾曹成長記》等精品兒童劇,此外,成都街頭藝人帶來的以舞臺無邊界、音樂無隔閡、城市零距離的「無界」式音樂互動,仍在音樂大道(噴泉處)為大家持續上演,希望以潮流音樂演出聚合現場人氣,讓全世界聽到成都音樂人的聲音、看到成都音樂坊的舞臺。
據悉,成都音樂坊「新年音樂季」將持續至2月26日。
現場觀眾
以音樂為媒介,
樹立成都人的文化自信
在過去的一年,成都音樂坊開展了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伯克利音樂學院互動交流、「音樂之都·榮耀金鐘」等音樂藝術交流30餘場,開辦音樂公益課堂等200餘期,堅持以音樂為媒介讓世界聽見成都聲音、品味天府文化。
在新的一年中,成都音樂坊將繼續打造市民感知天府文化的品味場景、世界音樂達人分享音樂藝術的品尚街區、成都建設音樂之都的品質平臺,把音樂坊建設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的示範空間,打造成為國際音樂之都的城市會客廳。
「我們將深入挖掘蜀音雅樂,以兼容並包的思維方式,促進川劇、清音、永陵樂舞、藏、羌、彝、苗等極具特色的本土藝術形式與國際性音樂表達方式相結合,構建具有民族性、傳承性、世界性的川蜀音樂話語體系,樹立成都人的文化自信。」成都音樂坊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據悉,本次成都音樂坊新年音樂季由武侯區委宣傳部、武侯區文體旅局、音樂坊管委會籌備組主辦,武侯區文聯、望江路街道辦、武侯發展集團承辦,成都商報社、成都樂團、域上和美集團、聯創眾娛、潑克文化、藝美惠支持。接下來的近2個月裡,新年音樂季將繼續陪伴大家,讓我們在樂滿蓉城的美好氛圍中,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紅星新聞記者 任宏偉 實習生 李茜 圖據受訪者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