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樂器出口已躍居世界第一。在天津四黨口村,全村人都參與進西洋樂器的製造當中,但工人們卻不會吹奏他們製造的樂器。面臨村民與樂器之間缺少交流的困境,之後的發展又該如何呢?聽,廣播裡的《回家》正濃墨重彩地向我們襲來。
文/歡樂英雄
從天津市區向南驅車40公裡,便來到靜海區蔡公莊鎮四黨口村。這個村很大,統共有將近9000人,下面還分四中、四後、四南、四西和四東五個村。為什麼一共分五個村卻要以「四」來命名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重點在於,如果你踏進了四中村的地界,遇到人家,推門進去,十戶裡起碼有九戶正在生產薩克斯或者銅管之類的樂器。雖然只是中國北方一個普通的村莊,但四黨口村的名字在全球樂器採購商的耳朵裡卻非常響亮。
據稱,全村共有各類樂器工廠70餘家,每年生產各類西洋樂器幾十萬支,樂器產業年產值約3億元,出產的各類樂器全球最高佔比達到百分之七十。放眼望去,遍地是金燦燦的樂器,就連當地的小學校放學時的喇叭廣播也是薩克斯經典曲目《回家》。
樂器製作改變了這個村子的生態,它幾乎沒怎麼費力就實現了從農耕到製造業的產業升級,而且帶來了熱鬧——過去幾十年,媒體和訂單不斷湧來,四黨口村的村民們或許從未踏出村子半步,但他們製作的樂器卻跨越了大洲大洋。
樂器廠廠長陳寶展從事樂器製作已經幾十年了,是村裡第一批趕上樂器熱的人,淘到了金。
但近來,他卻覺得這行業並不是天衣無縫的,因為村裡的銷售額從2000年後就能明顯看出下降趨勢了。究其原因,陳寶展認為,在於村子生產的樂器雖然在數量上領先全球,但在質量上始終難以躋身一流。
四黨口村從事樂器生產已經超過三十年,有近3500名村民在從事相關的製作工作,但是幾十年下來,全村會吹薩克斯的成年人卻不足十個。樂器製作和樂器演奏是兩回事。
工人們並不會吹奏自己製作的樂器,不識樂譜,也沒有鑑賞能力,只是按照圖紙和規定步驟去完成機械化的生產。他們也不知道這些樂器會運去哪個國家,只是有時在電視上看到薩克斯的時候會想:這是什麼型號的,有沒有可能是自己做的。
人與樂器之間缺少流動,是陳寶展認為阻礙樂器村發展的核心問題。
作為村裡資深的樂器生產製作商,陳寶展曾經和其他從業者一起推動村裡組建樂隊,還從外面聘請專業的音樂老師教大家吹奏。
一時間整個村子都很熱鬧,特別是傍晚的時候,總能看到有人站在村口咿咿呀呀地吹著薩克斯。
但是樂器的學習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真正掌握它,需要強烈的興趣和毅力,還有足夠的信念支撐。
大部分已近中年的四黨口村民很快意識到,下班回家跟老婆孩子看電視或者找幾位弟兄打打牌,要比面對那些張牙舞爪的音符輕鬆得多。
讓村民們愛上音樂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陳寶展改變計劃,從自己的兒子下手。
陳子軒和陳子桎,都是七八歲的時候開始學薩克斯,當自家的廠子的主打產品從薩克斯變成雙簧管時,他們又吹上了雙簧管,但總而言之,樂器是一定要學下去的。
兄弟倆雙雙考上了四川音樂學院。在學校裡,同學們只知道他們來自相聲的故鄉,卻很少有人會知道,學校裡的許多樂器,他們村的工人們就能做。他們倆也不愛提,畢竟現在專業級的學習和表演,還是以進口樂器為主。
陳子軒在學音樂的過程中,了解到美國樂器製造業的情況。很多工廠也是在偏僻的農村裡,大部分景色是一望無際的苞米地,上班的是一群四五十歲的大媽。
陳子軒在音樂學院上專業課
但是那裡的研發人員和核心人員是懂技術的,他們教給工人們該怎麼做。動手做的人不一定要懂,但必須要有懂的人去指導。
他有一點超出年齡的成熟,剛剛進入大學,就打定主意畢業回爸爸的廠子裡指導大家做樂器。當被問到城市和農村環境的交替,他說:「你在某個地方,肯定是你要在這個地方幹該幹的事,跟農村還是城市沒有關係。我畢業肯定要回四黨口。」
四黨口村的困境其實在情理之中。現今中國製造西洋樂器的村鎮,最初接下這些訂單是為了發家致富。
西洋樂器起源於國外,他們是創造者,一如中國的嗩吶和笙。如果必須有音樂品味才算配得上這些樂器,那對於一輩子生產了上萬件薩克斯的勤勤懇懇的農民似乎也並不公平。不過,在廠裡幹久了,也會有一些工人對吹樂器感興趣。兩兄弟暑假的時候,還會辦個培訓班,給他們講講演奏和樂理的知識。
《北國之春》是張俊秀極少數會吹奏的外國曲子之一,也許是在小學校園廣播的耳濡目染,他覺得學起來倒也不難。他曾在樂器廠工作了三十多年,還記得第一次聽人吹《北國之春》,是在村頭的江邊,一個小夥子。他把譜子悄悄記下來,每天自己練,覺得真高興。
在更早的時候,張俊秀當過兵。退伍回來,村裡全是小土房子,收入不高,沒人能走出去。那是1988年集體企業轉制之前,還不允許做樂器生產。
改革開放以後,才有了專供天津器樂廠的青年號和薩克斯,後來又有了小號和圓號,工廠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房子也變成了磚房、樓房。
中間為樂器廠退休員工張俊秀
對於張俊秀這樣的老爺子,陳子軒總是鼓勵:到了這個年紀,還能接受新鮮的事物,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他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村民,拿起自己製造的樂器,演奏起來。
陳子軒希望村子發展下去,沒準有一天,音樂能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不只是一件工作,接著村裡的樂器製造業也再上一個臺階。
但那一天怎樣才會到來呢?答案很簡單:需要時間。
製作團隊簡介
廠長語錄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