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CO特種拍攝系統讓你的攝影機也能來一段Freestyle!不是所有運動控制系統都叫MOCO

2021-02-20 影像麥客

隨著影視行業的蓬勃發展,硬體技術也隨之大跨步的發展,從最初的小搖臂、軌道發展到現今的多軸攝像軌道(延時導軌),可以說見證了我國影視行業整體製作水平的提高,但我們也存在一些誤區,例如MOCO與多軸攝像軌道(延時導軌)就有很多人會混為一談,或者誤認為多軸攝像軌道(延時導軌)就是MOCO,其實他們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MOCO常見的款式

G-ka(基卡特拍)公司旗下的:綠巨人、小黑妞兒、小蘿莉。

綠巨人

小黑妞兒

小蘿莉

G-ka特拍MOCO最新視頻集錦(視頻時長6分09秒):

MRMC公司旗下的:Milo、Bolt、Bolt Jr..

Milo

Bolt

Bolt Jr.(輕量化版Bolt)

Bolt Jr.輕量版介紹視頻(視頻時長44秒):

Bolt MOCO最新視頻集錦(視頻時長2分11秒):


MOCO的發展及分類

廣義的講MOCO和多軸攝像軌道(延時導軌)都可以算作motion control系統,直譯過來就是運動控制系統。它是用最先進的工業技術精準的設定和控制攝影機運動軌跡的一種設備。其實在國外MOCO已經有將近30年的歷史了,只是在我們國家它才剛剛開始起步。從最早的《星球大戰》到我們能想到諸多大片大約有70%的視效電影都用到了motion control技術。但這兩者還是有本質的區別,我們先從motion control的發展說起。 

MOCO發展到今天經歷了四代的技術革新:

第一代MOCO只是簡單的實現單一軸向的攝影機重複運動,還做不到複雜的軌跡控制。

第二代MOCO增加了更多的軸和關節,相當於軌道+搖臂+遙控頭,但第二代MOCO特徵是:每個軸都是獨立地記錄自己的動作,雖然它可以完成比第一代更複雜的運動軌跡,但每個關節無法依靠算法協調匹配動作,因此那種極為複雜的運動軌跡依舊無法實現。多軸攝像軌道(延時導軌)就屬於這一代的技術。

第三代MOCO是在第二代的基礎上增加了插補算法,可以利用電腦運算出複雜的軌跡,但因為受限於「軌道+搖臂+遙控頭」機械特性的缺陷,很多邏輯性的複雜運動軌跡是無法實現的。例如在狹小空間內做複雜的運動軌跡是無法實現的,因為搖臂的後面要配平。

第四代MOCO大多依託於工業多軸匹配技術,革命性的關節設計和更為精準的算法讓MOCO能完成幾乎所有可以想像到的動作軌跡。

通過上面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看出兩者在技術層面的區別了。

再次總結一下,具體有三大區別:

第一個區別就在於操作方式的不同:首先多軸匹配就如同很多人組成一個團隊,每個人負責一個軸,做任何動作都需要多人協調一起完成。而非多軸匹配就如同每個人只管自己如何動,不會考慮其它人(軸)對自己或者自己對別人(軸)的影響,因此就帶來了操作方式的不同。MOCO由於具有多軸匹配算法,因而攝影師只需要看著監視器移動攝影機的位置與角度即可,具體每個軸如何完成攝影機的位置與角度其內部有一套運算機構,無需人去考慮。那麼大多數的多軸攝像軌道(延時導軌)就需要攝影師對每個軸進行位置與角度的控制,要考慮每個軸如何運動才能達到攝影機所需的位置與角度。


第二個區別就是速度:很多MOCO具有高速拍攝的功能,而多軸攝像軌道(延時導軌)的速度通常是比較緩慢的運行。這是由兩點原因造成的:首先是自身重量過輕,因為主打方便攜帶,所以在自身質量不夠的情況下是難以實現攝影機高速運行的,急起急停可能會翻倒;第二個原因就是受限於開環的步進系統,開環步進電機的工作原理就相當於我讓你走一米你就去走吧,走到走不到我不清楚,讓你走多快你就去走吧,速度達沒達到我也不管。而MOCO採用的大多是閉環的伺服系統,它的原理截然不同,我讓你走多遠你必須走完,讓你走多快你就必須達到,否則系統會加以幹預完成。所以多軸攝像軌道(延時導軌)通常用作逐格攝影或者延時攝影比較多,因為不牽扯速度因素。

第三個區別就是承載力:由於採用開環步進電機與輕量化結構的因素使得多軸攝像軌道(延時導軌)通常適合單眼相機拍攝,不過目前已經有部分型號可以安裝了RED等機型拍攝。MOCO通常承重在15-20公斤,最小的承重大約6-7公斤,還有一些如Bot&Dolly和綠巨人等甚至可以承重200公斤。承載儲備越大,可發揮的能力就越強。

總而言之,並不是所有的多軸攝像軌道(延時導軌)系統都可以叫MOCO,現代MOCO的最主要特徵就是要具有多軸匹配的運算能力。

MOCO擴展閱讀:

歡迎在文後留言吐槽,加入各種專業影像創作與技術交流群、下載文中各種資源,請掃描添加下方「影像麥客小助手」。

本文來自影像麥客特邀作者:壞小孩

轉載與合作請聯繫電話/微信:18518679102

相關焦點

  • 能放進攝影包裡的「多軸聯動運動控制系統」
    在2020年下半年 許多廠商接二連三地發布新品產品 而2020已不足60天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充滿坎坷和困難的2020年將迎來尾聲 而在今天,洋蔥工廠將為今年九月首次發布的 「多軸聯動運動控制系統
  • 好萊塢標配拍攝設備Bee Moco即將空降火星
    學員們即將在老師們的指導下,用它來拍攝一系列好玩、炫酷的鏡頭,並進行後期製作,親身感受這一國際一流拍攝設備的風採,這在目前國內是絕無僅有的。本次講座,我們還有幸邀請到我校影視系的各位大神:李曉棟老師、于洋洋老師、林君義老師、彭輝老師、王一彤老師等出席講座。
  • 18-08-13【BIRTV 2018】ARRI展臺產品介紹 —— 攝影機系統(展位號:8B06)
    適合任何傳輸系統簡單靈活、開放接口的多機位模式幾乎可用於任何傳輸系統,而且,多臺AMIRA攝影機的畫面參數——包括光圈設置——都能通過一臺符合行業標準的Sony RCP(遙控面板)進行遠程控制。即可單獨錄製導播畫面,也可從所有攝影機中錄製分離的視頻流。
  • 18-08-17【BIRTV 2018】ARRI展臺產品介紹 —— 攝影機穩定器系統 CSS(展位號:8B06)
    SRH-3是一款全穩定式三軸遙控頭, 靈活性與易用性更佳, 能夠讓攝影機抵達工作人員無法企及的位置。無論在拍攝現場、攝影棚內或是活動現場,這一款凝結ARRI技術的智能化自適應性遙控穩定頭都能助您一臂之力。
  • 攝影|攝影師如何用攝影機控制影像
    高幀率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拍攝時獲得的信息增加,從而給觀眾的信息量增加,幀率越高,觀眾看到的畫面就越清晰。48幀技術可以讓高速攝影機拍攝的畫面更加豐富以往的每秒24 的電影幀拍攝當被攝體或攝影機有快速運動時,觀者無法細辨每一幀畫面,而且相鄰兩幀圖像變化很大,給觀眾的感覺是畫面上的物體像在跳躍閃動而非連續,從而導至觀眾視覺疲勞。
  • 飛控系統到底是什麼?飛行控制系統的功能
    那麼,飛控系統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一個小小的代碼錯誤會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下面,就由小編來帶你作進一步的深入了解。為了減輕駕駛員在長途飛行中的疲勞,或使駕駛員集中精力戰鬥,希望用自動控制系統代替駕駛員控制飛行,並能改善飛機的飛行性能。這種系統就是現代飛機上安裝的飛行自動控制系統。
  • 《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一場暴力美學的極致盛宴等你一起加入...
    在拍攝現場,一些鏡頭是通過Motion Control捕捉的,所以有多個通道--對主演Gazelle和Eggsy分別進行拍攝。由於打鬥場面是超耗能的,一些設備也被採用:高速Phantom攝影機,wire cameras,360度設備,以及moco設備。Gazelle的表演者膝蓋以下的部分穿綠色褲子來覆蓋黑色標記。攝製方還使用兩個額外的攝影機進行拍攝,用來協助追蹤。
  • 分享幾條使用GoPro運動攝影機的小技巧
    2007年公司在國內最早引進高清拍攝設備及技術,2010年公司在國內率先引進3D拍攝技術,2015年引進國際頂級航拍及特種拍攝技術。19年來公司一直勇於探索,不斷提高和拓展影視設備的應用最大化,為中國影視行業不斷做出了新的業績,得到了行業內的充分認可。
  • 索尼推出Cinema Line電影攝影機系統新機FX6
    索尼推出Cinema Line電影攝影機系統新機FX6 2020年09月02日 17:58作者:申沛編輯:申沛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運動中的攝影機:手持攝影
    如果說讓演員在靜止畫面中移動會給鏡頭帶來一些活力的話,那麼 想像一下一旦開始在拍攝時移動攝影機的話會發生什麼吧。由於攝影機對於觀眾來說成了一個享有特權的視角,因此運動著的鏡頭就真的會帶他們一起運動。計量正確的移動種類和移動量是你創造性和技術性的決定之一,太少可能只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而太多則會讓觀眾覺得混亂困惑。如果我們探討一下攝影機移動的多種方法的話可能會對計算清楚這個量有所幫助。手持攝影或許最有挑戰性的手持攝影是討論攝影機運動的最佳切入點。
  • MOZA iFOCUS智能無線鏡頭控制系統能玩出什麼花樣
    而跟焦器的作用主要是在動態的視頻拍攝中,當你要拍攝運動的物體或你的相機無法很好自動對焦時,想要實時的控制鏡頭焦點,用跟焦器就很有必要了。跟焦器比傳統的手擰鏡頭更加精準、穩定,拍攝過程也會更加方便,效果更加流暢。跟焦器的應用,因其對拍攝環境的適應性,帶來的自由度早已被大家認可。作為消費品,在影視行業器材領域也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普及。
  • 舞檯燈光控制系統如何深度解析
    而這些藝術效果通常是以光的明暗(亮度)、光的色彩、光的投射方向和光束效果等表現手段及其動態組合來體現的.所有這些光的效果都必須使用燈光控制設備對燈具實施良好的亮度控制、色彩變換、光束運動等控制才能實現。控制系統的組成。舞檯燈光控制系統的組成可劃分為弱電的控制部分和強電的電源部分。
  • 《諜影重重5》動作戲,拍攝時都用了什麼攝影機?
    先來一段車系的幕後視頻:具體詳細的,我們等到電影上映以後具體講解,不然太多劇透。環球影業影片《諜影重重5》第二攝影組攝影指導Igor Meglic在拍攝該片動作戲場景時使用了多部Micro Cinema Camera及Pocket Cinema Camera。
  • 『銀河星器材』飛貓系統
    2007年公司在國內最早引進高清拍攝設備及技術,2010年公司在國內率先引進3D拍攝技術,2015年引進國際頂級航拍及特種拍攝技術。19年來公司一直勇於探索,不斷提高和拓展影視設備的應用最大化,為中國影視行業不斷做出了新的業績,得到了行業內的充分認可。
  • 哪種攝影機運動能瞬間提高鏡頭的感染力?
    攝影機運動是攝像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拍攝手法,而不同的運動鏡頭也有著不同的鏡頭語言,在拍攝運動鏡頭之前,先要搞清楚如何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動。
  • 直播系統的角色權限控制系統(RBAC)
    比如:微信讀書裡,需要滿足同時看書和聽書的用戶需求;頭條APP裡同時滿足用戶看新聞和刷短視頻的需求;(2)、如果使用場景有相對獨立,通常提供2套獨立的系統,如:直播端VS觀看端,淘寶的買家端VS賣家端。(3)、如果使用場景和工作流程有耦合,也有隔離,以及對信息安全等的考慮,則需要通過角色權限控制體系來控制(RBAC)。
  • 索尼推出Cinema Line數字電影攝影機系統 新品FX6攝影機將於年底發售
    索尼(中國)有限公司今日宣布推出CinemaLine電影攝影機系統,這是一個面向內容創作者的產品系列,它匯集了索尼在數字電影拍攝領域的技術優勢
  • 完美控制與無限創意——CuePilot導播控制系統
    在正式解釋CuePilot系統之前,我們先說些大家耳熟能詳的。    「歐歌賽」、「Eurovision」,這些詞兒大家都熟悉吧,如果還不知道它是何方神聖,那你可能需要去找度娘腦補一下先。    仔細研究ESC每首曲目的拍攝不難發現,無論半決賽還是總決賽,他們使用的都是同一套相對固定的場面調度以及鏡頭設計。所以,如果你有心,可以將比賽中同一首歌曲在不同場次的視頻放在一起做對比,就會發現所有畫面的排列及鏡頭設計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半決賽和總決賽除了畫面內部的一些細小差別,所有的畫面及切換點「完全」一致,甚至可以說連一幀都不差。這讓人不禁感嘆:「這。。。這。。。
  • 飛翔的荷蘭人就要來了~應該就是你!!
    就有報導,明年,樂高將重啟加勒比海盜系列,也是為了《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電影,當然,重點不是這個要出新系列,是在這個系列中要出一艘大船!也許你錯過了黑珍珠,也許你想擁有安妮復仇號,但是,這次的「飛翔的荷蘭人」也是電影中非常棒的一搜你一定不要錯過,你要問我,加勒比海盜中還有什麼船?
  • 扔掉攝影機!卡梅隆 X 喬恩·費儒談《阿凡達》、《獅子王》的虛擬拍攝
    有意思的是,當你給一個人打背光時,你拿來一盞10K的Xenon放在背後,他脖子後面的每一根毛髮都會被照亮,勾勒出一個輪廓。但是如果你的CG模特沒有那些毛髮——因此它們不會被照亮。所以這樣布光就行不通。喬恩·費儒:現在那些用來驅動VR的遊戲引擎很有用,它們有足夠多的代碼來模擬所有你能想到的燈光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