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綜藝《演員請就位》可以說是非常紅了,看完之後相信很多非專業人士都有些半懂不懂的,大大小小問題使得這檔綜藝收視率越來越高,越追就越覺得節目組在搞事情。不懂就問,認真追過《演員請就位》之後,對這幾個問題備感疑惑。
1、 S卡既然那麼珍貴,為什麼不在全部演員表演完成後再發放?
S卡是這個節目中的最高榮譽,只有很厲害的演員才能得到它,那麼為什麼節目不設置在全體演員都表演完成後,再發出S卡呢?這樣就像是看電視劇追大結局一樣,對收視率也是一個保障,從公平性的角度上說,也只有看完全部演員的表演後,才能評斷出誰更值得拿S卡。而這個節目設置裡卻讓導演隨機的發S卡,難道後面的演員就肯定不配擁有嗎?是導演或者編劇提前知道後面的演員演技一定會爛嗎?真是被繞暈了。
2、 參加節目的大部分都是專業演員,為什麼他們的演技到不了位?
像何昶希這樣的新演員演技被diss其實並不過分,畢竟人家沒有從業經驗,這不丟人的。但是除了個別的演員,參與綜藝的大部分的都是專業演員,為什麼他們的演技也到不了位呢?唐一菲和曹駿合作的《三十而立》中,很明顯唐一菲的演技浮誇了很多,曹駿已經很入戲的配合了,然而一個巴掌拍不響,倆人的組合仍然是垮掉了。
李溪芮也是有上十年工作經驗的老演員了,居然連重複一句臺詞不算出錯也不知道,那麼矯情地誇大自己的失誤,結果慘遭趙薇嫌棄。他們都是科班畢業的演員,在這次綜藝裡表現出來的演技甚至還不如辣木洋子和任敏,是沒有認真排練,還是有其他原因?
3、 導演是電影導演,評級的製片人卻都是以電視劇為標準在看人
大家都知道,電影和電視劇是兩個領域,對於演員的要求是有很大區別的,但是給這些演員定級的製片人卻都是以電視劇的標準在打分,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就沒有可比性,請問他們是如何能講到一起去的呢?好割裂啊,看得觀眾都暈乎了,電影演員本身就不需要太多的話題性,只要有表現力,有時候素人都能演電影。但是電視劇因為時間長,所以演員必須有一定表演功底,才不會穿幫。這兩個領域的演員標準能一樣嗎?
4、 需要炒作的演員沒啥流量,四位導演卻能憑藉毒舌喜提熱搜
導演是一部作品的核心,所以必須要有權威性,而演員可塑性強,能夠經得起娛樂新聞各種討論。結果本來一檔以提升演員知名度為目的的綜藝,幾個導演卻因為點評而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郭敬明更是被罵得幾天都下不了熱搜。正常綜藝不應該是這樣的吧?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演員請就位》其實挺好看的,就是這些問題太讓人疑惑了,你看懂了這個綜藝嗎?覺得於上述問題是節目組設置失誤,還是故意在搞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