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寶貝大冒險:最後的進化·羈絆》作為《數碼寶貝》系列20周年紀念的企劃作品,早在今年2月已經在日本影院上線,而國內也已確定引入,並定檔於10月30日和大家見面。
時隔8個月,對於稍微有關注到《數碼寶貝》的觀眾而言,即便沒有看過正片,但關於此作的各種評論或許早已經有所耳聞,似乎整體評價並不高,甚至批評的聲音還要稍大一些,這就勢必有可能會動搖到某些想要找尋童年回憶的觀眾進入影院的信心,而本文正可以說是一篇掃雷文。
《數碼寶貝大冒險》作為數碼寶貝系列的第一代作品,也是最經典的一部,而初代誕生的1999年也可以被稱作是「數碼元年」,該片在01年引入內地後,被不少80後和90後稱為童年回憶,而《最後的進化》這部劇場版雖然是情懷之作,但實際上對觀眾來說,要全部看懂它其實是有一定門檻的。
直觀來說,從電影海報就能看出,這是太一他們長大之後的故事,但又不止如此,支撐這部作品的背景還有第二部《數碼寶貝大冒險02》、《數碼寶貝大冒險tri.》,以及細田守負責監督的劇場版《滾球獸的誕生》,甚至是《黃金的數碼裝甲》等。
如果不是對這些後續之作有所了解,那在觀看的過程中勢必會有一些疑問,比如沒看過第二部的話,就不會知道大輔和V仔獸等很多莫名的角色,也會奇怪阿武和嘉兒的「神聖計劃」為何同別人的不一樣,沒看過tri,也就可能會對眾人的外貌和性格上的變化感到突兀,進而產生間離感,而沒看過劇場版,可能會miss掉該作最大的一個淚點,以及片中的小彩蛋——那個同時擁有著兩隻數碼寶貝的孩子。
可以說,網上的負面評論也跟有些觀眾沒看很好地接收到影片訊息有著直接的聯繫,當你的背景知識儲備和作品所包含的信息量不對等時,你的觀影體驗也就自然不會太高。
另外一方面,相當一部分觀眾也許只是期待著太一、阿和、素娜、美美等這七個人還是以最初的模樣再來一次數碼寶貝世界的冒險,對於他們的改變可能還是難以接受,即便他們的改變這些年一直都在不斷發生。
雖然《最後的進化》給觀眾設置了一定的觀影難度,但是否真的對「情懷系」觀眾就那麼不友好呢?其實不然。
前面所說到的各種成為了「門檻」的除了初代正片之外的內容,從相反的角度來說,也正是製作方為了照顧到所有喜愛和支持數碼寶貝的觀眾們的感情,以及這個最重要的20周年的「成長」主題而精心構築的。
初代的經典地位毋庸置疑,以至於不乏觀眾只認可初代,而將初代的次生作品視為異端,無論是《02》,還是《tri》,都曾引起過初代忠粉的牴觸情緒。(反倒是平行時空的作品《φ》似乎得到了良好的反響)
實事求是的說,雖然三代《馴獸師》和四代《無限地帶》都算蠻不錯的作品,但初代的後續相關作品確實都難以拿上檯面,更無法與初代比肩。劇本各不相同,導演也如走馬觀花,這樣拍出來的作品很難做到統一。
儘管觀眾不太買單,作為幕後的東家——東映,雖然也許長得不太可愛,但總歸是自己的孩子,不能把他們棄之如敝履,而對於不同年齡的人來說,也許《02》和《tri》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更勝於初代,不能完全否決這種可能性,對吧?要不然,他的海報中也不會說「獻給所有陪伴數碼寶貝,一路走來的'孩子們'」。
最後,《最後的進化·羈絆》不止是「被選召的孩子們」對於童年的揮別,由他們一路伴隨而成長起來的我們亦是如此,可能長大並不總是美好的,孩子們沒有朝我們所希望的方向成長,那我們自己又是否長成了我們所希望的那個樣子呢?
其實,即便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偏離了自己所預想的那個軌道,那也沒關係,這部片子正是要告訴我們,人生就是不斷修正著前進方向的一段旅程,逝去的時光雖然美好,但也不能沉湎其中而停滯不前,童年的美夢終究會在適當的時候醒來,那時請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眼淚來對其進行一次緬懷就好。
看到這裡,你是否還會問《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羈絆》是不是一部值得進影院看的片子?讓我來說,放下所有成見和包袱去看的話,這部片子絕對是合格的,甚至在催淚方面有點無解,而能從中獲得多少感悟和感觸,就要看你對它的愛有多深了,你懂我的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