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69歲女兒打針時受凍 94歲媽媽為她織毛衣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邵奶奶織的袖子

母子三人的合影(方阿姨左一)

這個故事來自錢江晚報一位讀者的分享:94歲的老人家在陽臺上曬著太陽織毛線,問她給誰織的,她說給69歲的女兒織的:「給她織一隻袖子,她去醫院打針時候手臂容易著涼。」

故事是杭州施女士發在朋友圈的。94歲的主人公是她外婆,外婆記掛著的女兒是施女士的媽媽——今年69歲的方阿姨。

「外婆為什麼要給媽媽織毛衣袖子?因為我媽媽身體不太好。」施女士說。

她的朋友圈一發布,讓許多人羨慕不已。朋友們紛紛評論:不管多大的孩子,有媽媽可以依靠,真好。

昨天上午,錢報記者見到了明明早已到了被照顧的年紀,卻依舊用心照顧女兒的邵奶奶。

靜靜在陽臺上織毛衣的94歲老人家,愛心溢出畫面

天氣很好,即便打開窗戶也沒有風,樓下的上塘河邊人來人往,老人家就這麼靜靜地坐在女兒家的陽臺上。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光影打在她的臉上、身上,溫暖又安靜。就在這樣一個暖洋洋的上午,我們聽到了94歲的母親和她孩子之間的故事。

94歲的邵奶奶身體健朗,除了耳朵不太好之外,一點看不出是個「90後」。

她眼神很好,毛衣織得很專註:認真盯著手中的毛線,三股並成一股,一針一針變成一隻袖子。之所以要織這個袖子,是因為方阿姨身體不好,每個禮拜要去醫院打針提高免疫力。邵奶奶怕女兒著涼:「冬天太冷了,我給她這裡開一個洞洞,針可以扎進去,省得脫下來了。」

69歲的方阿姨老家在金華的,所以邵奶奶是杭州金華兩地居住。「90後」邵奶奶不僅能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還會打開微信聊天。在微信聊天界面裡,都是孩子們發來的小視頻,「這是我的重孫子。」邵奶奶說。

邵奶奶可是一個老網民。她關注了不少居家生活、養生、菜譜等方面的公眾號。而微信、頭條、抖音上的推送也經常看,竟然還喜歡上嗶哩嗶哩。

說起自己的媽媽,方阿姨話也多了。「至少有5年網齡了,那時候她就看大家用智慧型手機,我女兒問她要不要用,我媽就說要。」

自從有了智慧型手機,邵奶奶變得不愛看電視,手機的推送成了主要信息來源,「養老金提高了還是她和我說的。」方阿姨說。

有時候想孩子們了,邵奶奶就會撥通視頻電話,跟孩子們嘮嘮家常。

回憶都是愛,父母是永遠的避風港

在方阿姨的印象中,小時候母親是嚴肅的,對方家姐弟三個的學習抓得很緊。也正是因為這樣,方家姐弟三個最終都通過努力完成高等教育,取得高級職稱,事業上有了不錯的成就。

幼時父母親的一些做法,也深深地影響著方阿姨的一生。「我父母都是醫務工作者,小時候父親一有空就在一邊看書學習,母親每天晚上會給我們講故事,每次進城帶回的禮物中都有連環畫等。」當同齡孩子在野外瘋玩的時候,方阿姨幾個孩子卻要跟著父親在午休時間去看人體器官的標本。

看著織袖子的母親,方阿姨也很感慨。她告訴記者,小時候物資匱乏,那時候母親做的最多的是鞋子:「把舊衣剪裁成鞋底的模樣,一層層糊起來,然後用麻繩納鞋底,鞋面用的是新布料。」

當母親在做這些的時候,父親就在一邊看書。儘管父親已離開很多年,這個溫馨的場景一直定格在方阿姨的腦海中。方阿姨家族中,讀書的好家風傳承下來了。方阿姨這輩的下一代,大多走得更遠了:有的去了美國常青藤大學,有的去了英國、日本留學。

等方阿姨自己也成了母親,她很感謝自己繼承了母親的心靈手巧:「我女兒八九歲的時候,我去新華書店買回來日本童裝書籍,照著樣子做衣服,背帶褲,燈籠褲,白襯衫加個紅色蝴蝶結領子還做成木耳邊,很多時候這些衣服還會被人要了去。」

方阿姨說,只要母親一直在,自己就是女兒。

相關焦點

  • 杭州94歲媽媽給69歲女兒織毛衣袖子,網友:69歲還有媽媽可依靠...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這是讀者分享給小時新聞客戶端的一個來自朋友圈的故事:94歲的老人家在陽臺上曬著太陽織毛線,問她給誰織的,她說給69歲的女兒織的,「給她織一隻袖子,她去醫院打針的時候露著手臂容易涼。」幾經輾轉,小時新聞記者打聽到這則小故事是杭州施女士發在朋友圈的。
  • 無論多大,在媽媽眼裡都是孩子
    浙江在線1月13日訊 這個故事來自錢江晚報一位讀者的分享:94歲的老人家在陽臺上曬著太陽織毛線,問她給誰織的,她說給69歲的女兒織的:「給她織一隻袖子,她去醫院打針時候手臂容易著涼。」  故事是杭州施女士發在朋友圈的。94歲的主人公是她外婆,外婆記掛著的女兒是施女士的媽媽——今年69歲的方阿姨。
  • 69歲張紀中為女兒辦滿月宴,小花仙正臉像媽媽,高曉松驚喜現身
    10月11日,張紀中杜星霖夫婦為女兒小花仙辦滿月宴,一家人整整齊齊亮相。杜星霖髮長文講述小花仙到來一家人的心情,剛一歲半的兒子並沒有因為妹妹的到來吃醋,六歲的馬丁懂得心疼妹妹,張紀中在69歲再當爹!因為兄妹倆年紀僅僅差了一歲多,杜星霖給女兒餵奶的時候,會吸出一瓶給嘟嘟俠躺在一邊一起喝奶:非雙胞胎的哥哥妹妹一起喝奶,是非一般的暖心感動!嘟嘟俠是既幸福又滿足!
  • 「夫妻檔」上陣,一起為孩子織溫暖
    「手長凍瘡了,有點吃力,找我愛人幫忙一起織」50歲的彭小紅是名小區保潔員,儘管平時工作繁忙,但並不影響她參加公益活動。12月25日上午11點,忙完手頭的工作後,彭小紅急匆匆地趕到芙蓉區龍馬社區活動中心,認領了兩條圍巾的編織任務,就開始忙活起來。
  • 寧波79歲奶奶5年織百餘件毛衣!手腫得拿不了棒針都不肯歇!背後原因...
    「這些毛衣就麻煩你了,早點送去,早點給甘肅的孩子們穿上!」11月2日上午,79歲老人李素玲將一大袋毛衣交給寧波壹行人公益聯盟負責人趙傑手中,她親手織的20件毛衣將送往位於甘肅天水的「寧波小學」。5年來,老人已經親手織了百餘件愛心毛衣,鄞州又多了一個可敬的「毛衣奶奶」。
  • 馬伊琍,40歲以後為自己活著
    馬伊琍是上海人,石庫門弄堂裡長大的,生活在普通的雙職工家庭,總是穿媽媽手工織的毛衣,直到現在,她的女兒還穿她小時候的毛衣。不僅學習勤奮,也喜愛藝術,15歲考入上海電視臺綜藝舞蹈隊,自己賺取學費,堅強自立的大女孩。94年,她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大學期間拍攝過電視劇,畢業後從事演員這個職業,也很享受拿到報酬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開水泡飯的感覺。
  • 織毛衣:3款不同風格的女士毛衣,你喜歡哪件?手工編織附教程
    袖子希望是寬鬆的直筒袖,一來怕扎,二來怕熱,三是寬鬆袖子會有點華麗感。後來事實證明一點也不扎。腋下和袖山都對照著兩邊各自平收10針。袖子是按照圖解最寬處,起了89針,織到和身子對版的花樣並且感覺長度差不多時就開始收針,和身子對照,2行收一針,當收針的斜肩線和身子一樣長度時,剩餘的針和前後片掛一起圈織雙螺紋領子,雙螺紋領子是6釐米,織到3釐米的時候開始換小一號針,最後兩圈加了羊絨伴侶彈力線,希望彈力緊一點省的掉,最後證明效果有的。
  • 九旬老人徐曼華 織起「愛心毛衣」十年路
    每當提起這位老人,社區居民都會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提起她織了十年的「愛心毛衣」。2008年,徐曼華80歲,一次摔跤讓她雙腿行動不便,只能躺在床上養傷,織毛衣便成了老人打發時間的愛好。當年正遇汶川地震,徐曼華就把自己織的8套毛衣和帽子,託人寄到了地震災區。
  • 80後「娘炮」潘銳彬,帶50個村姑創業織毛衣,現聞名全國
    一、出身潘銳彬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的一個農村,作為一名農村孩子,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穿到媽媽親手縫製的新衣。因此,雖然貧窮,但是媽媽的愛一分也沒少,都在緊密的一針一線中展現著,就像一個硬硬的戰士盔甲,保護著幼小的潘銳彬長大。
  • 媽媽帶女兒打針,還沒看到醫生就開始大哭,都能湊成一副表情包了
    不希望女兒在人生的路上受到一點的委屈和挫折,印證了那句話,「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但是生活並不是童話,很多女兒不願意的事情,還是必須去做,父母也無法保護孩子一世的周全。女兒去打針,這個表情也是沒誰了現在的社會進步雖然很快,環境卻特別複雜,各種疾病也開始蔓延,寶寶從剛出生開始就需要打預防針。
  • 那個「最娘」80後,回鄉織毛衣登央視,帶動50名農村婦女創業
    作為一個農村孩子,潘銳彬自小身上的行頭都是母親親手置辦,冬天母親親手織的無比溫暖的「媽媽牌」毛衣,更是讓潘銳彬記憶尤深。後來,潘銳彬母親開始和外貿公司合作,按照外貿公司的要求進貨,之後回到村中把貨分給村中的織娘,生意最好時,潘銳彬母親的手下有100多名織娘。
  • 9歲小七穿彩虹毛衣過冬,肚腩鼓鼓胖了一圈,胳膊粗過46歲貝嫂
    大衛·貝克漢姆一家總共有兩位女性,一個是46歲的媽媽維多利亞·貝克漢姆,另一個就是9歲的女兒小七。小七是粉絲口中的「七公主」,她在時尚圈裡摸爬滾打著長大,人生方向似乎已經確定了,就是體型越來越寬,往「富家大小姐」方向發展了。46歲的貝嫂是時尚界的領路人,她骨瘦如柴,生完4個孩子之後臉幾乎沒變化,這實在神奇!
  • 這款毛衣可以當商務外套穿,可能你小時候就穿過媽媽親手織的丨本格...
    本文適合22到45歲的男士值班編輯丨陪你過冬天才怪一男的前兩天,母親大人在家翻相冊,隨手拍了一張本格小時候的照片,微信發了過來,說照片上的毛衣還是她當時親手織的。其他小朋友穿的毛衣都是圓領的v領的和高領的,只有我的毛衣跟別的小朋友不同,像v領毛衣上接了一個毛圍巾,相當個性新潮。後來問我媽怎麼想到給我織難度係數這麼高的青果領毛衣的,她說:「啥?青蘋果毛衣?」
  • 孝順兒子張衛健帶媽媽打流感針 母子倆打針時表情形成鮮明對比
    55歲的張衛健是圈中出了名的好老公和孝順兒子,而昨天他就帶著母親去醫院打針接種流感疫苗,他還曬出了母子倆打針時的情況,發現兩人的表情就形成鮮明的對比。首先來看下張衛健媽媽在打針時的情況我們看到張衛健媽媽坐在椅子上乖乖坐著,就算打針也是氣定神閒。
  • 她是民國名媛,42歲喪夫,52歲失去唯一女兒,活到94歲仍風姿綽約
    1935年,鄭念在英國嫁給鄭康祺為妻,兩人婚後相敬如賓,恩愛有加,從英國回來後,鄭康祺進入外交部工作,而鄭念則是一直作為一個家庭主婦隨丈夫四處奔波,後來鄭康祺被安排到澳洲工作,鄭念隨丈夫同去,在那裡,他們待了七年,遠離故國是一件悲痛的事,但是他們也有喜悅,他們的女兒鄭梅萍出生了。
  • 小夥辭職回鄉直播織毛衣,粉絲百萬,「婦女之友」帶領大媽再就業
    潘銳彬的媽媽就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根據潘銳彬回憶,潘媽媽從年輕就開始了手工針織的生涯,那個時候外貿公司急需勞動力,潘媽媽就按照外貿公司的要求進貨並分給全村的婦女們製作毛衣。而潘銳彬因為媽媽的原因,從小就對織毛衣很感興趣,經常蹲在家門口和阿姨們一起織毛衣。
  • 媽媽買了一些毛線給爸爸織毛衣用去了7/10給紅紅織手套用去了1/20
    題目媽媽買了一些毛線,給爸爸織毛衣用去了7/10,給紅紅織手套用去了1/20。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解答嗎?第一個問題:爸爸和紅紅織毛衣一共用去這些毛線的幾分之幾?數量關係:爸爸的分率+紅紅的分率=一共分率(即一共用去這些毛線的幾分之幾)第二個問題:爸爸用去的比紅紅多這些毛線的幾分之幾?
  • 「女兒國國王」朱琳不整容不打針,今68歲氣質優雅如初
    「女兒國國王」朱琳不整容不打針,今68歲氣質優雅如初,令人驚豔提及「女兒國國王」朱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在電視劇《西遊記》中扮演女兒國國王,至今令人難忘,堪稱最經典版的女兒國國王。「女兒國國王」朱琳不整容不打針,今68歲氣質優雅如初,令人驚豔。
  • 69歲張紀中再當爸,女助理小他31歲,孩子皮膚白皙像媽媽
    比如說最近因為《花木蘭》電影而曝光度爆棚的劉亦菲,她當年的王語嫣以及小龍女的角色,都是出自於張紀中導演之手。近日張紀中的助理杜星霖發文,自己已經生了二胎女兒,而知情人表示,杜星霖現在是張紀中的夫人。也就是說,69歲的張紀中導演再次當爸爸,並且得到了一個女兒。
  • 南通「毛衣奶奶」為孩子送溫暖:四年手織160件毛衣
    今年的毛衣要寄到陝西寧強縣,給山裡的伢兒(南通話,孩子)穿。」11月9日,家住江蘇南通崇川區幸福家苑的顧金珍像往常一樣打開「織心社」的大門,坐在門口一邊織毛衣,一邊和路過的鄰居閒聊。  今年70歲的顧金珍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毛衣奶奶」。她從2016年起,四年裡共親手編織了160餘件毛衣,為南通市福利院、貧困山區的孩子送去溫暖。「毛衣奶奶」顧金珍在整理織好的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