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角色深度分析,張譯飾演的老算盤,現在遍地都是
文|閒雲
《八佰》上映6天,票房突破11億元,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在由於疫情導致的電影行業不太景氣的今天,這個成績難能可貴。網友對《八佰》的期望值很高,只因電影被禁止上映過,刪除了一些劇情後,才得以放出來。
於是一些人高潮了,在某些人的眼中,刪減過的電影,一定是部好電影。
在《八佰》點映的頭一天,閒雲曾經批評過這種現象。
四行倉庫保衛戰只不過是整個淞滬會戰裡小的不能再小的一次戰鬥,註定了《八佰》很難拍出史詩感,虎頭蛇尾的結局,就是最好的證明。
今天,閒雲想說的是《八佰》裡的某個角色。
話不多說
張譯飾演的老算盤
以往的戰爭電影中,也有很多貪生怕死的角色,但往往在塑造形象的時候,主要對角色的膽小怕事進行濃墨重彩的描寫。
張譯的老算盤,也是如此,但導演管虎明顯在刻畫人物上,加入了更多的想法,老算盤貪生怕死是其一,最主要的是他還要為自己的貪生怕死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博取更多人的同情。
這就是管虎對老算盤形象的深度挖掘。
我們可以先看看電影中幾個類似的角色:
黃志忠飾演的老葫蘆,逃兵一個,害怕打仗。結局是被日本人抓去,慘死。
歐豪飾演的端午,老葫蘆的侄子,也算是逃兵一個,只想著回家。後來覺醒。因為那些捨生赴死的戰友讓他徹底明白,現在早已無家可歸,退無可退。結局:中槍死。
姜武飾演的老鐵。寓意很明顯了,老鐵,刷 個火箭指的是誰,再明白不過。
嘴上功夫很強,後來被打穿了嘴巴。打臉不?
本質上是個「貪生怕死的瓜慫」,但好面子,最後死,也要唱著大戲赴死。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性。
讓我們來看看老算盤:
以文職參謀自居,拒絕拿槍殺人。歐豪飾演的端午,是並沒有想著出來打仗,老算盤則是徹徹底底的逃兵。
進入四行倉庫後,老算盤和端午都想著逃跑。
但慢慢的兩人的心理開始發生變化,端午是覺醒了。
老算盤則選擇了一條逃生之路。
老算盤非常聰明,但都把這股小聰明用到了對付自己人身上,用兩面都一樣的硬幣矇騙老鐵,油嘴滑舌的為自己逃跑的行為開脫。
電影中,張譯面對歐豪說了非常有意思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段臺詞,因為它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
「兄弟,要不要一起?
兄弟,你看我這手,連扳機都扣不了,沒有辦法摸槍,留在這裡做什麼。我不走,日本人就能死絕了?
我就是害怕,我怕我死掉了,死掉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兄弟,兄弟,你有家吧,你家裡有地吧,你有沒有討老婆?我在老家他們給我定了門親事,他們跟我講,我老婆肉嘟嘟的,我都還沒有看過。
仗怎麼都要打完的,怎麼都要有人活下去的。
我只會算盤,不會打仗。
日本人是要有人打,總該有人護在這,我佩服你們,你們都是英雄,但,我不想。
兄弟啊
我求求你了,我求求你,兄弟。
給我一條生路,我求求你。」
是不是很有蠱惑性?
毫不客氣的說,80多年過去了,像老算盤這樣的人依然遍地都是。
在大義面前,處處強調自我,戰爭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國家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我還吃不飽呢!我還在搬磚呢!
撒貝寧的綜藝節目《開講啦》中,飛彈試驗專家陳德明被某青年提問:
「如果戰爭的威脅迫在眉睫,您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
這些話,初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該青年,還用了您這樣的詞彙,看起來很有禮貌。
但仔細揣摩,你會發現,這裡面的問題太大了。
他的這個提問,充滿了挑釁。
因為他完全割裂了戰爭狀態下,人民和軍隊的關係。
在很多人的心中,戰爭是軍人的事,就像《八佰》中,四行倉庫南岸的圍觀群眾,看待戰爭猶如隔岸觀花,仿佛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這些人跟南岸的人心態其實是一樣的,電影中有一個賣包子這樣看待這場戰鬥,也代表對這場戰爭的看法:
全部撤退了就太平了呀,東洋人是不可能打到這邊來的,生意能夠做下去就蠻好了。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國為何物,只想回家種田生娃。
有些人知道國為何物,卻在故意強調先有家後有國,並且樂此不疲的拿出來進行討論。
結果也很明顯,大半個中國都被東洋人侵佔了。
「三個小時到了,日本人沒有打下四行倉庫」
雄起嗎?振奮嗎?
更多的是一種諷刺,大半個中國都淪陷了,一個小小的四行倉庫守幾個小時,又有多大意義!
很多人期待老算盤最後會來一波反轉,拿起槍投入到戰鬥當中。
就像小湖北心裡的哥哥一樣,化身趙子龍,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悲壯色彩。
但這,只能是一廂情願,閒雲可以相當負責任的告訴你,老算盤不但不會拿起槍,還會活的很好,一直活到了現在和未來。
要麼他跑到了臺灣,要麼在內地活的好好的,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並且成為了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