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十二集,堅持不下去了,棄劇」這是筆者在豆瓣網上,一網友追完十二集的熱播劇《瞄準》後,寫下的評語。不知道大家是否和該網友一樣有此體會呢?反正筆者也在追劇,總體感覺,確實是高開低走了,令人失望,觀眾棄劇也是在所難免了!
那麼,一部開播前兩集被網友奉為「十月爆款」的劇集,為何隨著劇情深入發展後就漏洞百出,口碑分化呢?筆者就自個追劇過後,發現的幾處硬傷給大家盤點分析下。
講真,一般我很少看長度超過20集的電視劇的。此次追劇,完全是衝著黃軒以及首次飾演反派角的陳赫去看的。開局確實可圈可點之處非常多,令人有追劇欲望。劇情緊張,節奏帶感,沒有用過多的篇幅來交代宏大的背景,而是開場高能,碼頭接頭的行動讓人一秒入戲。
再者,街頭槍戰,除了交代狙擊戰的戰術布局,技術層面上也很見功底,對城市風貌和地形的運用,犀利酣暢的剪輯和動作設計,更是使得劇集看點十足。最值得一提的是,前幾集編劇伏筆埋得很好,令觀眾看了第一集就覺得這個故事很複雜很細膩很有看頭。且,劇中幾個主要角色在接二連三的衝突中很快塑造成型,這是以往劇集中少見的。
但是,隨著劇情深入發展後,絲毫沒有了開局的緊湊感,且漏洞百出,服化道太刻意追求精緻,精緻得出戲。尤其是看到公安人員熟練使用幻燈片,傳真機,電話......真的敢問一句,這電視劇背景真的是解放前? 還有「水母組」中的那個女特工,更是令人不忍直視,喬裝打扮就算了,還吃口香糖,太出戲了。
不僅如此,其他幾個演員的做作的痕跡明顯,甚至是除了楊採鈺的新鮮感,陳赫和黃軒的演技實力,我絲毫沒有感覺到。特別是陳赫,雖然說首次飾演反派角色令人期待。但是除了開局那一下子,給人意外驚喜外,後面劇情發展中,無論臺詞還有演技都無法勝任這個角色,這個角色應該是成熟且瘋執又外表冷漠,但陳赫骨子裡依然還是傻傻的,不太合適他。
總之,這樣一部低水平、低智商的電視劇,竟然獲得了一片讚譽聲,給五星、四星的一長串,不知道是水軍太多還是觀眾腦子不夠好,還是被疫情影響在家憋傻了。如此漏洞百出、邏輯混亂、年代背景混淆、影技拙劣的劇好評何來。諜戰劇大家都看過,分不清楚好壞嗎?黎明之前、潛伏這樣的劇你就是拍不出來,照抄照搬總可以吧?
真的猶如網友所說的導演在《白夜追兇》後,達到了人生巔峰,往後的幾部作品中,都是拍戲時腦子裡想什麼,就拍什麼。一度以為挑幾個所謂當紅明星、顏值漂亮的男女演員就能留住觀眾。完全沒有考慮到劇情是否吸引人、情節是否合理、邏輯是否清晰。難怪國產劇如此不被看好、如此不堪,就是這些糟粕充斥著市場,劣質產品泛濫造成。
所以,這部劇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一部劇集的成敗,演員自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導演的全局掌控和編劇靠譜編寫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