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風箏誤》《半壺紗》(劉珂矣)歌詞的最全面最細緻解讀
作者:曲潤璉
時間:20181125
內容:
劉珂矣的歌,空靈,有禪性。她的作品,諸多雷同,是為小憾。另外,歌詞往往有點費解,也算弱點吧。
《風箏誤》和《半壺紗》,曲子、演唱、歌詞,都挺不錯。試解歌詞如下。
(一)
《風箏誤》歌詞:
梨花樹下卷絲輪 隨風紛紛
誰裁木鵲一縷魂 落別村
風影無心驚擾了 對棋人
幔裡和詩 怕春雨成盆
玉指攬風風不住 茜紗窗昏
舟上搖波波不停 渡影重溫
錯認庭前過馬人 醉幾分
一抹笙香 吹夢成真
風箏誤 誤了梨花花又開
風箏誤 捂了金釵雪裡埋
風箏誤 悟滿相思掛蒼苔
聽雨聲 數幾聲 風會來
上元溪旁點燭荷 千盞承諾
怎捱霧鎖紅塵客 陰差陽錯
陽臺夢中風幾裡 又幾何
夢醒推門 她仍在研墨
風箏誤 誤了梨花花又開
風箏誤 捂了金釵雪裡埋
風箏誤 悟滿相思掛蒼苔
聽雨聲 數幾聲 風會來
風箏誤 誤了梨花花又開
風箏誤 捂了金釵雪裡埋
風箏誤 悟滿相思掛蒼苔
聽雨聲 數幾聲 風會來
風箏誤 悟了一句情似露珠
誰約我 又在這 風煙處
風箏誤
歪解:
那年春日,梨花如雪。有人在樹旁放飛風箏(木鵲),漫捲絲輪。梨花在樹間隨風起舞,風箏在天上迎風舒展。他題在風箏上的詩,綻放著八鬥才情,引得詩情向碧宵,隨風起浮。
風箏線,恰如風箏的一縷魂魄,牽著風箏,飄搖在天空。月老把風箏線裁斷啦,風箏飄到幾裡地之外,落到村子的大戶人家裡。
風箏搖曳飄落的時候,看似無心,卻驚擾了她。她正在跟媽媽,在院中梨花樹下下棋呢。
撿到風箏的她,深為風箏上的詩傾倒。她深居幔裡,反覆推敲唱和詩作,包含才華與情思,題寫在了風箏的另一面。她不禁怕近日傾盆春雨。若有雨,他還會來找迴風箏嗎?
終於,有人要回了風箏,他也看到了她的唱和詩作。他同樣深為傾倒。他藉故來她家尋找和詩作者,大戶人家百十口人,難以一一甄別,最後誤見了她那庸俗醜陋的姐姐,受驚而去;他知道,這個庸俗的女人一定不是和詩的那個她。她偶見他的朋友在她家的庭前走馬,也曾一度誤以為是他,但後來終於確認,這個騎馬者,並無風箏詩真正作者的才華。
他與她,各自苦吟風箏上的兩首詩。詩才詩情,是不會假的。他和她都堅信,題詩者肯定確有其人,一定就在附近某處,正在充滿才情地活著。世事紛紜,越發顯得兩詩的清雅脫俗;寧吃飛禽一口,何貪走獸半斤?寧可玉碎,何貪瓦全?神交亦刻骨,和詩自銘心。
他和她,都在猜測著對方的音容笑貌,幻想著才子和佳人有一天能互見真人,相識相守,迎來只羨鴛鴦不羨仙的餘生。曾經滄海難為水,得見才思拒染俗。怎能不守著兩首詩,陷入神交所致的相思?相思如海,不可自拔。
她守在閨房,痴對清風。風啊風,是你帶來了風箏,帶來了他的詩,你可以停下來告訴我,他是誰,他在哪裡嗎?任她玉指攬風,風自不住,任她獨坐茜紗窗後,自曉及昏。
他在進京趕考的路上,舟車勞頓。每每坐在船上,他都凝望著搖曳不停的波環,看其中自己的倒影,隨自己渡江渡河。這影子如果是她的倒影就好了。重溫著那首和詩,相思亦如影隨形:寒塘渡倩影,冷月照詩魂。
她每每想到自己錯認庭前過馬人,都深感羞愧。實在是望眼欲穿啊,相思如酒,沉醉其中。
他在情人節(元宵節)裡,體會著「帳底吹笙香吐麝」的意境,希望和她能夠夢想成真。
風箏誤我。他眼見當年梨樹,花開花又落,花落花又開。
風箏誤我。她對鏡插金釵,經常發呆,擔心直到頭髮如雪,也見不到心中的他。
風箏誤我。他所到之處,到處蒼苔亦似寫滿相思,愁腸百結。
又到春夜,她難以成眠。聽著窗外的雨聲,猜測著,自己數多少聲,春雨可息,春風可來,風箏又可滿天。他會不會隨風而來呢?即使不見其人,再見一次他的風箏、他的詩,也好啊。
她在情人節(元宵節)這天,在溪旁點燭荷,默默祈禱,恨不能一放千盞,惹月老關注。天上明月,你可聽見我此生不渝的承諾?
她是紅塵中的匆匆過客,怎奈何霧鎖人間,看不清他在哪裡,徒留詩作,陰差陽錯。
他經常想起楚王與巫山神女,幻想著「重記相逢處,雲隔陽臺雨」。有時自己也做夢,夢見又起風了,風箏又飄到家鄉幾裡外她的手邊,得續前緣。
他夢到她見了風箏之後,再次和詩,並且開始研磨,要再把和詩題到風箏上,於是他激動地醒了。他多麼希望,這不是夢,如果醒來推開旁邊的房門,有一個真實的她,接著夢中她的動作,仍在研磨,那該多好啊!
風箏誤我倆。悟得一句:情似露珠多珍重,造化弄人苦相思。
月老啊月老,我正在這風煙瀰漫的人間渡口,意中人能夠再次成功約到我嗎?這次能否不要安排風箏當信使了,太容易誤事了。
月老笑而不語。我不必告訴你,他已經得中狀元,正在來你家的路上。你再相思幾天吧。掀開紅蓋頭之後,你們會感謝風箏的,還有我。
(二)
《半壺紗》歌詞:
墨已入水 渡一池青花
攬五分紅霞 採竹回家
悠悠風來 埋一地桑麻
一身袈裟 把相思放下
十裡桃花 待嫁的年華
鳳冠的珍珠 挽進頭髮
檀香拂過 玉鐲弄輕紗
空留一盞 芽色的清茶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 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 歲月催人老
風月花鳥 一笑塵緣了
十裡桃花 待嫁的年華
鳳冠的珍珠 挽進頭髮
檀香拂過 玉鐲弄輕紗
空留一盞 芽色的清茶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 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 歲月催人老
風月花鳥 一笑塵緣了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 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 歲月催人老
風月花鳥 一笑塵緣了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 歲月催人老
風月花鳥 一笑塵緣了
歪解:
前夫哥,你好。見字如面。跟你說說我的近況吧。
在這裡,我常寫字,抄寫《心經》,心中有光,無憂,真好。洗筆的時候,看墨入水,黑色泛開,恰如一池青花,真美。這青花之美,是暫時的過渡,很快就成一汪渾水。你知道的,我喜歡這個渡字。我離家前,不是跟你解釋過嗎,我覺得,我們的一生,就是渡往彼岸的過程,我們是人世間的青花。
在這裡,傍晚的時候,我經常伴著紅霞,採了嫩竹筍,回到我的草房做齋飯。粗茶淡飯,可慰空腹,無憂,真好。迎著晚霞時,我總有種錯覺,紅霞暖暖地照我身上,就像我攬她入懷了。
希望你能體會到我的安閒。比如春風柔軟,我把桑麻的種子埋入土中,靜待它們發芽,長大,秋後我就可以紡織啦,衣可蔽體,自給自足,無憂,真好。
誦經的時候,我感到自己的這一身袈裟,把我與俗世隔開來,初來之時偶爾對你的相思,也就漸漸放下了。
我當然記得,咱們那些美好。比如十年前,成親那日,十裡桃花開正豔,我那美麗的待嫁的年華,一如桃花。
那天,對著鏡子,我將鳳冠的珍珠,挽進秀髮,我淡淡地笑了。我本來覺得,上天不公,讓我自幼無父無母,直到遇到你,我才覺得,上天對我也挺好的呀。
還記得成親後的日子吧!我們多麼恩愛。共讀詩書的時候,檀香拂過你英俊的臉龐,我覺得你真帥。你說,最愛看我帶著玉鐲的手,默默擺弄輕紗的樣子,盡得柔美風流。
造物弄人。七年無子,你不得不計劃再娶,為了你家的香火,我當然理解,我真的不怨你。我也不覺得我有什麼錯。我只是覺得,我們的緣,盡了。老天給我們七年的幸福,足夠慷慨了,我們應該感謝他,不是嗎?
現在回想起我們的家(曾經是我們的家),我印象最深的,是我離開時,你陪我喝的那壺清茶。你雖然那麼不捨得我,但你又是那麼尊重我,尊重我的果決。你試過各種說服我的辦法,但你沒成功。最後,你問我要什麼,我說,再陪我喝壺茶吧!於是,你就把你珍藏的最好的碧螺春,取了出來。最後我起身時,那一盞薄如蟬翼、皎如凝脂的杯子裡,清茶芽色,令我的心也清涼起來,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那種感覺,並且依稀能夠聞到那縷香氣。那縷香氣,是我在俗世聞到的最後的香。
說了不少了。倘若我心中的山山水水,你讀我信時,能夠躍然紙上,說明你真的懂我。我想,你會懂的。
我這裡,坐臥行走,無不修行。我會一步一蓮花,默默祈禱,為你,為她,為你們的孩子,為眾生,為萬物。
眾生怎知,浮生如一如浮萍。一片片綠綠的浮萍,覆蓋著一塘一塘的池水,但是,秋風哪年不起呢?冬雪之下,浮萍蹤跡何存?歲月催人老啊,時光不饒人。我皈依佛祖,隱入深山,也三年了啊。
我以前覺得,俗世風月,不如深山花鳥。躲進深山,親花鳥而遠風月,即了卻塵緣。現在我覺得,花鳥亦塵緣,不如一笑。
你能看到我的笑,是吧?你那麼聰慧,那麼善良。我也希望你能夠清爽地笑起來,雖然我看不到,而且我看得到看不到,不重要。
祝安。
(每種解讀,都是歪解。這是我讀《論語》《道德經》的感觸。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莎士比亞的意見,不重要。所以管她劉珂矣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