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熱搜,把國內一款綜藝卷進了風口浪尖。
在許多人眼裡,綜藝本身就是為了圖個樂,別太當真。
但魚叔卻認為,做綜藝的追求絕不應止於此。
綜藝同樣可以做到夠真實,有深度,有情懷。
今天,魚叔就帶大家回顧一檔綜藝節目的標杆。
在這個節目裡,不僅僅可以圖個樂。
還能讓人獲得無限的激勵,感動與反思——
《無限挑戰》
무한도전
看韓綜的都知道一句話:
韓國綜藝分為《無限挑戰》之前和之後。
這檔節目在韓國綜藝界的至高地位不言而喻。
從2005年開播,到2018年完結。
橫跨13年歷史,影響後來無數綜藝。
許多明星都以自己上過《無限挑戰》而感到光榮。
如果在韓國街頭做隨機路人採訪,幾乎無人不曉。
《無限挑戰》在韓國綜藝史具有如此非凡的意義,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開創了全新的攝影形式。
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一個場景,十幾臺攝影機」綜藝模式。
就是從它最先開始的。
過去,綜藝現場只有一兩臺攝影機。
《無限挑戰》的總導演金泰浩覺得遠遠不夠。
因為拍攝現場會產生很多有趣的即興素材,設備太少就會錯過這些鏡頭。
於是,他冒險將攝影機增至8臺,同時增加麥克風。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電視臺和觀眾都認可了這樣的製作手法。
節目收視率也不斷上漲。
無形之中,改變了韓國綜藝的製作方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效仿。
其次,節目的題材也不斷在突破。
早期的節目中,內容以「挑戰」為主。
通過觀眾投稿,由MC們去進行一般人無法進行的挑戰任務。(節目這時還叫做《無謀挑戰》)
比如:
「黃牛vs人拔河」
「火車vs人100m賽跑」
「自然排水vs人工排水」
「脫水機vs人工脫水」
而從2006年5月6日開始,《無限挑戰》迎來了最大變化。
從一個單元跳脫出來,成為一檔獨立製作的節目。
這時,它開始以「韓國電視史上第一個真實綜藝節目」的稱號呈現在大家面前。
每集都會有不同形式,不同主題,包括搞笑、運動挑戰、音樂表演、電視扮演等等。
甚至還有非常特色、令人意想不到的形式。
現在許多常見的遊戲或綜藝玩法,其實都是由《無限挑戰》首創。
比如:
靈活性test:
在MC面前放食物,先閒聊,聽到哨聲開始搶食物。
水球遊戲:
準備一個真球和灌水的球,憑運氣選球。
一心同體:
根據關鍵詞,所有人做出同樣的動作。
《無限挑戰》開創的一些主題,後來也都派生出新的綜藝節目,並獲得成功。
比如,城市追捕。
要求在一個大環境裡,為了相應的目標而進行相互追逐。
後來的《Running Man》,則將這一主題延伸到了極致。
《無限挑戰》還會不定期舉辦音樂會。
從2007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場無限歌謠季。
最特別的是,歌謠祭舉辦地都在公路旁邊,所以每場都以公路名命名。
不僅創造了多首傳唱度極高的歌曲,更帶火了一大批歌手。
也直接延伸出了韓國歌謠祭。
節目組還經常即興發揮,搞暗中突襲。
甚至根據情況的變化,自然轉變計劃,發展成新的節目主題。
比如:
有一期,成員們打算中秋突襲亨敦家送驚喜。
原計劃是做頓飯。
結果因為家裡太亂,節目主題瞬間變成了「收拾鄭亨敦的家」。
還有一期,劉在石在聊天裡隨口說了句:
「想體驗打工啊。」
結果後面立即安排上了好幾期「極限打工」。
再比如,有觀眾反映,成員亨頓與HAHA之間關係不親。
為了緩解尷尬,節目組特別製作了「希望你們快點親」特輯。
也是好笑到難以忘懷的一期。
而節目製作人金泰浩,更是被人稱為「金腹黑」。
對幾位成員,什麼都敢「騙」,什麼都敢玩。
有一期節目,說是讓成員去泰國旅遊。
結果到了機場,被一個說著泰語的導遊硬拉上車。
就讓所有人在首爾市,假裝進行了一次出國遊。
還有「生死時速」那一期。
大家一開始都還半信半疑,認為節目組不可能搞那麼大手筆。
直到洪哲的車真的在大家面前爆炸了。
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這,才是最真實的綜藝節目。
主題不固定,形式不固定,題材不固定。
不斷地挑戰成員,不斷地挑戰自己。
將「創新」二字,印在了自己的骨子裡。
那麼多年來,《無限挑戰》所創造的歡樂從未停止過。
同時,節目本身的立意也在逐漸深化。
從中期開始,挑戰精神不再局限於各種高難度遊戲。
而是開始將鏡頭對準那些需要被更多人關注的地方。
歡樂仍在,感動也多了起來。
為了推廣相對冷門的體育運動,
幾位平均年齡40+的MC,要不斷去挑戰自己的運動細胞。
07年挑戰國標舞,08年挑戰有氧健美操,09年挑戰連橇,10年挑戰摔跤、F1賽車,11年挑戰賽艇等等。
觀眾們可以切實看到成員們努力甚至拼命的樣子。
尤其是在10年摔跤特輯裡,鄭俊河強忍不適堅持上臺。
最終給大家奉獻上了最堅持的一面。
還有許多公益性質的主題節目。
2008年,製作了「建造兒童圖書館」特輯。
前後耗時兩個月,成員們親自參與建造。
圖書館服務對象,則是在韓國原油洩漏實踐中遭到重汙染的災區小朋友們。
而所有特輯裡,魚叔最愛的還是「海外配送特輯」裡的一期。
這期屬於十周年的五大企劃之一,面向全球粉絲徵集:
無論你在地球什麼地方,你想要來自韓國的禮物,就可以申請。
若被選中,將有一名無限挑戰成員自掏腰包,為你送貨上門。
其中一個入選的是:
為在日本-京都-宇治-宇土路村,一群身為異鄉客的韓國人,送去家鄉的食物。
這裡需要提一下歷史背景。
當年,日本侵略軍掠奪韓國青壯年。
迫使他們在日本強制勞動,無法返回祖國。
姜英南奶奶看著節目組準備的家鄉食物,以及83年未見的照片和視頻。
說出了這句話:
「可以閉著眼睛,看著這個死…」
其實在私下裡,劉在石10年前就曾為宇土路村捐贈1000萬韓元。
這一期,《無限挑戰》拋棄了一切光環。
做出了有史以來最誠懇、最催淚的一期節目。
這期沒有嬉笑,沒有太多口才。
只有最簡單的交流、最耐心的傾聽以及留有餘想的安靜。
而這些都是一個看似娛樂搞笑的綜藝節目,做出了應有的「社會擔當」。
遺憾的是,任何一檔綜藝終有結束的時候。
2018年3月31日,節目組拍攝了最後一期,與大家揮淚告別。
《無限挑戰》正式走進了歷史長河。
對於這種真人秀綜藝節目,極盡真實才是最吸引觀眾的地方。
但不知從何時起,我們自己的綜藝節目裡越來越缺少這點。
經常會有觀眾吐槽節目「劇本痕跡過重」。
或者在剪輯上,太刻意地營造「人設」。
自然,魚叔不否認「但凡綜藝都有劇本」這樣的說法。
即使是韓綜,也不例外。
但處理劇本的方式卻不是唯一的。
即時性的反應,也是無法演出來的。
高明如金泰浩,只是讓劇本成為一種參考,最重要的還是展現成員本身自然的魅力。
如果僅僅是靠營造人設吸引眼球。
像這樣持續十多年的綜藝節目,怎麼可能不出現一點紕漏。
曾有人評論《無限挑戰》:
「只看這幾個大男人坐著聊一天我也願意看。」
這也說明了,個人最本真的魅力,才是綜藝節目應該挖掘的寶藏。
與《無限挑戰》相似的節目我們也曾經有過,如《極限挑戰》。
雖然處處能看到對《無限挑戰》的模仿。
但得認可,很多地方還是做得不錯的。
只可惜後面導演嚴敏退出,部分成員更換。
口碑開始嚴重下滑。
實在是國內綜藝的一大損失。
話說回來,每個綜藝都一樣。
需要的都是一種「無限挑戰」的精神,也都需要一種真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