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俠隱》到《邪不壓正》:復仇何必血肉橫飛?

2021-02-24 中國婦女報

四年磨一劍的姜文新作《邪不壓正》公映首日就拿下了當天的票房冠軍,雖然豆瓣網評分從開局的8.2降到了7.1,口碑也分兩級,但票房依然紅火。

那天,在上海靜安區圖書館的書庫裡找書。靜安區圖書館借用了一棟老式洋房。正是秋天的午後,被季節收繳了芒刺的陽光透過百葉窗照在一架架書上,有一束正好投射在《俠隱》上。

《俠隱》,顧名思義,是一本武俠小說。我不喜歡武俠小說,金庸的、古龍的、梁羽生的,我都沒有認真讀過幾本,為什麼要把《俠隱》從書架裡抽出來?因為,作者是張北海。

將《俠隱》握在手裡時,還沒有讀過張北海的書,但嚮往他的書已經有段日子。很多在美國混跡過的華裔文人,言及棲身美利堅用漢語寫作的作家中哪位最優秀,必稱張北海。秋日午後的一縷陽光將我引到了張北海的《俠隱》前,那還猶豫什麼?

選擇他的小說開始閱讀張北海,卻是一個錯誤。

讀過兩三章《俠隱》,像是明白了大家何以服帖張北海了。這位生於北平、長於臺北、長年生活生活在紐約的作家,寫出來的漢語陌生又親切,叫人好生喜歡。不過,等到一本書讀完,我已經從對表達的欽佩過渡到對內容的疑惑了。

「60歲以後,從聯合國退休,張北海的寫作對象從紐約轉到北京,從現代美國社會轉向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寫作體裁從散文轉向了武俠。他花了6年多時間,寫出自己的第一本武俠小說《俠隱》」。可是,《俠隱》是一本武俠小說嗎?

不錯,主角李天然是個武林高手。6年前從大師兄朱潛龍濫殺師傅一家的槍下僥倖存活了下來,因重傷及容貌被毀,被好心的美國人馬凱醫生送到美國治療和整容。此番回家,說是因為在美國英雄救美闖了大禍而被美國當局驅逐,實則,是借了個由頭回家報師傅一家被殺之仇。

正是1936年。為尋找武門逆子朱潛龍和他的日本人幫兇羽田, 李天然和師叔使出了看家本領。受過金庸、古龍、梁羽生武俠小說薰陶的讀者,在張北海無限接近純正的漢語中體會武俠世界的飛簷走壁,有望梅止渴的焦慮,因為,李天然和他的師叔,在張北海的筆下,除了「蹭」地竄上了房和用手指彈出水珠或玻璃球傷人要害的描寫外,再無驚人武功。就連倒數第二章裡師叔亡故已成孤膽英雄的李天然,在狹窄的順天府裡了結與朱潛龍之間的冤讎,也是不見武功只聽得見槍聲「砰砰」作響,實在要說武俠的影子,也只有朱潛龍順手捻起肉串子釘在牆上的那一招了。所以,我不認為《俠隱》是一部武俠小說,它其實是一部主角出自武林的文藝小說。

如果用遇到一本文藝小說的心理期待閱讀《俠隱》,張北海先生真是一位極好的引領我們回首往事的寫作者。60歲以後,張北海回憶童年時印刻在他腦海裡的北平,儘管他一遍遍地寫到了冬天的北平有多冷,我讀紛紛揚揚的雪花以及凜冽的寒風,總是覺得溫暖,因為,在寒冬臘月裡出沒的人們,馬凱醫生、馬凱太太麗莎、藍青峰、關巧紅、徐太太、藍田、藍蘭……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無論是貴還是賤,他們統統溫文爾雅、親切可人。「七七事變」前的北平,日本人進犯之前的北平城,冬有冬的悽美夏有夏的熱烈,而映襯一年四季北平風物的北平人或是南來北往的客,更是給彼時的北平添了幾多生動。為了鋪墊出童年記憶中猶如白雪皚皚中杏黃色燈火的北平,張北海寫得汪洋恣肆,那也是《俠隱》中最動人的描述,所以,沒能競爭過姜文拿到《俠隱》電影改編權的高曉松會發問:「為什麼原著的鄉愁情結所剩無幾?」

「鄉愁和舊韻留給別人拍吧」,這是姜文的回答。那麼,捨棄了原著中大篇幅的「鄉愁和舊韻」,姜文想要在《俠隱》中抓取什麼合成他的電影《邪不壓正》呢?

難忘我們通過李天然看到的1936年大雪中的北平有多麼美;

難忘李天然與關巧紅愛在朦朧時兩個人在屋脊上漫步的場景有多麼美;

難忘李天然披著輕紗在四合院屋頂上忘我飛奔得有多麼美……

所以,哪裡是捨棄了鄉愁和舊韻!像限於電影的篇幅、從《俠隱》到《邪不壓正》不得不削減原著中的人物一樣,姜文只是將鄉愁和舊韻濃縮得容易被觀眾忽視,留下更多的篇章他要用來通過血腥和暴力的場景告訴觀眾,粉雕玉琢的北平,在四合院屋頂上盡情撒歡的率性,以及李天然與關巧紅之間若隱若現的浪漫,是怎麼玉石俱焚的。

姜文也覺得,為威嚇唐鳳儀讓人抬著一具血肉模糊的軀體從銀幕上走過、倒吊起藍青峰讓人將他的牙齒一顆顆地拔掉以及滿門抄斬李天然師傅一家的鏡頭過於慘烈?所以,他將最柔曼的莫扎特長笛協奏曲的第二樂章和最深情的格裡格的《索爾維格之歌》引入了電影。但電影還是引起了觀影者的不適,「有話為什麼不能好好說?」他們問。

那麼,怎麼才算是好好說話了呢?《邪不壓正》的原著《俠隱》就在好好說話。明明想講一個睚眥必報的故事,也讓李天然和朱潛龍兩個死對頭有著一身高超的武藝,並有日本人明槍暗箭地將覬覦變成了光天化日的巧取豪奪,張北海卻能將刀光劍影用最優美的漢語表述得溫文爾雅。不錯,張北海先生的「好好說話」讓我產生了張北海將一本武俠小說寫成了文藝小說的判斷,那又何妨?鄉愁舊韻的背景之上,張北海先生照樣將一個復仇的故事講得酣暢淋漓,君不見,羅浮宮裡那一幅表現法國七月革命的世界名畫《自由引導人民》,畫家德拉克洛瓦讓一位姑娘高擎象徵法國大革命的三色旗,不也將革命的慘烈呈現得壯觀又令人動容嗎?可見,告訴觀眾敵我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未必非暴力即血腥。

就像那一天我在靜安區圖書館遇到《俠隱》,秋日午後的陽光雖然敦厚,卻照樣引領我找到了一本寫得極其漂亮的文藝味濃厚的武俠小說。

歡迎轉發點讚

轉載聯繫授權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吳玫

編輯/肖婷

美編/李凌霄

相關焦點

  • 張北海的《俠隱》,在《邪不壓正》裡早就名存實亡了
    這一切就像《邪不壓正》裡的姜文的自嘲「窮途末路」,心酸的表示把希望放於天地,聽天由命吧。 在《美國:八個故事》《人在紐約》等書中,他從小處著手,描寫從紐約地下鐵、牛仔褲到搖滾樂等小事。60歲以後,從聯合國退休,張北海的寫作對象從紐約轉到北京,從現代美國社會轉向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寫作體裁從散文轉向了武俠,他花了6年多時間,寫出自己的第一本武俠小說《俠隱》。
  • 《邪不壓正》是威士忌,《俠隱》是香片茶
    《邪不壓正》的原著《俠隱》讀多了,去北京.還是得開手機地圖。因為李天然視察的那些城牆、胡同、四合院和飯館絕大部分都拆了。所以姜文拍電影,是在雲南搭了個小北平,排排平房屋頂如鉛灰色海浪。城樓呢?CG做的。電影是姜文的仔,小說是張北海的娃。電影是威士忌,小說是香片茶。
  • 《邪不壓正》:姜文的「俠隱」
    電影鏡頭下呈現的場景,類似於戲劇的舞臺,從飛簷鬥拱的屋頂、胡同到俯瞰整個北平城,都是這齣戲劇的舞臺。演員的表演方式自然而然也是戲劇式的,動作誇張,臺詞戲謔、跳躍,這屬於動作和語言本身的美感,也留給觀眾很多解讀的空間。  姜文的變化 高曉松和姜文是老朋友,當年二人曾經爭奪過《俠隱》的電影版權。
  • 影評 | 《邪不壓正》裡姜文的「俠隱」,你看懂了多少?
    2018年7月13日,姜文闊別銀幕4年的新作《邪不壓正》上映。這部《邪不壓正》是姜文的民國三部曲的第三部,距離上一部《一步之遙》已經過去四年。那麼《邪不壓正》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呢?姜文這次又想向觀眾表達了什麼?作品改編自張北海的民國武俠小說《俠隱》,講述1936年的北平,青年俠士李天然,為尋找五年前師門血案的元兇,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
  • 《邪不壓正》的原著《俠隱》,實際上是一本「北平生活指南」
    年開始拍《陽光燦爛的日子》,到今天的《邪不壓正》,二十五年的時間過去了,他作為導演,帶給我們的只有六部電影,平均四年一部的速度,無論怎麼說,都堪稱低產。從《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文革時期」,到今天這部《邪不壓正》裡的「北洋年間」,姜文的鏡頭永遠對準過去的中國。或許姜文也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喜歡追憶往昔的歲月很多人在今天都會感慨「美好的八十年代」,在我們經過修飾的想像裡,八十年代永遠那麼純粹。
  • 俠隱(姜文電影《邪不壓正》原著小說)
    新版收錄全新後記,增補作者張北海答客問,講述《俠隱》前世今生。  ★ 《俠隱》是姜文電影《邪不壓正》原著小說。講述一個民國初年的俠義故事,在文字中復活北平繁華頂點。  ★ 走過八千裡路雲和月,作者回望老北京的工筆長卷。
  • 《邪不壓正》是一部有趣的悲劇
    從《俠隱》到《邪不壓正》,時間都是在1937年,七七事變的附近。《俠隱》裡有真實的歷史事件,包括真實的歷史人物,以及真實人物為原型的改編。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民國時代的中國,已經進入到一個現代化進程中了,當然也是多虧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大駕光臨,所以再搞俠以武犯禁那一套,也有點和社會格格不入。
  • 姜文《邪不壓正》觀後
    然而電影就那麼開演了,深藍色的天幕上星光點點,銀幕掛在長城外牆上,野地裡的飛蛾被放映機燈光所吸引,從開片到結尾一直在光柱裡上下翻飛,於銀幕上投下自己的影子---就像是回到了1980年代初的露天電影院,但現在是2018年。《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聽聞姜文準備開拍的消息,我就專程去找了這本書來讀。
  • 《邪不壓正》中獎名單公布
    O 壹 在一個復仇的武俠故事之外,《俠隱》所呈現給讀者的其實是這故去北京風土人情,是一個時代遠去背景之下的北平,是不少人揮之不去的懷念但又無法抵達的昨天,留下來,只能是一個背影是俠隱李天然,還是走狗和叛徒朱潛龍這樣的。
  • 姜文《邪不壓正》明日上映!四年磨一劍,能讓華語電影世界沸騰嗎?
    ■豆瓣《邪不壓正》點讚最高的一條評論。整個中國電影世界,只有姜文一人配得上這樣的期待?▼期待演員:彭于晏裸戲、許晴激情戲、還有姜文說相聲《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俠隱》。聽說這一次的姜文,又諧星氣質爆棚了,復仇前還說了段相聲。期待英雄式的、還會說相聲的姜文老師。▼期待《俠隱》:文壇大神作品的影視化改編原著作者誰?張北海。張北海誰?王朔的江湖地位不用說了吧,王朔崇拜誰?阿城!王朔:「若是下令,全國每人都必須追星,我就追阿城。」阿城崇拜誰?張北海!
  • 姜文新片《邪不壓正》好不好看?最新影評火熱出爐!
    這次的不同之處在於,《邪不壓正》中的隱喻不再像《讓子彈飛》中那樣俯拾皆是,故事也不像《一步之遙》那樣鬆散,「復仇」、「愛情」、「陰謀」三條線索在《邪不壓正》中取得了一種平衡。在不做引申解讀的情況下,觀眾仍可以看懂《邪不壓正》的「表層」故事。
  • 《邪不壓正》:紛亂世上覓天然
    根本上講,姜文從無意於在《邪不壓正》裡重複張北海在《俠隱》所講的故事,與其說姜文對張北海的文本進行了改編,不如說前者對它進行了再創作。在《邪不壓正》裡,主人公解決問題的路徑便是「復仇」。15年前,師兄朱潛龍勾結日本人殘忍殺害師父全家,李天然僥倖生還,被美國醫生所救。15年後,李天然由美國學成歸來,北洋進階民國,仇人位高權重,時局紛繁複雜,世道幾經更變。在外界造成的巨大悲劇面前,李天然不假思索地跳上房頂,在個人經歷與歷史敘事的夾縫中穿梭,一面是小楫輕舟,一面是波瀾萬丈。
  • 《邪不壓正》:姜文的野望
    邪不壓正》改編自小說《俠隱》,作者是張艾嘉的叔叔張北海,這位在北京生活到13歲後遷往臺灣,在臺北生活不到20年後又定居紐約,接著在聯合國工作了20多年的老人,被張艾嘉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嬉皮士」,在《俠隱》這本書裡你看到的,也正是張北海本人骨子裡的舊民國氣質,以及桀驁不馴的西洋做派。
  • 《邪不壓正》:情到深處是孤獨
    這部改編自張北海小說《俠隱》的影片,除了復仇這個大格局以及絕大多數主角的姓名外,再也沒有更多的跟原著的關係。片中身懷滅門之仇的李天然,又名布魯斯·亨得勒,在亨得勒醫生的照顧下,前往美國留學,在案件發生15年之後的1936年回到北平,在協和醫院醫生的身份掩護下,意圖在完成某件任務的同時完成復仇。
  • 【即將上映】《邪不壓正》滿屏荷爾蒙飛濺,愛恨劈頭蓋臉
    該影片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張北海本名張文藝,生於北京,1949年隨家人移居臺灣,就讀於臺灣師範大學,1962年到洛杉磯繼續深造,他寫過很多關於紐約的隨筆,《人在紐約》《天空線下》《一瓢紐約》,但只寫過一部關於北平的小說 —《俠隱》。
  • 看姜文的《邪不壓正》之前,你應該先看看這個
    姜文的「北洋三部曲」收官之作《邪不壓正》今日正式上映,這部電影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然而對於大部分讀者而言,張北海還是個有些陌生的名字,這大概和他多年居住海外,為人行事也極其低調有關。但是細細考究,你還是會在很多作家、名人的筆下,談話間發現張北海。
  • 復仇迷局,雜糅敘事,從《邪不壓正》中淺談姜文的個人導演風格
    》,作為2018年7月檔的票房冠軍,在收穫5.83億票房佳績的同時,也讓觀眾再一次見識到姜文導演的「用電影講電影」的獨特電影風格。本片改編於著名作家張北海的長篇武俠小說《俠隱》,主要講述的便是從海外歸來的主角李天然為了實現復仇,手刃弒師仇人朱潛龍的故事。雖然這是一部以「復仇」為主題的電影,但在電影中卻無時無刻不體現出姜文導演個人獨特的家國情懷,延續了作為「民國三部曲」(《讓子彈飛》、《一步之遙》、《邪不壓正》)之一的基本背景基調。
  • 姜文新作《邪不壓正》定檔7月13日,北洋三部曲完結!
    姜文新作《邪不壓正》定檔7月13日。《邪不壓正》是姜文導演的第六部作品,也是他的「民國三部曲」終章。該片改編自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隱》。從《讓子彈飛》裡的北洋南國到《一步之遙》的北洋東國,再到《俠隱》的北洋北國,姜文「北洋三部曲」橫跨北洋中國。小說《俠隱》被稱為「老北京的哀悼之作」,被認為是民國北平繁華的頂點,姜文在影片中重新打造一個老北京,再現昔日北平。劇情簡介北洋年間,北京以北。
  • 《邪不壓正》:那個著名影評人是站著死的
    這點上,陳凱歌導演或許更加光明磊落一點,當年那句「人不能無恥到這個地步」,雖然仍然被群嘲,卻也因公開對著媒體發言,倒也坦蕩。如果《邪不壓正》的賣點最後就只剩下彭于晏的「裸奔」,這對電影而言是好事嗎話說回來,為何從影評人到普通觀眾,能夠對於姜文足夠寬容,卻對陳凱歌極盡嘲諷之能事?二人不都是在執導初期有一個高光的開始嗎?
  • 邪不壓正劇情故事介紹 邪不壓正講了什麼內容好看嗎
    姜文執導的電影《邪不壓正》一直備受期待,再加上彭于晏、廖凡等人的加盟更是看點十足,而《邪不壓正》的劇情其實也是讓人熱血沸騰,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邪不壓正》是根據武俠小說《俠隱》改編的,故事背景選在了抗日戰爭時期,從抗日戰爭開始前到戰爭中,一代代中國人為維護祖國,做出了重大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