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為六畜之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後逐漸被賦予神奇色彩。在不同時期,國人或借「羊」表達心意,或以「羊」寄託期望,讓羊商標在我國商標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我國工商業者表現出空前的愛國熱情,「抗日愛國」「請用國貨」等激昂口號也凸顯在廣告商標與包裝裝潢上,表現出我國工商業者期望藉此振奮民族精神,兼利促銷的願望。
1932年,天津市東亞毛紡廠建成投產,其產品問世時正值國內掀起抗日救亡運動高潮,天津市東亞毛紡廠結合民眾抵制日貨心理,決定與日商展開競爭,推出了繪有雙羊相抵圖案的抵洋商標,鼓舞人心。這刺痛了當時的日本人,坐臥不安的他們強行無端阻撓抵洋商標的使用與產品上市。後來,抵洋商標雖演化為抵羊商標,但仍一語雙關。抵羊牌毛線以精良品質聞名於世,頗受消費者青睞。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全面侵華。值此國難當頭之際,天津正豐印染廠特別以蘇武牧羊圖為商標,以表中國人的不屈之志。
據《漢書·蘇武傳》載,蘇武因拒絕匈奴單于的誘降,被囚禁在地窖並斷絕飲食供應。風雪中的蘇武只好飲冰雪、吃毛氈,憑頑強毅力生存下來。隨後,匈奴單于又讓蘇武到荒無人煙的北海去放羊,規定只有公羊產下乳羊才能返回。在長期的流放生活中,蘇武不畏困苦,堅守漢節,歸來後已是滿面鬚髮。天津正豐印染廠以蘇武牧羊作為商標的立意也就在此。蘇武牧羊牌國貨紡織品上市後大受歡迎,銷量與日俱增。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羊」與「祥」相通的說法。吉祥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裡: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另外,古時的「羊」也通「陽」,且有「望羊,陽也,陽氣在上,舉頭高,似若望之然也」的記載。古人覺得,羊的習性極似「陽」,認為草木萌生之季,羊能齧草,雞啄五穀,羊能助陽氣。我們耳熟能詳的「三陽開泰」一詞就是取其冬去春來、陰消陽長的大吉之象,寓意美好。
正是因為「羊」有著如此美好的寓意,將羊作為商標元素,就成了過去許多商人的首選,甚至國外商人也深受此影響。民國時期,上海鴻章紡織染廠有一主打品牌名為「三羊圖」。商標畫面上兩隻白羊與一隻黑羊正悠閒地站在綠油油的山坡上,其中一羊抬頭望著遠山東升的旭日,顯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商標畫的邊框也以繁花來裝飾,與畫中主題相呼應。德國大德顏料廠在其三羊牌頂好煮黑商標中,讓三隻山羊或臥或立於山腳溪流之畔,背景藍色天空中升起了旭日,表現了外商迎合國人心理,適合中國民俗變化的營銷策略。
版權聲明:
原文來自網絡,版權仍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