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下的醫療損害賠償

2020-12-28 澎湃新聞

貴州12348律師在接線過程有遇到很多諮詢關於醫療損害賠償的標準、醫療損害的認定等醫患糾紛問題。《民法典》在第七編第六章醫療損害責任部分,用十一條法條對涉醫部分作出詳細規定。小編和您一起,來學習《民法典》關於醫療損害賠償有怎樣的新變化。

12348律師說法

問:醫療損害賠償的範圍有哪些?

答:患者遭到人身損害時,可以要求的賠償範圍包括:醫療費、誤工費、夥食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營養費、殘疾賠償金、殘疾用具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夥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問:醫療損害賠償的責任是醫生承擔還是醫院承擔?

答:醫院承擔。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問:什麼情況下醫療機構將承擔醫療損害賠償責任?

答:醫療損害賠償責任通常是過錯責任,即醫療機構或人員在診療期間如果存在過錯,則一般需承擔相應責任。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三種情況可以「推定」醫療機構具有過錯:

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其他有關診療規定的;

2.隱瞞或者拒絕提供與爭議有關的病歷資料的;

3.丟失、偽造、篡改或者非法銷毀病歷的。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三條對藥品、消毒產品、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血液的侵權責任作了特殊規定:因藥品、消毒產品或醫療器械缺陷或輸入不合格血液而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向藥品上市許可證持有人、生產者、供血機構或醫療機構要求賠償。患者要求醫療機構賠償的,醫療機構有權在賠償後向責任藥品經營許可證持有人、生產者和血液供應機構要求賠償。

問:什麼情況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答:下列三種情況醫療機構免責:

1.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不配合醫療機構按照診療標準進行診療的(本條情形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也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醫務人員在搶救危重病人等緊急情況下履行合理的診療義務;

3.當時醫療水平有限,難以診斷和治療。

【《民法典》新規】

重要變化一:「書面同意」變「明確同意」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具體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明確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明確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明確同意」包含了書面同意,也包括錄音、錄像等方式,只要能夠證明患方明確同意的,均視為有效告知。《民法典》該修改增加了醫方告知的途徑和方式,比只能「書面」告知靈活,也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重要變化二:保密的範圍從原來的隱私擴大到「個人信息」

《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二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洩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條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保密。洩露患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增加了醫療機構的保密義務的範圍和要求。公民信息是法律保護的權利,醫療機構是公民個人信息(包括生理信息)的重要匯集地。

重要變化三:更加全面的保護醫護人員

《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四條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幹擾醫療秩序,妨害醫務人員工作、生活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八條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幹擾醫療秩序,妨害醫務人員工作、生活的,侵害醫務人員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增加「侵害醫務人員合法權益的」,體現了對國家對醫務人員的關愛,加強了對醫務人員的保護。

重要變化四:為來不及說捐獻遺體的人,給了一個可捐獻的機會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條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利誘其捐獻。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據前款規定同意捐獻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訂立遺囑。

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決定捐獻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注意:即使父母同意,也不能捐獻未成年人遺體。

12348律師建議

發生醫療損害糾紛後,建議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1.醫患雙方可以就糾紛問題進行協商,醫療機構的調解部門一般設在醫務部或醫患溝通辦公室;

2.向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3.向醫療機構所在地所屬衛生行政部門反映;

4.向人民法院提起醫療損害賠償訴訟;

5.醫患雙方還可以共同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鑑定,得出結論後再進行協商解決。

PS:記得妥善收集保管病歷資料哦。包括門診病歷、住院記錄、體溫單、醫囑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資料、特殊檢查(治療)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病理記錄、護理記錄、費用發票、出院記錄等。

歡迎隨時撥打貴州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或者1對1的法律諮詢服務。

來源:廳公法處、貴州省法律援助中心

原標題:《《民法典》下的醫療損害賠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民法典》下的違約精神損害賠償
    明星藝人與客戶籤署了廣告代言合同,遇到客戶違約的同時又損害了明星藝人的人格權(如名譽權)的,藝人該如何主張權利呢?是在違約責任、侵權責任二者中只能擇其一,還是能同時主張呢?對於這一問題,在《民法典》出臺前後,可能會有不同的處理結果。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四)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民法典》規定,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 【掌上課堂】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四)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民法典》規定,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 《民法典》必學的78處重要變化|學習民法典之90
    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四)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民法典》規定,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 2020最新整理:《民法典》的88個重要變化(建議收藏)
    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四)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民法典》規定,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 【劃重點】《民法典》88處亮點解讀與16組數字
    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四)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民法典》規定,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 《民法典》2021.1.1施行:88處重要變化|轉需
    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四)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民法典》規定,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 錦州《民法典》第一案宣判!交通事故按這個順序賠償~
    凌海法院承辦法官侯禹引用《民法典》作出判決,被告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一次性賠償原告180000元;被告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商業保險責任限額內一次性賠償原告163209.60元。侯禹法官解釋,在這起案例中適用的是《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先由承保機動車強制保險的保險公司在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承保機動車商業保險的保險公司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予以賠償;仍然不足或者沒有投保機動車商業保險的,由侵權人賠償。」簡單介紹為先由交強險賠償,再由商業險賠償,仍不足的,由侵權人賠償。
  • ...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醫療損害責任法律培訓會
    >begin--> 11月18日,醫療服務監管科邀請北京威歐盛律師事務所核心律師曾凡恩,在學術報告廳對將在明年1月1日施行的新中國歷史上首部《民法典》中的第七編「侵權責任編」第六章「醫療損害責任」相關法律條文,以及醫療損害案件目前最新的立法、司法狀況為科主任、護士長及臨床醫師進行解讀
  •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88處重要變化
    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四)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民法典》規定,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 民法典必考131題、三
    《民法典》規定,非營運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無償搭乘人損害,屬於該機動車 一方責任的,()減輕其賠償責任。A. 可以B. 不得C. 應當D. 不必69. 《民法典》規定,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生態環境能夠修復的,國家規 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承擔()責任。
  • 【法治嘉祥】走進民法典 | 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11. 一條寵物狗與主人走失,被小張收留並悉心照顧,數天後狗主人來領,小明可以向狗主人要飼養費嗎?
  •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看這裡→
    重大變化變化一:將引言修改為:  「為正確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 《民法典》視角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民法典》借鑑了GDPR,引入了廣義的個人信息「處理」概念。「處理」不僅限於一般情形下所理解的對數據的加工行為,而是涵蓋了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意在對個人信息的全生命周期中涉及的所有活動進行規制。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規定是,《民法典》雖然使用了「信息處理者」這一概念,但對這一概念得界定有別於GDPR。
  • 如果《武林外傳》遇到《民法典》
    《武林外傳》中,郭芙蓉和佟掌柜籤下20年的打工合同,時間真的就像佟掌柜說的那樣:「二十年很快的,彈指一揮間。」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實施。得知真相的小郭悔不當初,然而在現代法律中,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可是要擔責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夥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 《民法典》相關文獻整理——第三部分:《民法典》合同編相關文獻
    姚明斌:《<合同法>第113條第1款(違約損害的賠償範圍)評註》,《法學家》2020年第3期【摘要】《合同法》第113條第1款確立了違約損害金錢賠償責任的完全賠償原則和可預見性限制規則,也適用於多種非違約型的義務違反情形。涉及履行利益和非履行利益的損害,都可能表現為實際損失或可得利益。
  • 康達原創 | 《民法典》中的綠色限定原則
    [4]在民法典中規定了公法性質的生態環境損害修復或者賠償責任,是民法典的重大突破,體現了民法典對環境保護問題的回應,也是民法典「綠色化」、貫徹生態文明理念的成果。用電人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當事人的約定用電,造成供電人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等等,均為綠色原則在民法典各分編中的貫徹落實。物權,系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在民法典中設立物權篇,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但如不對不動產權利人的行為進行必要的限制,即可能對生態保護產生不利後果。
  • 民法典 | 這些法律要點你知道嗎?
    《民法典》規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種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產、房屋增建、房屋裝修等。(第三百二十二條)10.三權分置——土地經營權來了以適應「三權分置」后土地經營權入市的需要,《民法典》物權編增加土地經營權的規定,並刪除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
  • 案例說法 | 《民法典》施行後,對勞資雙方有哪些具體影響?(下)​
    《民法典》總則編進一步細化了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擴大勞動合同主體的影響、民事主體範圍;合同編涉及格式合同及條款的效力規制、電子合同的籤訂;人格權編涉及對於勞動者權益的保護……那麼,《民法典》施行後,對勞資雙方有哪些具體的影響呢?下面通過一些案例來進一步了解吧!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編第五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編第五章 2020-10-22 1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