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央行出手!跳碼、洗錢、信用卡套現 統統說再見?支付受理終端迎來最全新規
支付行業將迎新規!
近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下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對終端生產廠商、收單機構入網、退出和監測等多個環節提出具體要求,涉及銀行卡受理終端、條碼支付受理終端、創新支付受理終端等業務管理,無論是從監管細則還是覆蓋程度上來看,都較為全面。
此次意見徵集將持續至7月8日,若該意見正式通過,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需在通知下發之日起每三個月向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報送本通知貫徹落實計劃及進展情況。
一銀行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徵求意見稿是央行歷時一年多,為整頓支付受理終端亂象而出臺的監管政策。雖然目前只是徵求意見稿,但嚴監管意味濃厚。
就在徵求意見稿出來的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發布新罰單,深圳市銀聯金融網絡有限公司因「超出核准範圍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等事由被罰款人民幣6萬元。
繁榮:入局者激增
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2019年公布的支付受理終端企業排行榜,可將支付受理終端大致分為條碼支付受理終端、銷售點終端(POS)和自動櫃員機(ATM)這三大重點領域。
據央行最新數據顯示,銀行卡受理終端數量有所下降。2020年一季度末,聯網機具3160.53萬臺,較上季度末減少341.15萬臺,對應225.74每萬人/臺,環比下降10.04%。
而行動支付業務量則保持增長態勢,一季度末行動支付業務共225.03億筆,金額90.8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29%和4.84%。其中,作為銀行和第三方支付的下遊外包服務商 ——收單外包服務機構近幾年來數量也逐步攀升。
6月8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發布2019年度收單外包服務機構評級等級。從數量上來看,參與評級的共有6561家收單外包服務機構,較上年增長35.61%。2017年這個數量是4029家,三年來增長62.84%。
受技術衝擊和影響,銀行卡受理終端數量有所下降,但整體來看,支付受理終端呈繁榮態勢。增長速度較快的行動支付業務也就自然成了重點監管對象,據悉,此次意見稿是首次明確將條碼支付受理終端納入安全監管。
在此次最高等級A-評級中,從事金融外包服務的陝西浦思金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浦思金融」)共有十家分公司入選,佔該梯隊的四分之一。該公司深圳分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意見稿將對整個支付行業產生很大的影響。大環境如此,公司以往的成績或將歸零。作為外包服務機構,將會對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接下來的調整和部署作出回應。
亂象:跳碼、洗錢、信用卡套現,公開的秘密?
隨著支付業務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風險隱患正在逐步暴露,特別是移動受理終端、收款條碼正在被跨境賭博等黑灰產業犯罪分子用以轉移資金。央行在意見稿的起草聲明中指出。
據統計,2020年1月-4月支付結算違法違規行為舉報機制受理的投訴舉報事件中,涉及條碼支付的佔比達42%,同比上升27%。條碼支付亂象亟待解決。
5月14日,河北邯鄲市警方發布消息,磁縣警方經過兩個月偵查,成功打掉一股利用「跑分」網絡平臺為境外網絡賭博、詐騙集團非法進行資金轉移和洗錢的秘密團夥。警方搗毀了該團夥在安徽,廣東,重慶,上海等11省30餘地市設立的秘密窩點12個,涉案金額高達14億元。
同月,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在泉州、漳州等地同步開展收網行動,搗毀13個犯罪窩點,打掉17個第四方支付平臺,涉案資金流水達十億餘元。
去年底,公安部通報,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重大非法網絡支付案件15起,涉案資金超過540億元。
其中,在遼寧大連警方破獲的「深圳愛貝公司」案中,平臺以「聚合支付」為幌子,提供非法資金支付結算服務,涉案金額高達92億元。湖北漢川警方破獲的「上海迪付公司」案中,平臺搭建72個非法支付通道,交易金額高達131億餘元。山東煙臺警方破獲的非法經營案,一舉剷除「抓蛋」、「打字練習」、「趣跑」等多個非法平臺,關閉30餘個境外賭博、私彩網站的境內資金結算通道。
跳碼、洗錢、信用卡套現、手刷機養卡這些灰色產業早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某大型證券的銀行分析師對記者說。
6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局局長劉宏華在《中國金融》2020年第11期發表文章稱,我國金融業已經參照國際標準建立了反洗錢合規和風險管理體系,但是,金融機構的反洗錢合規水平仍然不高,反洗錢風險管理水平較弱,不同金融機構水平差距較大。
2019年人民銀行全系統共開展了658項反洗錢專項執法檢查和1086項含反洗錢內容的綜合執法檢查。其中,檢查銀行業機構1321家,處罰違規機構422家,罰款1.44億元,處罰個人690人,罰款957萬元,罰款合計1.54億元,佔總罰款金額的七成以上。
整治:灰色地帶亟需監管
一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此次徵求意見稿是央行歷時一年多,為整頓支付受理終端亂象而出臺的監管政策。雖然目前只是徵求意見稿,但嚴監管意味濃厚。
事實上,央行對於健全支付受理終端安全管理體系的動作一直在路上。2016年,先後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銀行卡風險管理的通知》和《銀行卡受理終端安全規範》,2017年1月22日發布《關於強化銀行卡受理終端安全管理的通知》,2018年4月1日,推進《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範(試行)》等工作的落實,都使得銀行業收單環境不斷改善。
但收單機構在對商戶準入和對相關支付受理終端準入、推出、監測等機制建立不健全,使得虛假商戶、「一機多碼」、「一機多戶」以及條碼支付業務涉黑灰產業問題仍然突出。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此次徵求意見稿要求銀行卡受理終端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均需將序列號與收單機構代碼、特約商戶(含小微商戶,下同)編碼、特約商戶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特約商戶收單結算帳戶、銀行卡受理終端布放地址五項信息唯一綁定。
「其實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唯一綁定,精準溯源。此次意見稿將對以往一機多碼/一機多戶滋生的非法套現、資金挪用等涉黑灰產業進行嚴格整治。」一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初步了解到設備改造的成本比較高。」
浦思金融深圳分公司負責人也指出,此次意見稿將會對實體商戶的真實性做出更高要求。
此次意見稿還專門提到進行收單業務監測,包括交易信息管理、終端位置監測、專項監測與信息核對以及資金結算監測。將發揮清算機構的平臺作用,從信息流、資金流進行雙重監測。其中特別指出「同一交易由不同清算機構參與處理的,相關清算機構應建立風險聯查機制。」
某大型券商銀行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對銀行而言,此次意見稿若落地,對於手刷機養卡這類亂象,就可以從源頭甄別真實消費場景,這將有利於銀行風控體系的完善,提升銀行實際授信業務的質量,改善信用卡不良率。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