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之旅(6)一日三十次郎,厲害了,塞倫蓋蒂草原上的雄獅

2021-02-17 穿山甲的旅行攝影

★ 性愛中的獅子




提示:打開音樂播放器,讓我們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一起走進如詩如畫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註:橫線下的動物符號代表今天我看到的動物


  今天是我們進入塞倫蓋蒂大草原的第二天,真沒想到看見那麼多的動物,就連老司機尤達都說我們的運氣太好了。從黎明到黃昏,我們馳騁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看到了除了犀牛以外的幾乎所有的動物,特別是難得一見的大貓上樹、獵豹母子撕咬角馬、大象之間的打鬥、公獅子與母獅子之間的做愛場景.,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住在塞倫蓋蒂草原帳篷酒店,

你無法也不忍心再睡到自然醒了,

清晨,翠鳥的歡唱會準時把你叫醒,

草原絢麗的日出也會讓你無法浪費早晨的時光。

太陽升起前我們的營地,

仿佛一個少女漸漸從睡夢中醒來。

走出帳篷,低角度的金色光芒讓人有點睜不開眼,

同伴們披好毯子,端杯咖啡,拿把椅子坐在帳篷前的草地上,

等著金色光芒穿過金合歡樹的樹梢,

等它浮在雲層之上,

.

從金色漸漸變成淺黃的暖,大草原的一草一木也漸漸被照亮。

考慮到安全,

營地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

陪同我們到附近觀賞日出,但不能離開營地太遠。

在塞倫蓋蒂大草原,

天天都能看到太陽升起,確實感到很幸福。

沐浴著絢麗的晨光,白天那些看似普通的小草,都顯得嫵媚生動起來。

早上7點半,

在帳篷酒店吃過早餐,我們上車就出發了,

尤達告訴我們,

早一點出發非常重要,

因為所有的動物都喜歡在涼爽的清晨活動,

在早餐和上午這段時間裡,能看到更多的動物,

說話間,一隻大象向我們走來。


那邊兩隻小象吸引了我的目光,

起初,它們還在一起談笑風生,

沒過幾分鐘,

不知是因為意見不統一,還是為了爭搶一塊地盤,

劇情反轉,竟然互相廝打起來,

動物的世界就是這麼奇妙,讓人難以捉摸。

兩隻小象

打鬥的過程持續了幾分鐘,

有點真刀真槍的味道,

雖然是小象,但龐大的身軀,翻轉騰挪還是發出了挺大的響聲,

就連象牙之間角鬥碰撞的聲音也聽得非常清楚,

我抓拍了小象打鬥的過程,這是我們在塞倫蓋蒂看到的唯一大象之間的打鬥場面。

小象打鬥結束了,

它們一前一後拉開幾米的距離,

悠噠噠的走開了,

好像剛才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哈哈,有意思。

看完了小象打架,我們驅車上路,

遠遠看到一棵猴麵包樹下,聚集了很多越野車,

又有情況了,

尤達加大油門,一陣風似的趕到現場,

呵呵,老司機就是厲害,

在那麼多車圍堵的現場,

尤達還能找到這麼個相對有利的地形,讓人佩服。

原來是獅子爬到了猴麵包樹上,

而且是兩隻母獅,端坐在樹杈上,

登高遠眺,尋找獵物,

呵呵,上樹的大貓我們還是第一次看到。



因為獅子在樹杈之間,

600毫米的鏡頭可以看得真真切切。

母獅子趴在樹幹上,懶洋洋的,

看不出平時的野性,倒顯得有幾分溫順。

獅子是群居動物,一個人玩沒啥意思,

看其中的一隻在挑逗另外一隻,

沒想到,那隻原來靜臥的獅子並沒有搭理,起身慢悠悠的從樹上下來了。

一大早兒,短短的時間內,

我們就看到了小象之間的博弈場面,

還有猴麵包樹上的兩隻母獅,

已經很知足了,沒想到更精彩的還在後面。

就在我們靜靜觀看獅子的時候,

司導尤達就用電話和前面的其他車司機聯繫,

詢問有沒有新發現,

得知在不遠的地方發現兩隻豹子,

正在蠶食一隻剛捕獲的角馬,於是,我們就火速驅車去尋找豹子。

感謝前車無私提供的信息和位置,

我們用了不到20分鐘就趕到了豹子獵食角馬的地方,

這裡已經停了不少車輛,由於豹子在草原的深處,

距離我們大約數百米的距離,我們只好遠遠的觀察,

這裡有一大一小兩隻豹子,

小豹子baby正趴在角馬身上狼吞吐眼,大豹子站在一旁觀察動靜。

   塞倫蓋蒂大草原上的豹子有兩種,花豹和獵豹,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這2隻豹子是花豹還是獵豹?

   花豹和獵豹都是非洲草原比較常見的大型肉食性動物,而「非洲五霸」一般特指花豹。花豹和獵豹大小和外形都比較相似,常常被人混淆,其實仔細區分還是非常容易分辨的。

花豹(Leopard)的斑紋一般成環狀,故又常被我們稱為「金錢豹」,同時花豹的習性和獵豹不太一樣,花豹喜歡上樹,甚至常常把獵物拖到樹上享受大餐,所以你去非洲看到在樹上的豹子,十有八九都是花豹。花豹一般獨居,通常在夜景活動,所以如果在野外看到花豹表明你運氣不錯。

獵豹(Cheetah)是體型最優美的動物之一,流線型的體型讓它成為草原最快的殺手,主要撲殺各種羚羊。獵豹和花豹不同,它喜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很早就起來覓食,所以在行程中遇到它的機率要比花豹大很多。

區分花豹和獵豹的方法:花豹是環裝斑或梅花斑,眼角無淚紋,常在樹上;獵豹,點狀斑,眼角下有黑色淚紋,通常不上樹。

根據上面區分花豹和獵豹的方法,

我們現在看到的豹子是獵豹。

豹子,在坦尚尼亞草原中與犀牛一樣,是最難看到的動物之一,

在今天看到獵豹之前,我們曾經在前天看到了一隻豹子,

無奈距離太遠,只能藉助高倍望遠鏡才能勉強看到豹子的身影,

今天是是第二次看到獵豹,雖然距離也有百米開外,

但藉助長焦鏡頭還是能抓拍到,也就有了下面這些珍貴的獵豹畫面。

獵豹張開血盆大口

正在撕咬一隻斷了氣的角馬,

估計這隻角馬是今天早上落單被獵豹幹掉的。

作為食物鏈頂端的動物,

獵豹捕獲獵物也是有規律的,

它絕對不會盲目追趕沒有希望拿到的獵物,

因為一隻獵豹多次往返奔跑,超過300米就會虛脫,以至於死亡,

所以獵豹在有十分的把握才肯出擊,然後一劍封喉,捕獲到獵物。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這樣的生存方式每天都在大草原上上演。

動物們為了生存下來,

它們不得不進化出各種有利於自己捕食能力,以至於不被大自然淘汰。

吃飽的大獵豹開始四處溜達,順便看護著小獵豹進食。

   飢餓致亡是動物界最常見的死亡方式,食肉動物一旦無法捕捉到食物,那麼離死亡也就不遠了,人們經常會使用肉弱強食血腥暴力來形容動物界,但動物必須為了生存而進行捕食,甚至是撕咬同類。


獵豹的面部沾滿角馬的鮮血,場面十分血腥,

10多分鐘以後,可能是天氣有點熱,

吃飽了的小獵豹跑到數十米開外的灌木裡休息了,

大獵豹則守在角馬屍體旁邊,

左顧右盼,它在考慮,

怎麼把吃剩下的角馬轉移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放在這裡很容易被其他動物和禿鷲發現。

小獵豹露面的機會不多,

除了埋頭吃角馬,吃飽了就是跑到遠處的高大灌木裡休息了,

不過在小獵豹從角馬食物到灌木叢這段數十米的行走途中,

我還是抓到了它的一些照片,

可以看出這隻小獵豹雖然個頭不大,沾血的面目還是很猙獰兇狠的。

血腥的場面觸目驚心,

好了,讓我們暫時告別這些,

去看看接下來我們在塞倫蓋蒂看到的其他動物,

這是一隻體態優美的鴕鳥,

前面我們在塔蘭吉雷和塞倫蓋蒂邊緣曾經多次看到鴕鳥,

但他們都在埋頭覓食,

而這隻鴕鳥在我們鏡頭對準它的時候,

竟然展開了平時收縮為一團的羽毛,為我們留下了鴕鳥最美的瞬間。

   非洲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鳥類,也是世界上現存鳥類中唯一的二趾鳥類,成鳥身高可達2.5米,雄鴕鳥體重可達150千克。鴕鳥的龍骨突不發達,所以不能飛行,但其後肢粗壯有力,適於奔走,最高時速可達70公裡。

一大一小兩隻長頸鹿在灌木從中覓食。

長頸鹿的眼睛可以四周轉動,

加上脖子長,是個天生瞭望臺。

長頸鹿睡覺的時候是站著睡覺的,

且睡眠時間很少,

它們吃草或喝水的時候,

需要把兩支前腿扒成大八字,伏著身子,姿勢很是奇特。

每一次見到長頸鹿,都給人一種優雅溫順的感覺。

5

性愛中獅子 飽暖思淫慾

十秒君和一日三十次郎

公獅和母獅在獅群中扮演的角色

剛才觀賞獵豹時的緊張心情剛有點平復下來,

尤達又接到了他朋友的電話,

前方發現一個獅群,

而且有一對兒獅子正在做愛。

難得的場面,事不宜遲,我們迅速轉場,

20多分鐘後我們就趕到了現場,

和以前重要事件現場出現的情況一樣,

這裡又被數十輛越野車團團圍住,

我們只好選擇了幾輛越野車之間的空擋熄火停車,

抓緊時間觀看這場難得一見的場面。

只見一條狹長的土溝裡,

一公一母兩隻獅子,

母獅子靜臥在地上,公獅子在母獅子後邊,

半臥的姿勢,兩隻獅子都張著大口在喘著粗氣,

經驗豐富的司導尤達告訴我們,

兩隻獅子前一輪的做愛剛剛結束,

現在他們在休息,

一般十幾分鐘後它們還會進行下一輪的交配,

好吧,我們靜靜的等待下一輪愛愛的開始。

當野生動物交配時,

它們也有自己的規則,

東非雌獅在排卵前與排卵時會與許多雄性獅子交配,

動物王國充滿了性開放,

這樣做只是為了放鬆、生存和繁衍更多的後代。


  雌獅發情時,會用身體摩擦雄獅,而雄獅就順理成章,趁機上位。雄性獅子一旦開始發情,就會在一天內交配20-40次,每次交配的時間只有10-20秒,每次做愛的間隔時間是15-20分鐘,而且要連續4天時間不間斷做愛,算下來一周要做愛數百次,呵呵,獅子的繁育過程絕對是一個體力活。母獅一旦懷孕5個月後將產下幼獅,此後為了保護小獅子不被雄獅子咬死,母獅一年半內自動放棄交配。一般而言,雄獅子有4-5個交配對象,雖然,交配中,公獅子每次只有10多秒的時間,是典型的「十秒君」,但它一天要交配20-40次,又是名副其實的「一日三十次郎」。

趁著這對兒獅子中間休息的片刻,

我把鏡頭對準了那頭高大威猛的雄獅,

前面幾天見到的都是母獅子,

今天是第一次見到雄獅,

之前也看過一些雄獅的資料,

感覺雄獅在獅群裡挺不容易的,

所以給雄獅開個小灶,多說些雄獅的事情。

  獅群中男士很少參與捕獵,當然,基本只負責「吃」,這也不能怪它們的大男子主義和懶惰。要想在開闊的草原上把誇張的鬃毛和碩大的頭顱隱藏起來,還真是不容易,與其讓它們在外面四處驚嚇獵物,還不如回家閒待著呢。不過儘管不事生產,雄獅仍然受到母獅的尊重,於是捕獵回來的戰利品通常先由雄獅享用,等它們用膳完畢才是地位最高的母獅,最後才是孩子們。

   我們常說,怒轟吧,雄獅,那麼為什麼雄獅愛吼叫?雄獅經常性的吼叫,並不是憤怒,其實它的吼叫主要為了宣誓其領地,威懾其它獅子或食肉動物使它們不敢進入自己領地,顯示它的威風,獅子是所有貓科動物中,吼聲最大,也是次聲波傳播最遠的貓科動物,因為它的喉軟骨最發達。有新的獅王打敗老獅王后,會長時間大吼,甚至能連續吼幾夜,以宣示它是新的獅王誕生了。

  獅群中的母獅基本是穩定的,它們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個獅群,當然獅群也會接納新來的母獅,但公獅常常是輪換的,它們在一個獅群通常只待兩年(當然也有長達六年的記錄),要麼是被年輕力壯且更有魅力的男性趕走,要麼是自己膩歪了,離家出走以尋找新戀情和家庭。還有,剛成年的青少年雄獅也會被獅群實施強制獨立制而趕走,這麼一來,草原上就會多了一堆無家可歸的雄獅,這裡有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依然散發著魅力的壯年冒險家,也有被人打敗趕走的老頭子,這些流浪漢有時獨自行動,黯然生存,有時乾脆組成男性互助小組,在其中的成員徵服了另一個獅群前,它們就是同甘苦共患難的好哥們,在草原上四處遊蕩,追蹤遷徙的獵物群。

可能是圍觀的車輛太多,

愛愛的氣氛環境也與獅子們期望的有所差別,

在土地上廝混已經的這對兒公獅和母獅,站起身,一前一後向草叢走去。

在塞倫蓋蒂大草原,

見到雌雄獅子不難,

但遇到獅子交配的場面真的很難,

一大早兒,公獅子和母獅子,吃飽了,喝足了,

就開始愛愛,

啪啪啪的場面讓我們看個正著,

呵呵,反正人家獅子幹這事不怕人瞧,

公母獅子快樂的時候,也都呲牙咧嘴的高興,

完了事,公獅子趾高氣揚,心滿意足,

母獅子躺在地上,享受剛剛的快樂,

哈哈,現在我明白了,

飽暖思淫慾這句經典原來來自獅子。

這是圍觀獅子性愛的場景,越野車幾乎半扇型圍住了這對兒翻雲覆雨的雌雄獅子。

在塞倫蓋蒂的這個上午,

我們見到了太多以前未曾見過的場景,

一波又一波,驚險刺激,扣人心弦,

現在是中午時分了,

也該平復一下激動的小心臟,

尤達帶我們來到塞倫蓋蒂的另外一個大型休息區,

享用營地午餐,稍作休整。

這個休息區有點類似前幾天我們去過的塞倫蓋蒂的另外一個休息區,

屬於規模設施都較大的服務區,

這裡有就餐區,小賣部,動物實物展覽,

以及高空長廊觀景臺,

很像是一個小型的園中園,

按照行程安排,我們在這裡要休息一個多小時。

休息區裡看到的巖鼠,

非洲巖鼠(學名:Petromus typicus)是齧齒目巖鼠科下唯一物種,

是小型動物,體型類似地松鼠,

體長範圍27-38釐米,屬溫帶陸生動物,

群居性,喜在巖石上曬太陽。

主要以果實和種子為食。

在一棵高樹的枝條之間,

見到了一隻漂亮的小鳥,

紅黑相間的羽毛非常醒目,

這種鳥叫「赤胸花蜜鳥」Scarlet-chest Sunbird。

在休息區,

生長著很多紅色的花,

這花的名字叫「美人蕉」,又叫紅豔蕉,

在酷熱中盛開,十分漂亮,

而在美人蕉上覓食的

漂亮小鳥叫「紫斑花蜜鳥」Purple-banded sunbird。

沒過一會,

一隻「赤胸花蜜鳥」Scarlet-chest Sunbird也飛過來,

站在美人蕉上,呵呵,爭奇鬥豔,和花比紅。

午餐後,我們離開休息區,

繼續追尋草原上的動物,

斑馬見得太多了,

但這隻斑馬把頭架到了另外一隻斑馬的脖子上,

據說,這是斑馬最好的休息方式。

   非洲水牛為群居動物,只有年老或受了傷的才會落單。牛群中最強壯的公牛會成為族群的領袖,統領牛群,並享有吃最好草糧的權利。非洲水牛可說是無水不歡,每天至少喝水一次,從不遠離水源。它們是夜行動物,日間會避開烈日高溫,常躲在陰涼處或浸泡在水池或泥濘中使身體較涼快。非洲水牛其實是幾種非洲最危險的動物之一 (其他是大象、黑犀牛、河馬和鱷魚),是攻擊性最強和脾氣最暴躁的,亦是非洲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受了傷、落單或帶著小牛的母牛尤其具攻擊性,和人見人怕的獅子和豹同樣危險。

從這個角度看看長頸鹿,是不是也很美?

從我們車前走過的大象

又是一大一小兩隻大象,形影不離,緩慢向遠處的那棵合歡樹走去。


  日落時分,我們回到馬拉河畔的營地,洗過澡之後,坐在帳篷前的躺椅上,我點上了一隻煙,泡了一杯從國內帶來的普洱茶,眯起眼睛,以一種最放鬆的狀態,開始欣賞草原的黃昏。


下期預告:

坦桑之旅(7)九隻大貓扎堆兒盡享合家歡樂,塞倫蓋蒂草原北部走廊邂逅遷徙大軍。




   高級攝影師,旅行攝影自媒體知名作者,旅行專欄作家,旅行家,汽車旅行達人。穿山甲旅行攝影公眾號發布的文章圖片均為穿山甲1268原創,歡迎個人和機構微信圈轉發,任何媒體、紙媒和公眾號在未經得本人同意和授權情況下,不得擅自使用本公眾號發布的圖片和文字,感謝朋友們的關注、支持和愛護,謝謝大家。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穿山甲旅行攝影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狂野也柔幻的坦尚尼亞(四)——偉大的塞倫蓋蒂草原
    進入塞倫蓋蒂,各種食草動物隨處可見。旱季的草原上大量的草是枯黃的,塞倫蓋蒂草原的保護比馬賽馬拉似乎更嚴格,司機會更加強調為了保護草地而不能越線行駛。BBC製作的6集紀錄片《塞倫蓋蒂》於2019年播出,講述發生在塞倫蓋蒂草原上動物家族的故事,非常值得一看。主題曲也很能反映人類在面對塞倫蓋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動物們時那種激動與震撼的感受。草原上除了偶爾遇見遊獵的車輛之外,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漫步在這片土地上的各種野生動物。
  • 彩虹新歌|任意門帶你穿越到塞倫蓋蒂大草原!
    圖源:紀錄片《塞倫蓋蒂》©2019 BBC Earth橙黃的天空中,太陽一躍升起,它是「生命輪迴」的開始,也永恆見證著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在這裡,記憶中「動物世界」的故事,正在真實地輪番上演:雌獅卡莉和族群之外的雄獅誕下四隻幼崽,這份對族群的「背叛」讓她被驅逐,帶著待哺的孩子在危險中獨自求生、和鬣狗爭搶食物;圖源:紀錄片《塞倫蓋蒂》©2019 BBC Earth鬣狗阿奇娜則要在一夜之間面對母親斯考特被雄獅咬死的事實
  • 過年也瘋狂:在坦桑我與獵豹面對面
    他們被豹子盯上了!春節團隊在塞倫蓋蒂safari的時候,獵豹熱情地跳到了客人的敞篷車頂上,萌萌地看著遠方的來客,偶爾高冷地眺望著遠方。獵豹是世界上在陸地上奔跑得最快的動物,它的時速可以達到115公裡。雖然動物世界裡面獵豹出場率很高,不過在非洲草原上,它的戰鬥力真的很弱,獵豹其實是最溫順的大貓,碰到獅子花豹鬣狗等比較猛的動物只能跑,因為打不過。
  • 「第三視角」下的生存抗爭,紀錄片《塞倫蓋蒂》值得一看
    不拘泥於科普動物的品類與習性,7月5日優酷播出的紀錄片《塞倫蓋蒂》運用擬人化方式,透過鏡頭賦予了每個動物獨特的性格與血肉,它們的「愛恨情仇」無時不在這片3萬平方米的塞倫蓋蒂大草原上演。紀錄片也藉由一個「全知」視角,將8個動物家族關於愛、責任與生存的草原故事娓娓道來。
  • 王毅:印象非洲 —— 拍攝於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2019年7月16日,我和太太與6位朋友從紐約甘迺迪機場出發,經過14個多小時的飛行,飛機降落在肯亞首都奈洛比。
  • 坦桑遊記 | 一隻花豹最大的幸運,就是生在坦尚尼亞
    這是當天下午入住的一家lodge,在高大的露天平臺上極目遠眺,我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期許。眼前的稀樹草原到底會帶給我怎樣的驚喜?我已經按捺不住探索的衝動。盤旋的禿鷲,據說每年的塞倫蓋蒂草原會有25w的角馬在大遷徙中死去,這樣龐大數量的角馬換來的,也是整個塞倫蓋蒂獵食動物的儲食豐富,成為野生動物們的棲居天堂。
  • 紀錄片《塞倫蓋蒂》——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家族們
    塞倫蓋蒂,源自於非洲東部的一片大草原的名稱。這裡因豐富的物種資源和自然奇觀,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就在最近,BBC又推出了一部神作。剛開播兩集,豆瓣評分就高達9.5。它比耗資2.5億美金的《獅子王》還要真實!紀錄片《塞倫蓋蒂》一共6集,每集50分鐘。
  • 現實版「獅子王」來了,BBC《塞倫蓋蒂大草原》7月5日上線
    由優酷和BBC聯合打造的紀錄片《塞倫蓋蒂大草原》(簡稱《塞倫蓋蒂》)將於7月5日上線。該片以禿鷲為第一視角,為我們講述塞倫蓋蒂大草原不斷上演的「生存與掙扎」。禿鷲象徵智者,它敏銳的洞察力和靈動的頭腦讓大草原上的生命故事充滿厚重感。
  • 豆瓣9.4,BBC最新力作《塞倫蓋蒂》,高度還原真實非洲!
    這部比《獅子王》真實的紀錄片,為我們展示了塞倫蓋蒂大草原上不斷上演的悲歡離合。「地球上有一個地方,依然朝氣蓬勃,大群動物可以自由地奔跑。那個地方生生不息,時間好像停頓,成為大地上最大群野生動物最後的棲息地,這就是塞倫蓋蒂大草原。」這段 BBC 對塞倫蓋蒂的描述,成為了紀錄片的開頭。
  • 真實的大草原比《獅子王》裡的更殘酷
    真實的塞倫蓋蒂草原上,和平卻太難得。比起《獅子王》,這才是更真實、更殘酷的動物世界。1「單親媽媽」的辛酸路一切只為孩子不挨餓塞倫蓋蒂大草原上,生活著一個大獅群。獅群家族的核心,是幾隻雌獅姐妹。和塞倫蓋蒂草原的天氣、群落、生命一樣,任何事情都瞬息萬變。不斷成長,這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活下去的法則。
  • BBC高分自然紀錄片《塞倫蓋蒂》(2019)
    尼永奧 / 約翰·博耶加類型: 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19-07-05(中國大陸)集數: 6單集片長: 60分鐘IMDb連結: tt8164448劇情簡介 · · · · · ·  本系列紀錄片深入塞倫蓋蒂內人跡罕至的角落,追蹤最具代表性的非洲草原動物,成功捕捉到戲劇般的動物生活日常和情感時刻。
  • 《塞倫蓋蒂》:自然界的野性呼喚,第三視角下的「生存與反抗」
    這些劇情並不是來自於熱播狗血劇,是BBC的最新紀錄片《塞倫蓋蒂》。7月5日,由BBC Earth、優酷聯合打造的最新紀錄片《塞倫蓋蒂》在優酷視頻全球同步播出。這是繼《荒野間諜》後,BBC金牌紀錄片大師約翰·唐納和其團隊的再次集結,從禿鷲的視角著手,俯視著塞倫蓋蒂大草原上不斷上演的悲歡離合。唯美絕倫的畫面,充滿反轉的懸念設置,讓該片在開播伊始便引發眾人期待。
  • BBC紀錄片 2019 塞倫蓋蒂 第1季 全6集
    本系列紀錄片另闢蹊徑,選擇從禿鷲的視角著手,描述塞倫蓋蒂大草原上動物家族們恢宏壯觀、又感人至深的精彩故事。這位特別的故事講述者翱翔於高空,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靈動的頭腦居高臨下地俯視著大草原上不斷上演的跌宕起伏的生命故事,讓我們始終對故事情節充滿懸念,有所期待。
  • BBC《塞倫蓋蒂》創下6年來電視自然紀錄片收視率新高!(獨家看片指南)
    BBC《塞倫蓋蒂》6集資源一放出,我就連夜一口氣涮完,長舒一口氣,真香!好看!音樂好聽!雖然有幾個地方,問號像泡泡自動冒出來,但是太累了,不及細想,倒頭睡了一覺,再細刷二三遍的時候,就理智多了。一、主題通過母獅卡利、公狒狒巴卡裡和小象坦博,展現了非洲大草原動物種群中,個體的掙扎、家族的榮譽和生命的溫暖。
  • 塞倫蓋蒂 - 野性的呼喚 I
    在塞倫蓋蒂草原的每個清晨,我都快樂的睜開眼睛。在每年七月到十月之間,有超過兩百萬的動物將穿越塞倫蓋蒂,前往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在那裡有新鮮的草場。流經肯亞和坦尚尼亞的馬拉河橫亙在動物們的前路之上。
  • 非洲草原上野生動物守護者,帶你親歷現實版《獅子王》
    這是東非國家肯亞的鎮國之寶,和鄰國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保護區無縫銜接,棲息著眾多非洲生靈。由於整個保護區南北緯度跨度巨大,每年都會有上百萬頭牛羚追逐雨水在南北間遷徙。由於肯亞國家政局穩定,經濟在非洲比較發達,在公益組織的幫助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把馬賽馬拉劃為受國家管理的保護區。複雜的草原生態和良好的保護工作,讓這裡成為了很多國外動物愛好者熱捧的保護區。
  • 點開這份清單~會被坦尚尼亞種上草
    這裡是東非塞倫蓋地大草原早於人類記憶所及東非的火山爆發大片灰燼覆蓋塞倫蓋蒂大平原經過四百萬年泥土變得肥沃滋長為一大片草原成為今天地球上最重要的動物庇護所在這個風景優美的肥沃土地上住著品目繁多數以百萬計的動物塞倫蓋蒂很大非常大,面積14763平方公裡將近半個海南島
  • 紐西蘭塞倫蓋蒂「純粹好肉糧」 搶佔國內高端安全寵糧市場
    其中來自紐西蘭的Serengeti塞倫蓋蒂表現尤為出色,憑藉著良好的適口性和豐富的營養,贏得了100+小紅書和B站達人讚賞,堪稱本年度關注度最高的進口寵物糧品牌。塞倫蓋蒂為何能在眾多進口寵糧中突破重圍,贏得眾多養寵達人的青睞?純淨環境孕育頂級原料沒有經歷過工業化的紐西蘭被譽為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
  • 坦桑石
    近年坦桑石出現在中國的珠寶市場上,逐漸為人們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