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蛋殼公寓暴雷,很多房東和租客的錢要不回來,被租金「套牢」的人們到處苦苦維權。
而就在12月3日,一位廣州蛋殼公寓的年輕租客跳樓了。
公寓資金鍊斷裂房東趕人,
他最後一個朋友圈寫下「對不起」三字
蛋殼公寓資金鍊斷裂,此前租客已經以預付或貸款形式把租金給了蛋殼,出事後房東收不到租金,便會想方設法趕走房客。
出事的廣州蛋殼公寓遇到的就是這種情況。
據屋內室友透露,他們上周收到房東通知,要他們限期搬離房子。
而出事租客剛畢業還沒找到工作,是靠貸款交了一年房租的,原本還說計劃回老家打工賺錢,沒想到在3日深夜縱火燒了房間,跳樓自殺。
據傳,這位鍾姓年輕人,在朋友圈的最後一個留言是「對不起」。
事件目前尚在調查中,年輕人到底是因為什麼而跳樓還不得而知。
但是房東趕人、畢業生付不起租房錢……每一樣都特別令人有代入感,戳中了大眾痛點。
租房生活的各種窘迫感,影視劇裡也表現得很真實。
《後來的我們》裡林見清和方小曉的出租屋窄得只剩下一床一地板,剛好能睡得下倆人,房間隔音巨差,兩人不得不戴耳機聽歌睡覺;
即便如此,林見清也要在狹小的出租屋裡立flag:我們一定會發達的!……可現實是,呆在逼仄的小房子裡,最後兩人都熬不下去了。
《北京愛情故事》裡石小猛沒錢交房租,說只是「就幾千塊錢」,請求緩個幾天,可遭到了房東的無情拒絕:「幾百塊錢你現在也得有啊!沒錢趕緊搬走,你上午搬走下午就有人住進來!」
沒錢交房租,日子過得窘迫,就是成年人踏入社會的第一大痛。
這個痛點,很多打工人切身體會,也因此更能體會到鍾同學的無奈,為他感到惋惜,同時覺得不值——
只是兩三萬的房租,何必燒了房子還賠上一條命呢?
出事後微眾銀行也馬上發聲明表示住客可以結清貸款
殘酷的世界裡,被趕出住處如同毀掉夢想
人最基本的需求,無非是衣食住行。
現代社會,倘若手上沒錢,買件便宜衣服、買點便宜量大又可果腹的食物都不難,只要在大城市,公交地鐵不會太貴。但同樣的是,如果是在大城市,想找便宜的房子住,很難。
那些背井離鄉,來到遙遠城市打拼的人,都是心懷希望的。
明星還是普通人的時候,也是如此。
知名壕哥林峰的妹妹林夏薇,早期北漂的時候,也因為沒錢租房而困擾過。
因為喜歡表演,她投考中戲。家裡不想她北漂,切斷了她的經濟來源。大千金還真的咬緊牙關住了一段時間地下室,為找一份幾十塊薪水的工作,還被中介騙。
林夏薇好歹是家裡真的有錢,更多人是因為真沒錢,所以搞得自己焦頭爛額。
演過方文山電影《聽見下雨的聲音》的臺灣女演員韓雨潔,租了別人的一間小套房,結果一直拖欠房租,直到房東去世,房東太太收拾遺物的時候才發現,對方欠了5萬沒還。
面對控訴,韓雨潔解釋,原本以為拍電影會有很多錢賺,結果圈內新人真的沒啥錢,而自己又不想被人知道沒錢。
這一筆欠款,是她有了新片片酬後才還上的。
不僅是演藝圈的新人會面臨交不起房租的問題,對於大部分剛剛踏上社會的新人,房租都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演過《蝸居》裡的蘇淳的演員郝平,在劇裡飾演在上海湊合住合租房的打工人。
現實裡的他,也在採訪裡提及,自己剛畢業時和兩個朋友合租了一個平房,房租一個月幾百塊,還會被房東攆,有一次一個月搬家4次。
這些人,之所以還能撐下來,是因為心中還有理想。住地下室,吃泡麵,還有像陳曉這樣為了省錢,蒙個被子就是KTV的窮樂,無不是覺得自己還有個盼頭。
他們圖什麼?
為了所謂的「夢想」。
很多人在老家至少都是過得舒心的狀態,但年輕人總是想往外闖,從找第一份工作起,開啟獨立自主的人生。陳曉出名後,還回到表演班當過老師,其實如果穩定幹著,也算過得滋潤。
但,離開家鄉出來打拼的年輕人,哪個不是懷揣夢想?
像這次出事的公寓,處於廣州天河區,附近辦公樓不少,白領多,工作機會也多,如果這個年輕人能順利找到工作,那麼就可以像影視劇裡那些白領一樣,過上期望成為職場精英的生活。
租房,通常只是一個人獨立生活的第一步。沒地方住,會帶來很多隱形的問題。
之前有一個美國的流浪漢在回答「為什麼不找個工作」的時候提到,因為沒有穩定的住所,出去上班,東西就可能會被偷走,再找這些生活必需品,比上班還難。
住在環境惡劣的地方,會被搶、被偷、被敲詐,這個問題基本全球都一樣,住得越差,治安越糟糕。
說到最後,流浪漢說,自己離夢想太遠了,現在想的就只有如何過好明天。
那些住在爆雷公寓裡的年輕人們,「夢想」最後的落點,也可能只是能住上更好的房子,上超市買東西不用看價格而已。
當一個剛剛踏進社會上的人,貸款了一筆錢付完房租,工作還沒找到,公寓突然暴雷,房東趕人時,他會一瞬間感覺到社會的殘酷——那些支撐他夢想的東西一瞬間消失了,所以他會陷入迷茫、奔潰甚至絕望。
但其實這個年輕人可能沒有想到,租房只是人生的難關之一而已。《蝸居》裡的海萍,準備好積蓄想買房子,迎來的仍是一茬又一茬的生活難題。
《缺宅男女》裡,阿安為了讓家人住得更舒服,把公屋轉為居屋,結果那些沒錢失業的弟妹全來擠一屋子……從此過上了「家無寧日」的生活。
年輕人難,中年人談何容易呢。
成長就像刷怪打boss,你以為面前遇到的怪最難打,其實更難的還在後面,熬過去就好了。
冷漠的世界裡,他需要一道光
如今年輕人們所面臨的困境,似乎比前輩們闖蕩的時候更殘酷一些。金融資本從法律的空隙中伸出觸手,形成了一個個誘人的跨界陷阱,正中那些畢業不久、忍耐著「少年窮」的年輕人的軟肋。
從暴雷開始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一定會有人崩潰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幾萬塊錢的事大麼?當然不大,省吃儉用,總能還上,未來發展好了回頭看,就更不能算什麼大錢了。
甚至只要和家裡開口,這對大多數城市家庭來說都是可以消化的損失。
可年輕時的固執就在於,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絕不能開這個口。當初到大城市追逐幻影一樣的夢想,為的就是證明自己行,開這個口,豈不是承認自己不行?
這個變化的時代裡,我猜大多數年輕人和家人朋友的溝通都不會完全順暢。
就像租房暴雷,哪裡是租房被騙了的問題,這是「你選錯了」的問題。你為什麼不回老家考個公務員事業編,為什麼不早早結婚生子,為什麼……
我們不止一次在新聞裡看到過成年人的崩潰只需要生活的一個線頭,它可以是過生日的路上被喊加班,可以是一次「迫不得已」的交通違章,可以是一切事情。
但我覺得,成年人在崩潰之後也應該有整理情緒的能力。正如這一次,如果年輕人能把自己勾勒出的那些象徵意義卸下一些,精神的弦也不會繃得那麼緊。
不過就是吃了個虧,並不能因此定論誰行或者不行。剛進入社會的時候,不是必須獨自扛下所有風浪才叫做優秀,人活在社會上有時候是可以麻煩別人的,因為「社會」本就是在不斷的相互麻煩、相互幫助中建立起來的。
這個「別人」不止是父母,也有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
像石小猛免於被房東趕走,就是因為女朋友沈冰棒他墊付了房錢,至少在那一刻,他接受了。
金星也曾在國外因為演出費沒結交不上房租,被房東發律師函,最後還是一位印度舞蹈老師給了她800美金,面對這樣的恩惠,她也接受了。
這些天,有太多人在討論長租公寓機制的問題,在這些大探索有結論之前,始終該有一個關於「善良」的問題:一個被蛋殼炸到的年輕人如何繼續生活,其實取決於周圍的人如何給他反饋。
你因為公寓資金斷裂失去住所、背負債務,覺得自己窮困潦倒的時候,有朋友、師長借你一筆錢,這個難關也就過去了;
如果所有人都嘲笑你、漠視你,夢想破滅的絕望感是會加倍的。
善惡之別,天差地遠。比殘酷社會更可怕的,其實是冷漠的社會。
勿以惡小而為之,一位蛋殼暴雷女孩上網求助的時候,底下評論一片「貪便宜活該」,焉知這不會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E姐結語:
人生是不斷經歷、不斷選擇的,沒有任何一個階段性目標會是人生的全部。
我其實很讚賞那些願意放棄更舒適的生活,去一線忍受「少年窮」的孩子,他們有美好的青春熱血。可他們也需要知道,眼前的一切遠不是全部。
信息太過暢通,有時候也造成了另一種痛苦。古早的文學作品總愛寫小鎮青年第一次見到大世界的震撼,現在不同了,海量信息流時刻澆灌著年輕人,讓他們知道世界上最華美的生活、最有意思的工作,誘惑他們去拼去闖。
人人都想爬上金融大廈的頂層成為巴菲特,幾個人能爬到哪怕一半的樓層呢?當然,這都是個人努力和際遇決定的,攀爬本身沒有錯。蛋殼的可恨之處,是它在本已經艱辛的攀爬路徑上設置了必然鬆脫的抓手,這是會讓人墜落的。
人的情緒就是那麼一瞬間,認為自己無論如何努力,所追求的東西都是鏡花水月,生命處在無邊黑暗裡……就像那些被房東趕出來的年輕人在霓虹燈下孤苦無依,確實會有一瞬間覺得人間不值得。
希望被蛋殼炸到的年輕人,都不要做那麼彆扭的人。我想再一次告訴大家:少年窮是正常的,不要把眼前的兩三萬哪怕是十幾萬看成人生的全部。
「水長山遠路多花」——宗澤在抗金事業無比黯淡的時候,依舊寫下這一句,如今送給他們。
山水千程,前路飄燈,但請相信,只要繼續走,總有花草在春天裡搖曳相迎。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有過交不起房租的窘迫經歷嗎?
來評論區說出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