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觀影總結:電影是什麼?

2021-02-07 此處與彼處


2020的上半年是我人生中最消沉的半年,也是觀影最多的半年。這一時期我所觀看的電影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並塑造了我對電影的審美,但與前一年有所不同:19年我大部分時間仍在跟隨各類榜單或評價盲目補片,在嘗試了按類型、按年代、按導演的各種進補方式後,我逐漸迷失於找電影看的路上。2020年初我看的第一部電影是塔可夫斯基的遺作《犧牲》,同時這也是我看的最後一部老塔電影。老塔的七部長片我給了五部五星,但都未敢寫評價。我只能說,我從未在電影中找尋到如此純粹的精神聯結,在後來重溫《鄉愁》時我竟不自覺地潸然淚下。


頭兩個月裡,我的目光主要集中於希區柯克、費裡尼、戈達爾、伯格曼等影史名導。這段時間是我看片效率最高的時期,平均每天三部以上,幾乎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看電影。在這期間我遇到了自己現階段最感興趣的導演戈達爾。我無法形容初遇戈達爾時的激動之情,在看完《精疲力盡》的那一瞬間,我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找到了理想中的電影。或許柏拉圖的靈魂回憶說不無道理,《精疲力盡》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的空間的門,但似乎更是喚醒了我沉睡的記憶。如果說希區柯克、大衛林奇、甚至費裡尼的電影都是需要我走入的夢境,那麼戈達爾的電影更像是天生流淌在我的血液裡。


三月份,疫情的加劇打破了開學的計劃,網課使我更加肆無忌憚地看電影。相比前兩個月這個月的觀影選擇更加隨機,也是全年觀影數量最多的一個月。這個月裡我補全了安東尼奧尼、布列松、阿方索卡隆、維克多艾裡斯等我喜愛的導演,同時接觸到阿克曼、莫萊蒂、卡薩維茨等優秀的作者。月底的時候我還發現這個月非常湊巧地看了好幾部比諾什的電影。從80年代的《布拉格之戀》到90年代的《新橋戀人》再到10年代的《錫爾斯瑪利亞》,在不同時期的作品中體味演員不同的魅力,還有時間的痕跡,這是最令人感慨的——電影是時間的紀念品,對演員來說尤其如此。


四月,我願稱之為我觀影生涯最驚心動魄的一個月,《絕命毒師》的出現顛覆了我先前所積累的全部觀影經驗。還有什麼作品是能讓我通宵不眠、渾身沸騰的呢?身體的反應總是最誠實的,那樣真實的虛脫和無力感也許永遠不會有了。毋庸置疑,這就是我目前心目中的最高神作。接下來的五月六月,我沒有心思再看其他作品,於是又慢慢地重看了一遍《絕命毒師》。重看讓我產生一種錯覺,我仿佛獲得了《降臨》裡七肢桶般的思維方式。但事實上,我只是無法超越時間的普通人,這樣的思維方式是有害的。早在一開始電影就將一種錯誤的信念植入我的腦中,楊德昌的那句「電影將生命延長了三倍」如同解脫的咒語,但電影終究不能延長生命,反而擠佔了我的生命。我終於意識到電影已經擾亂了我現實生活的節奏,脫離現實太久的我想要逐漸找回生活的軌跡。五月份,我和友鄰發起了一個LGBT影史評選,覺得算是自己迷影歷程裡的一件大事,那次評選過後我也很少再瘋狂看片了。


整個上半年,我一直在跟隨觀影團有規律地補片,這對我的觀影方式造成了有益的轉變。年初,我加入了幾個線上觀影團,有幸結識了不少影迷朋友。我個人不太善於聊電影或「評價」電影,更多時候是在觀察大家對同一部作品評價的方式,發現爭論和矛盾所在。這樣我的關注點逐漸從電影本身轉向觀影者或觀影行為,作品真正的生命力就包含在觀看的動作中。每一位影迷都應該理解,一句真誠的感受勝過無數華麗辭藻堆砌而成的「評價」。「這電影很難看,可它拍得很好。」這樣的話就是在扯蛋。「評價」之所以不重要是因其可塑性太強,倘若一味地字斟句酌、糾結於理論水平的精進,未免有些捨本逐末的意味。且理論永無止境,而電影往往只發生在一瞬。這一瞬中是電影與「我」的締結,這一締結是獨一無二的,也有些可能發生在看完一段時間以後。此外,爭論是態度的對立,取決於經驗的差距。電影是一種語言,因為它和所有語言一樣本渴望溝通卻造成斷裂。我比較樂於做的事情可能是維護一部受到批評的電影,或者對公認的好電影提出反對意見,這兩樣無疑都是吃力不討好的行為,所以很多時候我也不認為有「評價」的必要。


七月,上影節的延期舉行出現在我的意料之外。我學車學到一半不學了,立馬跑去上海見友鄰。在南站我先同唉德華匆匆見了一面,有趣的是當時他跑錯了站(離得很遠)眼看趕不上了,我們那班高鐵竟然正好晚點了。到上海的時候小辰和依依說在地鐵口的商場門口等我們,結果我們找錯了口繞著商場走了兩三圈。之後的幾天回想起來如同做夢般不真實,電影,美食,暢聊,通宵打牌真心話,最後一晚和小辰躺床上聊到兩三點不想睡覺(羊某人還在隔壁做作業)。在上海的最後一頓飯也是跟小辰和依依一起吃的,走的時候和他們擁抱作別。當時的我有些自閉,而大家都挺照顧我。我很是感激。


八月,考試的壓力迎面撲來,我每日在極度焦慮中度過。這時候,班寧出現在我的視線內。最先打開《小路》,隨後接連看了十幾部。《小路》為我的觀影之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多麼奇妙的體驗!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個獨立的情境,不同鏡頭之間的關係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有機的黏合。在紀錄片中,攝影機的臨場感顯得尤為重要,甚至有必要刻意突出拍攝者的地位以表明其與鏡頭所攝取的內容同等重要。大部分電影不會說話,而是在笨拙地學說話,因為真誠所以可愛;而班寧早已明白電影是靜默的藝術(除早期幾部鋪陳配樂外)。班寧的電影是唯理的電影,是在觀察物質世界之下的本質,元素的生滅變化或運動與靜止的轉化。它的失語象徵著邏各斯主義的式微。


九月,我進入了全年最痛苦的一個時期。我依然迷茫,依然沒有找到生活的方向。九月初回老家參加爺爺的葬禮,我恍惚間覺得生活就是場電影。九月末我卸載豆瓣並退掉了所有和電影有關的群聊,當時的我渴望與電影絕緣。在幾乎放棄看電影的十月,我遇到了另一部對我來說意義重大的美劇《摩登家庭》。這成為了我今年觀影面向轉變的契機,在此之前我心底還抱有絕對的電影至上的態度,而現在我不再認為所謂的「電影質感」和「電視劇質感」有高低之分。電影和電視劇這兩種藝術形式或語言體系本就是相互交融的。現代喜劇逐漸脫離了傳統喜劇類型的範疇,而情景喜劇便是其中的代表。


十一月初,我的生活出現了轉機。我破天荒地打了一通電話向母親傾訴,本以為會受到苛責的我在聽到電話那頭溫柔的聲音後哭得泣不成聲。那天下午我從學校的小山上沿路而下,山頂的風我至今都還記得。回宿舍後我看了《史泰登島國王》,又哭得不成樣子。皮特的角色真是像極了我啊。


十二月,生活基本回歸正軌,我仍保持一定的看片頻率。這個月看的片以新片為主,也是我時隔三個月重回電影院。2020的最後一部電影是在聖誕那晚看的《心靈奇旅》,一個美麗的結束。友鄰對於這部電影的大規模批評令我有些意外,不過我也認同其中的一些指摘。觀看者應當先相信自己的直覺再依靠隨之而來的建立在直覺之上的理性。


電影是什麼?巴贊對這個問題做出了諸多闡釋,我無比贊同他的觀點。但我以為更重要的問題是電影對「我」來說是什麼?形式主義或現實主義、虛構或真實都不是涇渭分明的,現實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製造電影,而電影的道德牽動著現實的每一根神經。我最終明白自己愛的不是電影,是電影裡的人,是我的自我投射,是電影為我所標記的生命旅程。我想《愛樂之城》不僅是我迷影生涯最初的電影,而且是最終的電影。我在十六歲的夜晚所感知到的一切,被後來無數次的重看反覆演繹又不斷擴充,這是一個獨屬於我的浪漫的記號。那麼,電影對你來說又是什麼呢?


最後附上我的2020新作十選。


1.摩登家庭 第十一季


猶豫再三之後還是決定將《摩登家庭》列為第一。首先,是電視劇沒錯;其次,因為是2020完結的所以勉強能算半部新作。如前文所述,我認為電影或電視劇的區分並不重要。有時候一部作品出現在了對的時間,它在你心目中的位置就是不會被顛覆的。


2.波士頓市政廳


毋須評價的傑作。這是我目前為止看過最好的紀錄片,但我可能還未完全搞清楚自己喜歡它的原因所在,因為此前我所強調的拍攝者的地位在這部紀錄片裡近乎被完全抹去了。是什麼將這些鬆散的情境黏合起來?我只能認定是那些富有魔力的轉場鏡頭。


3.史泰登島國王


生活如何締造喜劇?皮特的故事提供了最好的證明。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場電影,在「隱藏攝像機」的注視下翩翩起舞。


4.心靈奇旅


Listen to Soul. But listen to the soul. 22發現生活的那一刻,電影緩緩抽離配樂而進入了真空狀態,第四維度的大門在銀幕上敞開,周圍人的呼吸聲、啜泣聲都被電影裡彌散出的幸福的氣息所填滿。皮克斯深諳普世的、永不過時的表達的奧秘,但它同時又總以極其私密的方式觸及我,Joe對著22收集的東西演奏時,我的眼淚先他一秒奪眶而出——so I zoned out with him.


5.神奇女俠1984


沒有詭計,一切都是赤裸的,如同Diana臉頰上的淚水般晶瑩剔透,超越經驗世界的純形式的電影。女俠是電影的唯一主體,她排除了一切外界形式的入侵,電影所抵達的是主體精神的頂點,即最高實體,真言是「其所是」。


6.畢業舞會


年度LGBT musical,無法抵擋cast的魅力,最後一幕確實是La La Land以後最夢幻的歌舞場景了。完全可以接受大部分人的批評,這樣的電影必然是非常exclusive的,但這不正是電影裡要強調inclusive的原因嗎?總之musical fans絕對不能錯過,"an escape helps you heal. " 


7.眼淚之鹽


典型的加瑞爾電影。上海百麗宮影廳大銀幕效果加成,黑白膠片太迷人了。


8.列夫·朗道系列


DAU系列一共看了9部,印象最深的還是前兩部Natasha和Degeneratsia。個人傾向於認為整個系列的拍攝方式是連貫統一的,沒有特別單拎哪一部出來說的必要。看到後面覺得有些許無聊,儘管像Three Days或Katya Tanya等有側重點的轉移,但依然是在既定故事的框架內豐富和伸展出一些可能性。人物視角的轉換和敘事的多面性只是這場大型實驗的末端環節,而最首要也最飽受爭議的一點無疑是該項目的合法性問題。至少我認為其不如大家所想像的那般邪惡。


9.南法撩妹記



這部電影沒啥好寫的,寫寫看這部電影的經歷。上影節搶票的時候不小心多搶了一張,出給了一位不認識的小姐姐,沒告訴她座位就在我旁邊。當晚我差點遲到飛奔到影廳,發現她還沒到。電影開場五六分鐘她來了,一直在我邊上刷手機。最後社恐的我也沒好意思說她,唉,好在電影賞心悅目。


10.迪克·詹森的去世


今年是對時間和親情格外敏感的一年,幾乎從第一幕開始整個人就被情緒帶著走。觀看這樣的作品無疑應當先明白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片中直接觸及了這一核心問題:Dick問Kristen「為什麼要拍紀錄片不拍賺錢的商業片」,Kristen說「因為生活本身往往更具力量」。猶如詩人無法停止寫詩,cameraperson無法離開她的camera——it's a calling. Kristen Johnson是極好的作者,20s繼續保持期待。 


自然,2020還有一些感興趣的新片沒來得及看。不過鑑於這是2020年度觀影總結,今年再看的就不算了。總之,感謝各位的閱讀。


相關焦點

  • 2020院線觀影總結
    一年前,我還在告辭那個我認為crazy的2019(可以回顧下2019電影總結的末尾)(插入2019年的電影總結),然而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2020
  • 2020讀書觀影總結(上)
    之所以不想動筆,或許還是像以往的推送裡說的那樣,每當看到自己花費很多心力輸出的東西沒有什麼回應,就覺得倒不如用這份苦心構思的時間,放鬆一下大腦總是繃緊著的弦,去被動地輸入些什麼,看看書也好,看看電影、劇也好,總比絞盡腦汁遣詞造句來得舒適。
  • 關於無盡 || 2020觀影總結
    今年看的電影不多,但卻是迷影之路比較珍貴的一年,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真正跳出觀影舒適區、探索新「類型」的一年。去年年底被Young拉到馬特爾後援群,認識了一些有意思的朋友,雖說之前就有過一些互動,但從那時起才算有了真正的交流。之前或多或少地局限在自己有限的認知中,觀看的過程像是將刻板印象和電影進行粗暴的對位,看得越多,反而越狹隘,打開眼界、打破對電影固有的認知顯得很有必要。
  • 2020年終觀影總結
    2020年,對電影行業打擊真大。
  • 山東青島召開2020年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總結會
    近日,2020年山東省青島市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工作總結會在即墨區召開,市區兩級「工程」承辦單位負責人和部分基層代表30餘人參加會議。
  • 2020年上半年觀影總結
    版權歸作者所有2020,特殊的一年。截止到今天,上半年在家觀影量到了280部,其中短片4部,電視劇29部,電影247部(其中有17部為重看作品)。再加之今年各種特殊因素,看的新片其實寥寥無幾,所以這個「上半年觀影」總結其實就是盤點一下今年最喜歡的幾部作品了。這裡列出一個2020上半年年我個人最喜愛的二十六部電影,以及我喜歡它們的理由。
  • 影 | 2020年觀影總結
    2020年看了50部電影,26部劇集,4部綜藝。由於疫情,院線進入寒冬,不過其實也無所謂,我本身就很少看院線電影。也越發覺得如今的影視作品大多屬於快消時代,直白粗簡,觀影時突升的腎上腺素在影片結束時消失殆盡,有時甚至連情節都記不住。於是在下半年開始有意識地看些經典老電影,竟然也會發現曾經沒注意到的細節。
  • 私人觀影|一月觀影總結之下篇(內含《流浪地球》短評)
    內容主要包括我每個月的觀影清單、整體觀影評價或收穫、短的影評(有選擇性地評論幾部電影,或僅是我的真實感受)、影片推薦、下個月部分影單公布,以及其他不確定內容等(諸如鏡頭分析、熱點話題回應、重大電影事件評述等等)。
  • 2020觀影總結:《八佰》佔了天時、地利、人和!票房冠軍是必然!
    2020年的日曆牌沒剩幾頁了,回顧這一年的往往,可以說就是一部災難「大片」,一場疫情讓全球各個國家,各個行業都經受了一次很大打擊。電影行業更是首當其衝啊,2020年全球票房僅700多億元,整整比19年的票房少了2000多億元。
  • 2月觀影總結
    豆瓣書影音記錄了7部電影1部劇,平均下來每周2部電影➕N集劇,好玩時間忒豐富。真是觀片小能手✌️。按照觀看順序記錄如下。一、《沙海》觸動最大的大概不是什麼「感謝遇見你」的美好愛情。劇很美好,現實中卻有太多狗血和一地雞毛。男主和男二的身份職業外形差異背後的人格差異,讓我沉迷。
  • 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現狀總結及2021年前景預測(圖)
    中商情報網訊:國家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數據,202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204.17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170.93億元,佔總票房的83.72%;城市院線觀影人次5.48億。全年共生產電影故事片531部,影片總產量為650部。全年新增銀幕5794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75581塊。
  • 停擺與重啟: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復盤總結
    12月31日,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的數字終於突破200億,以204.17億元收官。經歷了半年多的停擺,有公司倒閉,有影人離世,有影院關停,中國電影繼續在寒風中砥礪前行。回望這一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哪些波折,留下了哪些遺憾,又發生了哪些變化?蘊含著哪些希望的種子?
  • 2020觀影報告
    哦嚯,2020年的觀影總結來啦~(沒想到這個成年更的公眾號了...)雖然今年有很多時間閒在家裡,但是這場疫情對我的心情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看不下去電影是一個體現,再加上要忙畢業和找工作,說真的,我very的焦慮!
  • 江文烽2020年觀影盤點
    近幾年的新觀影數目分別為13年的282部,14年的193部,15年的277部,16年為169部,17年為265部,18年為184部,19年為212部。以下分別是我心目中,2020年新片觀影名單裡的十佳外語片、五佳華語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劇本、最佳演技、年度臺詞、年度電影畫面與完整觀影片單。一句話點評:PTA就是PTA。2019年看過,狀態不好看完。
  • 90後已成為我國觀影主力軍 2020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現狀、產業鏈及...
    90後已成為我國觀影主力軍 2020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現狀、產業鏈及問題分析時間:2020-01-13 12:08   來源:艾媒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90後已成為我國觀影主力軍 2020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現狀、產業鏈及問題分析 2019年,國產電影依舊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總票房達到642.66
  • 2020年度VR觀影設備推薦
    上文(什麼是VR?VR能做什麼?VR的設備有哪些?)為大家介紹了VR、AR與MR分別是什麼,也解釋了目前VR的設備分類,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幾款非常適合觀影的VR設備,讓你盡情沉浸在虛擬世界。
  • 嶽雲鵬的2020年度總結
    德雲社相聲演員嶽雲鵬,日前曬出了一幅長圖——2020年度總結。一共分為9個方面,為了便於大家觀看,我把它截成了9幅圖加以說明。1.嶽雲鵬的發量2019年,嶽雲鵬自詡自己有著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到2020年禿頂了。不知情是年齡增長的原因,還是壓力太大累的原因。2.嶽雲鵬的代表作2019年的代表作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2020年張口還是那句:燕子——。
  • 2019年度總結
    《春日序曲》其實一直沒寫2019年總結,大概也是不想直面在閱讀方面沒有什麼長進的自己。這一年的閱讀,零零散散、不成體系。太宰治、王小波好像和我不是很合;讀完李靜睿的《北方大道》的時候,在標記框裡寫「我們總是以為時間還很多,其實只有那麼一點點的人生不要總是在錯過」;沈復的《浮生六記》讀完,情緒複雜,幾分驚嘆,幾分惋惜……*以上完成於2020年初。
  • 2020年中總結,半年時間娛樂圈竟然被攪得天翻地覆?
    2020已經過去一半,很多職場人士都已經在準備自己的年終述職了,而娛樂圈在這短短半年之內也發生了許多大事,那麼我們接下來從電視劇、電影、綜藝、明星這幾個方面,為大家總結一下2020上半年的娛樂圈大事! 電影 空白!
  • 讓電影「治癒」2020——Soul APP發起36城線下觀影,冬夜傳遞溫暖...
    12月25日晚,備受年輕人喜愛的社交平臺Soul APP舉辦「靈魂出逃夜」線下觀影活動,邀請近萬位Soul用戶前往電影院觀看動畫電影《心靈奇旅》(英文名:Soul),在2020年即將過去之際,讓年輕人打破距離隔閡,在銀幕前一同體驗治癒心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