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劉亦菲的好萊塢大片《花木蘭》宣布放棄北美院線,改成線上付費點播
線上付費點播的規定很坑:首先,要花6.99美金/月開通Disney+的會員;然後,再花29.99美金可以獲得播放權
海外一些暴躁的影院老闆們已經掄起大棒,砸碎《花木蘭》的宣傳牌來洩憤了
而有些人,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往劉亦菲頭上潑髒水,落井下石看笑話了
可此刻最頭禿的不是劉亦菲,而是電影製作方:2億美金的製作成本,能不能回本都不知道
當初製作方在做商業策劃時,明顯是把中國市場計算在內的,畢竟迪士尼電影的中國票房高於美國本土票房都快成常態了
而《花木蘭》在二十多前第一次衝擊中國市場的時候,也是敗得有點慘:不到200萬美元,在1999年的電影票房排行榜裡,勉強吊了個車尾
雖然《花木蘭》講了一個古代中國少女的故事,但迪士尼當年也並沒有嚴肅認真地對待這個故事的中國血統,甚至華裔角色設計師張振益曾說,如果不是他的堅持,亭子裡的木蘭樹就要變成櫻花樹了
可話說回來,人家全球3億票房,你中國只貢獻了200萬都不到,人家又憑什麼顧忌你的喜好呢?
二十多年後,中國已經變成世界電影票房的大噸位票倉,《木蘭》真人版重拍時,不管是從主演的選擇,還是重量級配角的加入,迪士尼這次對待亞洲市場,都顯得明顯上心了不少
鞏俐、甄子丹、李連杰、鄭佩佩……這麼一看,咱們中國演員(先不說國籍這事兒了)這幾年向好萊塢進軍還真不少
咱們今天就來復盤一下,中國演員這幾十年來在好萊塢的闖蕩史
好萊塢(Hollywood),原本是美國加州洛杉磯的一處地名,因為許多電影公司設立於此,所以後來也被用來指代美國的電影工業
早在上世紀20年代開始,好萊塢就出現了華人面孔。而這位裡程碑式的人物,也成了後來首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留名的華裔演員——黃柳霜(Anna May Wong)
黃柳霜出生在美國。參演了默劇《海逝》後,她的亞洲面孔引起了好萊塢的關注
可是她後面接到的角色,都是小偷、女奴、妓女、情婦之類迎合「黃禍論」主流價值觀的形象
她想過抗爭,但個人的努力在時代的洪流裡顯得渺小又可笑——賽珍珠的那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大地》,改編成電影時,出演樸實無華的中國農村婦女的,竟然是一位白人
而在那之前,黃柳霜奮力為自己爭取過這個角色。她想演別人(西方)的故事,可是受1850年通過的《反異族通婚法》影響,有色人種不能在銀幕中與任何白人男演員接吻(此法案1967年才全面廢除)
想演自己的(中國)故事,卻發現在好萊塢的眼裡,一個白人比她更適合演(好的)中國人
黃柳霜之後,好萊塢幾十年間都沒有一個叫得響的華人演員,直到那個傳奇的出現:李小龍(Bruce Lee)
在昆汀那部充滿了「美國電影史梗」的《好萊塢往事》裡,李小龍也作為重要配角出現了
只不過,形象不是那么正面罷了:一個拳腳有點厲害的中國演員,古怪又傲慢,最後被白人男主狠狠教訓了
李小龍在好萊塢的走紅,讓中國人看到了另一條進軍好萊塢的通道:功夫
八十年代末,一部《末代皇帝》同時將尊龍、陳龍和鄔君梅三個人推到了大眾視線中
能演末代皇后,陳衝很高興,因為在她的上一部好萊塢主演電影《大班》,她依然沒擺脫黃柳霜半個世紀前的命運,還在演女奴,大量裸露
而鄔君梅之後的成就,似乎更多的是她的製片人+導演老公奧斯卡克斯可,她後面在好萊塢的作品,多半也是借著這層東風
而尊龍,卻因為他柔美的長相,開闢了另一條發展道路
九十年代開始,從成龍、李連杰,到楊紫瓊、章子怡,好萊塢的華人面孔,又走回了李小龍開闢的「功夫捷徑」
「亞洲臉演戲,就一定要有功夫、打戲」,這種刻板印象甚至影響到了「泛亞裔圈」裡的劉玉玲和Maggie Q
可是這些人在電影中真正的內心戲有多少?他們是什麼性格、他們的愛恨情仇、內心世界,好萊塢真的關心麼?只是群莫得感情的功夫男女罷了
成龍演了許多好萊塢製作,可西方人覺得他演來演去都是在演自己:一個很會打的、有點小幽默的小個子中國人
而只有當遇到深深把自己的根扎在中華文化裡的李安時,周潤發的李慕白才在舞刀弄劍之餘,有了靜水流深的情慾
在那之前,即使像《安娜與王國》這樣的小清新電影裡,周潤發演的也是西方想像中的東方君主,角色本身並沒有太大發揮空間
可惜,當年李安急切地想用一部電影,把所有東方文化的精髓一股腦都倒給好萊塢的真心,終究是錯付了。當年的奧斯卡賞了他小金人,更多的卻是為了那場充滿獵奇感的竹林打戲
在那幾年的好萊塢看來,中國演員並不是一個立體的人,請他們出演,無非是需要那張充滿異域風情的臉,來完成電影裡的一個扁平的東方符號罷了
許多演員一早就看清了中國演員在好萊塢的處境,甚至一度放出狠話,「絕不會進軍好萊塢」
但鞏俐最終還是去了好萊塢。不僅演了《邁阿密風雲》裡的古巴女毒王,還在《少年漢尼拔》裡演過日本武士紫夫人
鞏俐確實走出了一條並不那麼花瓶的好萊塢之路,只不過她的角色,拋開了花瓶,卻套上了神秘、性感:從一種低級的刻板偏見,上升到了一種更高級的刻板偏見
而楊紫瓊,鞏俐,章子怡,這三位在好萊塢最有知名度的華人女星,在《藝伎回憶錄》裡狹路相逢了
終於,好萊塢願意認認真真地拍一部東方的電影了——雖然,他們這次對準的是日本文化,但至少他們願意承認:花瓶,也是有喜怒哀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