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香港電影的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再次進入視線。圍繞最多的還屬殭屍片,回看1997這一年,很遺憾,有一位重要的香港殭屍片的代言人——林正英辭世。
林正英(1952-1997)
林正英對香港電影最大的貢獻就是開創了「鬼片」這種類型的電影,而林正英的鬼片又不是那種專駭人聽聞糊弄觀眾三觀圈錢的,而是在略顯恐怖的氣氛中加入了很多「喜劇」元素,看著林正英拍出來的鬼片,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們,都會忍俊不禁、開懷大笑。
從1985年《殭屍先生》開啟風潮到1993年《驅魔道長》的獨力苦撐、再到1995年亞視劇集《殭屍道長》的熒幕重生,從他一個人身上我們便可以看到一個片種在香港由興盛到衰落的發展弧線。
用「一個人撐起一個類型」來評價林正英,的確不為過。
今年3月份,一部為紀念林正英逝世20周年而製作的香港本土殭屍片《救僵清道夫》上映,(最近也出了資源),這不僅是對師傅林正英最好的紀念,也是為了實現自己能為「鬼門」傳宗接代的夢想,無論如何,錢小豪都在盡著自己自大的努力,將「鬼片」的火種延續下去。
救僵清道夫(2017)導演:甄栢榮、趙善恆
主演:錢小豪、蔡瀚億、林明禎、吳耀漢、袁祥仁、趙學而、羅莽、邵音音
好多老面孔如錢小豪、吳耀漢、袁祥仁、羅莽等都在片中出現,這無疑又是一波回憶殺。
雖然近幾年陸續有殭屍片出品,可惜的是,沒有一部為用心之作,反而更像是借著《殭屍》掀起的懷舊風來繼續榨取剩餘價值,終究不過是純商業居心的跟風投機。
在這樣的形勢下,再度打著致敬/紀念旗號,並且主演又包括錢小豪與吳耀漢的最新香港殭屍片《救僵清道夫》難免要背負質疑。
可是對於那些從小看港片、長大後還念念不忘的廣大「中年人」來講,《救僵清道夫》在意義層面上的東西已經超過了本身的質量而成為一部話題性電影。
從個人角度講,它的劇情完全無新意,人物關係也很常規,可是若放在香港殭屍片歷史與當前創作環境中來看,所有俗套的設置又都帶上了一點互文和雙關意味。
雖然依舊有老影人面孔,套用的也還是傳統的類型框架,但《救僵清道夫》不論在角色設置、故事走向還是主題上都與《殭屍》有著本質的區別。
《殭屍》幾乎是麥浚龍個人化的作者電影,它不是類型不是模版,而是要表達基於導演自身成長經歷和電影喜好的私人情感,而他的某一種情感已經在這部電影中宣洩完了。
而《救僵清道夫》是為紀念林正英逝世20周年而拍攝的電影,這種「主題先行」的既定性使得影片超出了私人意志而具備一些更宏觀、更現實的意義。
整部影片處處都是對香港電影的自我指涉,「傳承」成為了一個核心主題。
從故事和角色設置上看,《救僵清道夫》與《殭屍》最大的不同在於蔡瀚億飾演的男主人公是一個生活在當下的普通香港青年。
影片圍繞著這個稚嫩的年輕人講述了他如何從不相信殭屍、不認同殭屍獵人到一步步融入組織並成為新一代殭屍獵人的成長故事。
包括錢小豪、吳耀漢、袁祥仁、羅芒在內的老一輩電影人作為配角出演了主要的組織成員,同時也都是教授男主角如何捉殭屍的導師。
《救僵清道夫》用電影化的虛構故事寄託了對重振香港殭屍片的一種美好希望。
當然,由缺乏經驗的年輕人擔此重任肯定不能一蹴而就,代際之間產生的溝通隔閡也是一大難題。
所以影片在表現蔡瀚億首次進入組織內部時突出了他的種種不解與試圖逃避。
例如他在聽吳耀漢介紹香港殭屍出沒以及組織歷史的時候說「我根本不相信有殭屍啊!」。
此外,組織內部之間為是否招新人而產生的爭執也正對應了當前香港殭屍片創作的老化和人才斷層現實,比如下面三位演員之間的這段對話:
趙學而:上面削減了預算,哪有錢請新人?
(殭屍片大多成本低廉,如今更甚)
吳耀漢:不請這些年輕人,將來我們這群老傢伙死光了怎麼辦?
(港產殭屍片面臨後繼無人的現實)
錢小豪:也不行,萬一他出事了,你心裡過得去麼?
(新人培養不好的話會自砸招牌)
影片中蔡瀚億在一次捉殭屍行動中巧遇了林明禎飾演的女殭屍,因不忍心殺害而將她保護起來,在相處的過程中人與殭屍產生了情感聯繫。
女殭屍由馬來西亞90後歌手/模特林明禎飾演,本片也是她的電影處女作
這樣的設定如今看來很套路甚至已顯濫俗,早在此前就已有《暮光之城》系列以及《溫暖的屍體》等好萊塢熱門電影涉及此類話題。
《救僵》在這一點上確實缺乏新意,在漂亮女殭屍出現後大家基本上都可以猜出影片接下來的故事走向。
所以,這樣的設計到底還有什麼意義?還是要回到前面的話題——將電影裡的故事、人物與影片製作的先行主題相參照。
片中作為師傅的錢小豪一直向蔡瀚億強調,殭屍一定要殺。但蔡瀚億卻向袁祥仁表達疑惑:「殭屍一定要殺麼?真的就沒有其他的路麼?
袁祥仁回答道:你既不是人也不是屍,就看你能不能走出自己的路了。
其實,這個基於電影本身的劇情而提出的疑問也是幕後人員對於當下殭屍片創作的自我發問。
以男主角「既不是人也不是屍」作為比喻,可以理解為新一代的香港年輕電影人已經與老一輩電影人有很大的不同,但又說回來,最後小夏還是難免一死,這又有點回歸老一輩的傳統思想了,畢竟血液中已經含有抗屍毒的成分,何不大膽一點,打破陳規呢。
片中出現的另一幕則可視為男主角為代表的年輕人的回應:他不僅固執地選擇保護女殭屍,還試圖讓她融入世俗生活。
比如教她學走路,並對女殭屍說「我們一步一步來」。
這正是透過電影向年輕的導演以及觀眾們傳達的信息——走出新的路的確很難,但不要著急,去盡力嘗試吧。
片尾,已成為新一代殭屍獵人的蔡瀚億在為新加入的組織成員講解時,影片用一個面向觀眾的儀式化的鏡頭讓他說出了下面這段話:
「其實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好或壞,就看你自己怎麼走」。
這不就是一種自我砥礪和想像中的圓滿結局麼。
《救僵清道夫》是由甄栢榮、趙善恆兩位香港新人導演執導的尚顯生澀的作品,成片品質雖然不算優秀但也保留了一定的香港本土味道。
不過在漂亮女殭屍出現後整部影片基本上滑向了愛情片,殭屍元素以及大反派的線索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現,斷裂感明顯。
片中殭屍場面非常少
影片並不旨在展現殭屍的類型化場面,而就是一次借類型之名而為殭屍片、為香港電影所作的一本紀念冊和勵志薄。
與《殭屍》相比,它更直白、更加主旋律,也更帶有一種明亮感與樂觀精神。
一兩部新的殭屍片、幾個新的電影人並不能挽救一個業已衰落的類型,或許香港殭屍片在短時期內真的無力回天,但香港電影還是要走下去。
你想這個世界變成什麼樣,你就努力嘍!。
文藝一點的話,就借用《一代宗師》裡的那句臺詞:留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