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常年擼劇的萌C來說,尺度這個詞,是不存在的。群P,全裸,SM,我可是見過大世面的人。
但是,最近新出的一部英劇,用純粹的肉慾,告訴我什麼才叫真正的情色。
這部英劇,就是HULU電視臺出品的:
《名姝》
Harlots
豆瓣8.6
爛番茄新鮮度97%
用豆瓣網友的一句評價概括該劇:坦蕩蕩做愛,坦蕩蕩撕逼(@夢魘馬戲團);
劇名《Harlots》,意思就是名妓。但是如果翻譯成名妓,估計這部劇在國內就被當小黃片給禁了。還好咱漢語博大精深,只把「妓」改成「姝」,格調一下子就上來了~
不過,名字格調再高,也無法掩飾這部劇十分簡單的情節:兩個妓院互懟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8世紀的倫敦。那時候的倫敦,性產業極為發達,每個小巷拐角,每張妓院的床上,都是正在啪啪啪的肉體;
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只要兜裡有錢,就能和妓院姑娘共赴雲雨。如果錢給的到位,不僅可以挑選頭牌,還能享受定製服務。
比如:SM
性產業蓬勃發展,競爭自然非常激烈。
本劇的主角就是兩位互為競爭對手的媽媽桑:奎媽媽 vs 瑪媽媽
奎媽媽則是業內大佬,在富人區經營著一家高級會所,接待的客人非富即貴。
瑪媽媽曾經是奎媽媽家裡的頭牌,因為不滿奎媽媽的管理方式,單飛創業,在貧民窟開了一家大保健。
她不甘心只做小本生意,一心想把妓院搬到高檔街區去,和奎媽媽正面交鋒。奎媽媽自然不會放任她來搶生意,兩位創業者鬥技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商戰之中,人才是制勝關鍵。兩位媽媽桑有著截然不同的人才管理方式。
奎媽媽是營銷高手,極其擅長包裝。她的會所採用當時流行的洛可可風格,奢華裡透著輕佻。會所裡的姑娘都經過專業培訓,會法語,懂藝術,讀莎士比亞;能和客人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會所裡的姑娘,雖然被包裝得很高級,過得卻很慘。被包裝的費用都要從工資裡扣,還沒有人身自由,不能隨便出門。
她們就是被養在籠子裡的金絲雀,看著金貴,其實只是奎媽媽圈錢的工具。
瑪媽媽調教姑娘的方式,與奎媽媽大不相同。平民妓院不及會所高級,裡面的姑娘也是散養;姑娘們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更主動,更熱情,更有野性。
小淫詞張口就來,小皮鞭說抽就抽,單純可愛不做作。
而且瑪媽媽的姑娘們環肥燕瘦,溫柔野蠻,樣樣都有;不像奎媽媽家的姑娘,都是一個模子調教出來的。
瑪媽媽家裡的頭牌,就是她的兩個女兒。大女兒被《倫敦名妓大眾點評手冊》評為倫敦城最有魅力的妓女;
大女兒的扮演者,就是《唐頓莊園》裡的三小姐
大女兒在風月場裡長大,對挑逗男人無師自通。她曾放出豪言:只要她願意,她能用下半身徵服全世界。
因為人美活兒好,大女兒被一男爵包養,過上了衣食無憂但糟心的生活。男爵雖然是大女兒的腦殘粉,但卻極愛吃醋。大女兒和別的男人說句話,醋王都要發飆,搞得她十分膈應。
小女兒雖然也在妓院長大,卻被瑪媽媽保護得很好。瑪媽媽花錢供她讀書,教她音樂,希望她能像大女兒一樣,被王公貴族包養。
「希望女兒被包養。」這在現代人看來,或許匪夷所思。可在當時的瑪媽媽眼裡,這是女兒最好的出路。被包養,不僅衣食無憂,也不用再出來賣身。
為了讓現代的觀眾,理解那個時代的女性生活。《名姝》的主創,從編劇到導演,都是女性。
在一次訪談中,導演曾說過,《名姝》是一部妓女題材的劇,因此這部劇必須以妓女的視角來拍攝。
圖為《名姝》製片人:Alison Owen
從妓女的視角來看,皮肉生意沒什麼值得羞愧的,相反,身體是她們在男權社會能夠出售的唯一籌碼。
18世紀的英國,普通女性的出路少得可憐。當女僕女工,每日每夜地工作,每周的工資只有12先令。
而做妓女,一次交易就賺5先令;如果包裝得好,一次初夜就能賣出50鎊的價格。
《名姝》一開頭,就告訴觀眾:在18世紀的倫敦,每五個女性中,就有一個靠賣淫為生。
只要沒嫁人,女人就有權力任意處置自己的身體。所以她們以此作為籌碼,控制男人。
倫敦城最有手段的花魁,瑪媽媽的大女兒就說過:沒有什麼比控制一個床上的男人更容易的事情了。
當男人拜倒在她們的石榴裙下時,妓女們的表情是愉悅的,那是一種手握控制權的快感。
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嫖客們會付出金錢;而金錢,是妓女唯一的安全感。
在世俗社會裡,妓女一直不被待見。《名姝》中就有一個修女,是個不折不扣的妓女黑,天天在妓院門口花式詛咒她們。
在修女看來,妓女們是十惡不赦的,她們傷風敗俗,違背了上帝的意願,應該下地獄。
然而,在那個時代,賣身是她們為數不多的權利自由。她們使用了這個權利,讓自己在殘酷的世間過得好一點,又何錯之有呢?
任意處置自己的身體,是一個人擁有的最基本的權利。如果連這個都被剝奪,那才是真正的地獄。
這讓萌C想起最近看過的另一部劇—— 使女的故事。
在未來世界,由於汙染,人類生育率急劇下降。極端宗教組織掌權,成立新國家。
在新國度,父權宗教當道,女人地位地下,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成為宗教領袖的御用子宮。她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當權者傳宗接代。
《使女的故事》絕對是我今年看過的最壓抑的美劇。就在《使女的故事》中,我也見識到了史上最壓抑最反人類的3P。
主教夫人張腿坐在床上,使女躺在主教夫人兩腿之間;
主教站在使女兩腿之間。
三個人以這樣奇葩的姿勢,完成了一場受孕儀式。
主教夫人要眼睜睜看著丈夫與另外一個女人做愛;使女像個物件一樣,被迫給不認識的人生孩子,還要當著另一個女人的面受辱。
參與這場受孕儀式的三個人,面如死灰,眼神像是死掉了一樣。
在《使女的故事》裡,人不再擁有任何作為人的權利。那個世界簡直是《1984》和《美麗新世界》的結合體:極權和秩序神聖不可侵犯:
出口必須引用聖經;
每一個階層的人,都有統一的服飾要求:
主教夫人要穿綠色
使女必須頭帶白色帽子,身穿紅色裙子
管教嬤嬤則統一穿棕色大衣;
人失去了處置自己身體的權利,無權決定與誰做愛,無權墮胎,無權不生育。
新國度中等級分明,教會領導者是最高層,國家的一切規則都為他們的利益服務。
很多人從這部劇裡看到了女權滅絕之地,但萌C認為,這部劇探討的話題更為宏大:在《使女的故事》中,絕不只是女權的滅絕。
劇中的底層男性,也沒有人權。他們無權自由戀愛,無權結婚生子;因為可生育的女性是國家的財產,底層人的DNA沒有延續的權利;如果底層男子與侍女做愛,會判以強姦罪處死。
同性戀者,同樣沒人權;同性戀被當權者認為是惡行,觸犯者處以絞刑。劇中一位使女與女僕相戀被發現,女僕因無生育能力,直接被處以絞刑。
女同使女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戀人被吊死,而她自己,則受到了更殘忍的懲罰:被實行女性割禮,從此成為了一個無性慾的生殖機器。
身份看似高貴的主教夫人們,其實也沒有人權。她們只是宗教領袖們的附屬品;即使是丈夫不育,生不出孩子的過錯也要妻子來背。為此,她們要眼睜睜地看著丈夫與另一個女人做愛。
女權即人權,女權不被尊重,這個社會中的其它人權也必然缺失。
這也是為什麼,任何一個群體的人權之爭,都應該得到整個人類群體的支持。
最近一段時間,我推了很多講女權人權的劇。講家暴的《大小謊言》,講校園暴力的《13個原因》,講少數群體的《超感獵殺》,甚至多到了讓某些讀者疲勞的地步。
他們會說:人權這件事是很重要,可有必要一直說嗎?
有必要!
《使女的故事》是一部未來科幻美劇,可這部劇既不科幻,也不未來(@豆瓣:楚色)。
它太現實了,在很多地方,女性就是沒有處置自己身體的權利啊,剛出生就被實施女性割禮;婚前性行為會被處以鞭刑;嫁人後變成夫家財產。
而在很多國家,同性戀仍然被視為犯罪,同性戀者會被吊死。
我們今天所享有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的。這也是《使女的故事》的原著作者,創作這部劇的本願:
我出生於1939年,在二戰時開始記事,我知道建立起的秩序可能會一夜之間消失。變化可以迅疾如閃電。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在一定的情形下。
圖為《使女的故事》原著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任何事情,任何變化,都有可能發生。
《使女的故事》中有一處閃回,交代了現代社會是如何被極端宗教掌權,女性如何被迫成為國家財產的,萌C記憶非常深刻。
起初,女員工全部被解僱;
女性的銀行財產被凍結,法律規定,女性被剝奪財產擁有權。
然後女性不被允許出現在公共場所,直到最後,她們被抓到感化中心。
女主說,「我之前一直沉睡,事態才會發展至此。當他們劫掠議會之時,我沒有覺醒;當他們架空憲法之時,我也沒有覺醒,現在我覺醒了。」
變革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溫水煮青蛙。如果現代人認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理所當然,認為它們永不會失去,那就大錯特錯了。
今天,萌C一口氣推了兩部劇:
《名姝》講了一段女性地位地下,只能賣身為生的歷史;《使女的故事》則描繪了一個,有可能會出現的,女性甚至無權處置自己身體的可怕未來。我們應該感謝這些劇的導演,當我們或疲於奔命,或耽於享樂的時候,有人替我們審視這個世界,幫我們照亮了歷史和前路,告訴我們:你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有可能失去。
「《名姝》預告片」
推薦閱讀:奧斯卡影后出演大尺度人妻,講了一個男默女淚的故事!
上篇文章:再見!大胸、毒舌、黃段子!
點閱讀原文,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