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點爆發出來,就是最強的拳。
《精武英雄》
【影帝級巨星的轉型,成龍周星馳劉德華李連杰古天樂謝霆鋒,誰最成功?】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是一句流傳千年的成語,精煉的概括了人的一生,有一種英雄自古多磨難的警示。
娛樂圈中人也很深知這個道理,能像周潤發、成龍、劉德華這樣的巨星,紅了幾十年不敗的,只是極少數的神跡。
所以,演員的轉型是很正常很理性,甚至是很積極很有追求的一種行為。
比如,我們看到《北京愛情故事》的演員陳思成,轉型做導演;現在憑藉《唐人街探案》系列在手,已經成功的升級為有頂級票房號召力的賣座導演。
《一路囧途》的演員徐崢,也轉型做導演,於是有了《泰囧》、《港囧》和《囧媽》。同時,徐崢更是《我不是藥神》等多部國產大片的監製和製片人,也擔任了中國電影新力量的發起人。
能導能演能製作,還能參與投資,這是妥妥的未來電影大亨的節奏啊!
現在正火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參加的有30多的姐姐,也有50多的姐姐。很多姐姐在這個階段正處在事業瓶頸期,或許這個節目就是她們轉型的絕佳機會,而最終被選中成團的幾位姐姐,也絕對可以以新的方式開啟她職業生涯的下半場。
看看華語影壇,曾經轉型成功的經典巨星們,他們的轉型之路是怎樣的?
【周星馳】
1990年的無釐頭喜劇《賭聖》是周星馳的成名作,在此之前他在無線電視臺做了3年兒童節目主持人。
初入影壇主演警匪片《霹靂先鋒》並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首次擔綱男主角,主演的是一部勵志愛情片《望夫成龍》,片中的周星馳幾乎就是一個文藝小生。
真正讓周星馳大紅的是無釐頭喜劇,但在這個領域他也從沒有停止過新的嘗試。在整個90年代,周星馳每一個經典都是喜劇,但有賭片、有校園題材、有武俠題材、有家庭喜劇、有漫畫改編題材、有訴訟題材,更有鬼片和超現實主義題材。
把周星馳一手捧紅的導演劉鎮偉,第一個建議他嘗試導演,於是他從1994年的《國產凌凌漆》就開始轉型。
2001年的《少林足球》是周星馳的轉型裡程碑作品,他第一次獨立執導,一舉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和最佳男主角,標誌著他嚮導演轉型的成功。
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是周星馳第一次完全執導,不再兼任演員,完成了頂級喜劇演員到導演的完整轉型。
【成龍】
成龍絕對是中國動作巨星中拼得最久的一位,從70年代末,憑藉《醉拳》、《蛇形刁手》爆紅,至今整整40年。
成龍從最初的諧趣功夫小子,變成搏命英勇警探,再到無所不能的奪寶奇兵,然後又三次勇闖好萊塢,最終憑藉《紅番區》打入美國主流電影市場,成為國際動作巨星。
成龍在電影上的轉型,從來沒有停止。
在電影題材類型上,他不斷嘗試創新,同時也在編劇和導演方面不懈努力,武術指導則一直是業界領先水準。
雖然近年成龍打得越來越力不從心,但觀眾對他的印象最深的始終是動作巨星;雖然他同時還是成家班的創始人,電影公司老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的發起人和主辦人,等等。
華語影壇大哥,這個稱謂可能最適合成龍,因為在這個圈子他幾乎無所不能。
【劉德華】
娛樂天王劉德華是最典型的多棲巨星,電影能做影帝,唱歌能當天王,而他剛出道的時候,其實也和現在的小鮮肉差不多。
劉德華才跑了半年龍套就當男主角了,憑藉《神鵰俠侶》一炮而紅,迅速成為無線五虎將之一。雖然經歷過一番波折,在電影圈一直發展得很順,電影產量很高,大多數是男主角。
1991年,30歲劉德華已經提名過金像獎影帝,更是四大天王之一,但也有了轉型的準備。在這一年,他創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開始投資電影。
第一部《九一神鵰俠侶》賺了,於是繼續拍,還加大投資,結果之後拍一部賠一部,包括《戰神傳說》、《天與地》等等。最嚴重時導致劉德華幾乎破產,最多欠債達4000多萬。
挺過危機之後,劉德華初心不改,仍然堅持投資電影製作。後來,他投資的小製作《香港製造》等片,捧出了金像獎最佳導演陳果;後來又投資了《桃姐》,成就了自己的第一次金像獎和金馬獎雙料影帝。
劉德華最著名的案例是2003年推出的亞洲新星導計劃,幫助寧浩拍出了《瘋狂的石頭》,間接捧出了一系列的內地才華導演。
也許劉德華未必能成為一代電影大亨,但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電影投資人,和無數電影新人的引路人。
【李連杰】
功夫皇帝李連杰的成功是無法複製的。
當年,16歲的李連杰第一部電影《少林寺》就做男主角,第一部就紅遍全國。後來在眾星捧月之勢登陸香港,主演了《黃飛鴻》等一系列賣座經典武俠電影。
然而,在香港期間李連杰過得並不快樂也不安心,不僅錢上被人坑,還受到生命的威脅。他遇到一個有背景的經紀人,幫他擋了很多風雨,但很快就被暗殺了。
經紀人死後,李連杰沒有退縮,反而逆勢而上,自己開公司拍電影。李連杰1992年成立正東製作,投資拍《方世玉》,票房超3000萬港元。不過,外面的各種壓力還在,李連杰的公司拍完《精武英雄》後就解散了。
再後來,李連杰也去好萊塢走了一圈,回來之後就是好萊塢一級巨星的身價。但這時,李連杰電影的產量和質量都不如香港時期了。
再之後,李連杰創辦壹基金開始專心做慈善,又整天和首富馬雲稱兄道弟,創建太極禪院,創立功守道,共同推廣太極文化。
從動作巨星到慈善名人,再到商界和文化界名流,李連杰的轉型堪稱神跡。
【古天樂】
現在扛著香港電影大旗的古天樂,是香港金像獎上第一位70後影帝,現任的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事實上的香港娛樂帶頭大哥。
很多人還記得,古天樂在入行前是混古惑仔的,後來考入TVB藝員進修班出道。在TVB憑藉《神鵰俠侶》《尋秦記》等經典,迅速成名,並兩奪TVB視帝。
之後轉投電影圈,用了18年終獲金像獎影帝。
網友最熟悉的是,古天樂歷年來捐建的上百所希望學校;在捐款建校的同時,2014年古天樂創立自己的天下一電影製作公司當老闆。
幾年來,天下一出品的電影超過20部,正在籌備製作中的也有10幾部,包括《風雲3》和《尋秦記》電影版。
和很多開過電影公司的前輩不同,古天樂把天下一做得很有聲勢,大有未來電影大亨的氣勢。【古天樂和澳門洗米華稱兄道弟,實力深不可測。】
【謝霆鋒】
論在電影界的成績,謝霆鋒算不上巨星,但他曾經被寄以復興香港電影的重望,而且他也是第一個80後香港金像獎影帝,確實可以成為香港電影年輕一輩的領軍人。
可惜,謝霆鋒的心思並不在電影上,從2010年他獲影帝之後的10年裡,他才拍了14部電影,包括4部客串的和1部沒上映的。
謝霆鋒從25歲就開始投資房產和商鋪,出道25年,謝霆鋒至少有6家公司,分別是娛樂、時尚、飲食和電影製作等領域。
現在,謝霆鋒在商業領域的成就和知名度,已經不亞於其在娛樂領域的影響力。也就是說,謝霆鋒可以是一位娛樂明星,也可以是一位商業巨子。
如果說轉型,謝霆鋒絕對是最徹底也最全面的,至少從收入來講,拍電影這些娛樂事業,已經是他的副業了。
當然,也有不轉型的。
比如梁朝偉周潤發,仍然是一線的電影巨星,但離影帝越來越遠了。拿過金馬獎影帝的譚詠麟,不拍電影好多年,但開演唱會的腳步從來沒停止過。
張曼玉已經十幾年不拍電影了,開始玩音樂上綜藝,但這不算是轉型,而是退休生活的一種調劑。
那麼,在您眼中誰的轉型最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