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倫敦申請了一片菜地,成了疫情時的「桃源」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圍觀的艾米 三明治

文|圍觀的艾米

編輯|二維醬

我正在用鐵鍬與長滿野草的土地糾纏。

一鏟子下去,鐵與土撞擊的聲音。踩上右腳,我努力把鐵鍬往土裡再塞一點。土地有過了冬的緊實,聯合起盤根的野草,一起抵抗著我的入侵。發現自己力氣不夠,我便索性站上鐵鍬把身體的重量往下壓。一小陣下沉之後,我雙腳著地,握著把手,一大塊凝結的深褐色泥土便被我撬開,我把它翻到一邊。一條肥壯的蚯蚓扭捏著身體驚慌逃竄。

我站直了腰,戴著滿是幹泥巴的手套 ,假裝鐵鍬變成了拐杖,半倚著喘氣歇息。微風吹在臉上很涼,但我熱騰騰的背在試圖說服我把外套脫了。我看著自己半小時下來的勞動成果,再看看身後仍被野草霸佔的緊實土地,大約才挖了一半。我決定順從背脊的呼喚,脫下防風外套,放在一邊的柵欄上。

現在是三月底,春寒仍料峭。陰沉沉的天上傳來直升飛機的轟隆聲,我抬頭追尋它的蹤影。它在近處低空盤旋——是在檢查是否有人違反一周前開始的禁足令嗎?又或者……我的目光向西,那裡大約步行15分鐘便是東倫敦會展中心,英國的第一家方艙醫院要在那裡籌建。疫情那麼近,又那麼遠。

腳邊踹到一籃冒了芽的土豆,把我拉回了眼下這個平行世界。我們囤的口糧以不屈不撓的生命力,把自己的命運從廚房挪去了菜園。今天輪到我去翻土播種,我的任務是給這些土豆們安頓個新家,好在不久的夏天收穫更多的土豆。我無比歡欣地把在網課的兒子留給隊友,出門步行兩分鐘,便躲進了這片自然的小天地。

兩年前的初夏,我第一次踏入這片菜園。

那是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行道樹搖曳著令人炫目的新綠。我和另外三五個人零星地等在一扇鐵柵欄門前。大家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互相詢問各自是等了多久才等到眼下的機會。我們等的是區政府的社區工作人員安雅,來帶我們去看菜園選菜地。

英國政府有專門劃分出來的非盈利配給地(allotment),用來分配給群眾自種花果蔬菜自娛自樂,通常這些菜園在住宅區不遠。只要是當地居民,便可向區政府申請,一戶可以申請一塊地。申請到了只需每年交很便宜的租金,就可以隨意耕種了。然而畢竟僧多粥少,申請之後通常會排以年為計的隊,而往往在已經忘記還有這回事兒的時候,排到隊的通知從天而降,便可以去實地看園子選菜地了。

瘦瘦的安雅帶著頭巾,款款向我們走來。她拿出一串鑰匙,找到其中一個,用細長的手指打開了鐵門上的大鐵鎖,推開鐵門,我們魚貫而入。

與我們正臉相迎的是1號菜地。打理得井井有條。細細的泥土幾乎沒有雜草,菜地裡又用木板分門別類隔出了菜圃若干。靠近走道的幾排整齊地種著金盞花,遠處是爬藤的架子,我猜架子上的綠植是某種豆子。

「這片菜地的主人是位計程車司機。他很喜歡花。」 安雅細細的嗓音為我們探尋的目光做了註解。「倫敦的菜地供不應求,所以我們區把國家標準尺寸的菜地一分為二租給居民。1個編號會有A和B兩片地,A自帶工具屋;B的話,或許需要自己建一個。」

「一半的菜地是5桿(5 Rod),125平米左右吧。具體因地形關係可能會有出入。」 還沒等大家的擔心問出口,安雅便已駕輕就熟地解決了問題。

我們跟著她在菜園中穿行,好奇地探究一片片已被耕種的菜地裡都有些什麼。路過薰衣草和迷迭香,總會忍不住用手摸一把,放在鼻子下細細聞著。我們也走過那些被雜草淹沒有待認領的地,時不時拿出手機拍照,並在心裡暗暗期待,希望自己能領到一塊光照充足臨水又有屋的地。拍照時不小心一腳踩入蕁麻,刺癢隨即開始蔓延。

不一會兒我們在一片玫瑰盛開的柵欄前停了下來。玫瑰已爬得比人高,枝條彎彎的壓下來,一朵朵粉嫩粉嫩,像是給走道上的我們遮了半把傘。安雅從花叢中探望,隨即喜笑顏開。

「你好安雅!」 如洪鐘的嗓門伴隨著爽朗的笑聲從柵欄後傳來。吱呀一聲門打開,走出來一位圓滾滾的老先生。「我們要有新租客了呀?」 他笑意未盡的眼睛看向我們。

他的口音和皮膚,都透著地中海的氣息。他指著那叢玫瑰對我們說,「是不是很美?」 說罷便踮起腳,採了一朵給安雅。「你們知道玫瑰露嗎?就需要用這種玫瑰花做。而且一定要清晨,太陽還沒有大曬的時候,香味最濃鬱。」 他邊說邊接著採,給在場的每一位女士都送了一朵,「現在是下午啦,但你們聞聞,還是有香味的。」

隨即他又指向玫瑰花叢邊的那顆植物,「這棵是獼猴桃樹。獼猴桃樹有雌雄,不好種。其實我種也不為了吃果子,為了挑戰嘛。」 大家被玫瑰炮彈擊中,一時竟然都不知如何反應。

安雅又和這位彌勒佛般的老先生聊了幾句,就帶著我們繼續看地去了。「他是這片地裡的老租客啦,也是這片菜園和我們社區工作者的主要聯繫人。你們有什麼不知道的或要幫忙的,找他一定沒問題。」

手有餘香地帶著玫瑰回到家,我按照自己看中菜地的先後順序,給安雅發了郵件。又過了一周,我在區政府辦公室再次見到她,拿到了大鐵鎖的鑰匙,成了13A號地的新主人。

剛領到13A號的時候

上周的菜地,13A號第三年

我站在13A號地的一角,打量著眼前這塊地。目之所及長滿了及人高的野草,與其一同隨風搖曳的,還有一株株的罌粟。花已謝,滿眼望去是圓滾滾的果實。據說等植株枯黃便可採集。打開這圓滾滾的殼,可收穫細細密密的像黑芝麻似的罌粟籽(poppy seeds),歐洲常見的用來烤麵包做烘培的食材。

連同野草與罌粟,前任還留給了我們兩叢樹莓(覆盆子 Raspberry),和一間放工具的小木屋。小屋對面是座公用的蓄水池。屋子沒有鎖,門口用一塊石頭墊著。屋頂上釘著一片開口向上的馬蹄鐵,代表著好運。打開小木屋的門,灰塵揚起牆角厚厚的蛛網。裡面有些零碎的工具,我看見放在一角的鐵鍬釘耙和草叉,另一角倚著些長短竹竿,瞬間瞥見一隻黑色的大蜘蛛,尖叫著逃了出來。

接下去連著幾個周末,我和隊友帶著三歲半的小朋友,淹沒在高高的野草裡。我們先把草割短,繼而挖土翻地,再把結塊的泥土細細打碎,鋪平做成菜圃。好不容易開墾出三分之一的面積,趕在夏天種下了一批土豆,一片西葫蘆,幾棵生菜,和一株朋友贈送的番茄。

那個夏季好生短暫。還沒看夠滿眼的綠色和收穫的蔬果,天氣便已轉涼。意猶未盡的我們只好帶著計劃與期待,等候來年。

第一年的一撥收穫

去年的收穫

我看著廚房窗臺上小花盆裡冒出來的小芽,滿心歡喜。二月種下的番茄籽,有近兩周毫無動靜。每天定點澆水的我心下焦急,一度恨不得撥開土去看看種子到底有沒有發芽。眼下咪咪小的苗在我眼裡,是不久之後吃在嘴裡的幸福。第一年我們雖然只種了一棵番茄,但每隔幾天便能穩定收穫一兩個,更奇妙的是吃起來竟讓我想到了那種久違的番茄味,濃鬱綿延,而不像如今超市買的賣相上佳卻食不知其味的番茄。

於是第二年早春,我們翻土翻得格外勤快,甚至為了加大種植量的番茄開闢了一片新的菜圃。我們的計劃是:等待苗長大的那幾周,正好去菜地裡翻土。苗好土好,多麼完美。就這樣,初長成的番茄苗,不久之後便被我們挪到了新翻好的菜圃裡。這裡的土寬敞又肥沃,去年冬天我們還特意蓋上過一層帶馬糞的稻草。如此適宜的新家,菜苗們一定會回饋給我們壯碩的果實。

然而隔天去澆水時,我看到的是一片萎靡。葉子不再蓬勃向上,顏色也開始變暗。它們垂著腦袋,倚在我們為它們支的細杆上。原本以為這只是短暫的水土不服,但它們每況愈下,兩三天的功夫,就枯了葉子折了腰,無一倖存。

「哎呀,你們的番茄……」 我轉身,見到與我們的鄰居14A號地的主人李,一臉的惋惜。

「是啊,我不知道這是怎麼了。」 我坦誠自己對種菜不怎麼懂。

「應該是太冷了吧。我的番茄苗都還放在家裡呢。」 李繼續解釋,「番茄很怕凍。」

收拾起經驗不足造成的盲目樂觀,我們又在家裡種下一批種子。這回等到四月春暖花開再挪到菜園,誰知連續幾日晚上降溫,等我們心懷牽掛去地裡查看的時候,發現這新一批的番茄苗還是未能倖免於難。我蹲在凍死的苗邊,看著枯萎折斷的莖幹,想著今年可能吃不上自己種的番茄了。

眼下在自己從種子種起是來不及了,但心下仍有不甘,便在網上買了幾株已長大成型的番茄苗,小心翼翼領回家,老老實實養在窗臺上。我們隔三差五地查天氣預報,總要關注下今後的一兩周晚上會有多冷。

如今去到菜園,看到別人地裡長得茁壯的番茄,心裡總有羨慕。某日路過那叢半遮走道的粉玫瑰,見到園子裡幾天前平整的土上已種滿了番茄,一排排整整齊齊,搭好了支架綁好了繩子。小朋友脫口而出:「哇,好多好多番茄!」 樂呵呵的嗓音從花叢後傳來:「朋友,你好!」 話音未落,我們就發現自己與那位送人玫瑰的老先生隔著柵欄面對面。一老一少,一來一去,老先生得知了我們凍死兩批番茄的事跡。

「哎呀,真是可惜呢。番茄很怕冷,我都把它們種在暖房裡。你看,就那幢小玻璃房子。」 他略側過身,指著園子裡說,「我那還有些苗,回頭送點給你們!」

「哎,謝謝你!不必麻煩呢,我們家裡還有苗,凍怕了養著沒敢挪出來。」 我連忙搭話,心裡有點不好意思。老先生繼而告訴我英國天氣多變,在5月底之前他是不會「冒險」把番茄挪到地裡的,除非搭上簡易暖房。

我以為關於番茄的對話到此為止了。誰知當日沒過多久,我們正埋頭除著草,老先生的嗓音讓我們停下了手裡的活抬起頭。只見他捧著一棵壯實的番茄苗,葉子撐得大大的,向空中伸展。花盆已除去,剩下黑色鬆軟的土和土裡穿梭的白色根須,仍略有花盆的形狀。

那年夏末,那棵盛意難卻的番茄收穫得特別好。即便如此,老先生仍然惦記著,在他地裡的番茄豐收的時候,又特地給我們送了一袋。紅彤彤的番茄吃在嘴裡沙沙甜甜,小朋友說:「媽咪,我喜歡番茄先生。」

廚房窗臺的番茄苗

番茄怕冷,黃瓜要支架,蠶豆會招黑黑的小蟲,西葫蘆需要大一點的空間。自然自有其規律,生長自有其節奏。很多事情強求不來,我們能做的只是認識並順應它們的喜好,再儘量張羅一個適宜的環境。至於結果,也不完全受我們控制。

我們給小朋友開了一塊他自己的小菜圃,裡面像是試驗田,我們種的每一種菜,都在他的小菜圃裡有一株:草莓、生菜、南瓜、玉米、番茄、土豆,還有一根蔥。小菜圃用貝殼和石頭圍起來,小朋友自己負責日常照看澆水。他愛屋及烏,不捨得裡面的野草,任由它們生長。

某次和小朋友一起蹲在地上打量他的菜圃,突然發現幾棵植物,都長著相似的葉子。葉子與地面相連處隱約可以見圓圓的弧面,微微鼓出。我們扒拉開些土再細瞧,覺得這像蘿蔔,便帶著狐疑,拔了一棵出來——還果真是那種小小的色拉蘿蔔!想來想去我們沒有撒過蘿蔔種子,也不知道它們是哪裡來的,還偏偏只長在小朋友的菜圃裡。就當作是前任留下的未發芽的驚喜吧。

「媽咪,下周我想帶莓子們去幼兒園。」 周五接兒子放學回家,小朋友在路上向我叨念。

兒子的幼兒園,每周一是「帶一個水果日」,像《窗邊的小豆豆》裡,讓孩子們帶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那樣。那天,帶上的水果會在點心時間變身水果拼盤,給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分享。

放學順道,我們去菜園澆水。現在正是莓子的季節。工具屋邊的那叢樹莓沉甸甸地垂著紅豔豔的果實,小朋友忍不住採來就吃。菜地裡另一邊,是我們早春新種下的草莓,如今也已開過了不起眼的白花,蛻變成逐日長大逐漸變紅的果子,躺在地上。

「媽咪,我想回去拿個罐子來裝樹莓。裝滿了就好帶去幼兒園了。」 小朋友的嘴邊掛著幹了的紅色果漬,跑來繞著正在澆水的我。

「是個好主意。可是,現在採了要等兩天才能帶去幼兒園,樹莓會被壓壞呢。」 我放下水壺,免得淋溼晃來晃去的小朋友。

「那我們星期一再過來採?」

「可以啊,不過我們要比平時早出門。我們可以先來這裡採莓子,採完了再去幼兒園。」

「好的好的好的好的!」 計劃得以落實,小朋友興奮地蹦著,轉而又跑去樹莓叢裡翻找成熟的果實解饞了。

周一清晨,我們帶著洗乾淨的玻璃罐,按計劃提早出了門。這似乎是我們第一次在這個時段來到菜園。傍晚的菜園,安逸又有人氣。大家在工作放學之後,紛紛過來澆水。蓄水池邊遇見,也不會吝嗇時間,趁著冗長的白日交流種菜經驗或者互贈有無。而清晨有種獨特的安寧,聽得到此起彼伏的鳥叫聲,植物們還掛著露水,空氣很新鮮。

「啊!這裡好多!媽咪你看,這裡也好多!」 小朋友的喊叫打破了菜園的寧靜。我把罐子打開放在地上,讓他摘了之後放進去。

「一、二、三、四……」 小朋友摘一些,吃一些,「媽咪你也來幫我採!」 過了一個豔陽高照的周末,成熟的果子又多了些。

摘樹莓要從下往上。有時綠葉蓋住,看不到全貌,往往蹲下身子捏起枝頭往上翻,會發現原來葉子底下還藏著好多。小朋友得益於身高優勢,總能更快地找到成熟的樹莓。玻璃罐子不一會兒就裝滿了。

相比樹莓,草莓摘起來則乾淨利落。鮮紅欲滴的果實躺在深色泥地上尤為醒目,小朋友飛奔而去,一摘一個準。

在幼兒園門口等老師開門的時候,小朋友抑制不住期待與興奮,好像為人準備生日驚喜的朋友,等待著驚喜揭露的那一刻。我記得開門剎那小朋友發自肺腑的笑聲,他眼中的光芒,和他用雙手捧著舉過頭頂的玻璃罐子。隨後,他一溜煙竄了進去,連再見都沒對我說。那天回家,他一直喋喋不休,說大家有多喜歡他帶去的莓子。

與菜地相處了完整的一年,我們實實在在地摸到了四季的規律。春天翻土播種,夏天澆水除草,秋天滿是驚喜,而萬聖節的南瓜收穫後的冬天,是清理休眠的日子。季節輪迴,植物興衰,小朋友在長大,我們和菜地也都在漸漸變化。

或許這是互相馴服的過程,我們兢兢業業地刨土除草,捉去葉子上的蝸牛和鼻涕蟲;而菜地則回報給我們豐腴的收穫。新鮮的蔬果有種無與倫比的美味,連同滿滿的成就感,讓我們不辭辛勞地投入新一輪的耕種與照料。於是,我不再覺得自己是這片地的主人,而是有了種共生的連接。

地裡採的花,放在自己塗的果醬罐裡

工具屋裡黑色的大蜘蛛仍然住在那裡,如今它有了個名字叫「長腿先生」,是小朋友在看了《小豬佩奇》之後給它取的。它和那些住在土裡的蚯蚓、蜈蚣、西瓜蟲一樣,都是自然的一部分。開荒時野草裡翻出來的破鉛桶和斷了臂的獨輪推車,被我們放在菜地中間種花。我們種的是吸引蜜蜂的野花,希望它們能藉機為我們的蔬果授粉。我們也在菜地裡認識了與七星瓢蟲的成蟲形態完全不同的幼蟲與蛹。它們在春末繁殖,在夏天長大,以蚜蟲為食,是植物的朋友。

與菜地共生的第三年春天,因為疫情而禁足的我們竟有了更多的時間,比往年更頻繁地去耕作。我們早早計劃細細翻土,今年的番茄全都存活且茁壯,眼下野花正在盛開。

而去年井井有條的13B號裡卻無人打理,雜草漫過了菜圃,越長越高。據說鄰居在冬天回東亞過新年,就此滯留老家無法回英。

在連續數日的豔陽下,英國步入了初夏。我們望著鄰居那片開始荒蕪的菜地,順手幫他們仍精神抖擻的大蒜澆了水。柵欄上停著一隻破蛹不久的瓢蟲,被小朋友輕輕捉住,放去自己小菜圃的蠶豆苗上。「瓢蟲你好,這裡有好多蚜蟲可以吃。吃得飽飽,長得壯壯,我的植物們也會開心的。」 說罷,他蹦去菜地中心的花叢,挑了幾朵摘下,一束握在手裡,便跟著我們回家去了。

正在繁殖的瓢蟲

原標題:《我在倫敦申請了一片菜地,成了疫情時的「桃源」|三明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片「酸」菜地,種出了「甜」日子
    蔥綠的芥菜是林福全醃製酸菜的食材,每年都種植一大片(稱之「酸」菜地),等待豐收製作。今年的「酸」菜地長勢一如既往的喜人,這份喜悅,更來源於和同村脫貧致富的一場產業革命。祖輩酸菜醃製銷售遇瓶頸家住林逢鎮和同村那六屯的林福全,是2016年田東縣建檔立卡戶。
  • 桃源大學城社區網格員:用堅守和逆行撐起疫情防控一片晴天
    「疫情有加速蔓延的趨勢,全員取消休假,全力參與抗疫!」疫情就是命令,網格就是戰場。衝鋒號一旦吹響,大學城社區網格員們第一時間積極響應,在親人的叮囑與牽掛中義無反顧地回到工作崗位。大學城社區位於南山區桃源街道,面積5.4平方公裡,總人口21500人,卻只有4名網格員,管理面積大與工作人手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 種蒜苗、挖菜地……疫情期間海外華人的種地天賦覺醒了
    疫情當頭,雪梨封城,商城關門,菜價飛漲,但身處雪梨的楊女士絲毫不慌,這一切都要感謝從中國來陪她的媽媽。 「我媽來澳洲以後,就覺得花園特浪費,她就把我老公的園子鏟了都種上菜。」
  • ...菜地、幫助390個貧困戶、扛過新冠疫情,我是新發地「西紅柿大王」
    但疫情爆發後,趙士剛等商戶的資金急劇緊張。貨出不去、錢周轉不開,直接影響著這些小微企業及其背後成千上萬人的就業問題。 好在,度小滿金融為新發地商戶量身定製了一個產品,一批信譽好的商戶獲得了融資服務,趙士剛也在其中,成功拿到極低息貸款(日利率萬分之一)。 採訪趙士剛時,他剛從天津開車回京。
  • 山東盛世桃源養老產業集團為你守護一片世外桃園
    齊魯網·閃電新聞訊(通訊員 劉清爽 趙信)為新冠肺炎病毒引發的易感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老年人,養老機構人員集中,更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場所。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山東盛世桃源養老產業集團全體人員勠力同心、精心守護,431名在院老人零感染。
  • 唐詩人杜牧墓地成菜地 7米多高的墓土被挖盡
    原標題:唐詩人杜牧墓遺址成菜地:7米墓土曾被村民挖盡11月25日,中國唐史學會專家學者和記者趕到杜牧墓遺址時,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這裡只是一片低洼菜地。史載杜牧為京兆萬年人,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人。西安市於2012年公布的《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西安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通知》正式認定,杜氏家族墓即位於長安區大兆街道,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長安區大兆街道司馬村。
  • 一線經驗,倫敦美領館申請到5年F籤並順利入境美國紐約!
    因此,我本篇主要較為詳細地分享一下在英國倫敦美領館申請F籤的經驗。 1 個人背景 我是美國某公立學校非敏感專業碩士新生,去年1月-5月持有J籤來到該校交換了一學期,並在交換期間申請了該校碩士。
  • 容縣繡江河驚現300米菜地!大媽:只要心中有菜,哪裡都是菜地
    在大片裸露的河床上已經有很大一部分變成了一塊塊整齊的菜地,目測總長度大概也有個三四百米,而且菜地裡邊也被種上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河床儼然就成了這些大叔大媽們自家的菜園子。陽光下,大叔大媽們三三兩兩在菜地裡,澆水施肥、拔雜草、摘蔬菜,忙得不亦樂乎。
  • 倫敦籤證申請中心暫停對外營業!附籤證中心2021年節假日安排
    中國駐英使館12月22日發布消息稱,倫敦中國籤證申請服務中心將於2020年12月22日起暫停對外營業,恢復時間另行通知。具體通知如下為配合當地疫情防控,倫敦中國籤證申請服務中心將於2020年12月22日起暫停對外營業,恢復時間另行通知。詳細情況請查詢倫敦籤證申請服務中心網站 (https://bio.visaforchina.org/LON2_ZH/index.shtml)。
  • 老屋拆除,75歲爺爺和74歲奶奶把屋基整成菜地,看村民為啥感謝
    「這裡去年有一棟老屋,老屋拆除後,我和老伴把裡面的青磚和石頭撿掉,然後整成菜地,今年準備在裡面種植四季豆。」2020年4月5日,餘奶奶和老伴在「地裡」忙碌,她說,為了把老屋基整成平地,她和老伴花了不少時間,然後又用了3天時間翻耕成菜地,現在基本成形。
  • 上海市中心最大的一片桃源仙境,去過的人想365天都住在裡面!
    上海市中心最大的一片桃源仙境,去過的人想365天都住在裡面!桃花灼灼,琴音渺渺,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從揚州瘦西湖湖畔一路踏著仙風空降魔都成為魔都新晉「2016十大人氣餐廳」「人氣最高江浙菜」  「環境最佳美食」!
  • 倫敦和曼徹斯特中國籤證申請服務中心暫停對外營業
    倫敦和曼徹斯特中國籤證申請服務中心暫停對外營業   中國在英國的兩個籤證申請中心周二(12月22日)表示,由於一種變異新冠病毒在英國迅速蔓延,它們將暫時關閉。   該病毒的新變種已迅速成為英格蘭南部部分地區新冠感染病例的主要變種,導致幾個國家切斷了與英國的旅遊聯繫。
  • 受英國疫情影響 國內三大航取消往返倫敦航班
    受英國疫情影響 國內三大航取消往返倫敦航班 2020-12-25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倫敦的中國留學生:倫敦一片祥和,一些國內媒體報導是別有用心
    前兩天倫敦新冠病毒發生了變異,據稱,變異後的病毒感染力可能會提升70%。引發了巨大的恐慌。世界各國都暫停了往來英國的航班。我們甚至還看到了倫敦大逃亡之類的新聞畫面。不禁讓人擔心現在留在倫敦中國留學生們情況如何了,他們的生活能得到保障嗎?
  • 《王者榮耀》桃源月圓回城特效怎麼樣 桃源月圓回城特效效果展示
    導 讀 王者榮耀桃源月圓回城特效怎麼樣?情人節將至,今年的情人節皮膚也順利曝光啦,那就是嫦娥和后羿的如夢令!
  • 英國疫情失業潮中的人們——我已經申請了100多個工作了
    他說:「我一直在到處申請,從遛狗的工作到照顧老人的護理人員。」英國就業中心的工作人員建議Kevon參加青少年慈善機構Prince's Trust(王子信託)的課程,該機構會將他安置在當地的消防局。凱文最終下定決心準備拿下一份消防工作,他正準備參加必要的入學考試,並開始申請消防職位,這時,Covid-19爆發,一切都被擱置了。他說:「消防員們很歡迎我。我在布萊普測試中擊敗了教練。」「他們說,『一旦你做了消防測試,就回來找我們。』
  • 倫敦夫婦在樹屋度過隔離期
    疫情期間,很多人不得不宅在家中躲避病毒,但一對來自倫敦的夫婦卻聲稱他們在樹屋裡度過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快樂時光。3月12日,就在倫敦宣布封城的前一周,31歲的Rebecca Harper和32歲的Sam Harper逃到了Sam家的林地樹屋,起初他們只是計劃在這裡住上幾周,但很明顯,疫情發展情況出乎他們的意料,所以他們在樹屋住了三個多月。這三個多月的時光改變了二人的生活方式。
  • 桃源:片片茶葉成為脫貧致富的「金葉葉」
    打造了「桃源大葉茶」桃源野茶王」「桃源紅茶」等多個地理品牌,更是先後榮獲「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縣」「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強縣」等殊榮。好山好水出好茶,桃源地理氣候環境適宜,土壤硒含量高,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茶庵鋪鎮百尼茶庵。
  • 「產銷一體」 小區菜地裡業主們種下友愛故事
    最近,在株洲青龍灣田園國際小鎮,業主們多了一層身份——菜農,這個小區內專門有處農莊,是為業主們提供種菜的菜地的,有些業主因為種菜技能出類拔萃,被譽為「玉米王子」。 此外,小區舉辦的「最美菜地」比賽中,大家都積極參賽,爭相曬出自家的成果。 如果菜地裡的菜吃不完,也不用擔心浪費,小區設置了無人售菜攤,賣菜的銷售所得全部用來做公益,由物業公司定期公布資金流向。
  • 莫幹山的優山美樹,山上的馬銀花和菜地的杜鵑
    每次去莫幹山宿裡,都去拍一張這片松林的照片從竹林裡生長出來,特別喜歡去了一趟莫幹山的宿裡,由小阿姨張羅,姚老闆邀請,是疫情爆發以來第一次出小遠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