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是一部警匪片,上映於2002年。
電影主要講述了社團和警方均安排臥底打入對方內部,經過多次交手偵查,雙方臥底都想做會自己的故事。
這部電影獲獎眾多,可以說是港片裡比較經典的一部戲,至今看來,電影裡依然有些內容值得尋思回味。
雙方互派臥底
1991年,18歲的社團份子劉建明聽從社團負責人韓琛的指示,年級輕輕考進進入警校學習,成為社團在警方的臥底。
同時,警校中一名學生陳永仁,也在警方的具體安排下,表面上是強迫退學,實際上則進入社團當臥底。
電影開頭就交代了正反雙方分別安排年輕人打入對方內部。
劉建明從警校畢業後,順利進入警局工作,工作中努力出色,職位步步高升,很快就成為刑事情報科一員。
在此期間,劉建明利用各種機會,為社團韓琛提供了大量的情報,幫助韓琛規避警方的查捕。
陳永仁在這些年以來,也成了地地道道的社團份子,得到了韓琛的初步信任。
由於韓琛的案件沒有破,他只能呆在社團,單線和黃警督聯繫。
雙方發現自己內部有臥底
2002年,一個平凡的夜晚,根據警方臥底陳永仁提供的情報,警方獲知一批毒品即將交易,而交易的一方為韓琛。
此時,劉建明也及時將警方出動,海邊查毒的消息傳給了韓琛,幫助韓琛成功逃避警方稽查,但是為了逃避,交易中的毒品都倒了海裡,讓韓琛損失慘重。
至此,雙方都發現各自的內部有臥底。
於是,一場臥底和反臥底的角鬥由此展開。
在最後的結局中,雙方臥底都認出了自己的身份,不過劉建明搶先一步,已經將陳永仁在警察局的檔案刪除。
經過深思,劉建明決定做一個好人,請求陳永仁給他一次機會。
他們在天台上有一段經典的對白:
劉建明:給我個機會。
陳永仁:怎麼給你機會。
劉建明:我以前沒得選擇,現在我想做一個好人。
陳永仁:好,跟法官說,看他讓不讓你做好人。
劉建明:那就是要我死。
陳永仁:對不起,我是警察。
劉建明:誰知道。
陳永仁沒有信,拷上了劉建明。最後陳永仁死在了韓琛的另一個安排在警方的臥底槍下,劉建明也殺死了那個開槍的臥底。
劉建明年輕的時候,只是韓琛的小弟,出來混飯吃,只能聽大哥的話。
韓琛安排劉建明考警校,劉建明就去了,從他在警校和警隊的表現,應該可以看出,劉建明還是一個很精明能幹的人。
不然不會在警隊中混的風生水起,在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下,給韓琛提供了大量的情況。
韓琛也因為這樣的情況,避免了警方的查處,成功躲避了一次次稽查,將違法生意做的風風火火。
這個是一個警匪片中的老套路,警方對社團安排臥底,不是香港獨有的情況。
美國最成功的臥底
1952年出生的傑昆加西亞是古巴人,全家移民至美國生活。
加西亞從小因為學習成績太差,靠著體育特長才走進大學讀書。大學畢業後,加西亞成為一名FBI探員,因為體型比較肥大,外表不像是好人,所以被警方安排到黑幫做臥底。
黑幫裡沒有人會相信這樣一個兇悍的大胖子,還一口不標準的口音,會是一個美國警方探員。
在加西亞外形掩飾下,他臥底時間長達21年,曾抓捕過販毒分子,搗毀過軍火集團,出色完成很多項任務,是警方在黑幫的重要耳目。
在警方的幫助下,加西亞也一步步成為黑幫的二號人物,直到有一天,加西亞向警方抱怨,你們再不收手,我就成老大了,至此警方才一舉將黑幫整個剿滅。
加西亞也成了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臥底之一。
好人壞人是自己選擇
如果說,年少的時候,為了生存沒有辦法選擇,那麼成年了,應該有自己的是非判斷標準,應該有自己的選擇。
昨天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但是當下的事情,掌握在自己手裡。
劉建明一方面想做個好警察,一方面還在支持韓琛的違法犯罪行為。劉建明作為一名警察,當然知道毒品的危害性,當然知道毒品會導致多少社會問題,但是劉建明為了當初的承諾,還是幫助韓琛提供警方的信息。
陳永仁、加西亞作為警方打入黑幫的臥底,可以完全黑化,不再接受警方的控制,可以做一個徹頭徹尾的黑化分子,但是他們內心依然無法忘記自己是一名警察。
年少的時候沒的選,當有的選的時候,已經不再年少。
沒有警裝也是警察
劉建明穿著警裝,但是做著黑幫的事情,是黑幫交易的幫兇。
陳永仁、加西亞沒有穿警服,但是做著警察的事情,幫助警察剷除黑暗勢力,身在曹營心在漢。
是非評判標準不是穿什麼衣服,而是做什麼事情。
這個世界太多的人,往往被表象蒙蔽,靚麗的外表下,也許有一顆犯罪的心。一身泥濘下,也許有一顆愛民的心,關鍵看做的事情,是不是在幫助人民。
劉建明最後擺脫韓琛的控制,一定會成為一個名好警察嗎?
影片沒有交代,也許每個人心中有一個價值標準,衡量是不是一個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