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覺得自己是個「冒牌貨」是件好事?
瑪雅·安吉羅是美國著名美國黑人作家、詩人、劇作家、編輯、演員、導演和教師,曾獲得過包括普立茲獎提名和葛萊美獎等多項大獎。
但是即便傑出如安吉羅,她仍受「自我能力否定傾向」困擾,俗稱冒牌貨症候群。雖然深受大眾喜愛和讚賞,安吉羅仍然得自己就像一個「冒牌貨」,並沒做出過什麼成就。
Maya Angelou
你有時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感受。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冒牌貨症候群的關鍵一個特點就在於,你覺得你是這種心理病症的唯一受害者。
所以即便你現在知道安吉羅也像你一樣,你也不會感動欣慰。
「當然,」你告訴你自己,「她覺得她是個『冒牌貨』,但我才是個真正的『冒牌貨』。我隨時都會為此付出代價。」
但實際上你並非唯一受害者。我曾研究過許多冒牌貨症候群患者,包括作家、藝術家、音樂家、商人,甚至還有腦科醫生。
「你會懷疑你自己並不優秀,你表面上看起來很優秀其實只是你假裝出來的,」神經外科醫生Henry Marsh說Marsh根據自己多年從事腦外科手術的經歷寫了一本書叫做《Do No Harm》。
「但是你給別人的印象確是很優秀很能幹很自信。」
英國作家Frances Hardinge曾因《The Lie Tree》獲得過2015年Costa年度最佳書籍獎,但是他卻說「我總覺得這本書讓所有人失望了,在人們眼裡我肯定是個冒牌貨。」
音樂人Amanda Palmer說,這種心理狀態下對自己進行否定,害怕自己總有一天會被人當作冒牌貨揭穿,就像「夜裡怕有人敲你門一樣。」
「我把這些人叫做『冒牌貨警察』,他們就好像是在對你說:『我們知道你是冒牌貨了,現在我們要把你獲得的一切都拿走。』」
Costa圖書獎頒獎現場上的Frances Hardinge
長久以來,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換上冒牌貨綜候群,這也許是因為性別偏見,女性特別是其在職場上的能力更容易受人質疑。
另外,對冒牌貨綜候群研究多年的Valerie Young博士表示,女性在遭受挫折和失敗時,經常會將其歸咎於自己能力不足,而男性則更多從外部因素尋找原因。
不過不管男性也好女性也罷,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心理。冒牌貨綜候群這一概念最早誕生於1970年代,心理學家們說這一心理現象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越來越普遍。
「儘管一些冒牌貨綜候群患者平時能力表現出眾,但他們也會認為自己只是運氣好,碰到了好時機,或者是受了別人幫助,」Young在《成功女性的秘密思維(The Secret Thoughts of Successful Women)》一書中寫道。
「他們覺得別人對他們的評價是有誤的,自己的能力不足最終被人看清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冒牌貨綜候群患者不斷否定自己,所以就努力表現得更好,而這只會讓這種心理加強而非減弱。
冒牌貨綜候群形成原因的一個終極解釋是,這種心裡病症其實源於關於人腦本質的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只知道自己腦子裡的東西。
神經外科醫生Henry Marsh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寫了一本書
我們會聽到自己大腦裡不斷否定自己的聲音,但是其他人卻聽不到,因此我們就輕易會認為只有自己是個「冒牌貨」。
冒牌貨綜候群為什麼這麼普遍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總是認為有比自己更強的人在掌控大局,特別是在政府、醫學和法律領域。
有人說這也是一些人相信一些荒唐的陰謀論的原因。
從某種意義上講,相信一些謎一般的歷史事件是由陰謀論操縱的要比不相信更讓人心安,因為這樣至少就能解釋這些歷史事件了。
如果你十分懷疑自己十個「冒牌貨」,那麼你很可能並不是。
那麼有沒有辦法擺脫冒牌候症群的魔爪呢?
首先你要做的是與別人分享你的感受,Valerie Young說,比如老員工向新員工吐露自己的「冒牌貨心理」就有益於認清自己。
另外重要的一點是「慢慢地改變你的固有想法,」儘管你內心的聲音告訴你你會失敗,你也勇敢起來大膽去做,不要害怕承受失敗帶來的風險。
「你越是怕什麼,就越要去做什麼。要意識到你現在還活著,雖然你可能會倒下,但你也要在倒下之前奮力一搏。」
你不必刻意消除掉你的「冒牌貨心理」,但你也不必順從它。
「我很高興能和自己的『冒牌貨警察』友好共處,」Amanda Palmer說。她接受「冒牌貨警察」的存在,但是她從不讓「冒牌貨警察」掌控她的生活。
最後,如果有人對你說他從未有過「冒牌貨心理」,那麼你會更加肯定自己是「冒牌貨」了。但這種過分自信的人只是意識不到自己其實外強中乾。
這種認知偏差叫做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下面是一個鄧寧-克魯格效應典型案例。一個銀行劫匪把檸檬汁糊在自己臉上,以為這樣保安攝像頭就看不到自己了,其結局當然就是被擒獲,只是這個劫匪太多愚笨,看不到這一點。
而這一理論就從科學角度解決了冒牌貨症候群患者的困擾:如果你很擔心自己是個冒牌貨的話,那麼你很有可能就不是。
可是,心虛的我依舊覺得心虛
我想把這個困惑跟你傾訴
距離上一次聯繫似乎真的過了很久
不知道何時才是適合的時間
可能,這樣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