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女子懷疑患上「腸癌」,體內卻找不到腫瘤,這是怎麼回事?

2020-12-22 騰訊網

所有的病都有病源,找到病源,醫生才好對症下藥,尤其是癌症這種惡性程度高的疾病,醫生診斷時需要找到原發灶,再做病理檢測,才能制定治療方案。但有時候病灶卻會跟我們「玩消失」,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例37歲女性兩度被診斷「腸癌」,但找不到腫瘤細胞!

「2年了,整整2年了,從起初的左下腹不明原因地經常隱痛,再到摸到左下腹出現包塊。但每次排便後疼痛自己緩解了,包塊也神奇的消失了。雖然大便常常不成形,我料想這自己能緩解,估摸著是腸胃不良的小毛病。」劉女士(化名)萬萬沒想到自己很快就被「打臉」了。

劉女士2年前一直伴有腹痛,卻拖著病情沒有到醫院就診,直到6個月前,她發現自己有便血的現象,這下,她真害怕了,趕忙去了醫院檢查。腸鏡檢查時,劉女士由於乙狀結腸明顯狹窄腸鏡無法通過,懷疑是結腸癌。但兩次的腸鏡檢查,在體內沒有查到任何腫瘤細胞,但偏偏症狀高度可疑是結腸癌又無法確診。這讓病情的治療進退兩難。

劉女士的家人決定轉診去上海,這次轉診還真的發現了問題。醫生注意到劉女士的兩次腹部CT相隔僅20天,卻出現了顯著的不同。CT結果發現,在劉女士體內的乙狀結腸腸壁出現增厚僅20天,而腫瘤倍增至少需要40天。這真的不是腫瘤?那又是什麼呢?

後來經過醫生多次討論判斷,結合劉女士2年前有左側附件囊腫微創手術的治療史,最終病例被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找不到原發灶的癌症,是怎麼回事?

類似劉女士這樣的病例並不少見,所幸的是,劉女士最終被診斷為良性疾病,而有些患者運氣就差了點。現有癌症診療體系中,在臨床上仍有3~5%的癌症是無法確定原發部位的,他們稱之為原發灶不明癌(CUP)。

在美國,原發灶不明癌將佔2019年所有診斷癌症的2%左右。研究人員通過對屍檢的審查中,發現原發灶的部位最常見於肺部(27%),胰腺(24%),肝膽系統(8%)和腎臟(8%),其他部位位於腸道,生殖系統和胃部等。

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腫瘤難以被現代醫學診斷出?有四個可能原因:一是由於原發腫瘤很小,生長緩慢,通過現有的影像學或其他檢測技術檢測不能發現;也有可能是腫瘤細胞在轉移的過程中改變了外觀,與原發部分的腫瘤難以分辨;還有一種可能是由於腫瘤再沒有被檢查出來前,就已經通過其他手術切除了;另外,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也會造成腫瘤的原發灶被消除。

遇到找不到原發灶的癌症,該怎麼辦?

對於出現原發中不明的腫瘤,目前主要以經驗性化療為主,患者的預後普遍較差,因此想要減少患者重複的檢測、活檢,必須明確原發部位,準確了解腫瘤的組織類型,對於醫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尤其重要。

針對原發灶不明的腫瘤,目前可根據5個方法揪出病灶:

全面評估:主要包括詢問病史,完善的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電子計算機X 射線斷層成像(CT)和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檢查。

影像學檢查:CT和磁共振成像作為常規開展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可在術前或針對難以獲得腫瘤組織樣本的部位進行檢測。

病理學評估:先確定組織樣本中是否包含腫瘤細胞;再確定腫瘤的大類(來源處);進一步縮小腫瘤範圍(類型);最終通過形態檢查和免疫組化標誌物,確認原發位點。

免疫組化技術:近年來免疫組化技術的發展和抗體的應用, 已有多種抗體可用於CUP 的鑑別診斷。

基因檢測:轉移灶腫瘤的基因表達譜與轉移部位組織的基因表達譜存在差異,可通過基因檢測識別原發部位組織的基因表達譜。

以人類目前對癌症和基因的研究來說,原發灶不明癌依然存在許多謎團。未來,隨著影像學、組織病理和分子診斷技術的進步,不同檢測手段有機結合、相互補充,CUP的治療方案一定能有實現精確治療的那一天。

參考資料:

[1]《原發灶不明轉移癌如何診斷?這5條要記牢》.醫脈通腫瘤科.2017-11-23

[2]《原發灶不明癌丨基因組時代下,原發灶不明癌之謎可以解開?還是依然存在?》.基因Talks. 2019-07-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37歲女子,下腹隱痛2年,懷疑得腸癌,為何檢查時找不到癌細胞?
    近來有一位37歲的女子在檢查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腸癌,但是怎麼檢查都找不到癌細胞。該名女子近兩年經常出現右下腹不正常的疼痛,時間長了還能在右下腹摸到突出的硬塊,硬塊的位置比較固定,沒有出現向其他地方移動的現象。但是她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當她排完大便後,這個位於右下腹的腫塊會跟著消下去,如果不仔細摸可能也摸不出來。
  • 26歲女子每天放屁30次,確診腸癌晚期!2種屁或是腸癌信號
    雖然當前學界並未建立放屁與腸癌之間的明確關係,但從臨床經驗可以得知的是,當人體患上消化道癌時,可能會導致放屁增多,例如大腸癌。大腸癌的一個顯著症狀便是頻繁地放屁,次數已經超乎正常範疇。
  • 大便變細像鉛筆一樣,怎麼回事?除了腸癌,還會有其他可能性
    張伯今年63歲了,最近兩個月來,發現排便比較費勁,而且發現排出來的便便又細又長,他以為這幾天自己的飲食造成的,也沒有太在意。最近這幾天,張伯發現自己好幾天都不大便,肚子很脹,便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聽完了張伯的情況,直接懷疑有可能是直腸癌。
  • 患上腸癌後,身體會有哪些明顯變化?醫生:3個症狀,早點發現
    腸癌是惡性腫瘤之一,它的危害性很大,僅次於我們熟知的肺癌。人患上腸癌以後,身體會出現能明顯的變化,一經發現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儘早接受規範治療。那麼腸癌都會帶來什麼樣的身體變化?生活中怎麼才能有效預防腸癌?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
  • 《黑豹》男主離世,這個癌症我國每年約37.6萬人患上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7.6萬人罹患結直腸癌。這相當於每2分鐘,就會有3個人患上結直腸癌。可惜的是,很多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其實,結直腸癌從癌前病變發展到惡性病灶有一個較長的過程,且早期結直腸癌治療後五年生存率可超過95%,但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2%。如此大的生存差異,關鍵就在於:早發現、早治療。
  • 經常放屁是腸癌的警示嗎?腫瘤科醫生說:這4個症狀才是腸癌信號
    莊河的張女士今年50歲了,平常身體硬朗的很,每周沒事還會跟朋友去公園舞舞劍、跳跳舞,但是1個月前,張女士的身體有了些變化,開始頻繁的打屁,多則三十幾個,少則二十幾個。 起初,張女士並沒有在意,以為是自己油膩的食物吃多了,導致的消化不良,想著吃了些健胃消食片就可以了。
  • 懷疑自己得了腸癌,不願做腸鏡?一項檢測,或能從糞便中揪出腸癌
    每年腸癌的發病率在不斷的上升,這意味著更多的人會被查出腸癌,預防腸癌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還有不少人會更多地關注自己的身體異常,當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時,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腸癌。這時,去醫院檢查則是最好的選擇。
  • 27歲新婚小夥查出腸癌!警惕:生活越好,腸癌越多
    日前,腸癌又一次引起人們關注,先來看兩則新聞:【一】《黑豹》男主角患癌去世,年僅43歲。電影《黑豹》劇照8月29日,其親屬在聲明中表示,博斯曼於2016年確診患上結腸癌在我國,結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35歲以內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醫師李心翔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③ 「結直腸癌是一種典型的富貴病,與人們的生活條件和飲食方式有關。」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系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張曉東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 大連29歲研究生乏力腹瀉 一查患上結腸癌
    疲憊乏力、腹瀉便血,29歲的吳晗(化名)到醫院一查,竟然患上了結腸癌。根據腫瘤分布情況,醫生把吳晗的全部結腸切除,他將終生攜帶排洩袋生活。此前,吳晗曾有一段時間生活不規律,偶有不適以為是普通腸胃病,耽擱了發現病變的最佳時機。
  • 43歲黑豹男主結腸癌去世,為何腸癌在年輕人中高發,要如何預防
    北京時間8月29日上午,經多家外媒證實,漫威電影《黑豹》男主 查德維克·博斯曼 因患結腸癌去世,年僅43歲。博斯曼的家人在他的推特帳號上公布了這一消息:「我們懷著無限悲傷,確認查德威克·博斯曼已經去世。」
  • 漫威電影《黑豹》男主離世,這個癌症我國每年約37.6萬人患上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7.6萬人罹患結直腸癌。這相當於每2分鐘,就會有3個人患上結直腸癌。 可惜的是,很多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其實,結直腸癌從癌前病變發展到惡性病灶有一個較長的過程,且早期結直腸癌治療後五年生存率可超過95%,但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2%。如此大的生存差異,關鍵就在於:早發現、早治療。
  • 漫威電影《黑豹》男主離世,這個癌症我國每年約37.6萬人患上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7.6萬人罹患結直腸癌。這相當於每2分鐘,就會有3個人患上結直腸癌。 可惜的是,很多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其實,結直腸癌從癌前病變發展到惡性病灶有一個較長的過程,且早期結直腸癌治療後五年生存率可超過95%,但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2%。如此大的生存差異,關鍵就在於:早發現、早治療。
  • 花季年齡為什麼會患腸癌晚期?醫生惋惜:都是因為疏忽了這些表現
    17歲,被應該是人生的花季雨季,但是17歲的李可卻因為被確診為腸癌晚期,她的生命即將要在花季的年齡而消逝。因為醫生告訴她,她連手術的機會也沒有了。或許她也可以從平時身體出現的特殊表現發現腸癌的端倪。1、大便出血很多人會把這個症狀當成是痔瘡的表現,但是患上腸癌的話,也會出現大便帶血的症狀。大便通過易患上腫瘤的腸道時,就會出現摩擦,從而導致出血的發生。
  • 32歲女子經常放屁,被確診為腸癌晚期!遺憾:身體早發出報警信號
    32歲的小柔是一名從業5年的初三老師,因為初三是個比較特殊的階段,所以小柔總想把最好最全的知識教給學生們,這也就讓她成了辦公室走得最晚的一個人。學生們也很喜歡這樣的老師,但就在2個月前,小柔被確診為腸癌晚期,從此站在講臺上成了一種奢望......
  • 真是腸癌預警嗎?真相告訴你,趕緊自檢看看
    在查閱資料時,看到放屁多與腸癌有關,就被嚇到了,真的以為自己患上腸癌。先別緊張,引起屁多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就是腸癌,下面就來仔細了解一番。經常放屁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每天放屁次數超過15個,也別過於擔心,食物吃錯也會引起屁多,有些食物進入體內容易產生氣體,就會導致屁增多,比如薯類、豆製品以及奶類製品,攝入太多,就容易導致放屁增多。不過,此種情況,經過一夜後,就會自動緩解,體內食物被及時消化和吸收,沒有氣體產生,屁也就會隨之變少。
  • 43歲黑豹男主去世,腸癌對這屆年輕人下手了,你中招了嗎?
    終年43歲的博斯曼,其實早在2016年就已被確診患結腸癌3期。 在與癌症抗爭的4年裡,他還堅持拍攝了《黑豹》、《馬歇爾》、《21座橋》、《復仇者聯盟3、4》等多部電影。在人們眼中,博斯曼體格強健,同時可享受到頂級的醫療資源,為什麼依舊無法阻止病情惡化?
  • 不要隨便懷疑腸癌,有無腸癌指檢一摸便知
    大家對腸癌這種話疾病都是非常害怕的,都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夠一直健康。但是身體不舒服還是要及時去醫院檢查。關於腸癌的檢查當中,有一項就是指檢。都說不要隨便懷疑腸癌,有無腸癌指檢一摸便知。那麼,腸癌除了指檢,還有哪些檢查方法呢?應該怎麼治療呢?如何預防腸癌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總是腹瀉跑廁所,是腸癌的「預警」嗎?提醒:這3種情況才需懷疑
    如果排便次數過多,也就是腹瀉,這可能是由於食物中毒或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有人說,經常腹瀉跑廁所,可能是腸癌的信號,這說法靠譜嗎?3種大便性狀異常需警惕腸癌大便性狀異常的確是胃腸道惡性病變的常見症狀,但肯定不能說所有腹瀉都需要懷疑是腸癌。
  • 黑豹主演博斯曼患腸癌去世,年僅43歲——這個檢查能預防腸癌
    即便發現了早期腸癌,也不需要開刀,腸鏡下就能根治,5年存活率幾乎100%!所以說,腸鏡檢查既能治療,又能預防結直腸癌。在40歲前,腸息肉大部分處於良性狀態,及時做個腸鏡,把它切掉,就能預防腸癌上身!這就是我們說,年過40必須做一次腸鏡的原因!大腸癌早期可以沒有症狀!很多消化道腫瘤在早期基本沒有症狀,很容易被人忽視。
  • 黑豹主演博斯曼患腸癌去世,年僅43歲——這個檢查能預防腸癌
    由於90%以上的結直腸癌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從息肉到腸癌,需要5-15年的時間,平均10年左右。因此,我們只要趕在它癌變之前發現息肉,並切除息肉,就能避免罹患腸癌。第二,息肉生長極其緩慢,從長出來腸息肉,到發展成為早期腸癌,至少需要10年時間;這個過程需要5-15年第三,發現息肉和早癌非常簡單,那就是在30歲之後,40歲前做一次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