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10點,這名環衛工已走1.4萬步
7日凌晨4點多,南京室外一片漆黑,溫度-8℃左右。看天氣預報知道要大降溫,環衛工張紅兵起床時,特意穿上了厚棉衣、羽絨褲、棉鞋,並戴上了帽子、耳套。他洗漱收拾一番,囑咐妻子貼了兩片環衛所發的暖寶寶後,兩人便「全副武裝」、各騎一輛電瓶車出門了。
「今天特別冷,我們出門時穿了四五層衣服,全身都圍裹好,只露出兩隻眼睛。」張紅兵說,不管颳風下雨,他們每天5點準時到崗,負責清掃佔地面積9萬多平方米的小區。路燈昏黃,冷清無人,張紅兵脫掉厚外套、換上環衛服後,便借著燈光開始快速清掃垃圾。「一勞動,身子就暖和了,清掃10多分鐘,就不覺得冷了。」儘管寒風凜冽,但當他將小區幾條道路掃完時,額頭都出汗了。
張紅兵做環衛工已十多年。小區居民們陸續出門上班時,幾條大路已被他清掃乾淨。張紅兵和妻子在社區休息地匆匆吃完帶來的粥、鹹菜、餅子後,又繼續投入打掃。「一開始可能吃不消,這麼多年下來,我們都習慣了,累是累點,但盡力讓環境更整潔、讓南京市民出門更方便,我們幹得很開心。」不到10點,張紅兵的環衛手錶顯示,他已走了1.4萬步,他每天基本要走四五萬步。
寒潮來襲,全省近20萬環衛工都堅守崗位。記者從省住建廳了解到,針對大風冰凍天氣,城管部門已提前將消息傳達各地環衛部門,要求做好低溫冰凍天氣環衛安全生產工作,科學安排環衛清洗和灑水作業。同時,加強對環衛工人的關心力度,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及時配發保暖禦寒用品,保障作業安全。
中午11點,助餐點為20位老人端出午餐
寒潮來襲,高齡獨居老人、困難群體牽動人心。7日上午10點半,幾位老人早早趕到位於南京工人新村的南京市鶴顏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待熱飯出鍋。「我到這裡吃午飯1年多了,中午花12元錢就可以吃上一葷兩素一湯,米飯免費加。」老人高孝華滿意地說。
這家老年人助餐點已開辦8年。「工人新村60歲以上的老人有2000多人,80歲以上的有400多人,每天大約有30名老人來助餐點吃飯,今天天冷,老人相對少一點。對一些腿腳不便的老人,我們還會送餐上門。」鶴顏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丁海銀說,來助餐點的多為高齡獨居老人,知道這幾天寒潮來襲,她和中心工作人員已上門、打電話提醒很多老人,天寒儘量少出門,需要幫忙買菜、測血壓、理髮、陪醫等服務時,可直接電話聯繫他們,工作人員會免費上門服務。
土豆燒雞塊、西紅柿炒雞蛋……中午11點,助餐點內約20位老人圍坐桌前,邊吃邊聊,熱熱鬧鬧。工作人員郭敏志打好飯、用棉布包裹好飯盒,騎自行車為不便出門的老人送飯,「這幾位老人的午飯都是我送,送完飯,再幫他們把垃圾扔了。老人對我們很熱情,常噓寒問暖。」
下午1點,這名快遞員已送完120單
京東物流建鄴營業部快遞小哥陶建忠一早便摸黑到崗。7日早上6點半,第一車快遞到達站點,陶建忠和其他小哥趕緊卸貨,將貨物規整、理清貨單,出門配送時已到早上9點半。
儘管陽光明媚,但寒冷低溫伴隨大風,陶建忠開小三輪車比平常更小心。「一般開中擋,今天大風,怕車開快了,車頂上的貨物掉下來,我在部分路段會調成低擋。」下午1點多,陶建忠送完上午120單快遞趕回站點取貨。往三輪車裝快遞的搬運間隙,他拿下口罩喘氣,陽光下哈出的白氣清晰可見。現場,與他同樣折返站點搬運快遞的還有六七名快遞小哥,他們時而看看訂單,時而拿起手機給客戶打電話:「請問您在家嗎,我一會就過去送快遞……」
「我基本每天送150單快遞,風雨無阻,盡力讓顧客能及時取到快遞。」話剛說完,裝好快遞的陶建忠便開著小三輪車再次迎風出發。
「站點今天共到站約2600單快遞。應對寒潮天,我們提前一個星期給快遞員發放了手套、圍巾等防寒物資,昨天還提醒大家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生病,遇上大風慢點開車,注意安全。」站點經理石祥飛說。
【來源:新華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