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噴發是否加速了羅馬共和國的滅亡?圖片來源:THE HOLBARN ARCHIVE/BRIDGEMAN IMAGES
公元前44年,凱撒大帝死於謀殺,此後羅馬共和國陷入了暗無天日的歲月。太陽神秘消失,國家陷入極寒,莊家也顆粒無收。這是古代歷史學家講述的古羅馬共和國的故事。
據《科學》報導,如今,一個由科學家和歷史學家組成的團隊發現,公元前43年,伴著羅馬共和國解體和帝國的形成,發生了一次火山大噴發,這有可能是導致此後兩年間怪異天氣和饑荒的原因。
3月底凱撒遇刺後黑暗的天空可能是埃特納火山一次已知的小噴發造成的。但在次年1月或2月初,位於阿留申群島的阿拉斯加奧克莫克火山爆發。這次噴發形成了一個10公裡寬的巨大火山口。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報告說,火山位於羅馬共和國北部,這意味著火山噴發的遮天蔽日的粒子,可能上升到低洼的北極平流層,並很容易擴散到整個北半球。
「我們完全可以認為就是這次火山爆發引發了極端氣候。」美國沙漠研究所的冰川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Joseph McConnell說。
McConnell表示,如果火山爆發確實導致了饑荒和其他動亂,那麼這可以幫助羅馬帝國鞏固其控制權。「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髮生在這兩個極端氣候年,可能並不是巧合。」
一些學者對此持懷疑態度,並指出羅馬共和國早在火山爆發前就已經走上了末路。
公元前49年,凱撒越過盧比孔,開啟了羅馬共和國內戰;5年後,他成為了獨裁者。捷克布拉格查爾斯大學考古學家Guy Middleton說:「共和國的問題是政治問題,根源很深,是精英階層之間的爭鬥,而不是民眾革命或生存危機。」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古氣候學家Kevin Anchukaitis認為,儘管火山爆發的年代和鑑定看起來無可爭議,但支持火山氣候影響的證據卻很少,特別是在地中海地區。「從我們掌握的少量數據來看,當地的氣候情況可能要更複雜一些。」
此前,在格陵蘭島深層冰芯中發現的阻光硫酸鹽顆粒物峰值表明,在新研究提出的時間段確實存在一次大的火山噴發,但其確切位置和具體時間仍是個謎。
McConnell的研究小組檢查了其中一個來自格陵蘭島北部的冰芯,並從公元前1257年印度尼西亞的一次已知噴發開始進行倒推。他們發現在公元前43年發現了一個清晰的硫峰。硫同位素的測量也清楚地表明,這些粒子曾在平流層暴露於紫外線輻射下,在那裡它們可能擴散並逗留數月或者徘徊數年。
在另一個冰芯中,研究人員發現了35塊火山玻璃碎片。他們將玻璃的成分與當時已知活躍火山的地球化學指紋進行了比較。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匹配很模糊,難以確定。但這一次,只有今天仍然活躍的奧克莫克火山可以匹配。未參與此項研究的英國斯旺西大學地理學家Siwan Davies說:「冰芯中微小的玻璃顆粒是非常有力的證據。」
但是要將火山噴發與極寒氣候聯繫起來,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然而歷史文獻中對於氣候異常是有明確記載的。西塞羅是羅馬共和國的政治家,他於公元前42年去世,被認為是共和國終結的象徵。他在信中提到了火山爆發前後的寒冷天氣。
其他史料也顯示,義大利北部和希臘北部的饑荒於4月爆發。著名的羅馬傳記作家普魯塔克寫道,公元前43年4月,馬克·安東尼的軍隊面臨著可怕的饑荒,他們不得不吃野果、樹根和樹皮。歷史學家阿皮安也曾提到,羅馬在公元前42年被饑荒摧毀。
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家Joseph Manning說,即使巨大降溫事件確有其事,地中海社會也不會因此而崩潰。這不是環境可以決定的。「這比單純的崩潰或恢復力更複雜,有些人對此反應很好,有些則很差。這些反應存在區域性,很微妙,這一研究有可能成為當今人類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完美研究。」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002722117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