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個島國的對決節目,著實感動了一把,雖然它不是最新的新聞資訊,也不是最黑的科技,但是,這場較勁的PK的確讓人體會頗深,小編在這個節目中看到了一群技術人員堅持不懈的極客精神,以及一個行業的團結與尊嚴。希望嘉定創投的小夥伴們也能夠從中獲取更多的正能量,將我們嘉定的雙創事業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這是島國幾年前的一個對決節目,用日本製造的最鋒利的鑽頭,攻同樣是自己造的最硬的金屬,試想想結果會怎麼樣?
這曾是備受島國人民矚目的「最硬之爭」,是一個屌絲小金屬廠挑戰整個鑽頭行業的勵志故事。日本福岡縣的一家叫做 Tungsten【日本鎢合金】的公司對外宣稱自己生產出了全世界最硬的金屬,並且誇下海口,他們認為任何鑽頭都無法在其上面打孔。
而經過實驗,普通的鑽頭的確無法在這種名為【NWS超硬合金】上鑽孔,其堅硬程度往往會令一般鑽頭四分五裂。
於是,島國的鑽頭行業凌亂了,如果這種現象成立的話,那對鑽頭廠家的打擊可是很致命的。PK勢在必行,且經年累月,不死不休的氣勢!
金屬一方的設計師是年僅29歲的中川內浩二,被稱為新生代高手。能感覺到,這是一個近乎瘋狂的技術狂人,建立在對於自己職業熱愛的基礎上,他作為人數不足1000人的小公司的代表,站在了巔峰對決的一方峰頭上。
鑽頭一方已經將PK方案準備就緒,可謂是有備而來,代表是一家Tungaloy的公司,還是頗具規模的,在世界20個國家有分廠,在金屬業界是無人不知的大咖。Tungaloy信心滿滿,決心要將"不知天高地厚"的金屬小子打回原形。
就是打成這樣的,你們感受下,肉疼不?
二者間的對決全程在媒體的監督下,比賽的規則是:不限時間,一次定勝負,只要能夠貫穿金屬,就算是鑽孔機獲勝。如果鑽頭折斷或由於出發安全裝置而緊急停止,就算金屬獲勝。
第一次對決開始,貌似風平浪靜的表象下,蘊藏著一個個惴惴不安的心。屌絲能否成功?的確吊人胃口。
而結果也讓人有些意外,貌似實力懸殊的對決,居然以屌絲逆襲的結果結束。最強金屬果然實力超群,金屬不但無損傷,而且損壞了超硬合金鑽頭的刀刃!這打擊可不是一點點啊!
最強金屬一戰成名,經此一役,中川內的名字聞名全日本!瞬間這個年輕人成為了媒體的寵兒,也為背後的企業帶來了盛名。有人笑就一定有人哭,鑽頭一方跟頭栽得不輕,絕對算是這個行業屈辱的存在了!
此後,很多媒體曾報導稱:「鑽孔機贏不了金屬儼然快要成為一種常識了。」
故事遠沒有這麼簡單,鑽頭方前僕後繼,第2位挑戰者出現了,是位於兵庫縣的ALMT公司,是擁有3000名員工的著名企業。他們的負責人,是金屬界的革命先驅——49歲的小池昭博。經過反覆實驗,他們的鑽頭已經可以毫不費力地穿透了號稱是最強金屬的NWS超硬合金。小池昭博對著鏡頭挑釁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相對於對手的強勢,金屬方面則低調內斂的多,也許是哀兵的關係,這次的PK結果又是出乎意料:最強金屬被一定程度切削,但是並沒有穿透,而鑽頭金剛石研磨粒子剝落,最強金屬勝利!!
原來,此金屬非彼金屬,中川內絕不可能毫無準備被動挨打,金屬方面已經將最強金屬技術改良了。這一明智之舉帶來的當然是勝利了!小編覺得,鑽頭方還是輕敵了!
49歲的小池昭博在敗北後,對年輕的對手刮目相看,他驚訝的發現:「我以為是非常硬的金屬,沒想到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那是非常輕的金屬!」
第3戰很快來了,出戰的是群馬縣高崎市的古河巖石鑽孔機。這次的鑽頭是一個大傢伙,數十億打造出來的神器,不過媒體感覺有點以大欺小的嫌疑哦。
然而,最強金屬挺住了!
之後的第4戰,對手是位於日本愛知縣,擁有5000名員工的OSG。這可是一家行業內的獨角獸,鑽機產量世界第一,資金雄厚。現任社長大澤二郎是位海歸的高材生,背景很光輝。
但最後——最強金屬還是堅持住了,鑽頭很悲哀的碎裂了!
鑽頭一方開始車輪戰,直到第6戰,最強金屬仍然保持不敗金身。而年輕的設計師也越來越出名,地位卓絕。同時,他也成為對手激勵自己的一塊試金石,很多企業都拿打敗中川內為座右銘鼓勵自己。
打倒日本鎢合金!
打倒中川內!
鑽頭行業仿佛黔驢技窮了,一段時間內無法拿出更好的應對方案。某一天,第七位挑戰者站了出來,而他只拿了一張手畫的粗糙的圖紙。這位挑戰者是IwataTool的巖田社長,一個擁有40名員工的小公司的老闆。他沒有能力製造鑽頭,但他認為自己有擊敗最強金屬的設計。
面對著自己設計和計算出的圖紙,卻沒有生產出來的能力,顯得一籌莫展。
也許是行業榮譽感作祟吧,有76家鑽頭小公司的同行,自願幫助巖田社長提供技術支持,共同製造最強鑽頭。
於是,最強鑽頭進入到實質的研發製造階段,針對最強金屬的改進,鑽頭也將性能定位到最佳階段。如中川內所說:每次PK時金屬硬度和強度都有改進,第一次金屬的硬度是1700 HV,第六次金屬的硬度達到了2119HV,接下來金屬的硬度應該還會有逆天的增長。
這個時候磨料磨粒需要精選,達到超強的對抗和耐磨。在巖田社長設計的鑽頭上,側面要打上許多孔,在孔裡埋入磨料顆粒,設計和生產的難度可想而知。開始製作鑽頭,首先開始製作的是鑽頭的主體部分,這個在IwataTool公司就可以完成。通過特有的熱處理工藝,生產出了超硬的鑽頭主體。
在鑽頭側面打孔,這個就需要專業的公司來製作,這可是微米單位級別的技術。
然後另外一家公司,向打好的側孔裡埋入磨料磨粒
接下來另外一家公司,給鑽頭的側面粘附磨料磨粒。鑽頭生產出來後,由另外一個公司,對鑽頭進行全面的檢測。
在多家企業的通力合作下,最強鑽頭橫空出世。在接下來的系列實驗中,針對各種硬度的材料,不斷改進,終於製作好了超級鑽頭。
給個特寫
製作的這個超級鑽頭打穿了硬度為2200HV的金屬,超越了第六次的硬度。這個硬度是大家,對於超硬金屬預估的最高硬度了,並且超級鑽頭磨損很輕微。
這一次,壓力落到了中川內身上,創業容易守業難,想要守住榮譽可是不易了。金屬一方在研製升級版金屬的時候遇到了瓶頸,面對有備而來的對手,瞬間壓力山大了。於是,最強金屬負責人換成了只有29歲的松原,也是拼了!
小松同學上任後,轉換思路,犧牲強度來換硬度,新生代最強金屬果然逆天,硬度來到了2334HV。而最強鑽頭也在不斷挑戰自我!
如果將鑽頭橫向放置來鑽孔,碎屑會排除的更及時。
如果這個時候,再把放置最強金屬的鑽頭轉臺不停的轉動,這個時候鑽孔的打磨能力將大幅提升,當然磨料磨粒也會隨之脫落的更快。
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最後經過多次試驗,決定在鑽孔深度達到10mm時,開始啟動轉臺轉動程序,把鑽孔能力提升至最強。第七次最強對決終於在各方準備好後開始了,最強金屬果然名不虛傳,最強鑽頭疾馳的飛轉下切削液都旋成橢圓狀,然而最強金屬依然防守自如。
比拼的現場是緊張的,巖田社長一直把手放在嘴前就沒有離開。
29歲的松原更是火急火燎,此時作為副手的31歲的中川內也在旁邊緊張地看著比賽。
終極對決吸引了更多人的廣泛關注,現場陣容強大,堪比盛會。PK持續了兩個小時,最強鑽頭依然沒有撕開最強金屬的防線,鑽頭一方心裡糾結了,信心在慢慢瓦解。就在崩潰的前夕,結果瞬間大逆轉,金屬摩擦的聲音改變了,最強鑽頭已經鑽了10mm的孔深。但一切還是顯得太過困難,鑽頭方面幾乎放棄了,巖田社長甚至說出了:「不行了,不行了!「
結果——我們看到了鏡頭前的掩面而泣的中川內浩二。
歷經前後2年,整個鑽頭行業的7次車輪戰,以及前後一共82家鑽頭公司的聯合圍剿,最強金屬終於敗了。但我們感到的是雖敗猶榮,畢竟一家屌絲公司能夠困住一個行業2年時間,足見其技術的尖端,以及研發團隊的堅持不懈!
小編看到的是很單純的技術範,看到的是一種決絕的極客精神。可以說,這群製造業的技術人員對於挑戰的熱衷近乎於瘋狂,然而正是由於這份瘋子一般的執著,讓日本的製造業一直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小編試想,如果中國的企業可以擁有更多的行業榮譽感,可以不斷地挑戰極限,可以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技術研發上而不是商業互撕中,中國的智能製造業將會有不一樣的飛躍。
故事的最後,中川內說:「他絕對不會放棄,我將再尋找新的材料!」看來對決遠沒有結束!而真正讓我們震驚的是日本人對製造業的執著。永遠追求最好,承認有優勢的對方,但永遠也不會認輸。這就是恐怖的日本工匠的精神。
故事很精彩,大家可以抽空看一看決戰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