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厲莉有一雙漂亮的大眼睛。當上代表之後,正是藉助這雙慧眼,厲莉用心觀察著周圍的一切,發現了不少民生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也因此,厲莉經常半開玩笑地說,自己長了一雙善於發現問題的眼睛。
而從去年開始,不知不覺中,用眼睛「看」問題似乎不再是厲莉履職時最重要的方式,她開始更多地利用起自己的耳朵,變得更加注重傾聽,注重了解別人的看法。尤其是在調研中,厲莉會格外注意聽取各方不同的聲音,這讓她有了不同的維度和角度看待問題,由此也讓她的代表履職工作有了不小的變化,變得更加成熟。
今年已經是厲莉當代表的第四個年頭,這讓她對如何做好代表履職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用她的話說,不能簡單地為了監督而監督,而是要全面綜合地看待問題,要融會貫通。
「這就需要多進行換位思考,需要傾聽多方面的聲音,需要多維度看問題。角度多了,問題的實質也會更深刻地被揭示出來,很多原先認為的『理所應當』開始變得不那麼『理所應當』,而這些也恰恰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厲莉說。
談及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厲莉說,可能跟自己去年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看了大量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不無關係。在接觸了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之後,她開始意識到,相比提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解決問題,而這僅憑自己觀察是絕對不夠的。慢慢地,她發現,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讓自己的看法更完善,提出的建議才更加務實,更接地氣。
在厲莉看來,由表及裡,提出切實可行的、有操作性的具體舉措,才是一件高質量的建議,才是代表履職的正確打開方式。
去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消費市場發生新的變化,繼而引發了許多新的矛盾。最為典型的是一些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受疫情影響歇業,由於該行業大多採取預付費的消費模式,由此引發了不少消費糾紛。
從2020年4月開始,厲莉有了新的職務——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立案庭一個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負責矛盾糾紛的多元化解。在厲莉看來,面對新的形勢,如何推動消費領域糾紛源頭化解考驗著國家治理能力。因此,去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她專門提出了一份關於加強消費領域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建議。
「從矛盾糾紛化解的時機看,越是在矛盾初起之地、矛盾初起之時化解,化解難度相對越小、化解效果也相對越好。」有著10多年審判經驗的厲莉認為,推動消費領域糾紛源頭化解,必須要加強消費領域糾紛的多元化解工作,這其中,首先就要充分發揮市場監管部門的職能,實現行政執法與化解矛盾「兩手抓」「兩手硬」。
厲莉認為,雖然消費領域糾紛一般發生在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但是該類糾紛的發生往往與經營者的不規範經營或者違法經營有一定關聯。因此,市場監管部門在行使市場監管職責、依法處罰違法行為、處理消費者投訴的同時,還應當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行政調解等途徑,及時化解因市場主體不規範經營、違法經營行為引發的消費領域糾紛,推動消費領域糾紛源頭化解。與此同時,司法機關也要充分發揮參與、規範、推動、保障作用,主動參與消費領域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為消費領域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提供司法保障和智力支撐。
在收到厲莉的這份建議後,2020年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最高人民法院專程去房山法院進行調研,了解消費領域矛盾多元調解工作相關情況,並在此後向厲莉作出了答覆。而在疫情期間,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房山分局曾成功調處了一起涉及教育培訓費用的糾紛。最終經過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房山區人民法院及時對該調解書進行了司法確認,使調解結果具有法律效力,最大程度實現案結事了。
談及今年還將提出哪些建議,厲莉告訴記者,她將提出一份以法治化手段促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之所以會關注到這個問題,一個原因是作為法官,厲莉曾審理過大量有關保險理賠的合同(保險類)糾紛。另一方面,今年1月1日起《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正式施行。在厲莉看來,這是一個解決目前保險中介代理市場中一些亂象的良好契機。
為此,厲莉特意在春節前對保險從業機構進行了一次集中調研走訪。在充分聽取來自不同方面的聲音、了解情況之後,厲莉發現,雖然結合司法審判實踐,她提前做了不少準備,還精心設計了提綱,但是真正用心傾聽多位從業者的想法後,她覺得自己提綱所涵蓋的內容還是相對局限了,她了解到了很多從司法視角看不到的真實情況。
「司法視角只是發現問題和觀察問題的一個入口。而作為人大代表,在找到入口之後,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出口才是更為關鍵的環節。」厲莉告訴記者,在正式提交這份建議之前,她還將尋找機會繼續傾聽更多聲音找到問題關鍵,提出一份有力度、有深度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