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部敏感題材電影,也是2017年韓國衝擊奧斯卡電影。
它就是《計程車司機》,由真實事件改編,故事並不複雜,但難得的是,韓國人敢於將如此敏感的題材搬上銀幕。
韓國自建國後實行強權統治,樸正熙(樸槿惠之父)發動政變,修改憲法實行總統終身制,逮捕拷打異己,不允許民主化運動。在樸正熙被刺身亡後,民眾以為民主時代終於到來,想不到全鬥煥又發動軍事政變,繼續實行獨裁統治。
複雜動蕩的時局中,主角老金開計程車為生,出於對亡妻的愧疚,只想著賺錢把女兒養大。
看到漢城大學生遊行抗議,老金不關心時局,只覺得大學生過的太舒服沒事找事。
老金也有很多煩惱,看到女兒被房東兒子欺負,氣勢洶洶地找房東理論,女房東卻袒護兒子,就把小孩間的矛盾扯到老金已經欠她10萬房租。
作為一個租房討生活的父親,老金告訴女兒,活著就必須承受委屈。
一天,老金得到消息,有個老外願意出10萬去光州。老金趕緊把活搶下,不僅為了掙錢,也為了替女兒出口氣。
老外叫做彼得,老金不關心彼得去光州的目的,彼得也認為老金只是個見錢眼開的小市民。後來老金髮現彼得是個記者,來光州是為了報導光州抗議的真相,老金不以為然,覺得只是民眾鬧事,沒什麼好拍的
看到外國記者來報導,熱情的光州人拿著食物來慰問老金一行人。
老金對此很感謝,但不理解光州人在抗爭什麼
後來看到政府軍衝進抗議人群所做的一切,老金終於明白事情嚴重性遠超出他的想像
這個叫做栽植的大學生,自願當彼得拍攝時的翻譯。鄰家大男孩的模樣,昨晚還給老金一行人唱歌逗樂
第二天栽植已經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
光州事件中,遇害家屬口述
我的兒子,願你變成一隻鴿子,在天空自由地展翅飛翔…
──Kim Hyung-kwan的母親,金死時22歲,是一名工人
用被子做示威橫額,寫上「還我兒子!」
──Wan-bong的媽媽是單親人士,Wan-bong是獨生子,死時18歲,是一名中學生。
老金只是個普通人,他也害怕,不願意捲入危險中,他流著淚和彼得說,他只是一個想生存下去的普通人,為了對亡妻的承諾,一定要照顧女兒長大。
第二天一早老金悄悄開車溜走。在光州附近的小鎮上,聽到居民議論光州事件。
因為政府切斷了光州與外界聯繫,也控制了報社媒體。所以光州以外的民眾認為光州人瘋了在鬧暴動。
老金想要活下去,可想到外界對光州的誤解,那麼多活生生的人被殘忍殺害。
老金的扮演者宋康昊,在短短幾分鐘內,把種種不舍,糾葛展現得淋漓盡致。
沒有大義凜然,只有一個單身父親對女兒無限的眷念。在求生的欲望和道義的責任中老金選擇了道義,重新調轉車頭回到光州接回彼得
回漢城路上,遇到軍方封鎖道路,軍方小隊長得到命令看到外國人馬上逮捕,在檢查後備箱時,小隊長也發現了漢城牌照。
在老金已經絕望時,沒想到,他卻讓老金走,相信他內心同樣不願意軍政府掩蓋事實,在歷史洪流的裹挾中他站在了正義的一方。
終於將彼得安全送離,老金覺得此事出於義舉,所以留下了假的聯繫方式,卻也導致了後來兩人不能重逢。
在片尾,電影原型尤爾根彼得出鏡。令人遺憾的是,彼得先生去世前也沒能和老金重逢。
電影上映後,韓國總統文在寅和彼得遺孀一同觀看了這部電影。正視過去的傷痛,對所犯的罪負責,這是韓國人了不起的地方。
韓國拍攝過很多敏感電影,也帶來了積極影響,比如電影《熔爐》,促使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的保護。
很多事情不是掩蓋人們就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