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元素網」旗下高端藝術品拍賣信息平臺,古玩藝術品市場深度分析!可以關注微信號:guwan1998
預展時間:2017年11月24日-28日
地點: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拍賣時間:2017年11月29日下午2:20
拍賣地點: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2901 唐 白釉蓋罐
尺寸:總高40cm
估價:HKD 500,000-800,000
說明:罐唇口豐肩,肩下漸收至底,平底無釉。通體及罐蓋均施透明白釉,釉色微泛乳黃。
來源:
1996年3月10日購於香港
類似之白色蓋罐,可參考一件出光博物館的館藏,其收錄於《出光美術館藏品圖錄:中國陶磁》,東京,1987年,編號23。一件藏於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刊載於《The Art of the Tang Potter》,倫敦,1961年,編號100。一件缺蓋之類似例,載於《世界陶磁全集:明》,東京,1976年,第11冊,彩色圖版編號21及編號156。另外在繭山龍泉堂,《龍泉集芳:創業七十周年記念》,東京,1976年,頁83,編號219-222亦刊登數件相似例。
2902 唐 藍釉罐
尺寸:高26.3cm
估價:HKD 500,000-800,000
說明:罐唇口,短束頸,豐肩圓腹,器身下斂出瓶底,罐外施藍釉,罐身施釉不到底。罐內則施以褐釉,並有數筆綠釉點綴。
來源:
1996年3月10日購於香港
出光美術館藏有一件相似例,載於《出光美術館藏品圖錄:中國陶磁》,東京,1987年,編號25。
此器經牛津熱釋光測年法檢測(測試編號C117g87;2017年8月14日),證實與本圖錄之定年符合。
2903 北宋 越窯青瓷蓮紋蓋盒
尺寸:直徑12.7cm
估價:HKD 300,000-500,000
說明:可參考一件尺寸及紋飾幾乎一樣的例子,惟蓋中蓮花更盛開,著錄於1999年朝日新聞社出版《宋磁》,頁41。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入藏於1990年代various properties
2904 南宋 青白瓷劃花卷草紋梅瓶 (一對)
尺寸:高19cm
估價:HKD 400,000-600,000
說明:此對梅瓶小口,短頸,豐肩,肩下漸收,肩及足上各刻弦紋兩道,中間由上而下劃以漩渦形卷草紋,並輔以篦紋點綴。器裡頸部內沿至器外近足處施青白釉 ,釉面開片,素底。
來源:
德馨書屋舊藏,臺北,1993年
2905 北宋晚期/金早期 鈞窯天青釉紅斑玉壺春瓶
尺寸:高29.2cm
估價:HKD 1,500,000-2,500,000
2906 明初 龍泉青釉刻菊花紋鳳尾尊
尺寸:高65.4cm
估價:HKD 700,000-900,000
說明:此器大撇口,高束頸,頸外刻一圈蕉葉,溜肩鼓腹,肩部上下凸起兩道弦紋,中間刻飾三朵纏枝菊花,足下漸收並飾仰菊瓣紋。近足處亦凸起一道弦紋,猶如置瓶於座上。通體施青釉,足底無釉。
來源:
徐展堂珍藏
紐約佳士得,2003年5月26日,拍品240號
香港佳士得,2008年3月27日,拍品1842號
展覽
新加坡文物館,《文物粹珍》,新加坡,1992年,圖版68號
一件與本品極為相似,但器身飾纏枝牡丹之鳳尾尊,收錄於《世界陶磁全集?14?明》,東京,1976年,編號231。另一件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之相似例,刊載於《碧綠:明代龍泉窯青瓷》,臺北:2009年,頁158,圖版81號。另可參考一件倫敦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所藏之鳳尾尊,據其瓶口下所記之銘文,得知其當於泰定四年〈即1454年〉所制,見畢宗陶,《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Celadon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倫敦,1997年,頁35,編號238。
類似形制還可參考一件出光博物館之館藏,其頸部長度較短,著錄於《出光美術館藏品圖錄:中國陶磁》,東京,1987年,編號577。
北宋的鈞窯就十分稀少珍貴,而作為花器的鈞窯在製作中比其他器物著力倍之,因此北宋時期的花瓶,在當時就被文人珍之重之,蘊含了具象的美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今天也當被人更加珍惜。
2907 清雍正 黃釉暗刻九龍海水紋茶圓
尺寸:直徑8cm
估價:HKD 6,000,000-8,000,000
說明:微撇口,直弧壁,矮圈足。外壁陰刻九條五爪蒼龍,騰躍嬉戲於雲霧間,姿態各異,矯健有勁,間以火焰紋,圈足上飾磅礴海水紋一圈。器裡外罩雞黃釉,嬌豔濃鬱,器底施透明釉,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來源:
亞洲私人家族珍藏,入藏於1920年代,此後一直於家族中流傳
據《清文件》記載:「八月十五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本日司庫常保、首領薩木哈持來黃地暗龍茶圓一件。 說宮殿監副侍李英傳旨,著照此茶圓的樣式,交年希堯將填白釉的燒些來,底下不必落款。欽此。」「於八月十七日,將黃地暗龍茶圓一件並上諭一道,司庫常保交內務府總管年希堯家人鄭天錫持去,訖。」本茶圓以暗刻手法描劃九龍海水紋,很有可能就是這條檔案裡記錄的「黃地暗龍茶圓」。雍正活計文件裡有記載「大號磁茶圓」及「小號磁茶圓」,大號茶圓一般約10公分,本器直徑8公分,應為小號茶圓。
2908 清雍正 青花釉裡紅太極八卦紋三弦萊菔尊
尺寸:高18cm
估價:HKD 15,000,000-18,000,000
著錄:
R. P. Marchant,〈Some Interesting Pieces of Marked Ch』ing Porcelain〉,《香港東方陶瓷學會會刊》,1977-1978年,第3期,圖版57-59號
六字楷書款
說明來源:
1960年代購於歐洲
香港蘇富比,Eight Treasures From A European Collection,2009年4月8日,拍品1602號
昊天寰海抱乾坤 —
雍正太極八卦萊菔尊
蘇玫瑰-資深國際學術顧問 亞洲藝術部
2909 清雍正 鬥彩纏枝蓮紋瓜稜式小瓶 (一對)
尺寸:高10.2cm×2
估價:HKD 8,000,000-12,000,000
著錄
巴爾,《中國古瓷美術譜》,倫敦,1911年,圖版LXXX號
雙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附巴爾,《中國古瓷美術譜》,倫敦,1911年一冊
來源:
廣州Li Chi Bai珍藏,入藏於1908年以前
展覽
1908年於皇家亞洲學會華北分支策劃的上海展覽展出
長頸瓜稜扁圓腹直頸小瓶,與臺北故宮及南京博物院所藏雍正鬥彩三友瓜稜小瓶造型雖有區別(參見《清康雍幹名瓷》,臺北故宮1986年,圖46;《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2003年,頁142),然皆為瓜稜腹配直頸瓶形,類似瓶形尚有北京故宮清宮舊藏仿哥釉瓜稜四方瓶(參見《平安春信 — 故宮珍藏花器精品》,澳門藝術館2016年,頁212,圖81),與清人所繪《清高宗古裝像》書案上陳設瓜稜瓶相類(參見《平安春信 — 故宮珍藏花器精品》,澳門藝術館,2016年,頁213),表明類似瓜稜直頸瓶為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宮廷插花所用。
類似鬥彩貫套西番蓮紋瓜稜直頸小瓶成對者,目前傳世者有二對,除此對外,原另有一對曾為香港趙從衍先生舊藏,於1973年香港中文大學《華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展覽,編號81及1978年香港藝術館《趙從衍家族珍藏明清瓷器》展覽,編號60,其後於香港蘇富比1987年5月19日《趙從衍私人及家族珍藏重要中國瓷器及玉雕精品?第二冊》分別售出,圖錄編號298、299。此外單件瓶者,有香港蘇富比1980年11月25日《太倉仇氏抗希齋曾藏珍品圖錄?第一輯明清瓷器》專場,拍品134號;及香港蘇富比1990年11月13日,拍品133號;和香港佳士得1994年10月31日,拍品618號。
本拍品來源有緒,原為清代廣州Li Chi Bai先生珍藏,於1908年在上海由包爾祿(A W Bahr,又譯白威廉、巴爾)組織的中國古董展展出,並出版於1911年倫敦《中國古玩美術譜》(Old Chinese Porcelain & Works of Art)一書,頁121,圖錄LXXX號(左下),其後即未再公開發表。
2910 清嘉慶 珊瑚紅地粉彩描金纏枝蓮紋瓶 (一對)
尺寸:高33.5cm×2
估價:HKD 3,000,000-5,000,000
專場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拍賣時間 2017-11-29
拍賣公司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7年秋季拍賣會
礬紅六字篆書款
說明:存世的成對嘉慶粉彩瓶所見不多,本拍品紋飾繁複,色彩豐富,裝飾手法承襲乾隆御窯器,如陳玉階珍藏一對乾隆紫地粉彩瓶,2013年5月29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1922號。另可參考一對嘉慶白地粉彩瓶,器型及紋飾均與本拍品相近,但頸部貼夔龍耳,2011年4月8日於香港蘇富比拍賣,拍品3076號;及放山居舊藏一件嘉慶黃地粉彩雲口瓶,瓶腹較扁,2010年12月1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2981號。
2911 清道光 黃地洋彩花卉紋盌 (一對)
尺寸:直徑18.5cm×2
估價:HKD 2,000,000-3,000,000
著錄
Marchant,《Recent Acquisitions 2012: Important Chinese Porcelain from Private Collections》,倫敦,2012年,53號
六字篆書款
說明來源:
英國約克郡域Gjers 家族珍藏,Gjers家族 於十九世紀自瑞典移居英國,開設鋼鐵煉廠
2912 清乾隆 御製銅胎畫琺瑯花卉紋包袱蓋罐
尺寸:高12.3cm
估價:HKD 2,000,000-3,000,000
說明來源:
紐約私人收藏,入藏於2006年
此包袱罐構圖繁複,發色豔麗,畫工細膩,誠為宮廷造辦處琺瑯作恭造之精品,當中紋飾結合西洋及日本風格,以華麗洛可可風花卉紋配合錦繡包袱紋。此罐以雍正時代的包袱罐為原型,如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形制及紋飾都一樣的雍正款蓋罐,著錄於1999年臺北出版的《明清琺瑯器展覽圖錄》,圖版108號。同書亦收錄一件乾隆款的同類例子,見同上,圖版109號。另知四件乾隆款的相同例子,第一、二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著錄於2011年北京出版《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器篇5》,圖版141、142號(圖一);第三、四件為一對,由莫裡森及放山居先後遞藏,2004年11月9日於倫敦佳士得拍賣,拍品20號。
2913 清乾隆 掐絲琺瑯纏枝牡丹紋筯瓶
尺寸:高12.2cm
估價:HKD 120,000-180,000
說明:瓶口略撇,長頸,溜肩,鼓腹,以天藍色琺瑯為地,上飾四朵五彩纏枝蓮花,口沿下如意雲紋一周。底部「乾隆年制」四字及一「樂」字楷書刻款。
來源:
1956年購於英國伯肯希德
可與Pierre Uldry收藏中一件底鏨「受」字之筯瓶相比較,著錄於Brinker和Lutz,《Chinese Cloisonné: The Pierre Uldry Collection》,紐約,1989年,圖版285號。
2914 清乾隆 掐絲琺瑯饕餮紋香爐
尺寸:高8.1cm
估價:HKD 180,000-250,000
說明:此爐以銅為胎,斂口,壺形扁圓,下承如意足,腹飾饕餮獸面紋,並間飾兩對夔龍,口沿及足沿皆一圈深藍地掐絲回紋。器底飾四朵卷草花卉,中間鏨方形「乾隆年制」附「知」字款。
來源:
1956年購於英國伯肯希德
2915 清乾隆 御製掐絲琺瑯花卉如意肩鳳耳三足蓋爐
尺寸:高80.6cm
估價:HKD 4,000,000-6,000,000
著錄:
《至尊華貴 — 歐洲私人珍藏御製掐絲琺瑯器》,香港,2013年,編號2
說明:爐唇口,短頸,矮圓腹,圓底,三足。通體藍琺瑯釉為地。腹部飾五彩奇花異卉,襯託繁縟的草葉錦地,一派生機盎然的氣象。肩部六雲肩開光內飾各式奇卉,兩側置鎏金立鳳耳,雙鳳立體精鑄,引頸昂首,垂尾內卷,羽翼上揚。口沿下飾鎏金蓮瓣紋。拱形蓋面三雲肩開光花卉紋,與腹部相若。蓋頂鎏金雲龍鈕,飾蛟龍戲珠,下承壽山福海。底鑲全鎏金飛龍足。
來源:
怡和集團創辦人威廉?渣甸(1784-1843年)舊藏
羅拔?渣甸(1784-1843年)爵士珍藏
倫敦蘇富比,1974年11月12日,拍品163號
2916 唐 藍釉三彩仕女坐俑
尺寸:高30cm
估價:HKD 1,000,000-1,500,000
說明來源:
1998年3月13日購於香港
展覽
Ben Janssens Oriental Art,倫敦,2004年,頁48-51
此女俑神態端莊華貴,雍容雅度,底部署款,異常珍罕。上施名貴鈷藍釉,可知原物主應出自貴冑之家。有一件相同的出版例子,坐俑中女子同樣端坐蓮瓣墩上,裙子以藍黃釉配合華麗裝飾花紋,1976年展覽於大阪市立美術館《隋唐の美術》,見圖錄圖版200號。根津美術館亦藏一件相似女俑,藍黃釉裙子與本拍品大致相同,惟髮型略異,見2009年日本出版《根津美術館百華撰》,圖版67號(圖一)。
另外亦可參考一件較大的黃綠釉例子(40.6公分),風格與本拍品相近,為A. Alfred Taubman舊藏,2016年3月16日於紐約蘇富比拍賣,拍品272。
此器經牛津熱釋光測年法檢測(測試編號C103a47;2003年1月24日),證實與本圖錄之定年符合。
2917 唐 貼金彩繪女木俑
尺寸:高58.4cm
估價:HKD 300,000-500,000
說明:木俑一手自然垂於身側,另一手曲於腰間。上穿長袖開衫,下著曳地長裙,中腰束帶,且以黑彩勾飾卷草紋並貼飾金箔。頭微側,唇點紅彩,髮式盤以高髻,留有黑彩貼金痕跡。
來源:
紐約佳士得,1989年12月2日,拍品42號
東京繭山龍泉堂
日本私人收藏
此類木俑極為罕見,其髮式服裝與幹縣鹹陽永泰公主墓壁畫之人物表現如出一轍。相關之服飾髮型,還可參考一件1955年於西安出土,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三彩釉陶女坐俑,刊載於《中國陶瓷全集:唐三彩》,第7冊,京都,1983年,編號58。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兩件相似例,分別載於藍理捷,《Arts of Ancient China》,紐約,1990年5月31日至6月23日,圖錄編號14與16。另外,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亦有一件定為隋代的木俑,其曾於1976年於波特蘭博物館展出,並收錄於Donald Jenkins的《Masterworks in Wood: China and Japan》,1976年,頁28-29,編號8。
其他相似例,可參考埃斯卡納齊,《Ancient 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Alsdorf Collection and Others》,倫敦,1990年6月12日至7月6日,圖錄編號6-10;及同上《Early Chinese Art from Tombs and Temples》,倫敦,1993年6月8日至7月9日,圖錄編號45-46;另外,還可見藍理捷,《Arts of Ancient China》,紐約,1990年5月31日至6月23日,圖錄編號15、17-18;及同上《Ancient Chinese Tomb Sculpture》,紐約,2004年3月22日至4月10日,圖錄編號15-20。
2918 隋 綠褐釉彩繪牛車胡人俑
尺寸:高48cm
估價:HKD 3,000,000-4,000,000
說明:牛四足直立,昂首前行,並套有鞍轡。車蓬呈圓拱形,前後伸出長簷上翹,車廂前鏤空成欞格,廂後開門。牛車兩側各立一胡人俑,著綠色圓領窄袖長袍,作拉車狀。露胎處仍留有紅彩,整套器物塑於陶踏板上。
來源:
德馨書屋舊藏,臺北,1991年
金華堂珍藏
東漢末年開始流行牛車。西雅圖藝術博物館藏有一件唐代之近似例,收錄於《Handbook,Seattle Art Museum: Selected Works from the Permanent Collection》,西雅圖,1951年,頁61。另一件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編號85-00139的唐代牛車,車旁左右同樣立有陶俑一對。而更早的一套六朝的牛車陶人俑,可見於Jessica Rawson的《The British Museum Book of Chinese Art》,紐約,1992年,頁144,圖92號。
此器經牛津熱釋光測年法檢測(測試編號C100x78;2000年8月21日),證實與本圖錄之定年符合。
2919 唐 彩繪陶駱駝及騎駝俑
尺寸:高60cm
估價:HKD 5,000,000-8,000,000
說明:騎駝俑為一漢人,頭戴幞頭,著寬袖長袍,腳蹬高靴,側身而坐。駱駝立於陶踏板上,胎呈白色,色調以赭、黃為主,其仰天昂首,雙目圓睜,張口露齒,舌抵上顎作嘶鳴狀,頭頂、頸背及兩腿上部飾有鬃毛。
來源:
德馨書屋舊藏,臺北,1995年
金華堂珍藏
著錄
鴻禧美術館,《千禧年清翫雅集收藏展》,臺北,2000年,頁157,圖版62號
是件彩繪陶駱駝及騎駝俑充份反映唐代絲路繁榮之景象。駱駝、胡人的大量出現,證明唐代絲路貿易、對外開拓的精神。胡人多指波斯或西域商人,而雙峰駱駝更承擔起東西方貿易交換的重任,成為當時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唐代的騎駝俑成為盛唐時西域人東來中夏的遺產標誌。
唐代騎駝俑大量的出現在這個時期,其燒制數量之多,質量之精,代表了唐代寫實雕塑藝術的高峰。相較於其它以描繪粟特人或突厥人一類的胡人俑而言,這件漢人騎馱俑著實少見。可參考一件頭戴尖頂帽的胡人騎馱俑,其於1954年於陜西省長治市出土,現已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並收錄於《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陶瓷卷》,頁54;另有一件著同類服裝,但卻無明顯鬃毛的騎駝俑,則可參見《徐氏藝術館:I》,香港,1993年,圖版96號。
阿姆斯特丹佳士得於2002年5月7-8日,拍品191號亦為一套胡人騎駝俑之近似例。
有關雙峰駱駝之資料,見Ezekiel Schloss,《Ancient Chinese Ceramic Sculpture》,斯坦福德,1977年,下冊,頁220。
此器經牛津熱釋光測年法檢測(測試編號C298j91;1999年1月11日),證實與本圖錄之定年符合。
2920 明末/清初 壽山石雕描金觀音立像
尺寸:總高21.5cm
估價:HKD 350,000-500,000
著錄:
Sydney L. Moss Ltd.,《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Secular and Divine Figural Images in Chinese Paintings and Objects》,倫敦,1988年,圖版60號
說明來源:
Sydney L. Moss Ltd.,倫敦,1988年
2921 清康熙 壽山石關帝坐像
尺寸:高25cm
估價:HKD 500,000-700,000
說明:大英博物館珍藏一件造型及尺寸均與本拍品相近的壽山石關公雕像,定年十七至十八世紀,為Hans Sloane爵士捐贈 (館藏編號SLMisc.1174)。
2922 清康熙辛未年(1691) 鎏金銅鑲嵌十一面二十四臂觀音立像
尺寸:高49.3cm
估價:HKD 2,000,000-3,000,000
說明:十一面觀音為觀世音菩薩的變化形式之一,於晚明至清極為盛行。此尊觀音像為少見的康熙時期作品,在風格上沿續了晚明雙臂高舉阿彌陀佛的形象,但於面容及鑲嵌等細節上卻具有康熙造像的特點。
類似的多臂十一面觀音造像可參考:西雅圖美術館藏一尊明代千臂觀音像,載於《Chinese Buddhist Bronzes》,1967年,圖版72號;2009年9月16日紐約蘇富比拍賣一尊明代二十四臂觀音銅造像,未鎏金,拍品129號;德國柏林民俗博物館藏一尊清代四十八臂觀音像,典藏編號37174(圖一)。另可參考鴻禧美術館藏一尊七面二十四臂鎏金銅觀音像,載於《金銅佛造像圖錄》,臺北,1993年,頁86-87,圖版36號。
此造像的蓮座背面鐫刻銘文:「大清康熙辛未年八月吉日造,大悲菩薩佛堂供奉,信女靳門高氏誠造。」靳門可能即指靳輔(1633-1692),其為康熙重臣,以治河有功知名。
2923 清乾隆 御製粉彩無量壽佛坐像
尺寸:高51cm
估價:HKD 15,000,000-20,000,000
說明來源:
Thompson珍藏(據標籤)
萬壽大慶無量壽恩光
粉彩無量壽佛坐像,為乾隆時期景德鎮御窯廠按照佛經法度,為祈求乾隆皇帝及皇太后福綿萬壽所燒造的宮廷佛教造像,為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唐英及其重要助手協造官老格燒制的大尺寸瓷胎雕塑作品之一,不為多見。
2924 明永樂 剔紅牡丹紋圓盒
尺寸:直徑10cm
估價:HKD 1,200,000-1,800,000
說明來源:
香港佳士得,千文萬華–李氏家族重要漆器珍藏,2008年12月3日,拍品2116號
展覽
東亞藝術博物館,《Dragon and Phoenix: Chinese Lacquer Ware: The Lee Family Collection》,科隆,1990年3月24日–6月24日,編號44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1990-91年
松濤美術館,《中國の漆工芸》,東京,1991年,編號50
香港東方陶瓷學會/中文大學文物館,《中國漆藝二千年》,香港,1993年9月24日–11月21日,頁92-93,編號42
扁圓形盒,子母口,凹足。蓋面及盒側作上下雙層牡丹紋,蓋面上層四朵盛放,下層三朵若隱若現,盒外壁上下層各三朵。漆色紅潤,間露黃色地漆。盒內和底髹深褐色漆,底部左側刻「大明永樂年制」款。
明初雙層花紋的漆器傳世品極少。此盒上下層紋飾各自成章,繁而不亂,表現了永樂果園廠精湛的雕漆技藝。比較臺北故宮所藏一件手法、器型以及尺寸皆為相仿的永樂款秋葵紋圓盒,見《和光剔彩–故宮藏漆》,臺北,2008年,頁40,圖版22號。北京故宮亦藏有幾件明初製作,同樣用漆厚重,但大小、紋飾不同的剔紅圓盒,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元明漆器》,香港,2006年,頁70-77,圖版48-54號。
2925 清乾隆 剔彩五老獻壽圖蓋盒
尺寸:直徑16cm
估價:HKD 600,000-800,000
說明:盒面雕祝壽老人五人,分別捧葫蘆、靈芝等各有所事。盒底則雕一折枝芙蓉。
2926 清康熙 青玉鏤雕靈芝紋如意
尺寸:長40cm
估價:HKD 350,000-550,000
說明來源:
香港蘇富比,1990年5月19日,拍品520號
2927 清乾隆 白玉雙魚洗
尺寸:直徑21.6cm
估價:HKD 1,500,000-2,500,000
說明來源:
香港蘇富比,1997年11月4日,拍品1319號
此玉洗的器形應以商周青銅盤為藍本,雙魚紋源自於漢代青銅盤的紋飾。可參考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器形、雙魚紋飾相若的玉盤,上刻乾隆御題詩及「大清乾隆仿古」款(闊30.2公分),載於《宮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畫意玉器特展圖錄》,臺北,1997年,圖版7號(圖一)。另有一件近似例(闊25.5公分),於1979年11月28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拍品405號;及一件較小的雙魚紋玉盤(寬9.3公分),2010年11月9日於倫敦佳士得拍賣,拍品123。
2928 清乾隆 瑪瑙詩文稜式鼻煙壺
尺寸:高6cm
估價:HKD 200,000-500,000
四字篆書刻款
2929 清乾隆 青白玉御題詩文盌
尺寸:直徑11cm
估價:HKD 280,000-400,000
詩題:「崑岡孕瑞產精瑜;歲以為常貢外區。作器真看凝素液,宜人惟是發華腴。撫辰用惕民猶水,取象宛呈震仰盂。大白從來凜戒旨,賜茶廣殿乃時須。」
末署:「乾隆乙未春御題」「德充符」印款
2930 清雍正 瑪瑙菱口小盤
尺寸:寬11.5cm
估價:HKD 400,000-600,000
2931 清乾隆 松花石硯連隨形硯盒
尺寸:長9.6cm
估價:HKD 220,000-350,000
著錄:
相浦紫瑞,《文房入門講座–鑑賞篇》,東京,1982年,頁8 (硯)
「乾隆年制」刻款
說明:隨拍品附相浦紫瑞著《文房入門講座–鑑賞篇》一本。
2932 清 黃瑪瑙鳳銜靈芝水丞
尺寸:寬9cm
估價:HKD 350,000-550,000
說明:水丞以黃瑪瑙雕刻而成,以浮雕手法雕一鳳回首繾綣,口銜靈芝,雙翼卷尾,羽毛紋路雕飾細膩。背上見有注水小孔。
2933 清康熙 御銘鳳凰紋松花石硯連金漆紫檀山水圖硯盒
尺寸:長15.6cm;寬10.3cm
估價:HKD 450,000-600,000
硯背凹雕硯銘:「以靜為用,是以永年」
刻款:「體元主人」、「萬幾餘暇」
2934 清乾隆 御用芙蓉洞石四駿圖「乾隆御筆」璽
尺寸:5.9cm;高12.5cm
估價:HKD 8,000,000-12,000,000
說明來源:
古島一雄(1865-1952),日本,於20年代初購得(傳)
芙蓉洞石「乾隆御筆」璽
本印以壽山芙蓉石為材,隨形浮雕牧馬圖,將石材的四面都以深淺有致的淺浮雕刻,相連而成一幅牧馬圖卷。背景淺刻山水樓閣,線條流暢,布局章法有度,在相互銜接的同時又能各自獨立成為一幅小景。山巒的刀法線條渾厚圓融,在層迭布置之中展現大石叢立的氣勢,而點綴其間的樹木枝葉蔥蘢茂盛,舒展的線條與山石相互映襯;其中馬匹或騰躍、或翻滾、或佇立、或嬉戲、憨態可掬;牧馬人的神態自若,悠然自得,栩栩如生。整件作品表現出生機盎然之趣,春山蔥鬱的景致因石材潤澤的質地而更添秀麗,令人觀之逾親,可賞可玩,極富韻味。底刻陽文「乾隆御筆」四字,印文被著錄於清代帝後璽印譜中,無論從大小、材質、篆刻字體,與現藏故宮之乾隆寶藪中所載完全吻合。無論是印鈕還是印文的雕琢都精湛熟練,顯示出雕琢者的高超技藝。
在清宮,印章是十分重要的文房用品,它和帝後的日常文化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展閱御府書畫,鈐於其上林林總總的各式帝後印章,突顯出它們傳承的歷史,觀賞之餘,更添一種別樣的情懷。環視宮中殿宇,帝後印章遺蹟更是比比皆是,它們與眾多的牌、匾、聯、額一起,構成了宮殿建築室內外裝飾裝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皇帝璽印及其使用遺蹟廣泛分布於各類宮廷文物之中,成為宮廷收藏的重要鑑別依據。尤其是乾隆皇帝,一生刻制了大量寶璽,或用於御筆書畫的鈐蓋,或用於書畫和典籍的鑑藏標誌,成為此一時期宮廷文化的重要物證。
如果說田黃象徵石中帝王的話,芙蓉則可稱為石中皇后。舊時田黃與芙蓉受到同等重視,價錢也不相上下,近來市場上才出現側重田黃之現象。本璽印材潔白純淨,質地緊密堅結,有玉石的溫潤感,應該是將軍洞所出的老坑芙蓉石。將軍洞位於福建加良山頂部,早在清初就已開採,出產的芙蓉石質量上佳,被譽為石中上品。康熙時期,已深得帝王的寵愛,向為宮廷御印所選用,這從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康熙皇帝御賜芙蓉石寶璽「御賜朗吟閣寶」可作證明(圖一)。寶藪中記載此印材質為洞石,是印材出身良好的一個左證。乾隆時期洞口坍塌,不復生產,到了近代才再鑿礦開採。此印不但石質上乘,並且體材碩大,是難得一見的洞石精品,又是乾隆皇帝御用的寶璽,實為不可多得的藏品。
本拍品印文見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御筆詩經圖》(典藏編號故殿019735-019744、030550-030559、030814-030823),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卷二十之7、《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2013年,圖版II-3.56(圖二);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黃公望九珠峰翠圖(綾本)》(典藏編號故畫001309),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卷十七之41、《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2011年,頁76(圖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緙絲仇英後赤壁賦圖卷》,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第五函十八冊、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織繡書畫》,香港,2005年,圖版109(圖四);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盛懋繪江風秋艇卷》(典藏編號故畫001021),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卷四十四—47、《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2013年,圖版II-2.18。
2935 清初 尚均刻高山凍石瑞獸鈕載治自用印(29克)、壽山石博古鈕載治自用印(50克)
尺寸:高4.7cm×2;29g;50g
估價:HKD 1,000,000-1,500,000
印文:載治之印;款識:尚均
印文:秘晉齋印
說明:本拍品印文見於: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西晉陸機《平復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崇禎十六年王鐸《行楷萬維詩》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崇禎七年韓希孟繡《顧繡宋元名跡冊》,著錄於《經綸無盡:故宮藏織繡書畫》,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頁154
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下冊,文物出版社,1987年,頁1258
「載治之印」及「秘晉齋印」為清乾隆帝第十一子永瑆的曾孫載治(1839-1880)的自用印。此兩印曾鈐記在被奉為「中華第一帖」的西晉《平復帖》上,其為西晉大文人陸機手書真跡,是中國已見最古老的紙本法書,又是漢隸到草書間過渡階段的佳作,及章草的最初形態。《平復帖》歷經唐殷浩、宋王貽永、李瑋、宋徽宗、明韓世能、張醜等歷代帝皇文士所遞藏。入清以後,輾轉先後落入清初兩大鑑藏家梁清標及安岐手中。安岐去世後,再經傅恆之手轉入清內府,為乾隆皇帝母親孝聖憲皇太后所藏,原陳設於壽康宮。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孝聖憲皇太后崩,《平復帖》作為「遺賜」,被賞予乾隆皇十一子永瑆。《平復帖》到了成親王府,永瑆給自己取了一個室名「詒晉齋」,之後傳給了曾孫載治,並鈐有「載治之印」及「秘晉齋印」兩方收藏印章。載治是奕紀的兒子,過繼給了奕瑋;奕紀是綿懿的第三子:綿懿是永瑆的第二子,而過繼給永璋(永瑆的三哥)。從上列世裔,可知《平復帖》從永瑆傳給他的曾孫——載治的經過。載治卒於光緒六年(1880年),那時他的兩個兒子溥倫和溥侗才只有幾歲。光緒帝派奕欣(道光帝第六子)代管治王府的事務。奕欣知道《平復帖》是一件重寶,託言溥倫等年幼,為慎重起見攜至恭王府代為保管,從此將之據為己有。卷中「皇六子和碩恭親王圖章」,就是他的印記。宣統二年(1910年)奕之孫溥偉在帖上自題一跋,稱「謹以錫晉名齋」,並將永瑆的《治晉齋記》及七律、七絕各一首抄錄在後面。1911年,清室被推翻,溥偉逃往青島圖謀復闢,《平復帖》留給了他在北京的兩個弟弟—溥儒、溥德。1937年,溥儒等因為母治喪,極需款項,將《平復帖》以四萬元售與民國收藏大家張伯駒。解放後張氏捐贈予故宮博物院,寶帖重入紫禁城宮中。
此二印源自帝皇之家,並鈐用於國寶重帖《平復帖》上,其重要性和稀缺性不言而喻。二印之材質及雕工亦可謂精美絕倫。高山凍瑞獸鈕印於邊欄回紋處暗刻尚均款;尚均,本名周彬,福建漳浦人,尤善於印鈕雕刻,相傳曾為康熙朝宮廷御工,供奉內廷。另一印為平頂浮雕博古紋夔龍鈕,雕工同樣精細,足見二印印主身份之尊貴。
「載治之印」及「秘晉齋印」二印亦見於其他重要書畫上,包括故宮博物院藏王鐸《行楷萬維詩》(文物號:新00086443)及明崇禎七年韓希孟繡《顧繡宋元名跡冊》,印證載治喜用此二印鈐於其心愛的書畫珍藏上,極具歷史及收藏價值。
2936 清雍正 田黃凍蟬鈕「兢兢業業」印(17.2克)
尺寸:長2.7cm
估價:HKD 800,000-1,200,000
印文:兢兢業業
說明:此印呈橘皮黃色,蘿蔔紋細密,質潤姿溫、明澤而不澀。作橢圓形,形制規範。頂部圓雕蟬鈕,刻琢工藝精妙絕倫。刻減地陽文「兢兢業業」印文,非常有可能就是雍正皇帝自用、「兢兢業業」寶璽之一。
根據雍正元年清宮造辦處檔案,有明確記載的「兢兢業業」寶璽製作數量為七方(見中國第一歷史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物府造辦處檔案總匯》,第一冊,雍正元年—雍正四年,頁9、49、197、198);而通過查閱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寶璽印譜?雍正卷》可知,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尚存有「兢兢業業」璽三方(見《清代帝後寶璽印譜》雍正卷頁5、33)。本印與《清代帝後寶璽印譜》中的三方「兢兢業業」寶璽的篆法風格可說是如出一轍,極有可能出自同一篆稿人,同屬雍正元年製作的七方「兢兢業業」寶璽之一。而本印材質及雕刻風格亦與雍正時期印章相符。雍正帝寶璽質地以壽山石居多,其原因是康熙時期是壽山石開採和雕刻的鼎盛時期,雍正時期壽山石充足。雍正時期的寶璽雕刻特點,鈕多為瑞獸鈕,印鈕雕刻精美。
此印印文「兢兢業業」語出《尚書皋陶謨》:「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意思是說「為人君當兢兢然戒慎,業業然危懼。言當戒慎,一日二日之間而有萬種幾微之事,皆須親自知之,不得自為逸豫也。」雍正帝時自謂:「宵旰焦勞,無日不兢兢業業也。」又言:「聖祖仁皇帝所以幹健日新,為萬世立極也。朕兢兢業業永懷紹庭陟降之義爾。」他頗引以為自豪者惟此耳。故「兢兢業業」乃為雍正帝自勵自勉之心聲。
2937 民國 田黃雕瑞獸鈕溥侗自用對章(66克、63克)
尺寸:高5cm;66g;63g
估價:HKD 800,000-1,200,000
印文:紅豆館主、西園墨戲
說明:溥侗(1871-1952),字厚齋,號西園,別號紅豆館主,其父載治是乾隆帝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之曾孫,過繼給道光帝長子奕緯為子嗣。光緒七年,載治卒,溥侗襲爵,後被封為一等鎮國將軍、正白旗漢軍副都統等職。能書善畫,酷愛劇藝,與張伯駒、張學良、袁克文並稱「民國四公子」。
2938 清初 田白瑞獸鈕尤侗自用印(53.4克)
尺寸:高4.6cm;53.4g
估價:HKD 150,000-250,000
印文:中年自號悔庵,故曰悔遲存乎?悔故所居為震天無咎□,致福則貞吉悔已,故以貞悔名吾堂。
說明:尤侗(1618-1704),原籍蘇州府長洲,明末清初著名詩人、戲曲家。字展成、同人,早年自號三中子,又號悔庵。康熙十八年(1679)入選博學鴻儒科,授翰林院檢討,參與修《明史》。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晉官號為侍講。工古文詩詞,詩效溫、李、白,號稱才子。著有《西堂全集》、《艮齋雜記》、《鶴棲堂文集》及《鈞天樂》等。
2939 清 田黃鳳鈕長方印(41克)
尺寸:寬2.9cm
估價:HKD 150,000-250,000
印文:幾生修到梅花;款識:尚均
說明:尚均,本名周彬,福建漳浦人,尤善於印鈕雕刻,相傳曾為康熙朝宮廷御工,供奉內廷。
2940 清初 象牙雕鹿銜靈芝鈕印
尺寸:高4.5cm
估價:HKD 150,000-250,000
印文:春共聖恩長
印文出自唐楊巨源《春日奉獻聖壽無疆詞十首》。
說明來源:
烏拉圭私人珍藏,1920年代於上海入藏
2941 民國 陳巨來刻田黃雲紋李祖韓收藏印(17.6克)
尺寸:高2.5cm;17.6g
估價:HKD 80,000-120,000
說明:陳巨來(1904-1984),原名斝,字巨來,後以字行,號墒齋,別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鶴居士,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鎮人,寓居上海。20世紀傑出篆刻家、書畫家、詩人,曾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西泠印社社員、上海書法篆刻研究會會員。
李祖韓(1891-1971),字左庵,寧波鎮海人,為民初聞人李雲書、李微五之侄也,解放前上海化學工藝社之大股東。善畫。李氏及其妹李秋君俱與張大千至交。
2942 民國乙卯年(1915) 張樾丞刻壽山石獅鈕袁世凱用印(305克、300克) (一對)
尺寸:高10.2cm;305g;300g
估價:HKD 240,000-400,000
印文:袁世凱印;邊款:新河張蔭謹制
印文:容盦之璽;邊款:乙卯春樾丞恭篆
說明:張樾丞(1883—1961),名福蔭,以字行,1909年,經寶熙引薦,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製作「宣統御筆」、「宣統御覽之寶」、「無逸齋精鑑璽」等八枚印。溥儀在宮中於不少名畫上鈐蓋印章,全是張樾丞所治的這八枚。民國初年,張樾丞為歷任北洋政府首腦治印,如段祺瑞、朱啟矜、陸徵祥、唐紹儀、黃郛、吳佩孚、曹汝霖等人,他們。後來,張樾丞也為馮玉祥、胡景翼、張宗昌、商震、白崇禧、黃紹翃、王陵基等民國將領治過印。1949年受周恩來委託,刻制了著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2943 清初 田黃獸鈕方印
尺寸:高5.2cm;53g
估價:HKD 300,000-500,000
印文:大巧必有奇窮
邊款:玉璇
2944 壽山石瑞獸鈕印(81克)
尺寸:高5cm;81g
估價:HKD 50,000-70,000
印文:頗以文墨自慰
2945 清 田黃方印(105克)
尺寸:高6.2cm;105g
估價:HKD 800,000-1,000,000
印文:泉聲落坐石
2946 清 田黃隨形方印(208克)
尺寸:高7.8cm;208g
估價:HKD 1,200,000-1,800,000
印文:聊浮遊以逍遙
2947 晚清/民國 芙蓉石獸鈕印 (四方)
尺寸:高6cm×4
估價:HKD 150,000-260,000
印文: 樊恩照印、未能免俗、一印齋、瞻屏閣
說明來源:
美國私人珍藏
2948 晚清/民國 田黃及壽山石印 (七方)
尺寸:高3.9cm×7
估價:HKD 320,000-450,000
邊款:伯堅勒、王雲、紫笙
印文:東海兒長尾六通氏、不因人熱、淦印、敬堂、臣王起人
說明來源:
美國私人珍藏
2949 清18世紀 黃花梨六角南官帽椅 (一對)
尺寸:高85cm×2;寬63cm×2;deep43.5cm×2
估價:HKD 2,400,000-4,000,000
著錄:
安思遠,尼古拉斯.葛瑞德雷,柯安霓合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上冊,紐約,1996年,頁88-89,編號24
說明:相較於玫瑰椅,六角官帽椅的型更為變化多端。此種椅式因設計精巧,在明代大行其道,明代木刻版畫和繪畫雖有六角官帽椅的記錄,但至今得以保存之例極少。其中一幅作於康熙48年至雍正元年間的《十二月美人圖》,即描繪宮中女子端坐於一竹製之六角官帽椅賞看置於黑漆描金案上的古玩(圖一)。其椅設計亦如本品般,椅背及扶手下方均設有疏背直欞。
一對侶明室藏品中極具參考價值的例子,刊載於《Ming,l』Age d』Or du Mobilier Chinois》,巴黎,2003年,頁102,圖版22號,同樣具有直欞及六角椅座設計。另外還有一對同樣具有直欞及中間加飾雙圈卡子花的紫檀六角官帽椅則刋載於《Chinese Classic Furniture: Selections from Hong Kong & London Gallery,Hong Kong》,2001-2002年,頁42,編號12;此外,可再參考兩件類似例:一件後背較高且呈弧形的黃花梨六角椅,收錄於王世襄,《中國家具賞鑑:明代和清代早期》,下冊,香港,1990年,頁51,編號A80;另一件則採用步步高趕棖的黃花梨六方形玫瑰椅,其為2008年9月17日於紐約佳士得,拍品153號。
相關參考例件,可見一對紫檀海棠形玫瑰椅,載於嘉木堂,《Zitan Furniture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1999年,頁24,編號8;以及一對黃花梨扇形玫瑰椅,收錄於N. Grindley and F. Hufnagel,《Pure Form: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 Vok Collection》,慕尼黑,2004年,圖版20及21號。
2950 清17/18世紀 黃花梨翹頭案
尺寸:高83cm;寬118cm;deep38.1cm
估價:HKD 3,000,000-5,000,000
著錄:
安思遠,尼古拉斯.葛瑞德雷,柯安霓合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上冊,紐約,1996年,頁136-137,編號47
說明:此案典雅華貴,案面兩端翹頭,壺門牙條曲線優美,兩邊牙頭鎪出線條流轉之如意雲紋,牙條、牙頭邊起陽線,腿足與案面以插肩斜榫接合,案腿末端刻如意雕花,且有階形託足。壺門造型當由初唐壺門券口式箱形家具發展而來。體型較小之翹頭案已見於宋人畫冊,如《天籟閣舊藏宋人畫冊》,部份畫冊即載於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上冊,香港,1990年,頁55,圖版2.20號。另外還有數件與此案相似之例,包括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的一件館藏平頭案,其收錄在Roger Ward及Patricia Fidler的《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A Handbook of the Collection》,紐約,1993年,頁342;及一件鐵力木平頭案,同樣載於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下冊,香港,1993年,頁78,圖版B36號。而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館則藏有一件同樣兩端翹頭,案面與案腿為插肩榫之相似例,其載於安思遠,《中國家具:明至清初的硬木實例》,新費爾菲爾德,1970年,編號53。
2951 清17/18世紀 黃花梨圓角櫃 (一對)
尺寸:高177.2cm×2;寬92.7cm×2;deep49.5cm×2
估價:HKD 9,000,000-12,000,000
著錄:
安思遠,尼古拉斯.葛瑞德雷,柯安霓合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上冊,紐約,1996年,頁190-191,編號74
說明:此對圓角櫃充份展現明代家具的簡練沉穆,得以成對流傳,實為罕見。其通體光素,比例勻稱,而上窄下寬的櫃形,更是明清通用的式樣。
本品最特別之處在於此對圓角櫃的四扇門板皆取自同一木料,而木紋更是對稱相抵,此亦足見匠人獨具匠心之處。現存例件如本品般之尺寸及門板上的木紋搭配設計依舊罕見。此對木櫃還在木框內部分別有「一」及「四」的記號,證明其原屬四件大櫃的部件之一。
相較於此對圓角櫃,另可參考一對尺寸略高(高184公分)的圓角櫃,其刊載於王世襄與柯惕思的《Masterpieces from the Museum of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芝加哥,1995年,頁130-31,編號61,後又見於紐約佳士得,1996年9月19日,拍品19號。
2952 清18世紀 黃花梨獨板架几案
尺寸:高92.7cm;寬237.5cm;deep42.5cm
估價:HKD 5,000,000-7,000,000
著錄:
安思遠,尼古拉斯.葛瑞德雷,柯安霓合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上冊,紐約,1996年,頁178-179,編號68。
安思遠著,《Essence of Style: Chinese Furniture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1998年,頁80-81,25號
說明:展覽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Essence of Style: Chinese Furniture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1998年1月17日-9月6日
獨板架几案可謂鳳毛麟角,相較之下,現存例僅數件。為方便運輸,早期家具設計多見此種獨板與案幾分離之架几案。基於獨板易與案幾長年分離,加上常被用作分割製造其他修復件,因而現今仍能保存完整之架几案實為罕見。
相較於其它事例,可參考兩件原為一對的架几案,一件收錄於Gustave Ecke,《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佛蒙特州拉特蘭,1962年,圖版92,編號71;而另一件則藏於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載於Roger Ward及 Patricia Fidler的《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A Handbook of the Collection》,紐約,1993年,頁345。此對架几案同樣具厚實獨板,但卻缺少如此件拍品般邊起陽線的設計。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1990年,頁117,編號B124,亦刊載一件體積較小的架几案(書中作者亦加注認為此案原為250犛米長)。而紐約佳士得於2013年3月21-22日亦拍過一件體積較大之架几案,原為Jonathan及Jessika Auerbach所藏。
2953 清17/18世紀 黃花梨三彎腿榻
尺寸:高50cm;寬202cm;deep107.5cm
估價:HKD 5,000,000-7,000,000
著錄:
安思遠,尼古拉斯.葛瑞德雷,柯安霓合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下冊,紐約,1996年,頁100-101,編號45
說明:榻,因結構嚴謹,線條簡潔,成為中國古代家具典型的樣式之一。其用途多廣,可坐可臥。S. Handler在《Austere Luminosity of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柏克萊,2001年,頁105-21中,即有篇幅講述榻之相關典故。
榻有無束腰與有束腰之分,或直腿、或彎腿。三彎腿榻的相關例件極少,只有某些曾經發表,包括一件曾入藏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的三彎腿榻,之後則見於紐約佳士得,1996年9月19日,拍品54號;另外還可參照一件黃花梨三彎腿羅漢床,刊載於G. Ecke的《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北京,1944年,頁26,圖版20號;而明代《金瓶梅》版畫插圖中,亦載錄一件相似例(圖一)。
2954 清17/18世紀 黃花梨四面平畫案
尺寸:高83.8cm;寬198.2cm;deep57.2cm
估價:HKD 3,000,000-5,000,000
著錄:
安思遠,尼古拉斯.葛瑞德雷,柯安霓合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上冊,紐約,1996年,頁156-157,編號57
說明:此可拆式黃花梨畫案造型簡練質樸,體積碩大,用料奢豪為其一大特色。畫案採四面平式無束腰,桌面用粽角榫與腿足相交,各腿間以羅鍋棖固定,內翻馬蹄足。羅鍋棖的轉折將平直硬拐的畫案看來更為委婉自然。桌面邊框下段仍見有一微凹線腳,依稀見其沿各桌腿內側直貫平坦之蹄足。
類似畫案有數例可供參好,其中一件束腰窄小,桌腿下收,為紐約佳士得20001年3月21日,拍品8號;另一件為無束腰霸王棖方桌,其刊載於安思遠,《中國家具:明至清初的硬木實例》,新費爾菲爾德,1970年,編號54。
2955 清17/18世紀 癭木盝頂官皮箱
尺寸:高47.cm;寬41.9cm;deep34.3cm
估價:HKD 600,000-800,000
著錄:
安思遠,尼古拉斯.葛瑞德雷,柯安霓合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上冊,紐約,1996年,頁218-219,編號88
安思遠著,《Essence of Style: Chinese Furniture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1998年,頁92-93,31號
說明:展覽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Essence of Style: Chinese Furniture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1998年1月17日-9月6日
2956 清19世紀 癭木圓蓋盒
尺寸:直徑21.cm
估價:HKD 50,000-70,000
著錄:
安思遠,尼古拉斯.葛瑞德雷,柯安霓合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上冊,紐約,1996年,頁214-215,編號86
2957 清18/19世紀 龍眼木座
尺寸:寬34.7cm
估價:HKD 70,000-90,000
著錄:
安思遠,尼古拉斯.葛瑞德雷,柯安霓合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上冊,紐約,1996年,頁116-117,編號56
2958 清18世紀 雞翅木四出頭官帽椅 (一對)
尺寸:高112cm×2;寬58cm×2;deep47cm×2
估價:HKD 800,000-1,500,000
著錄:
Sarah Handler,《A Yokeback Chair for Sitting Tall》,JCCFS,1993年春,頁19,圖25及25a王世襄及其他,《Masterpieces from the Museum of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香港,1995年,頁52,24號
Sarah Handler,《Austere Luminosity of Chinese Classical Furniture》,倫敦,2001年,頁56,圖4.19
說明:四出頭通體圓材,搭腦兩端彎曲上翹,中成枕型,下飾角牙,接腿一木連做。S型靠背板分三段做,上段落堂踩鼓,中段飾素材面板,下段魚肚式亮腳。扶手與鵝脖均為彎材,相交處安有角牙。座面藤屜,座面下飾劵口牙,邊起陽線,腿間施步步高管腳棖。
鸂鶒木,亦通雞翅木,紋理特色如羽毛紋而得其名。表面光滑細緻,出大材率極低,因而成大件家具者稀少,如本拍品四出頭官帽椅一對,實屬難得。此對椅子獨特之處,在於其靠背板巧妙善用了鸂鶒木的獨特紋理,以木材的不同切面,展示其紋理變幻,兩椅互相呼應,仿如山水,獨具匠心,盡顯文人情趣的視覺盛宴。
來源
加州文藝復興山莊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舊藏,紐約佳士得,1996年9月19日,拍品31號
2959 明末/清初 鐵力木「圓包圓」長方桌
尺寸:長168cm;deep63cm;高86cm
估價:HKD 600,000-800,000
說明:桌子整體平材起混面,桌面攢邊打槽,邊抹冰盤沿,接垛邊,下安直棖,均裹腿做,棖上分段鑲絛環板開炮仗洞,圓材腿足榫卯接入桌面。
「圓包圓」,工匠們稱「裹腿做」,意為混面(弧形的表面)的垛邊和橫棖包裹著圓材腿的一種木工做法,意念來自於竹製家具。王世襄1990年香港出版的《明式家具研究》中亦見數例,書中亦論述此做法難度較高,耗費時間和技巧。鐵力木材質堅硬沉穩,北京故宮博物院亦見清宮舊藏鐵力木家具。《美成在久》2004年於香港出版的《Chinese Furniture,Selected articles from Orientations 1984-2003》,頁181圖4見一相似造型及年代的鐵力木半桌例子。另見一鐵力木小方桌,畢格史夫婦珍藏中國古典家具,於紐約佳士得1997年9月18日拍賣,拍品71號。
2960 清17/18世紀 黃花梨束腰羅鍋棖長方桌
尺寸:長112cm;deep60cm;高88cm
估價:HKD 800,000-1,200,000
說明:桌面攢框鑲心,下承束腰,腿和牙條抱肩榫相接,四腿間安羅鍋棖,方材直腿足挖內翻馬蹄。
本拍品簡潔有力、平易近人的設計乃明式桌案中最受歡迎的一類,於明清兩代皆為盛行。見一非常相近例,其為Jane and Leopold Swergold舊藏,後於紐約佳士得2016年3月17-18日拍賣,拍品1308號;另見一同樣造型的例子,載於安思遠著《中國家具》,紐約,1970年,圖版66號,後於紐約佳士得2015年3月18日拍賣,拍品169號。
2961 靈璧石「壺中九華」擺件
尺寸:40cm
估價:HKD 120,000-180,000
說明:北宋蘇軾見友人湖口人李正臣之藏石,玲瓏宛轉,如本拍品,並以詩紀之。
「清溪電轉失雲峰,夢裡猶驚翠掃空。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
天池水落層層見,玉女窗虛處處通。念我仇池太孤絕,百金歸買碧玲瓏。」
來源:
泥留齋珍藏
本拍賣品受制於瀕危野生動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出入口限制。由於本拍賣品無法提供先前的CITES歷史證明文件,因此本拍賣品將不能獲取允許其於拍賣後運送至香港境外的CITES出口許可證。
本拍賣品只可運送至香港境內的地址或從我們的香港拍賣場提取。請與專家部門聯繫以了解詳情。
2962 靈璧石「段丘觀雲」擺件
尺寸:寬42cm
估價:HKD 80,000-120,000
說明:明「素園石譜」中稱有臺地又有山峰羅列之賞石為「段丘石」,其意境如唐代詩人王維曰:「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來源:
泥留齋珍藏
本拍賣品受制於瀕危野生動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出入口限制。由於本拍賣品無法提供先前的CITES歷史證明文件,因此本拍賣品將不能獲取允許其於拍賣後運送至香港境外的CITES出口許可證。
本拍賣品只可運送至香港境內的地址或從我們的香港拍賣場提取。請與專家部門聯繫以了解詳情。
2963 木根雕「火樹銀花」擺件
尺寸:高90cm
估價:HKD 100,000-150,000
說明來源:
泥留齋珍藏
本拍賣品受制於瀕危野生動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出入口限制。由於本拍賣品無法提供先前的CITES歷史證明文件,因此本拍賣品將不能獲取允許其於拍賣後運送至香港境外的CITES出口許可證。
本拍賣品只可運送至香港境內的地址或從我們的香港拍賣場提取。請與專家部門聯繫以了解詳情。
2964 清18世紀 紫檀大筆筒
尺寸:直徑17cm
估價:HKD 120,000-180,000
說明:紫檀色澤深紅絳紫,木質堅重,包漿醇厚。
2965 清18/19世紀 黃花梨嵌石翹頭案式座
尺寸:高12.7cm;寬33cm;deep14.5cm
估價:HKD 60,000-80,000
說明:瑪麗?泰瑞莎?L?維勒泰珍藏一件造型非常相似的座,惟座面為獨板黃花梨,2017年3月16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662號。THE PROPERTY OF A LADY
2966 明16/17世紀 黃花梨箱
尺寸:高18cm;寬42cm;deep22cm
估價:HKD 180,000-250,000
說明來源:
伍嘉恩,1996年
2967 清18世紀 黃花梨小箱
尺寸:高9.2cm;寬33cm;deep16.5cm
估價:HKD 80,000-120,000
說明:此箱木紋清晰、包漿自然,蓋口及箱口起燈草線,並有如意紋拍子以穿釘置於圓形面葉上。
2968 清18世紀 黃花梨雕樹瘤形筆筒
尺寸:直徑18cm
估價:HKD 80,000-120,000
說明:筆筒厚壁深腹,外壁仿癭瘤雕刻,根瘤大小不一,筒底出臍。木料包漿豐盈,色澤溫潤沉穩。
2969 清17/18世紀 黃花梨箱
尺寸:高19.5cm;寬41cm;deep25cm
估價:HKD 100,000-150,000
說明來源:
大城古玩,1996年
2970 清18世紀 紫檀雕松竹圖海棠式蓋盒
尺寸:寬27cm
估價:HKD 180,000-280,000
2971 清18世紀 沉香雕松蔭文會圖筆筒
尺寸:高21cm
估價:HKD 280,000-450,000
說明:本拍賣品受制於瀕危野生動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出入口限制。由於本拍賣品無法提供先前的CITES歷史證明文件,因此本拍賣品將不能獲取允許其於拍賣後運送至香港境外的CITES出口許可證。
本拍賣品只可運送至香港境內的地址或從我們的香港拍賣場提取。請與專家部門聯繫以了解詳情。
2972 明崇禎丁丑年(1637) 王鐸刻紫檀詩文筆筒
尺寸:高12.5cm
估價:HKD 150,000-200,000
2973 清18世紀 黃楊木石榴靈芝蝙蝠紋如意
尺寸:長44.5cm
估價:HKD 150,000-250,000
說明來源:
日本私人珍藏,建立於明治至大正時期
2974 明中葉 竹刻梅花圖張靈題詩筆筒
尺寸:高12cm
估價:HKD 100,000-150,000
2975 清初 沈建刻竹松下高士擺件
尺寸:寬8cm
估價:HKD 120,000-150,000
2976 約1800年 水彩花鳥畫 (四幅一組)
尺寸:43.1×28.4cm×4
估價:HKD 150,000-200,000
說明:四組水彩畫分別繪慄褐鵑鳩、紅嘴藍鵲、紅梅花鵲、及鴛鴦。
來源:
Fairhaven勳爵,劍橋,英國,2014年
2977 約1800年 水彩花鳥畫 (四幅一組)
尺寸:43.1×28.4cm×4
估價:HKD 150,000-200,000
說明:四幅水彩畫分別繪小極樂鳥、紅腹錦雞、班椋鳥等等。
來源:
Fairhaven勳爵,劍橋,英國,2014年
2978 約1800年 水彩花鳥畫 (四幅一組)
尺寸:43.1×28.4cm×4
估價:HKD 150,000-200,000
說明:四幅水彩分別繪孔雀、吸蜜鸚鵡、及藍鳳冠鳩等等。
來源:
Fairhaven勳爵,劍橋,英國,2014年
2979 北宋 耀州窯青釉刻蓮紋執壺
尺寸:高19.7cm
估價:HKD 400,000-600,000
著錄:
國立歷史博物館,《中國八代陶瓷精品展》,臺北,1987年,頁30
說明:壺身斜折肩,肩上流劃幾何紋,腹微鼓下收,圈足略撇,肩左側有管狀流,右側有曲形柄,柄上印有菱形幾何紋,壺身剔刻卷葉蓮花一周,通體飾溫潤晶瑩之淡青釉。壺內、圈足則無釉。
來源:
養德堂珍藏
此類耀州窯在古代文獻中又被稱為東窯。在康蕊君所著之《玫茵堂中國陶瓷》,第1冊,頁226則描述在銅川市黃堡鎮的耀州窯遺址找到與本品相似之耀州窯器。而近年學術界也撰文描述在五代地層中發現與本品相似類型的青釉執壺殘件,見陜西考古研究所,《五代黃堡窯址》,北京,1997年,頁64及67,彩色圖版5、29及30號,圖1及2;及劉遵義,《耀州窯》,西安,1992年,頁56。
2980 宋 越窯青釉刻牡丹紋盒
尺寸:直徑12.4cm
估價:HKD 150,000-250,000
說明:此盒撇足,蓋面微鼓,並刻盛綻牡丹,瓣內填飾篦紋,外沿一周劃飾雲紋,中間三道弦紋則包圍牡丹。整器除盒沿及底部長條形支釘墊燒處露胎外,其餘均施艾青色釉。
來源:
東京繭山龍泉堂
日本私人收藏,入藏於1980年代或以前越窯瓷盒造型如此件般蓋面微隆、撇足折邊者,無疑是受唐代波斯薩珊銀器啟迪。仿金銀器之瓷器先在唐代燒制,並在宋代大行其道,主要作化妝盒用途。
檀香山藝術博物館館藏一件類似例,收錄於W. Watson,《Tang and Liao Ceramics》,紐約,1984年,頁148,編號127,但其盒面則刻四朵牡丹。
2981 北宋 耀州窯刻蓮紋盌
尺寸:直徑19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說明來源:
Chinese Porcelain Company,紐約,1990年代
紐約佳士得,2011年3月24日,拍品1322號
2982 北宋 定窯劃花番蓮紋葵瓣口盌
尺寸:直徑19cm
估價:HKD 600,000-800,000
說明:盌口呈葵瓣式,鑲銅扣稜,盌內刻劃八瓣番蓮,刀法寫意,輔以篦紋。通體施白釉,外壁釉流形成淚痕。
來源:
德馨書屋舊藏,臺北,1990年
參考一件同樣於盌心劃飾八瓣番蓮的定窯葵瓣口盌,原屬W.C. Alexander所藏,現為大英博物館館藏,並收錄在Margaret Medley,《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Ting and Allied Wares》,倫敦,1980年,圖版38號。
2983 金/元 定窯系印獅子滾球蔗段洗
尺寸:直徑18.8cm
估價:HKD 480,000-600,000
說明來源:
德馨書屋舊藏,臺北,1989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非常相似的例子,同樣內壁印獅子滾球紋,外壁一道凸線,定年金至元,見2014年臺北出版《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圖版III-18(圖一)。
2984 宋 白釉執壺
尺寸:高19.3cm
估價:HKD 250,000-350,000
說明;壺直口,折肩,圓腹,下部內收,足微外撇。肩腹交接處有弦紋一道,整器施白釉,積釉處略泛藍。
來源:
東京繭山龍泉堂
日本私人收藏,入藏於1980年代或以前
展覽
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注器》,和泉市,1986年,頁53,圖版94號。
福山城博物館,《中國古陶磁名品70選》,1989年10月21日-11月26日,編號27
2985 北宋 西村窯白釉鳳首執壺
尺寸;高19.8cm
估價:HKD 280,000-350,000
說明:此器鼓腹,長頸,上凸多道弦紋,注水口呈鳳頂花冠,前有短流,後有執柄。器腹飾兩朵對稱折枝花卉,花形豐滿,下部刻一圈蕉葉。整器通體施青白釉。
鳳首壺在唐代開始流行,並遠銷至東南亞,如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等地。廣州西村窯窯址出土過類似的執壺碎片。北京故宮博物院亦藏有一件幾近相同的西村窯鳳首執壺(見館藏編號:新188290)。
2986 高麗王朝12/13世紀 青瓷刻朵蓮紋長頸瓶
尺寸:高35cm
估價:HKD 80,000-120,000
2987 北宋 定窯系白釉膽瓶
尺寸:高22.6cm
估價:HKD 800,000-1,200,000
說明來源:
Gerald M. Greenwald及大谷弘舊藏 (根據收據)
2988 北宋/金 定窯系黑釉油滴小盌
尺寸:直徑8.3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2989 南宋 建窯黑釉兔毫盞
尺寸:直徑12.2cm
估價:HKD 240,000-350,000
說明:盞敞口,口呈醬色,其下黑褐釉漸同,底足無釉,露黑褐色胎,有刻字,但字形潦草,無法辨識。附現代漆盞託。
來源:
日本私人珍藏,入藏於1980年代或更早
2990 南宋 建窯黑釉兔毫盞
尺寸:直徑12cm
估價:HKD 100,000-150,000
說明:兔毫盞圈足厚實,內外均施黑、褐相間的兔毫釉,釉有垂流。
來源:
德馨書屋舊藏,臺北,1992年
2991 南宋 青白釉葵式盌
尺寸:直徑14.6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2992 南宋 龍泉青釉鬲式爐
尺寸:直徑15cm
估價:HKD 800,000-1,200,000
2993 元 龍泉青釉貫耳瓶
尺寸:高18.5cm
估價:HKD 600,000-800,000
2994 元 龍泉窯青釉獸耳銜環玉壺春瓶
尺寸:高23.5cm
估價:HKD 150,000-250,000
說明來源:
日本京都家族珍藏,於二十世紀上半葉入藏
2995 明初 龍泉青釉刻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尺寸:高33.5cm
估價:HKD 400,000-500,000
說明來源:
日本私人珍藏,於1980年代之前入藏
2996 明15世紀 龍泉青釉開光花卉紋繡墩
尺寸:高35.6cm
估價:HKD 120,000-180,000
說明來源:
日本私人珍藏,京都,入藏於1970年代
2997 明 龍泉青釉刻花卉紋大盌
尺寸:直徑36.5cm
估價:HKD 400,000-600,000
2998 明初 白釉寶珠鈕蓋罐
尺寸:高33.5cm
估價:HKD 500,000-700,000
說明:此類鼓腹短頸的大罐於元代十分盛行,見有龍泉青釉以及青花兩類,多配有荷葉蓋。該造型延續至明代,如南京博物院所藏一件洪武白釉荷葉大罐(高40.5公分),見《蘇る南遷文物:中國南京博物院藏寶展》,東京,1998年,頁30-31,圖版4號。自永樂朝開始,荷葉蓋轉變為折沿寶珠鈕較簡潔的造型,如永樂地層出土的一件龍紋青花大罐(高31.5公分),《景德鎮出土元明官窯瓷器》,北京,1999年,頁106,圖版48號。本罐的造型比例及尺寸與北京故宮的一件宣德青花花果紋蓋罐(高34.3公分)非常相似,蓋鈕形狀也如出一轍,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上)》,香港,2000年,頁114,圖版108號(圖一)。另可比較宣德地層出土兩件大型蓋罐,一施白釉(高61.9公分),一飾青花龍紋(高60.5公分),見《明代宣德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2015年,圖版65(圖二)及93,該二例的下腹較窄,與永樂罐較接近,寶珠鈕也較大。
2999 明萬曆 青花牽牛花紋盌
尺寸:直徑21cm
估價:HKD 240,000-320,000
雙圈六子楷書款
說明來源:
名古屋關戶家族珍藏,入藏於十九世紀(傳)
3000 明萬曆 青花花鳥纏枝蓮紋長頸瓶
尺寸:高26cm
估價:HKD 180,000-250,000
說明來源:
日本四國私人收藏,入藏於江戶時期
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一件相同例子,定年萬曆,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裡紅》(中),香港,2000年,圖168號(圖一),其中作者認為該瓶造型獨特,開清代紙槌瓶和搖鈴尊的先河。
3001 明嘉靖 青花戴勝桃樹紋盤
尺寸:直徑22.5cm
估價:HKD 400,000-600,000
著錄:
平野古陶軒,《中國古陶磁展》,九州島,1979年10月,圖錄圖版57號及封面
六字楷書款
說明來源:
平野古陶軒,東京;日本私人珍藏,入藏於1979年
展覽
玉屋百貨公司,《中國古陶磁展》,1979年10月,圖錄圖版57號及封面
3002 明 約1500年 青花四賢圖長方瓷板
尺寸:18.2×20.3cm
估價:HKD 300,000-500,000
說明來源:
日本私人珍藏,於二十年來購入。
日本漢學家久志卓真著(1898-1979)在木盒蓋底註明此瓷板稀有,年代屬於明初。
3003 明萬曆 五彩北海真人圖盤
尺寸:直徑23.2cm
估價:HKD 300,000-50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來源:
日本名古屋私人珍藏,於1996年購入
3004 明萬曆 五彩雲龍紋八稜盒
尺寸:寬14.5cm
估價:HKD 500,000-70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來源:
平野古陶軒,東京,入藏1970年代;日本私人珍藏
萬曆五彩八方罐是罕有的瓷器品種,暫只知一件器型、紋飾均一樣的相同例子,藏費城藝術博物館(館藏編號1905-202,a)。另可參考兩件萬曆五彩龍紋六方罐,一件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載於《故宮藏瓷:明彩瓷三》,臺北,1989年,圖版6-6c號(圖一);另一件2014年9月18-19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821號(圖二)。
3005 清康熙 礬紅青花海水龍紋盌 (一對)
尺寸:直徑18.7cm×2
估價:HKD 600,000-80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來源:
日本私人珍藏,於二十年來購入,此拍品購自東京。
3006 清康熙 釉裡紅團龍紋盌
尺寸:直徑14.5cm
估價:HKD 1,800,000-2,50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來源:
Stephen Junkunc III珍藏,購自Nagatani,1955年
紐約佳士得,1995年9月21日,拍品28號(一對之一)
展覽
S Marchant & Son,《Exhibition of Imperial Porcelain of Kangxi,Yongzheng and Qianlong》,London,6-25 June 1996,Catalogue pp. 22-23,no. 9
有數件同類的康熙例子經著錄,包括一件為玫茵堂舊藏,載於康蕊君著《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第2冊,倫敦,1994年,圖733號,後於2011年10月5日於香港蘇富比拍賣,拍品33號;另一件見John Ayers著,《The Baur Collection》,第4冊,日內瓦,1974年,圖A530號。
3007 清雍正 青花雙龍趕珠紋盌
尺寸:直徑9.5cm
估價:HKD 700,000-90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來源:
倫敦邦瀚斯,2012年5月17日,拍品279號
可參考一件紋飾、尺寸相同的例子,源自斯賓克,2014年5月28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1399號。
南京博物院藏一件紋飾非常相近但較大的雍正青花盌,見2003年上海出版《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155。文中提到清宮檔案中有「雍正七年仿燒白地青花龍盌,仿嘉靖窯」的紀錄,應是指南京博物院藏品及本拍品這一類青花發色帶紫的雲龍盌。
3008 清雍正 青花團花紋盌
尺寸:直徑11.4cm
估價:HKD 600,000-80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此盌青花發色清麗淡雅,釉質潤澤透淨,應系仿成化官窯器。亦見另一款雍正青花團花饅頭盌,盌壁較淺、臥底,如2004年11月9日倫敦佳士得曾拍賣一件,拍品160號;蘇富比香港2010年10月8日拍賣另一件,拍品2274號。
3009 清雍正 青花結帶寶杵梵文盤
尺寸:17.4cm
估價:HKD 300,000-50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雍正青花寶杵梵文盤有兩種尺寸,本拍品屬大號,同類例子包括一件藏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著錄於He Li,《Chinese Ceramics》,1996年,圖版591號; 另一對為Falk舊藏,2001年10月16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156號。小號例子可參考2011年6月1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一例,拍品3919號。
此種盤子以成化瓷為原型,例如大英博物館藏一件成化寶杵紋盤,著錄於J. Harrison-Hall,《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倫敦,2001年,圖版6:10。
3010 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紋盌
尺寸:直徑11.8cm
估價:HKD 400,000-50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本盌以深色青花勾線,內填淡雅鈷料,仿照明代成化宮盌樣式。亦有較小的同類雍正例子,如紐約佳士得2014年9月18日曾拍賣一件7.1公分寬的同紋飾酒杯,拍品939號;另一件(同樣7.1公分)2010年5月26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1371號。
3011 清雍正 藍釉盤
尺寸:直徑17.5cm
估價:HKD 180,000-26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3012 清雍正 藍釉暗花龍戲珠紋盤
尺寸:直徑18.4cm
估價:HKD 500,000-60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來源:
香港佳士得,2013年11月27日,拍品3495號
3013 清雍正 鬥彩纏枝花卉紋盌
尺寸:直徑11.8cm
估價:HKD 700,000-90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存世的雍正鬥彩花卉紋盌大體基本圖樣相同,但細節及副飾略有變化,而當中以本盌紋飾最為豐富、顏色最為多彩明豔。可參考各紋飾略異的同類例子,如麥雅理珍藏一例,1990年于敏求精舍三十周年展覽中展出,見香港藝術館出版《歷代文物萃珍》,圖版163號;日本梅澤紀念館珍藏一件,見1973年日本出版《陶磁大系》,圖版65號;Paul及Helen Bernat伉儷珍藏一對,1988年11月15日於香港蘇富比拍賣,拍品15號;一件為Elphinstone舊藏,1998年6月15日拍賣,拍品162號。
3014 清雍正 鬥彩加粉彩九桃紋盤
尺寸:直徑18.8cm
估價:HKD 1,200,000-1,80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此盤紋飾非常罕見。近似例可參考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27日拍賣一件,拍品58號;Goldschmidt舊藏一件,後於香港蘇富比1990年11月13日拍賣,拍品36號;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拍賣一件,拍品657號,後再於2015年6月3日拍賣,拍品3145號。
另可比較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件僅飾青花輪廓的例子,典藏編號為故瓷–008899。
3015 清雍正 粉彩沒骨蝶戀花小盌
尺寸:直徑9.2cm
估價:HKD2,000,000-3,000,000
單圈六字楷書款
說明:此盌造工精緻,以細膩柔和的沒骨法描繪兩隻蝴蝶飛舞於花叢洞石間,塑造春日明媚的愉快氣象,色彩淡雅內斂,為雍正官窯器中之精品。
可參考紐約蘇富比2015年3月18日拍賣一套五件粉彩沒骨花蝶紋酒杯,尺寸較小,但紋飾及畫風均與本盌相若,見拍品280號;及倫敦蘇富比2010年11月10日拍賣一對,拍品117號。
3016 清雍正 粉彩沒骨梅菊紋酒杯 (一對)
尺寸:直徑6cm×2
估價:HKD 800,000-1,200,000
單圈三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此對酒杯畫工細膩,以沒骨法繪畫,色彩淡雅柔和。書單圈三行楷書款的官窯器非常罕有,可參考紐約蘇富比2015年3月18日拍賣一套五件粉彩沒骨花蝶紋酒杯,尺寸與本器一樣,拍品280號;及倫敦蘇富比2010年11月10日拍賣一對,拍品117號。
3017 清18世紀 郎窯紅釉長頸膽瓶
尺寸:高42cm
估價:HKD 600,000-800,000
說明:此器直口,細長頸,鼓腹,圈足。外壁施紅釉,釉面開片,足部可見內底上有白釉,而器內及足內白釉開片則呈米湯色。整器釉質光亮。
來源:
山中商會,編號2〈根據標籤〉
紐約蘇富比,1982年6月4日,拍品228號
香港蘇富比,2011年4月8日,拍品3044號
3018 清18世紀 豆青釉凸雕蟠虺紋腰圓花盆
尺寸:寬19.3cm
估價:HKD 500,000-800,000
說明:花盆折沿,沿邊一圈回紋,外壁飾蟠虺紋,下承四如意雲頭形足,腹部下緣一周蓮瓣紋,近足處則凸飾一圈乳釘紋。整器施豆青釉,釉色淡雅,積釉處光潤透明。
來源:
倫敦佳士得,2007年5月15日,拍品257號
紐約佳士得,2010年9月16-17日,拍品1443號埃斯肯納齊,倫敦,入藏於2010年
3019 清雍正 仿汝窯八卦紋琮式瓶
尺寸:高28.2cm
估價:HKD 1,200,000-1,800,000
六字篆書款
說明來源:
日本私人珍藏
署雍正款的琮式瓶極為稀少,著錄過的例子寥寥可數。香港佳士得曾拍賣一件較小的雍正仿哥釉琮式瓶(24.1公分),見2008年12月3日,拍品2562號。另見一件更小的雍正仿官釉琮式瓶(23.2公分),2000年10月30日於香港蘇富比拍賣,拍品125號。
3020 清乾隆 仿灑金銅釉簋式爐
尺寸:14cm
估價:HKD 800,000-1,200,000
六字篆書印款
3021 清雍正 黃地綠彩嬰戲圖盌
尺寸:直徑14.9cm
估價:HKD 400,000-500,000
雙圈六字楷書款
3022 清乾隆 粉彩御題雞缸杯
尺寸:直徑8cm
估價:HKD 600,000-800,000
《大清乾隆仿古》 篆書款
說明:杯敞口,深腹,臥足。外壁通體繪庭園雞戲圖。庭園中洞石嶙峋,牡丹爭豔,雄雞昂首前行與童子嬉戲,四隻小雞隨母雞覓食。留白處墨彩書「李唐越器人間無,趙宋官窯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頗多,堅脆之質於焉辨。堅樸脆巧久暫分,立德踐行義可玩。朱明去此弗甚遙,宣成雅具時猶見。寒芒秀採總稱珍,就中雞缸最為冠。牡丹麗日春風和,牝雞逐對雄雞絢。金尾鐵距首昂藏,怒勢如聽賈昌喚。良工物態肖無遺,趨華風氣隨時變。我獨警心在齊詩,不敢耽安興以晏。乾隆丙申,御題」。詩尾落紅彩「三」(幹)圓印文、「隆」篆書方印文。底書青花「大清乾隆仿古」篆書款。
此杯為乾隆帝賞玩之物,他好古慕雅,對欣賞的古物往往加以仿製。此器雖不似成化造器纖巧輕盈,然造型精巧,胎質瑩潤,釉色豔麗秀雅,繪圖栩栩如生,彌足珍貴。此器制於丙申年,為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
同樣的乾隆粉彩題詩雞缸杯可見於故宮博物院、北京首都博物館等著名典藏機構。
3023 清乾隆 青花蓮託八吉祥紋蓋盉
尺寸:寬23cm
估價:HKD 1,500,000-2,000,000
六字篆書款
說明來源:
香港蘇富比,2003年4月27日,拍品227號
香港蘇富比,2006年4月10日,拍品1685號
3024 清乾隆 珊瑚紅地白花纏枝蓮紋盌 (一對)
尺寸:直徑12.5cm×2
估價:HKD 1,200,000-1,800,000
六字篆書款
說明來源:
The Chang Collection,芝加哥The Goldschmidt Collection of Qing Imperial Porcelain,香港蘇富比,1991年11月13日,拍品28號
展覽
S. Marchant and Son,《Exhibition of Qing Mark and Period Monochrome and Two-Coloured Wares》,倫敦,1992年6月7日至26日,圖錄編號48
3025 清嘉慶 青花纏枝八吉祥番蓮紋三足爐
尺寸:直徑22.5cm
估價:HKD 600,000-900,000
六字篆書款
3026 清乾隆 珊瑚紅釉瓜形蓋罐 (一對)
尺寸:高12.5cm×2
估價:HKD 350,000-400,000
描金六字篆書款
說明來源:
Chait Galleries,紐約(根據標籤)
3027 清嘉慶 粉彩萬花錦紋盌
尺寸:直徑11cm
估價:HKD 300,000-500,000
礬紅六字篆書款
說明:粉彩「萬花錦」裝飾手法首見於雍正官窯器,於乾隆年間臻於成熟,紋飾越趨繁複。本器承襲乾隆風格,用色豐富,構圖繁而不亂。可參考一件尺寸略大的嘉慶萬花錦盌(13公分),底書青花款,2015年9月17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2073號。
3028 清乾隆 絳色紗納繡彩雲金龍紋吉服
尺寸:長108.5cm;寬169cm
估價:HKD 400,000-600,000
說明來源:
1995年購於香港
3029 明萬曆 織錦聖旨
尺寸:270×30cm
估價:HKD 150,000-250,000
說明:此詰命成於萬曆三十四年七月二十日(1606年)。張養蒙,生卒不詳,萬曆5年(1577)年受封進士,後升戶部右侍郎,獲賜此聖旨晉升戶部尚書。
3030 清 琥珀朝珠
尺寸:直徑1.3cm
估價:HKD 250,000-400,000
3031 明末/清初 琥珀雕送子觀音像
尺寸:高11cm
估價:HKD 300,000-500,000
說明來源:
山中商會,紐約,1940年12月10日
Georges Estoppey(1889-1970),瑞士,編號97
巴黎蘇富比,2011年12月15日,拍品38號
展覽
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Georges Estoppey Collection of Jade》,華盛頓,1942年1月15日-3月1日
3032 清 鎏金銅鑲珊瑚寶石雙龍戲珠紋領約
尺寸:直徑19.5cm
估價:HKD 150,000-250,000
3033 清乾隆 掐絲琺瑯纏枝八吉祥紋盌
尺寸:直徑9.8cm
估價:HKD 120,000-150,000
雙方框六字楷書刻款
3034 清乾隆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杯 (一對)
尺寸:直徑6.9cm×2
估價:HKD 100,000-150,000
雙方框四字楷書刻款
3035 明16/17世紀 鎏金銅花鳥纏枝蓮紋雙龍耳瓶
尺寸:高43.5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內造」款
說明:明代銅器之器形多源自青銅器,本瓶應以青銅壺為藍本。近似例可參考一件器型、紋飾相仿者(高52公分),其於2012年11月6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拍品171號,以及器型類似的一例,載於《The Second Bronze Age: Later Chinese Metalwork》,香港,1991年,圖版64號。此瓶外底鑄款「內造」二字,故推測其應為內府監造之物。
3036 明16世紀 鎏金銅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雙衝耳三足爐
尺寸:寬12cm
估價:HKD 400,000-600,000
說明來源:
倫敦佳士得,2010年11月9日,拍品232號
3037 明崇禎 銅沖天耳三足爐
尺寸:12.6cm
估價:HKD 300,000-500,000
說明:此爐爐身為扁鼓腹,下承三乳足,兩側飾對稱沖天耳,底部中央署方框「大明崇禎年制」三行六字陽文楷書款。
3038 晚明 局部鎏金銅錯銀纏枝蓮紋筯瓶
尺寸:高11.4cm
估價:HKD 150,000-250,000
「胡文明制」刻款
說明:可比較一件紋飾一樣的小瓶,底同樣刻「胡文明制」款,惟器形為壺式,展覽於Gerard Hawthorn Ltd Oriental Art,《Oriental Works of Art and Miniatures》,倫敦,2007年冬,圖錄圖版34號。
3039 清初 灑金銅螭龍耳三足爐
尺寸:寬36cm
估價:HKD 100,000-150,000
3040 明末/清初 銅封神演義人物故事圖象耳三足爐
尺寸:高32.7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3041 清道光/鹹豐 申錫制宜興段泥磚文「赤烏元年」方壺
尺寸:高14.9cm
估價:HKD 80,000-120,000
款識
申錫、茶熟香溫
3042 明萬曆己亥年(1599) 吳申伯制百老圖圓墨
尺寸:直徑14.2cm
估價:HKD 80,000-120,000
「梧竹居」款「溪提金汁勝興」款
說明來源:
日本政治家犬養毅(1855-1932)壺中居,東京
日本私人珍藏,於1930年代入藏
德川美術館館藏一例明代吳申伯制百老圖墨,載於《德川美術館藏古墨》,京都,1991年,圖版62。另有尹潤生故藏一例,載於《四家藏墨圖錄》,上海,2006年,頁128-129。關於吳申伯及其作品之討論,可參見王儷閻與蘇強著《明清徽墨研究》,上海,2007年,頁95,圖版4.45號。
3043 明萬曆 百子圖圓墨及百馬圖圓墨 (一組兩件)
尺寸:直徑14.5cm×2
估價:HKD 150,000-250,000
說明來源:
日本政治家犬養毅(1855-1932)壺中居,東京
日本私人珍藏,於1930年代入藏
3044 清康熙 戧金填漆鳳凰于飛紋如意
尺寸:長41.3cm
估價:HKD 120,000-180,000
3045 清乾隆 剔紅水波寒梅紋長方盤 (一對)
尺寸:16.3×11.5cm×2
估價:HKD 150,000-250,000
3046 清乾隆 剔彩群仙祝壽圖百寶圓蓋盒
尺寸:直徑28.8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說明來源:
法國私人珍藏,入藏於十九世紀末(傳)
3047 宋 褐漆盞託
尺寸:寬16.8cm
估價:HKD 100,000-150,000
說明來源:
香港佳士得,2014年11月26日,拍品2903號
3048 宋或以後 褐青玉蓮花佛供缽
尺寸:直徑12.2cm
估價:HKD 500,000-700,000
說明:此供缽為青玉質,外壁浮雕蓮瓣一周,腹較深,缽心凸雕蓮蓬,並有蓮瓣刻繞內壁一圈。
3049 金 青白玉龜鶴齊壽鏤雕玉牌
尺寸:寬9cm
估價:HKD 150,000-200,000
說明:玉為青白玉質,上雕一道人坐於樹下,有童子侍立在旁,下方亦刻飾一龜一鶴,整體層次分明,紛繁錯落。
3050 金 灰青玉雕瑤池金母紋牌飾
尺寸:寬8.5cm
估價:HKD 100,000-150,000
3051 明萬曆 掐絲琺瑯框嵌玉纏枝蓮紋硯屏
尺寸:高21cm
估價:HKD 300,000-500,000
說明:此桌屏整器飾以銅胎掐絲琺瑯,屏心與座可分拆,屏面呈長方形,一面中央嵌玉雕雙龍戲珠,輔以江芽海水紋,另一面則飾四朵纏枝蓮花。PROPERTY FROM THE YEN-LIN SHUI GE COLLECTION
3052 宋 白玉羊把件
尺寸:長4.5cm
估價:HKD 100,000-180,000
說明來源:
揅琳水閣珍藏
3053 明 褐玉臥馬
尺寸:寬6.5cm
估價:HKD 150,000-250,000
說明:後腿曲撐,一腿與馬嘴相連,刻線雕飾尾鬃。
3054 明 墨白玉嬰戲把件
尺寸:高(5.5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3055 宋/明 白玉鏤雕壽字歲寒三友紋飾
尺寸:直徑7.3cm
估價:HKD 60,000-80,000
說明:以壽字為紋飾的玉飾早於宋代既已出現,但於明清二朝較為流行。試比較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件宋代玉鏤雕壽字竹節式環形飾,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香港,1995年,頁54,圖版45號;以及一套明代鏤空「壽」字帶板,見同上,頁209,圖版168號。另參考劉瑞隆先生珍藏一件明代白玉透雕帶板,上刻壽字、兔子及蓮花為飾,載於《閣有天珍:中國文房玉雕》,香港,2008年,圖版86號。
來源:
美國私人珍藏
歐洲私人珍藏,1997年入藏
3056 明 玉馬擺件
尺寸:長9.4cm
估價:HKD 180,000-300,000
說明來源:
揅琳水閣珍藏
3057 清18/19世紀 白玉雕合歡擺件
尺寸:寬7.5cm
估價:HKD 180,000-280,000
說明來源:
揅琳水閣珍藏
3058 清18世紀 白玉雙鵝獻瑞擺件
尺寸:寬13.3cm
估價:HKD 300,000-500,000
3059 清18世紀 黃玉神鹿把件
尺寸:長5.4cm
估價:HKD 80,000-120,000
3060 清 黃玉蟾蜍石榴擺件
尺寸:寬8cm
估價:HKD 100,000-150,000
說明:此擺件以蟾蜍叼石榴為題材,蟾蜍呈匍匐狀,背面凸雕疙瘩。
3061 清18世紀 白玉瑞雞把件
尺寸:7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說明:玉雞尖喙圓目,圓雕頭部,並以陰線刻出羽毛。
3062 明末/清初 白玉太獅少獅擺件
尺寸:長8.5cm
估價:HKD 100,000-150,000
說明來源:
日本京都家族私人珍藏,於二十世紀上半葉入藏
3063 清19世紀 青金石雕山水圖山子
尺寸:高25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說明來源:
Ernest Cassel爵士(1852-1921)(傳)
3064 清18世紀 青白玉四海昇平擺件
尺寸:長8.5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說明來源:
德國家族私人珍藏,購自於1922年之前
3065 清18世紀 白灰玉人物故事圖鼻煙壺
尺寸:高6.5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著錄:
《Journal of the Snuff Bottle Society of America》,1972年12日,頁19,16號John Gilmore Ford,《Chinese Snuff Bottles: The Edward Choate O』Dell Collection》,巴爾地膜,1982年,7號
說明來源:
美國Edward Choate O』Dell收藏
3066 清 玉扳指五件及翠玉扳指一件
尺寸:直徑3.5cm×6
估價:HKD 200,000-300,000
說明:褐玉扳指上刻乾隆御題詩:器非不求舊,古玉得柑黃。量質堪為韘,佩文漫刻章。色疑星表瑞,規似月標礦。射鵠今稀用,佽之愧莫遑。(《題古柑黃玉韘》,著錄於《御題詩餘集》卷十二)、乾隆乙巳年御題。印:古璞。
來源:
揅琳水閣珍藏
3067 清18世紀 黃玉鏤雕齋戒牌
尺寸:長6cm
估價:HKD 120,000-180,000
3068 清18世紀 白玉雕梅花玉牌
尺寸:高6cm
估價:HKD 180,000-250,000
說明:玉牌正面刻一折枝梅花,背面則有「太簇」二字。
3069 清18世紀 白玉二喬讀書圖牌
尺寸:高5.6cm
估價:HKD 280,000-350,000
更多精彩推薦:
佳士得專家科普,怎麼看中國古代瓷器年款
2017香港佳士得秋拍——樂從堂藏明代宮廷珍器
2017香港佳士得秋拍——暫得樓藏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
2017香港佳士得秋拍——詹姆斯·桑頓醫生珍藏中國重要瓷器
2017香港佳士得秋拍——御苑·文心·匠藝·明代器物書畫晚間拍賣
2017佳士得香港秋拍「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十件焦點拍品
獲取古玩拍賣信請關注典藏拍訊微信公眾號
guwan1998
參加拍賣請加微信號
guwanyuansu
廣告投放請聯繫
13641627067 陳先生 13818437994 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