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不肯去觀音》時,導演找來兩個版本的梵唄音樂,一個出自聲名顯赫、屹立樂壇近三十年的天后,一個出自她。
導演讓對她們的聲音比較陌生的90、00後投票選出最打動自己的版本……孩子們不約而同地把票投給了她,使得她的梵音成為了那部片子的主題曲。
「她的音樂好像是仙樂!從聲音到意境都有奇特的仙氣……」古琴大師李祥霆如是說。
「她的音樂把我從沮喪、絕望中打撈了出來。」 一位抑鬱症患者如是說。
「是她的歌聲使我開始接觸禪與佛教,並最終成為一名以普度眾生為己任的出家人。」——一位法師如是說。
一名腦癱少年,長期聽她的梵音後,身心狀態有了明顯改善。或許,當那靜謐的音符敲擊心靈時,大腦的思維能力也在逐漸完善, 而這又使得他在各種身心的康復訓練中最大程度受益……最終,他創造了從腦癱少年到博士後的奇蹟。
一位成功企業家, 在事業上順風順水、兒女們很有出息時決定出家。 用朋友的話說, 他對紅塵沒有心灰意冷、痛不欲生,相反他春風得意,生活幸福。 這樣的出家,是真正的因心之自在之門被開啟而做出的抉擇,而做出這個抉擇的緣起,是她的音樂。
「當那些音符滑過腦海時,我渾身每一個細胞都似乎進入了,沒有時空阻礙,沒有語言障礙的神奇空間,在那一刻,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一場梵唄音樂演唱會後, 一位素昧平生、在西藏閉關三年的比丘尼法師走到她面前,微笑著撲到她懷裡,好似孩子找到了久別的母親。「閉關那些年,每當我的信念、意志力開始動搖時, 您的音樂都能讓我找到那讓心靈重生出寧靜、慈悲與智慧的力量。」
她從「錢」途無限的香港發燒音樂天后楊小琳,搖身一變,成了妙音天女敬善媛。她的形象出現在了紐約時代廣場。
她的梵唄音樂被作為胎教音樂、療鬱音樂、禪茶音樂、養生音樂、瑜伽音樂、冥想音樂、禪舞音樂、靜心音樂和清磁場音樂,流入了社會各個角落,成為了淨化人心的一股清流……
相信嗎?這位玩轉樂壇,演繹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的作品遊刃有餘的她,竟然是學金融出身,能走上音樂之路竟純屬偶然!
「我的父親母親都是音樂愛好者,他們非常喜歡唱頌歌劇和戲劇。小時候的我,每天清晨是在音樂聲中被叫醒的。我對音樂有極強的記憶力,一般聽一遍就會唱了,生活中經常會像百靈鳥一樣的到處唱歌,留給別人的印象也是她嗓子特別好,甜美愉快。於是就有人建議我去參加音樂比賽,在比賽中,我得了冠軍,而且是英文歌的冠軍,於是便開始有唱片公司請我錄唱片,唱片面市後竟然非常受歡迎……」
她在歐美長大,卻在國學底蘊深厚的父親的栽培下,對古詩文頗有造詣。 後來, 她到香港發展,別出心裁地在受西方文化浸染百年的當地,推出了有濃鬱中國文化特色的唐詩宋詞專輯《綠蓑衣》。那純淨悠揚的聲音,如一股清風,先是風靡香港而後遍及全國。 短時間內,她成為幾十家音樂臺的榜主冠軍,唱片遠銷到歐美東南亞……而後她又錄製了新紀元音樂、爵士音樂,她的限量版唱片,被炒到千元以上一張。
如此燦爛的起點卻沒能成為讓她在名利路上乘勝追擊的跳板。開始走紅後,她應邀出席了不少慈善活動,接觸到許多佛教徒,每當有星雲法師、聖嚴法師這樣的大德到香港時,他們就帶她去親聆開示,通往智慧與自在的心靈之門就此打開……
「那時我也聽到很多梵唄音樂,內容非常好,但是製作手法不精緻。不能深入人心,我就有了作梵唄音樂的想法……」
她的新夢想讓唱片公司製作人非常崩潰,「如果你唱爵士樂,投多少資我們都願意,但做梵唄音樂就……」
資金上的短缺,並沒有讓她打消做梵唄音樂的念頭,她堅信融入了佛學智慧的音樂能給無數人帶來真正的心靈撫慰,再難也值得做!
「我的第一張梵唄音樂專輯《如來雲水月》,就是我自己出資打造的。 那時願意為梵唄音樂作曲的人很少,我就自己來!」
她在音樂上有常人難以想像的天賦,通常只需花十分鐘,便能作出一曲悠揚飄逸、滌塵潤心的梵音……
「這像是冥冥中註定的安排,是前世的願,不曾遺忘,不生不滅。空靈與安靜的能量是每個人本自具足,只是需要一個切入點來開啟……」
而那些能讓人開啟這些能量的旋律,似乎也早伏在了她的潛意識中……
她的信手拈來的梵音, 讓無數人改變了整個人生,引述幾例,不光是為了讚嘆她的天籟之音,更為讓我們每個人看到心中那個渴望寧靜又蘊含著無窮潛力的自己。
溪聲儘是廣長舌,
山色無非清淨身。
當我問,為什麼她的音樂能給人如此深的啟迪時,她回應了上邊的偈子。
「佛陀的聲音遍在大自然中,涓涓的流水聲,清靈的鳥叫,一片葉子飄落、風聲、雷聲,都是佛陀的說法聲。蓮花開放亦有聲,佛音無處不在。靜心聆聽,萬物都是我們的老師……隨時都可能開悟。」
她很慶幸自己,能夠通過梵唄,傳播來自心靈的純淨與力量。
「唱頌夢唄,是學習、禮敬、讚美佛菩薩的重要藝術形式之一,是通過耳根圓通法,不經意間為眾生種下善意的種子。這種音聲,讓人感覺安全、溫暖、親切,能令人遠離顛倒夢想、放下欲望、生起出離心,在一念清靜中遠離生死的恐懼,看淡一切、如來如去、自在安樂。」
「在梵唄的唱頌中,那些音符,有時像母親般和你親切交談,給你撫慰,給你最原動的力量;有時像孩子般本真、簡單、柔軟;有時像老人般深沉、遙遠、淡然……」
而所有的這一切,都讓你重新認識自己,那個「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的因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自己。
「用音聲的超凡脫俗,令眾生有不一般的境界體驗——生在塵世間,卻又不為塵世俗情所擾;擁有真正活在當下和面對一切未來的勇氣……這是智慧的藝術而不是乏味的說教……」
聽她娓娓道來梵樂之妙,我的心也沉浸在安詳柔軟的氛圍中……其實,無需音樂, 她的聲音本身就極具溫暖的攝受力,這讓我不禁問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您是如何擁有美妙的、有能量的音聲的?您又是如何保護嗓音的?
「音色的形成,當然是要感恩父母的給予和諸佛菩薩的加持,而不言人我是非、是最好的養生、養聲、養德的秘籍。」
「好聽的,不僅是歌聲與音色,有時一句真誠善意的讚美的話會更加悅耳動聽!上等人,人捧人;中等人,人比人;下等人,人踩人。人的語言可以為你修無量的福報,也可以令福報化為烏有。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所以在生活中,無論你是認真的,還是開玩笑,都切記不要尖酸刻薄。即使我們每天飲最清香的茶,喝最甘甜的水,如果身口意不清淨,心靈一樣會被汙染,所以我們要常護念,護清靜的善念!
我們要常常隨喜讚嘆別人的善行善語。常說愛語、柔和語、讚頌語、清淨語、調和語、增益語、懺悔語、恭敬語、謙和語、法語……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
話音落處, 我已能真實體味到內心的清涼,緊接著,耳邊又響起了這樣美妙的字句:
「我的夢想是,讓我們生活中的大街小巷,乃至盡虛空、遍法界,都能梵音飄揚。每個人都善言美語、這世界滿天花語,沒有名利的紛擾。大家互敬互讓、心存善意、互相包容、無有恐怖。」
這是一個用生命來演唱梵音,來踐行愛的人。
採訪中,她不提自己在這條人跡鮮至的路上經歷了幾多艱辛,卻在提到一些聽眾回饋給她的愛時,感恩落淚。
她唯一的煩惱是,一些還沒有真正開始修行的人,看到梵唄音樂的市場潛力,便製作起梵唄,那是沒有靈魂的、無法叩開自他智慧之門的音聲……
採訪歷時了兩個晚上,我靜靜地看著她的留言、聽著她的心語,品味著她的體悟,耳畔不斷響起的是她作曲、演唱的一首歌……
自在腰身立沙洲,
浮雲閒映碧波心。
採蓮歌中根塵斷,
天涯無處不知音。
輪迴大夢中,我們孤獨來去。但浮雲本閒,清波原碧。當我們在渺渺清音中,於白雲深處、心湖澄處,去採那朵本無所染的純淨之蓮時,在柔軟的慈悲與浩瀚的平等心中,所有你、我、他,都融成了「我們」。如是,天涯無處不知音!
來源 | 令見
文 | 青草令
( 編輯 | 薏妃 審稿 | 世平)
推薦閱讀
仁煥法師:身體有病了,用藥治不好,怎麼辦呢?
他聲名可以不輸撒貝寧、何炅,卻在名利最勝時轉身, 踏上一條鮮有人走的路
寂靜說法:做好事,是為了得到福報,這正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