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每年高考作文題必上熱搜?網友的答案扎心了,康輝的答案走心了|...

2020-12-24 中國教育報

2020年7月7日,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延期一個月後,2020年高考在萬眾矚目中拉開帷幕。每年高考,高考作文題必上熱搜。媒體各展其能,名師點評、作家模擬;朋友圈、微博也全是「作文大賽」的「參賽選手」,或調侃,或吐槽,或回憶……

為啥每年高考作文題必上熱搜?為什麼成年人每年只關心高考作文題,不關心其他學科的考題?快來和中教君一起看看廣大網友和主持人康輝的答案吧~

為啥每年高考作文必上熱搜?

康輝這樣回答

為什麼只有作文題享受如此待遇?不少網友開玩笑說,那是因為畢業多年,數學、物理這些學科連題目都看不懂,只剩作文題還能說三道四……

在《主播說聯播》節目中,康輝也談及這一話題:為什麼成年人每年只關心高考作文題,不關心其他學科的考題,而最扎心的答案就是,因為其他學科的考題,我們已經看不懂,答不出來了。

我覺得這個答案「戳中」了一部分真相,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在於,每一年高考的作文題往往會提到我們的身邊人、身邊事,不僅僅是讓參加高考的同學們,也會讓更多成年人由此再去想一想生活當中面臨的那些問題,想一想生活當中的意義。

其實生活當中我們每天都在答題,比如說現在的防汛,還有我們一直在堅持的抗疫,我們曾經、正在、繼續要為答好這些題而努力。我們也相信有一分實實在在的付出,才會有一分一分的積累。要繼續給今年高考的考生們加油,同時也給在生活當中不斷在答題的每一個人加油!

文以載道的情懷

決定了人們對作文的特殊情結

「文以載道,字傳千古」,是中國古代文人千百年來賡續不斷的文化傳統。一篇文章反映時代精神、激揚家國情懷,古今中外亦概莫能外。作文既是對考生語言運用能力、人文素養和思維品質的全面檢測,也是反映一個時代社會思潮的縮影。一道好的作文題,不僅能成為時代的影子,讓人終生銘記,而且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根鑄魂,起到以文化人的育人作用。

《光明日報》刊發評論稱,今年的作文題大部分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毫無意外,抗疫成了最重要的議題。全國新高考Ⅰ卷直接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全國Ⅱ卷的中國青年代表演講稿,給出的材料以抗疫中的中外互助合作為主;天津卷的「醫務工作者厚重防護服下疲憊的笑臉」,觸動人們的心靈;上海卷的題目談論的是轉折以及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的作用,這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今年的疫情。其他幾份考卷的題目緊扣的是對自我和時代的認識。

△點擊圖片查看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

這些題目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抗疫的主題自不必說,全國Ⅰ卷的評價歷史人物,全國新高考Ⅱ卷的講述風土人情、歷史掌故或名人故事,雖然與時事關聯不大,但對學生歷史文化知識的考察只是底色,更深入考察的肯定還是學生們對歷史的思考與判斷。

這些題目還有著濃厚的思辨色彩,不少題目都可以看成是從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衍生而來。全國Ⅲ卷是給自己畫像;浙江卷是自我定位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江蘇卷是人與信息同溫層之間彼此塑造的關係;北京卷的題目一個是信息對人的影響,另一個以「每一顆衛星都有自己的功用」為聯想,其實也是關於個體與群體、自我與他人的關係。上海卷的思辨性最強,簡直堪比曾經網上流傳的充滿了哲學意味的法國作文題。

高考作文題對應的並不只是考生們的寫作水平,自古文史哲不分家,語文學習一直都有很強的綜合性。考試難免有套路,但是好的題目卻可以儘量避免「套路」和「八股」。作文從來不是單純考察學生的文學素養、行文技巧和修辭手法,也不是靠考前突擊能提高的。一個考生平常有較寬的知識面,並勤於思考,面對作文題時往往會有較好的發揮。

高考作文題影響的不只是這一屆考生的成績,它還極具導向性。具有現實意義的題目可以讓孩子們不再「兩耳不聞窗外事」;發散性強的題目可以讓課外閱讀受到更多鼓勵;思辨性強的題目則能夠讓老師更重視邏輯訓練。現在的作文體裁,也不局限於議論文,還包括實用性較強的主持詞、演講稿、發言稿,這些即使在學生畢業工作以後,都有很大可能性會用得到。

 

作文題越貼近現實,越具有超出題目本身的價值。全民熱議作文並非壞事,這些題目像一束光,照向了我們剛剛走過的來時路,我們雖然已經不用考試,但是卻多了一次再思考的機會。

文字的感染力量是無可替代的,我們這些已經畢業了很久的成年人,或許已記不清數學方程、物理定律、化學元素,但是那些曾經打動過我們的詩詞歌賦、文章書籍,那些「文以載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思想情懷卻會與我們骨肉相融。

各行各業人士

共寫高考作文

英雄總是在逆境中奮起,人才總是在磨鍊中誕生。現實告訴我們,要牢記歷史,不忘初心,在回溯民族發展歷程中體悟為人處世之道、家國同構之理,在戰勝現實困難過程中實現自我認知、自我成長,了解世界、創造未來。

今日之中國,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禮,變得更加團結,更加強大,有太多故事可講,有太多話語要說。正值2020年高考,中國教育報邀請醫學工作者、警察、大學生志願者、海外留學生等不同職業人士,與考生共寫高考作文,請他們以自己的視角抒發情感,全國同心同德,攜手前行。

「繭房」之外,是你的未來

吳錫平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出自2000多年前《戰國策》中的話,精準地描摹了當今智能互聯時代我們很多人的網絡生存現狀。

是的,在線上,在雲端,我們正越來越多地棲居在微信群、QQ群、誇誇群等各種群組裡,棲居在微博「關注」列表裡、微信公眾號訂閱欄裡。「因為愛,所以愛」,「趣不同,不相為謀」,我們越來越多地憑藉愛好和興趣,有目的地選擇「同類項」,與趣味相近者抱團。或因信服,為「意見領袖」而贊;或因崇拜,為「愛豆」轉發;或因親情友情,為朋友圈熟人留言。

這是一個頗具象徵意義的圖景:在無邊無界、無窮無盡的網際網路上,我們正越來越樂於蟄居在信息的「繭房」中。「近」我者贊之、挺之,「遠」我者無視之,甚至鄙視之。興趣相同、氣味相投,是我們共同的名片。我們把「一切皆有可能」,簡省縮略為「我喜歡,我存在」。我們在這樣的「繭房」裡一點點形塑未來的自己、類型化的自己。

網際網路生而自由,而我們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頗為弔詭的是,這枷鎖恰恰來自我們自己。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說過,人不過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蘆葦固然脆弱,疾風可摧折,雨雪可壓垮,但思想讓人擁有無比高尚的尊嚴,讓人屹立在天地之間。回望人與自然共生的幾百萬年,走出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走過刀耕火種的農耕文明,迎來工業社會、信息社會,進而向智能時代進發,思想是人最大的依憑。網際網路時代,人依然脆弱,但思想的光芒閃耀奪目,引領人類文明達到了亙古未有之高度。

而思想的生發,在於不趨同、不盲從,在異質中掘金,在質疑中演進。同質化、圈子化,恰恰是創新、創造和思想進步的大敵,它讓活力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錯,興趣是我們的通行證,但「繭房」卻是我們的「舒適區」,是煮熟青蛙的那鍋溫水。《哈利·波特》裡有一句話:「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人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世間萬物繽紛多彩,我們也因為獨一無二而為這多彩賦魅、賦能。在越來越智能的生活裡,讓我們的腳步慢一些,等等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心性回退一些,守住我們原初的熱愛。穿行在人類社會這溫暖與百感交集的旅程裡,讓我們多保持一點好奇、警醒、開放和包容。

「繭房」之外,思想無界;「繭房」之外,是你的未來。

(作者系揚州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江蘇卷)

做生命之帆的掌舵人

萬仞雪

「願你們被世界溫柔以待」,是許多長輩對於00後一代的期許,而00後自身似乎也習慣了擁有一個溫暖而可期的人生,這往往也容易讓他們失去對那些突如其來的「意外」的抵抗力,甚至在未知面前陷入「不可知論」的泥沼與不知所措的惶恐之中。

正如作家斯賓塞·詹森所言,「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變化看似讓人生蒙塵,那些意料之外的事件帶來的轉折與突破,其實真實地丈量著個體乃至國家與人類的無限潛力,生命本身也因而變得厚重。

突然發生的「意外」會激發人對抗逆境、奮勇拼搏的潛力。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武漢。最初,我同周圍的朋友一樣,被焦慮、無助與緊張的情緒淹沒。那時,每天問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為什麼會這樣?」然而很快,黨中央快速作出決策,各地緊急撥物資援助武漢;各地醫療團隊奔赴一線,馳援武漢。近乎「拔地而起」的方艙醫院,更是見證了國家短時間內的調配能力。

不僅是國家與社會,個人同樣在這次始料未及的危機中體現了強大的能動性。在電視新聞中,上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下至青少年,都奮力與疫情抗爭,我們看到的不是放棄與恐懼,而是平凡人對生的嚮往和努力。危機中的其他人同樣如此,作為學校事務部志願者,我在第一時間參與到小區組織的志願行動中,為小區進行樓道消毒、運送防護物資。不僅是我,來自不同行業的志願者,也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個體面對社會風險的挑戰難免無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在意外與未知面前無所適從。「歲月靜好」的人生固然有其靜美之處,但這些「美好」常讓人對未來的想像變得扁平化。

如果將人生喻為瀚海,須知晴天與風浪永遠是相伴相生的,那些所謂的「轉折」與「意外」,或許並不是人生的「插曲」,而是真實存在的,是生命本來的樣子。航行中的晴雨和風向自有其規律,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只能被動地順應。相反,這些「意外」恰是為我們提供了機遇。在順境中航行總是簡單,在挫折與風浪中前行,才能真正成長。

(作者系復旦大學博士生,上海卷)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

毛會航

歷史上的庚子年,似乎總是不平靜,當下這個庚子年也不例外。武漢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隨著疫情迅速蔓延,全國進入了緊急狀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此打響。

一時間,全國人民都保持了距離,社區和社區之間、村和村之間、城市和城市之間,採取了各類防控隔離措施。該聚的餐不聚了,該走的親戚不走了,拜年從線下走上雲端,原本普普通通的口罩等醫療用品也成了緊俏物資。全國人民都被迫成了「宅男宅女」「宅老宅少」,即使萬不得已要出門,也都戴上了口罩,「待在家裡就能為國家做貢獻」這句玩笑話變成了現實。

這種現實是有代價的。有人享受安全,就要有人承受風險。人與人之間有了距離,但社會運轉還得繼續。他們逆流前行、不顧安危,迎面向著危險衝去,為我們遮風擋雨,攜手構築起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他們是黨員幹部、是醫護工作者、是警察、是記者、是消防戰士、是社區志願者……他們出現在醫院、社區,出現在危難關頭,出現在抗疫一線。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他們讓我們和社會聯繫起來,讓我們的心聯繫起來,讓我們的脈搏和國家的脈搏聯繫起來。曾有新聞報導了一組醫護人員摘下口罩的照片,因為長時間佩戴醫用裝備,經過連續超負荷工作,很多人臉頰都紅腫了;還有女護士為了工作,剪掉了美麗長發;有的警察渾身包裹成了太空人,鼻梁被口罩和護目鏡磨出血;新聞工作者們衝在一線,及時報導事實真相,為民眾加油鼓勁,為全社會提供正能量。

在他們的努力下,被疫情感染的患者住進方艙醫院,得到了很好的治療和照顧,被封閉的重點小區居民基本生活得到了良好保障,社會恐慌的心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疏解。在他們的帶動下,全國人民被動員起來:大家紛紛向疫情重點地區捐款捐物,人人都在為社會做貢獻。

多難興邦。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在疫情發生的關鍵時刻,大家保持距離,是防控要求,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此時的距離是溫暖的距離。這種距離不僅不能讓我們分離,反倒讓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危機中,我們愈發從心底裡真切地感受到,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命運相連,而國家是我們的堅強後盾,大家攜手,便無所畏懼。

(作者系民警,全國新高考Ⅰ卷)

繪好每個人的「自畫像」

劉婷婷

親愛的同學們:

再美的風景,也美不過人生。作為曾經的高中生,走出校門多年的我,很想以過來人的身份,與你們交流一下,該如何用眼睛看他人,又如何讓別人看我們。

或許你在暗想,我們需要一面鏡子。是的,如果有一面鏡子,該有多好。我們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形象,但有了一面鏡子,就能知道自己在別人眼中,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形象。如果有了一面鏡子,我們還能改變表情、改變姿態、改變氣質,讓呈現在眾人面前的自己,變得更加得體,更加討人喜歡。

毫無疑問,這是一面現實中的鏡子。照出來的,是現實中你的容貌。可我們深知,人不僅是現實鏡子所映射出來的樣子,在不同人的心中,每個人其實有著並不相同的、也許與現實全然不同的樣子。所以,我們還需要一面神奇的「鏡子」,照出更加完整的自我。

這面鏡子,與現實中的鏡子不同,它是成功喜悅也是困難挫折,是親朋好友也是敵人對手,是古籍經典也是閒聊話語……這面鏡子頗為神奇,映射出一個更加成熟、更加真實、更加豐滿的自我。

這面鏡子中的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恰如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一個成長的過程,都是一個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當你凝視著這面鏡子,鏡子也在凝視著你。此時此刻,鏡子中的你,或許不那麼完美,你卻可以通過後天的不懈努力,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戰勝一個又一個挑戰,飽歷風霜、歷經苦難,繪出一張張更加滿意的「自畫像」,讓鏡子中的你和你心中的你漸漸重合。

我們還必須認識到,繪製一張更真實、更完美「自畫像」的過程,是一個荊棘密布、艱辛探索的過程,是一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過程,是一個觸及內心、深入靈魂的過程。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楣上,鐫刻著這樣一個神諭——「人啊!認識你自己。」所以,親愛的你,請不要被表面的浮誇所欺騙,也不要為暫時的光華所蒙蔽。

繪製「自畫像」,從來是自己的任務。即便是父母,即便是老師,即便是好友,也不能代替你描繪哪怕最簡單的一筆。你的人生就是你的畫布,你就是自己的畫筆。

從現在開始,請讓我們與內心的自我對話,認真地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問題。這些看似沒有什麼意義,卻對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無比重要。

在深入思考和實踐中,我們會找到答案。我們會看清自己的角角落落,定位人生的坐標系,繪出一張精彩的「自畫像」,而我們的人生也將因此變得更有價值、更為厚重。

(作者系空軍軍醫大學副教授,全國Ⅲ卷)

用人不疑,相互成就

黃美琳

齊桓公、鮑叔牙和管仲三人的故事廣為傳頌:鮑叔牙的唯才是舉、管仲的鞠躬盡瘁、齊桓公的春秋五霸之首,都被人津津樂道。鑑古是為了論今,在2020年這特殊的一年,我認為這三位歷史人物裡,最具啟示作用的,當數齊桓公。

眾所周知,成就齊桓公霸業的得力助手,是管仲。可在鮑叔牙和管仲各為其主爭奪王位時,管仲曾經帶兵阻擊當時還是齊國公子小白的齊桓公,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幸得齊桓公裝死逃脫。面對這位曾經置自己於死地的仇人,齊桓公既往不咎,起用管仲,因此成為中原霸主。可見,用人不疑,互相信任,方可互相成就。

用人不疑,出處可見歐陽修的《歸田錄》,其中講述了宋太祖當皇帝的時候,有人告發山西巡檢郭進暗地裡勾結河東劉繼元謀反。宋太祖聽後,認為這個人是在誣陷忠良之臣,把他交給郭進處置。然而,郭進跟這個人商量,以攻佔河東為條件,承諾如果達成目標,不僅免其一死,還予其官職。那人果然做到了,郭進亦向朝廷申請實現承諾。宋太祖聽後很生氣,說這個人曾經誣陷你,朝廷不可用這種人。郭進卻進諫陳言利弊:「如果皇上讓我失信於人,我以後還怎麼用人呢?」聽罷,宋太祖答應賞賜那人官職。歐陽修評論道,「君臣之間蓋如此」。

其實,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又何嘗不是如此?齊桓公的不計前嫌,一方面收穫了一個對自己死心塌地的智囊,另一方面在百姓面前樹立了賢君形象,使天下有識之士願意為自己效勞。反之,用人有疑,誠信互失,則導致滅亡,明朝的覆滅便是極有力的佐證。

或許有人會反駁:萬一真任用了小人,怎麼辦呢?歐陽修在《朋黨論》裡提到一個例子:「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毫不猜疑地用他們。但是,後世並不譏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矇騙,卻讚美虞舜是聰明的聖主,原因就在於虞舜能區別君子和小人。前段時間,有媒體報導,有用人單位拒絕聘用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用人單位沒有做到用人不疑,這是信任缺失,但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用人單位不能像虞舜那樣,有分辨人才的眼力。招聘應該以其才能大小作為標準,信任應聘者的才能和品質,才能讓員工做貢獻。應聘者亦該信任用人單位的知遇之恩,敬業愛崗,盡職盡責。在後疫情時期,我們其實應該警惕信任缺失這個問題,不應因口罩遮蓋了面容而互相猜忌,使人與人的真誠互信打了折扣。

(作者系韓國高麗大學中文系碩士,全國Ⅰ卷)

帶你走近濟寧

韓中鋒

各位觀眾: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節目——走近山東濟寧!

濟寧,位於山東西南部,簡稱「任」。「濟寧」二字的由來與古時的濟水有關,「濟寧」即祈求濟水安寧之意,歷史上的濟寧與濟南、濟源、濟陽等地共同創造了悠久的濟水文化。

濟寧,雖然地處儒家文化核心區,但由於經濟發展、宣傳策略等原因,其知名度長期偏低,以至於每次被問及籍貫,旁人都會面露困惑、不解。但濟寧歷史上群星璀璨,從來不缺少宣傳資源,其代管、下轄的諸多縣市區,更是有著響亮的招牌,提到「孔子故裡」曲阜和古九州之一兗州、《水滸傳》故事主要發生地梁山縣等,幾乎無人不知。

此外,濟寧還有很多別稱,這無疑能夠反映出濟寧的底蘊、特質及其輝煌的歷史。

濟寧被譽為「孔孟之鄉」,是中國偉大教育家孔子故鄉和儒家文化發祥地,也是中國儒學研究核心區域,更是誕生了諸多儒學大家。春秋戰國時期被尊為五大聖人的「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均誕生於濟寧。直到今天,齊魯大地仍然有著尊師重教的蔚然風氣和「鬱郁乎文哉」的美好氣象。當然,濟寧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並不是因循守舊的,而是與其他文化交相融合的,如忠義剛烈的水滸文化、融南匯北的運河文化、史傳千古的梁祝文化,等等。

濟寧還被稱之為「運河之都」。明清時期,它作為京杭運河沿河較大城鎮,在運河的開鑿、漕運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正因為濟寧的重要地位和地處京杭中段的優越位置,元明清三朝都將治運最高機構設在濟寧,負責對運河全線進行管控。也正因於此,其下屬各類機構多至不可勝數,濟寧故有「七十二衙門」之稱。

當然,和其他大城市一樣,濟寧也有自己的簡稱——「任」,其簡稱的由來可能與古國任國有關,也可能與任城區是濟寧核心區有關。至於為什麼稱「任」而不稱「濟」,目前仍沒有較權威的說法。

現在,曾經哺育濟寧大地的濟水已經消失了,「濟寧」二字的由來變得不為人所知。歷史上,由於黃河泛濫,穿越黃河的濟水成為黃河奪道的河床,在多次改道後,濟水最終變為黃河出海水道而慢慢被吞噬、消失。儘管與「黃長淮」並列「四瀆」的濟水已經消失,但濟水哺育的文明卻流傳了下來。儘管濟寧的經濟社會發展暫時比不上有些地區,但它永遠是我們濟寧人心心念念、魂牽夢繞、難以割捨的家鄉。

本期節目到此結束,感謝收看!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全國新高考Ⅱ卷)

嘿!這是我自己的人生

金佩慶

「有些彎路必須走!那才是他自己的人生。」一個周末,老爸與好友王叔叔在客廳裡聊天時,突然高聲打斷了王叔叔的講話。

當時,我正斜躺在房間裡休息,門外客廳裡他倆交流的聲音清晰可辨。原來是王叔叔感慨他兒子的叛逆,因為不聽自己的良苦勸慰,兒子走了不少彎路。王叔叔說,鬧心的是,當初他兒子不聽他進機關捧「鐵飯碗」的安排,說那太沒意思,硬要去自主創業。結果不僅創業失敗,還找了一個家境一般的女友,對父母推薦的一個個家境優渥、才貌俱全的女孩全都不予理會。

而我爸的回應讓我吃驚。也許是印象太深了,所以一看到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我馬上想起那天我爸斬釘截鐵的男中音。

從呱呱墜地到學校組織的高考動員大會,再到18歲成人儀式,我們慢慢長大了。隨著思維的不斷成熟,我對自然、社會尤其是對自我,逐漸有了深入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這三個人生哲學問題,考生在刷題之餘想必也會顯現在腦海裡。高考結束以後,選什麼專業,上什麼大學,未來的職業理想等,我們都不得不面對。現實來看,在高考中發揮如何、全省排名多少,某種程度上會影響人生的坐標。

但不管期待的結果與現實的落差如何,對未來的美好期望不能受制於一次考試。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父母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賦予我們不同的角色。我們應該分析這些期待與建議,但不應盲從,哪怕自己的夢想完全不符合他們的期待,也要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用自己的判斷去把握未來。

看成敗人生豪邁,大不了從頭再來。如果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最終被現實打臉,我們也不必後悔,畢竟那是一段自己奮鬥過的人生。

或許在長者眼裡,這樣的我們顯得有點狂。可那又怎樣,我們致力於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雖然並不完美,但那是我們自己的人生。感謝老爸的這句話,讓我慢慢找到方向,無怨無悔。

(作者系浙江省義烏市教育研修院教師,浙江卷)

給今年高考的考生們加油!

給在生活當中不斷在答題的

每一個人加油!

內容來源 | 中國教育報《同心同德,攜手前行 —— 各行各業人士共寫高考作文 》、光明日報《為啥每年高考作文必上熱搜?》、新聞聯播《成年人為何最關心高考作文題?康輝:答案扎心了,但只戳中部分真相》等

本文編輯 | 高眾

責任編輯 | 高眾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相關焦點

  • 年輕人你為啥不結婚 評論區答案太扎心
    這屆年輕人似乎對結婚「過敏」,2018年,中國單身人口突破2.6億,接近於美國總人口數;近期,多條熱搜話題都在討論,為啥年輕人不愛結婚了。評論區的答案,看著扎心。有人被迫單身,「碰不到互相喜歡的」、「自己活著就已經夠累了」。一名參加徵婚的95後技術人員小謝認為:我是青年,比祖國的花朵大一點,是祖國的灌木吧。
  • 2017年遼寧高考數學(理)試題及答案
    2017年高考將於6月7日至9日開考,現在2017年遼寧高考數學(理)試題及答案已經公布,考生可點擊2017年遼寧高考試題及答案查看或點擊2017年全國高考試題及答案及答案解析匯總頁進行查詢!預祝考生金榜題名!
  • 2017年遼寧高考數學真題及答案解析(文科)
    2017年高考將於6月7日開始,目前2017年遼寧高考數學真題及答案解析(文科)已公布,考生可點擊進入>2017年遼寧高考真題及答案解析<進行查看,或點擊進入2017年全國高考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頁面,進行真題內容及答案解析內容查詢!預祝所有考生取得好成績!
  • 高考微電影《答案》刷屏,百度品牌「變暖」
    萬萬沒想到,今年最值得關注的高考營銷作品,竟然來自百度。7月15日,百度上線微電影《答案》,致中國1071萬高考考生,「願你不必百度,也能找到答案」。短片推出後,迅速在朋友圈刷屏,贏得諸多人士的好評。從內容上看,該視頻短片以母親為兒子填報志願而多方打聽為故事明線,以兒子在百度查詢為故事暗線,圍繞高考志願填報這一社會化議題,通過感人的親子關係貫穿,戳中考生及家長的內心,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是這支視頻短片在朋友圈刷屏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這並不是這支視頻短片刷屏的唯一原因。
  • 高考之後,不想對答案的我,莫名其妙對了答案,心好累!
    高考之後,答案很快就會出來,這時候學校老師會催著學生對答案,有的學校更是直接給發到手機上,這樣同學們就會忍不住好奇心去查看,雖然高考並沒有老師們說的那麼重要,但是當時作為學生還是很重視的,還有的同學想看看自己到底能考多少人,以便及時選擇自己的目標院校,那麼高考之後的你會主動去對答案嗎
  • 《奔跑吧》壓中作文題不算什麼,這檔綜藝壓中數學題,還給出答案
    因為每年的高考是全國上下共同關注的重點,特別是每年的高考作文的題目,往往預示著整一年的考試思路和規律,關鍵有時裡面還會包含一些社會的主流的思想,因此對於某些行業的人來說,研究每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也是一項重要的功課。而對於普通群眾來說,每年從眾多高考題目中找出一些有趣的,或者是奇葩的作文題目也是一項樂趣。
  • 高考吐槽大會來了,全網最爆笑的段子都在這!
    作者:唐唐來源:唐唐頻道ID: big322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麼一個問題,每年高考的時候,不參加高考的網友,比進考場的人還激動。這才只是開始,段子手們真正能發揮技能的地方還是高考語文。高考的第一門考試是語文,剛結束微博熱搜被高考的消息霸榜。每年的高考,大家最關注的就是作文題目,9個熱搜,有三個都是關於作文題目的。
  • 高考漩渦:康輝有個較真的好爹,山東被頂替女卻不太走運
    康輝,央視知名當家主持人之一,非常有觀眾緣。而康輝近日在自傳中的一段描述令很多人大呼意外,原來如此優秀的康輝當年在高考中也曾經遭遇過黑手,差一點與北京廣播電視學院失之交臂,好在耿直的父親不信邪,來回奔波,為康輝討回了公道。
  • 《奔跑吧》壓中「高考作文」,是巧合還是實力?
    最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那就是高考,每年的高考都會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一張試卷,一場考試,不僅關乎一個學生,而是好幾個家庭,更是祖國的未來,能不能考出好成績,考上理想的學校,是整個社會都焦灼的問題。由於受到疫情影響,今年高考被迫推遲了一個月,不過作為全國最重要的考試之一,該來的遲早會來。7月7日,2020高考正式開始,第一場考試依舊還是「語文」。說實話每年的高考語文科目都是熱議焦點所在,尤其是作文這一塊的考前押題,往往都能掀起網友的廣泛討論,而今年也不例外。
  • 全國高考英語考試結束,「李華不寫信了」上熱搜!網友:青春結束了
    果不其然,相關話題早已霸佔微博熱搜榜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在一片#高考#話題詞中#李華#竟然衝出重圍博得關注這又是為啥呢?聰明的你一定已經發現全國一卷、二卷的高考英語作文竟然沒有李華了!!!這一下子可引發了網友不少的討論有網友調侃「李華翅膀硬了」還有網友突然就覺得「自己的青春也結束了」澎友們
  • 康輝重回《新聞聯播》上熱搜,又一個「人設翻車」的央視主播
    有網友留言說:原來以為只有撒貝寧「表裡不一」,沒想到康輝也是如此啊!網友總結的沒錯,如果你以為康輝只會「規規矩矩地播新聞」,那就錯了。不過,要說康輝最「叛逆」的行為,當屬他對大學的選擇上。當年康輝的高考成績上北大都沒問題,但他卻因為個人愛好選擇了北京廣播學院(現為中國傳媒大學)的播音主持專業。
  • 小學生做高考英語試卷,4篇閱讀理解7分鐘全做對,網友:扎心了
    導語:大家好,高考結束了,考生們也得到了解放,有的家長為了提前讓自己的孩子感受一下高考,就會嘗試讓自己的孩子做一下高考試卷,這對上高一高二的孩子們來說是很平常的,但是對上小學的孩子們來說就有些過分了,但是有的小學生卻表現非常出色,眾網友感嘆人生的起跑線不一樣。
  • 馬龍回應日本選手的狂言,看到他的答案,網友:扎心了,龍隊!
    導讀:馬龍回應日本選手的狂言,看到他的答案,網友:扎心了,龍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體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高考日語|聽力、語法、閱讀、作文,怎樣複習才能得高分?
    高考日語共有四種題型,依次是聽力、語法、閱讀和作文,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除作文為寫作外,其餘題目均為單選。聽力聽力考試共有15道題目,滿分30分,考試時間20分鐘。高考日語的聽力語速比較慢,每年考滿分的人也不少,如果在聽力失分太多,必定會落後於別人。新高考地區有兩次考試機會,這對老高考地區的同學有些不利,老高考地區的同學更要加油!高考聽力很有規律,常見的對話場景每年都是那幾個,比如時間、交通、位置等等,聽力中常出現的詞彙也有章可循。同學們在練聽力時萬不可「盲打」,盲打效率太低了。
  • 2020高考英語真題答案出爐!釘子戶李華居然缺考了!
    看著失落的考生們紛紛吐槽 讓我們先來回憶一下 李華到底是何許人也 李華究竟是何許人也 李華(LiHua),一個英語高考作文中經常出現的神秘人物
  • 2018高考滿分作文《酒》,全篇隻字未提「酒」,卻讓老師為之感嘆
    文/美美教育說 每年高考的時候,第一科都會先考語文,因為語文這個科目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可以給予高考生一些信心,並且語文這一個科目很不好對答案,也可以防止很多學生出了考場之後,就按耐不住想要和同學對答案的心理。
  • 2020年高考作文的高分秘籍 就藏在這些電影中
    年度話題「高考作文」不出意外地「爆」了!閱讀量超30億,真正的全民「頂流」。隨著11套作文題一一揭曉,一大波網友腦洞也正在趕來的路上。小電君也來湊個熱鬧。其實,高考作文題的高分秘籍早就藏在電影中。一則熱搜,一條評論,之於你我也許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之於他人卻可能有左右命運的力量。
  • 黃磊發文為張子楓送高考祝福;王俊凱演講押中高考作文題
    貴圈大小事 【於正寫全國卷高考作文】 7月7日為全國統一高考第一天,結束完上午的語文考試後全國一卷作文題目也新鮮出爐,隨後於正也根據題目撰寫了一篇小作文。
  • 高中英語單詞:詞性詞形轉換練習+答案!附高考英語寫作模板+素材
    哇咔咔童鞋們好哇,高几的童鞋都和學姐吐槽英語單詞和英語寫作難搞,說明英語真的是高中生難啃的一塊骨頭哇學姐認為:想要寫好一篇英語作文,寫作素材很重要,想高考英語寫作高分,詞性轉換+寫作模板很重要其實高考英語寫作一共也沒要求多少個詞第一段展開闡述一下主題,the topic of (主題)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recently.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高考作文不是自媒體文章,不需要人人看懂
    但,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給大眾看的,高考作文是給閱卷老師看的,閱卷老師喜歡就可以啦,關網友屁事? 《生活在樹上》讓人看不懂沒錯,閱卷老師給滿分沒錯,高考也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