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娛樂圈,胡歌是圈裡的「怪人」。
理由如下:
一、不「合群」
二、重情重義
三、「佛系」拍戲
有人說,第一、第三點可以理解。
這個第二點重情重義不是好事嗎,怎麼就成了「怪」?
一開始,父母讓5歲的小胡哥,參加電視臺小熒星藝術團海選的目的,只是為了鍛鍊他的膽量。
因為小胡哥有點內向,不太愛說話。家裡偶然間跑來的一隻貓,成為了他唯一的朋友。
所幸,在藝術團裡的日子,一直躲在別人身後的小胡哥,漸漸地放開了自己。
那個年代的他,是別人眼中的好孩子。
小學是戴三道杆的大隊委員,中學是校廣播臺臺長、班級團支書、徐匯區學生話劇團負責人等等。
更不用說,年僅14歲的胡歌,從萬人之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上海教育電視臺《陽光少年》的欄目主持人。
同時,胡歌更身兼多個欄目的記者、雜誌學生編輯等。
這些都不算什麼。
2001年,是胡歌人生開掛的開始。
那一年,他同時考上中央戲劇學院的導演系和上海戲劇學院的表演系。
前者的專業成績,是第二名(第一名為保送生);後者的專業成績是第三名。
擺在胡歌面前的是兩條路:一是北上學導演,二是留在家門口學表演。
一心想做導演的胡歌,卻選擇了後者。
原因是,工薪階層出身的他,家境並不富裕;
在上海,卻可以兼職做模特、主持人等掙學費和生活費,如果去了北京,會加重父母的負擔。
在許多人寧願住著地下室,也要做「北漂」熬出個名堂出來的年代,胡歌卻放棄了北上。
他的理由非常「不合群」:省錢,離家近。
胡歌的省錢、掙錢養活自己,真不是說說而已。
在上戲就讀期間,利用課餘空隙,他拍攝了超過30條的廣告,並成為了上海廣告圈小有名氣的模特。
在別的同學,還伸手向父母要生活費的時候,胡歌憑藉做兼職,不僅養活了自己,還存下錢買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單反,這為後來他的攝影副業打下了基礎。
另一方面,因朋友給唐人公司拍攝的影視劇配音,胡歌因此與導演相識,隨後被唐人看中並籤約。
2005年,一部《仙劍奇俠傳》橫空出世,拍攝這部電視劇時,胡歌還在讀大三,年僅21歲。
他飾演的李逍遙,俊朗陽光,幽默風趣。
在劇中,他獲得趙靈兒、林月如的喜愛,在劇外,更獲得電視機前萬千少女的青睞。
那一年,胡歌剛23歲,一炮而紅。
稚氣未脫的少年,突然被一股巨浪推到了舞臺的中央。他有點恐懼,又有點得意、飄飄然。
大街小巷都是「逍遙哥哥」的明信片,各大頒獎典禮上,總會有這個如書生般漂亮少年的身影。
多年後,在演了多年龍套才成名的雷佳音,回憶起學長胡歌當年的風採,依然羨慕不已。
「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漂亮的臉,這麼幸運這麼年輕就成名了。」
但是,僅僅過了一年,胡歌就被命運開了個大玩笑。
2006年,他那張帥氣、漂亮的臉蛋,在一次嚴重的車禍中,摔得粉碎。
右臉被碎玻璃割得血肉模糊,右眼皮幾乎被削沒,脖子的動脈、靜脈全部暴露在外面。
經過六個半小時的搶救,胡歌幸運地活了下來。
但代價是,脖子及右眼縫合100多針,接受右眼角植皮手術。
胡歌摸著右臉厚厚的紗布想:完了,從此以後不能拍戲了,或者可以做一個幕後,再或者演柯震惡。
工作人員不給他照鏡子,也不讓他看外面的新聞,胡歌覺得事情不對勁。
女助手張冕去哪裡了?
後來,胡歌才知道,張冕因為重傷,當晚就搶救無效死亡了。
醫生說,他不能哭,眼淚會使右眼感染。胡歌就低著頭,讓眼淚直直地滴在了地板上。
所有人都轉過身去,捂住了嘴巴。
「既然我活了下來,就不能白白活著。」
這是10年後,胡歌飾演的梅長蘇說的一句話。
當時的真相是:前半段是胡歌自己開車,後半段是司機小凱開。
女助手張冕為了讓胡歌好好休息,就和胡歌換了位置,自己坐到了副駕駛的位置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張冕無形之中救了胡歌一命。
從那之後,倖存下來的胡歌,默默地以張冕的名義,捐助了30座希望小學。
許多人都勸他不要自責,誰也不會預料到事情會是如此。
胡歌聽不進去。
他把那段經歷寫成了書,書名叫《幸福的拾荒者》。
胡歌希望這本書能夠鼓勵深處困境的人,同時他把所獲得的版權費,全部無償贈予張冕的父母。
蔡藝儂曾評價胡歌:「他處在娛樂圈這麼複雜的環境裡,一直保持著大男孩的單純和善良,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許多人都在怪司機小凱,胡歌卻做了一個很「怪」的舉動:在小凱出獄後,繼續聘請他做司機。
胡歌這麼回答:「如果我不原諒他,他這輩子就完了。」
這就是胡歌很「怪」的地方:在娛樂圈名利場裡,竟然重情重義?!
娛樂圈會為他這種情義買單嗎?
答案是,有人會為他埋單。
首先,是唐人的CEO蔡藝儂。
胡歌出事後,她代表的公司沒有放棄胡歌,並在後來的絕大多數重頭影視劇裡,依然讓他出演主角,為他留資源。
比如《仙劍奇俠傳三》、《神話》、《軒轅劍》等等。
其次,是《射鵰英雄傳》的作者金庸先生。
在胡歌發生車禍後,金庸延長電視劇的版權,並且分文未加收;更給胡歌親筆題字,鼓勵他戰勝困境。
第三,是著名導演、編劇賴聲川。
他給予了胡歌話劇《如夢之夢》五號病人的角色,讓胡歌紮根話劇舞臺,沉澱自己,磨練演技。
第四,是著名金牌導演孔笙、李雪。
他們給了胡歌兩個轉型角色:《琅琊榜》裡的梅長蘇、《偽裝者》裡的明臺。
第五,是著名導演編劇姜偉,他更是欽定胡歌為《獵場》的主角。
梅長蘇的出現,成全了胡歌,讓他完成了一個華麗的轉身;鄭秋冬的出現,又讓胡歌完成了自我的重塑。
胡歌又開始爆紅,可是他卻躲起來了。
在演技不夠,綜藝來湊的時代,胡歌寧願去小小的舞臺,繼續演他的話劇,或者自駕遊去旅行,再或者深入沙漠種樹撿垃圾,他也不願意去接高曝光率、高報酬的綜藝。
早在十幾年前,胡歌就已經攀登過高峰,那時候的他很飄,不會自己下來;如今的他,既可以登高望遠,也可以拿得起,放得下,更看得開。
所以,紅或者不紅,對於他來說都不是重點,而是時刻認清自己,並把餘生過得更有意義,才是重點。
有人偶遇到消失已久的胡歌,在沙漠地裡鬍子邋遢,穿著普通,皮膚曬得黝黑地在撿垃圾。
許多粉絲不禁驚呼,老胡戲都不拍了嗎,也不營業了!
這麼佛系真的好嗎?
胡歌笑而不語,繼續扮演「失蹤人口」。
當然,即便低調如此,胡歌還是逃不了網絡暴力。
有些媒體酸,胡歌不修邊幅,形象邋遢,男神形象不在。胡歌乾脆發了個自拍,自黑。
明星們巴不得,把自己的每張照片都精修過,而胡歌偏不。
右眼的傷疤也好,皺紋也罷,這些外在的東西,他都已經釋懷淡然。
這又是娛樂圈男藝人的「怪」之一:佛系,不顧形象,「不務正業」。
2019年,胡歌主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了坎城電影節。
他為了拍好這部戲,胡歌扮成保潔,上街感受當地生活;為了學好武漢話,胡歌專門去武漢找了一位老師,每天與他生活在一起。
這是胡歌日常拍戲的較真兒和執著,這更是他作為演員秉持的初心。
2020年年初,全國疫情爆發。
一位護士,為了慶祝自己照顧的患者出院,便在自己的防護服上,寫上了四個大字「胡歌老婆」,以此表達喜悅。
胡歌看到以後,幽默地回復道:
「你是最美麗的小光頭,沒有你和戰友們的堅守和無私的奉獻,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健康和幸福生活,期待疫情早日過去,期待早日掀起你的「蓋頭來」,這個名字暫時借你一用,之後記得還給我哦!」
這也是胡歌,當你覺得,明星遙不可及,蹤跡不可尋時,胡歌卻是接地氣、沒架子的「另類」。
甚至,還有在《如夢之夢》發布現場,趴在地上給一個89歲的奶奶籤名的「憨勁兒」。
雖然,有些行為看起來傻,固執,甚至比起那些衣著華麗、高貴的某些明星相比,胡歌更像一個「怪類」,但是又如何呢。
世間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
涅槃重生後的胡歌,更明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是對生命的尊重,是對活著的每一天的尊重。
作者:墨墨
編輯:麥子
關注頭條號@叫我麥大人,可以獲得更多精彩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