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確實過分。
女孩好端端走在路上,迎面來的男人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暴揍。
連踢帶打,每一擊都是照著腦殼去的。
這段視頻傳播開來,全網憤怒。
公安部官微帶頭髮起徵尋令。
不到一天,嫌疑人落網了。
而且這個嫌疑人,長得跟素媛案的嫌疑人簡直是一毛一樣…
受害女孩找到,嫌疑人落網,下面就等一個讓人滿意的審判結果了。
在後續報導中,嫌疑人半夜出來打人的原因也被披露,說是與女朋友吵架鬧矛盾,喝多了,才出來打人。
又是喝多了。
醉酒、精神病、未成年、被洗腦,這已然成為犯罪分子最好用的四大保護傘。
甭管做了什麼惡,只要從這四樣裡拉出一樣來,總能躲得過去。
那麼魚叔就很想知道了,這些藉口,為什麼就那麼好使——
《絕對好奇:洗腦實驗》
醉酒、精神病和未成年這三大理由沒什麼好聊的,這些都是我們最熟悉的藉口。
今天魚叔想說的,是洗腦。
因為這個確實神乎其神。
歷史上就有很多以「被洗腦」為理由的犯罪。
「甘迺迪魔咒」大家都很熟悉了。
有句話說,「只要你是甘迺迪家的人,你就別指望能安安靜靜地死在床上」。
其中最著名的,是時任美國總統的約翰·甘迺迪在1963年死於暗殺。
至今仍是懸案。
但其實,在他之後 ,甘迺迪家族還有一名成員也死於暗殺。
那就是羅伯特·甘迺迪。
當時他是最受擁戴,毫無爭議的總統候選人。
遇刺當天,羅伯特·甘迺迪剛剛結束總統預選演講,在回酒店的路上,被一個巴基斯坦青年用左輪打死。
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時遇刺。
事後,這名刺殺總統的巴基斯坦青年堅稱,自己是因為被催眠被洗腦,才會去殺人的。
被洗腦,確實是一個難以驗證的理由。
而《絕對好奇》這檔節目,就是要通過「將大好人洗腦成殺人犯」,來驗證「正常人的自由意志是否會被操縱」這一議題。
節目組找來心理精神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共同計劃了一系列實驗。
而實驗方法,是目前同樣具有爭議性的,催眠。
之所以說爭議性,是因為催眠長期以來都太過神秘,充滿未知。
而備受歡迎的催眠題材電影,更是通過各種藝術加工,把催眠對人類意識的操控,被渲染得神乎其神。
比如《盜夢空間》,一層層夢境追溯下去,負責得令人不寒而慄。
比如《催眠大師》,也是國產片中少有的懸疑佳作。
但其實,催眠沒那麼可怕。
催眠並不等於洗腦,這只是讓人達到高度放鬆的一種手段;
但洗腦,確實是在催眠狀態下,可以更好地進行。
為此,節目組特意請來了催眠界的大師級人物湯姆·西爾弗。
他在世界各地用催眠方法治療過上千位病人。
也有被執法部門請去,對犯人進行催眠盤問。
最厲害的是,他還曾被臺灣特情局僱傭,去揭露一起國際軍火交易醜聞。
總之,是催眠界的一把好手。
實驗招募的志願者一共有一百多人。
大師把海選人員集中在小房間裡,叫他們呼氣,吸氣,舉起雙手,放下雙手。
又示意他們,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手指上。
突然,一個響指+一句「放鬆」,人們便應聲倒下,紛紛進入深度催眠狀態。
玄乎的,跟請來的託一樣。
下一階段,就是讓人產生幻覺。
大師站在被催眠者身後,雙手覆蓋他的肩膀,說著:
「你忘記了自己的名字」。
說完把他叫醒,跟他打招呼,問他叫什麼名字。
被催眠者個個一臉懵逼——
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叫什麼???
記憶幻覺有了。
下面就是要出現情緒幻覺。
大師繼續催眠,發布口令:
「一會兒我會把你叫醒,然後數數,我越數,你就要越生氣」。
然後又把人叫醒。
果然,都生氣了。
有的人暗暗咬牙,有的人大聲呵大師,還有的人直接氣哭…
如果不是寫明這是檔正兒八經的科教紀錄片,魚叔真的覺得大家都是在演戲。
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但就像意志力有強弱之分,催眠效果也是因人而異的。
據研究,有5%-10%的人是極其容易被催眠,還有10%-15%的人極不容易被催眠。
所以非常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
當大部分人任由大師支配的時候,還有一小部分人,完全是在看戲,暗中偷笑。
第一輪實驗結束,大師根據被催眠者的狀態,篩選了16位人選可以進入下一輪。
但由於下一輪催眠程度更深,甚至可能會對人造成心理創傷。
所以經過一系列心理測試後,又排除掉5個,剩下11人。
第二輪實驗開始。
大師再次進行催眠,並傳輸了以下指令:
「一會兒你去餐廳吃午餐,坐在椅子上的時候,椅子突然變得滾燙,你要熱死了,於是你把褲子脫了,脫完就再次入睡」。
在公眾場合脫褲子,這可是正常人絕對不會做的事情。
就完全看實驗者在催眠狀態下,是否會拋棄社會規範了。
結果再次令人吃驚。
有人一落座就很煩躁,立馬開始寬衣解帶,動作麻利脫了個溜光;
有人需要抗爭,在椅子上坐立不安,僵持一會,也還是脫了。
而且越是僵持,到崩潰的時候,就脫得越是乾淨。
這位連內褲都脫了…
當然,也有人沒被催眠支配。
這位女士就全程看著同伴們的瘋狂舉動,一臉懵逼。
至此,專家篩選出4位最容易被洗腦的人,開始展開第三輪實驗。
在之前的兩次實驗中,專家最怕的就是,有人假裝被催眠,看到別人做什麼,演就是了。
這樣會摧毀整場實驗的真實性。
因此,第三輪實驗就是要考察催眠是否能夠支配人類的正常生理反應。
準備一浴缸1℃的冷水,放滿冰塊。
下達指令,「那裡有一個溫暖舒適的按摩浴缸,進去享受吧」。
然後,讓志願者帶著神經心臟監控器進入到浴缸中。
心跳總是不會騙人的。
如果有人在只有1℃的冰水裡也能保持身體數據穩定,那麼他一定是真實地被深度催眠了。
前3個人都失敗了。
他們無不是在恍惚中走入浴缸,緊接著心跳急速加快,然後清醒過來。
只有最後一個人,在冰水中仍是面不改色心不跳。
就像真的在泡熱水澡一樣,身體數據也毫無異樣。
實在令人震驚。
這說明,催眠真的可以操控人的生理數據。
而這個被完全操控的人,就成為了唯一一個進入最後環節的參與者。
最後一輪實驗來了。
內容很明確,就是讓志願者在催眠狀態下,根據指令,拿槍殺人。
當然,這次催眠,志願者本身事先並不知情。
節目組謊稱,所有實驗已經結束,要去電視臺做最後一次訪談。
訪談過程中,大師突然出現,握住他的手,說了一句「睡吧」。
然後一個響指,志願者又被催眠了。
催眠之後,便是洗腦。
大師告訴他,樓下有一輛摩託車上放了一個紅色背包,裡面有是槍。
拿出槍,朝某人開槍,他是壞人。
為了保證任務的執行,催眠大師還給了他兩個動作,作為明確信號。
一是一句話,「做的不錯」;
二是在說話的同時,握住他的手。
如果說,志願者腦中被植入的殺人意識是枚炸彈,那麼這兩個動作,就是引爆的開關。
接下來,最驚悚的事情發生了。
表面看似一切正常的志願者在街上走著,突然有人走過來,握住了他的手,並說了那句「做的不錯」。
埋伏在深處的殺人意識被成功喚醒。
只見參與者目不轉睛地走向摩託車,從紅色背包裡拿出一支槍。
然後對著符合描述的人,毫不猶豫地連開數槍。
這時,催眠大師才出現在他面前,讓他真正甦醒。
而此時的志願者,已經完全不記得自己剛才做了什麼。
記憶被拿走了。
短短3輪實驗,就能從普通人中選拔出以為可能成為傀儡的殺人狂魔。
這個真相實在讓人脊背發涼。
事後,志願者被告知了整個實驗,以及他剛才的表現。
他的第一個反應,是想看看那個被自己殺了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他要見這個人。
演員出現,毫髮無損,參與者一直看著他,直到他離開。
這個眼神,魚叔琢磨不透。
是朝陌生人開槍的歉疚?
亦或者,是任務未完待續的另一番期待?
細思極恐。
那條被植入的殺人意識是否真的已經隨著清醒而消失,亦或者,只是被埋藏到了更深的地方。
整個片子看下來,魚叔簡直震驚到眉毛掉光。
後怕的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可能在某天,也被剝奪意識,成為一個替人舉槍的傀儡。
從人的精神上下手,就能控制一個人的一切。
連生理反應都能自欺欺人,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那個舉槍殺人的志願者,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只是個超級老好人。
有穩定的工作,良好的工作記錄,和睦安定的家庭。
並且,他一輩子都沒有用過搶。
第一次拿槍,就是去殺人,還面不改色的連開了好幾槍,甚至事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從老好人到殺人犯,僅一步之遙。
你或許會說,像紀錄片那樣,結合催眠的深度洗腦終究是少見的,配合了大量的前提條件。
但實際上,「洗腦」離我們並不遙遠。
比如常見的,傳銷組織的受害者,在自己被騙後,還不斷把自己的親朋好友也拉入陷阱。
之前介紹《光明之下》時,有個執行殺人命令的男孩。
他加入恐怖組織,幾乎是被自己父親賣去的。
在被長期洗腦後,他只剩下一個想法:
只要乖乖聽話,就能吃香喝辣,就能過上滋潤日子,姐姐也就有錢結婚了。
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殺人,只是照令行事。
「洗腦」的真正威力,在於讓人從根源上服從自己。
而被控制者一旦認同了控制者的立場,就等於是變成了一隻全自動木偶。
之後的一切都不用再教了,會乖乖主動完成。
他們無法再辨別是非對錯,而是自覺地將指令合理化。
再往小了說,如今各種對狂熱消費主義的鼓吹,何嘗不是種洗腦?
通過精緻誘人的廣告、朗朗上口的標語、打動人心的文章,一遍遍地暗示你,你需要這個產品。
你買了它,生活就會更幸福;
你用了它,自己就能更快樂。
你開始相信了「女人要精緻,男人要有品味」這種鬼話。
相信多了某個色號的口紅就能讓自己更美麗,多一雙Air Jordan就會讓自己更時尚。
精緻、品味、時尚、潮流,說白了,也不過是人為創造出來,用以抬高和美化自己的修飾詞罷了。
他們製造欲望,鼓勵購買,目的不過為了持續不斷能夠批量生產更多商品。
消費社會的前提,是商品的過剩。
購物者的無限需求,實質上是被人為創造出來幻象。
看得透的,在適度範圍內,選擇自己真正需要和想要的;
看不透的,任憑貪婪驅動一切,還傻乎乎認為,商家真是為自己好。
認同控制者的立場,自覺擁護,主動為其辯護。
這不就是被洗腦者的典型症狀麼?
世界上最可怕,也最有效的滲透都是軟性的。
從思想入手,不易察覺。
魚叔想說的,可不僅僅是購物與消費。
人類是最了解自己的,因而人類也是自己最可怖的敵人。
很多人自以為有幸成為這個時代的寵兒,卻不曾想,自己不過是個被裹挾的犧牲品。
沉迷虛假的幻象,還在為此拍手叫好。
待狂歡過後,空留滿屋子精心包裝的垃圾。
而你只能像個中場休息的木偶人,呆坐著,腦袋空空。
等待下一次出場表演。
助理編輯:郝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