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歌壇倒退,我們聽到的不只是趙雷和民謠

2021-01-10 娛樂資本論

雖然一首湖南民謠《月亮粑粑》依然很趙雷,白襯衫的趙雷加上清澈的童聲,格外童真,但是顯然抵不過今晚其他歌手「長槍短炮」的轟炸。

作為和李健類似的清流類歌手,李健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走到了最後,成為當季的亞軍,而趙雷才唱了3首歌曲就匆匆告別。對於這個比賽型節目來說,趙雷儘管是一股「清流」,但他的命運幾乎一開始就註定。

不過李健和趙雷還是不同的,李健帶著知識分子的優雅與精緻,而趙雷更像是一個普通的城市青年。

如今趙雷的新專輯銷量已經達到19.2萬,在網易雲音樂上面,幾乎他的每一首歌的評論都是999+,足見其受關注程度。

這幾年,民謠很火,從《董小姐》到《南山南》再到如今的《成都》,@耳帝為如今國內民謠的質量擔憂,說這是樂壇的倒退,而反對者則認為: 「我們音樂圈並不單一,而是媒體、投資、一切周邊的審美單一,口味差」。

回頭看我們當下正在流行的民謠,其熱度、力度顯然與臺灣的民謠運動不能相比,歌裡唱的小情小調不如說是一種對於現實生活的逃避和妥協。

在娛樂資本論看來,當下民謠的流行並不是一個產業的倒退,而是我們從過去選秀、神曲,鮮肉所架構的娛樂產業,走向一個音樂產業真正的起點。

如果說民謠的流行是時代的原因,那麼看看這些民謠在表達什麼,我們也就差不多清楚了這個時代是怎樣的時代。

過度的讚譽是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

就在趙雷唱著《成都》第一次登上《歌手》舞臺後,趙雷的經紀人「小齊不冥想」發了一條微博:「過度的讚譽是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

這條微博下的一條粉絲留言被頂到很高的位置:「別再讓雷子被過度消費和炒作了。」

而在知乎關於趙雷的話題下,排在最前面的問答是「黑趙雷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了麼?」

是的,各種圈內圈外人士對趙雷的音樂、歌詞、和弦等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詳盡的分析,還有人通過軟體計算了趙雷歌曲中的高頻詞:

有人說「趙雷的專輯,詞寫得最好的是第一張,音樂做的最好的是第二張,《無法長大》從製作的角度來講,其實是倒退的」。

聽他的第一張專輯《趙小雷》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好像是北京胡同裡一個抽著煙的男生跟你講話,到了第二張《吉姆餐廳》,開始變得深沉,出現《理想》這樣餵理想吶喊,被生活折磨的歌曲,第三張專輯曲風似乎是想開了,但是依然有《孤獨》這樣的主題。

隨著大眾關注一同到來的,還有大量的攻擊。

有人嬉笑「如今聽民謠已經成了一件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事情」,小眾時候特別牛逼的歌手一旦大眾就變得不再牛逼,聽民謠也被歧視。


民謠是什麼?

它曾改變臺灣流行音樂的面貌

1975年6月6日,楊弦在臺北中山堂舉行了一場「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在演唱會上,楊弦演唱了8首譜自詩人余光中《白玉苦瓜》詩集中的創作歌曲,掀開了民歌運動的序幕。

回顧臺灣流行音樂史,會發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和20世紀臺灣流行音樂的輝煌是建立在六七十年代民歌運動基礎之上的,這場民歌運動幾乎改變了臺灣流行音樂的面貌。

上世紀七十年代,臺灣社會面臨很多問題,從保釣運動到臺大的「民族主義座談會」,再到現代詩論戰、鄉土文學論戰和鄉土文學思潮,再到流行音樂領域的現代民歌運動。

除了楊弦,這一時期還有李雙澤、胡德夫等人也是代表人物,後來民歌運動高漲,更多年輕人加入到了民歌運動中來。

1977年到1978年,在唱片公司的支持下,民歌開始在商業領域取得成功,從這個時候開始,年輕人們不再帶有強烈的知識分子的使命感,也不再試圖將民歌運動擴大到社會或者民族的層面,開始聚焦於大學生,自此,「校園民謠」開始取代「現代民歌」的稱呼。

這股臺灣的民謠風潮後來也傳到了中國大陸。

80年代,在北大、清華等高校流行,中國校園民謠開始萌芽,1994年,一曲《同桌的你》唱遍大江南北。

20多年後,民謠熱潮在大陸再次湧來,它更多關於關心自我,這似乎也是這個時代下人心的寫照。

民謠崛起是音樂產業轉變的起點

一位音樂產業大佬在接受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採訪談了他的看法,關於音樂產業,他有三個駁斥,其一就是駁斥「民謠是倒退」的說法,其二是駁斥關於民謠歌手通過選秀節目露出,好像民謠沾了選秀節目的光這樣的說法。

在他看來,恰恰相反,他說「民謠是最貼近人的音樂形式,也是審美的基礎。其實網際網路和過去的功利主義,瓦解了人們的審美,主要是趨向於感官逸樂的刺激性內容。但是當富裕的時間足夠久了,刺激性的事物已經司空見慣,人們開始需要更貼近內心情感的東西」,「其實音樂選秀節目,在掏盡了20世紀的資產之後,日後如果要繼續下去,可能會更需要更多的創作音樂人的加入。」

而這恰恰是民謠所擅長的,描述生活,表達內心。

歌詞是民謠的靈魂。而這可能也就是《成都》打動人心的原因,無論是玉林路還是國定路,都可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場景中。

中國流行音樂一直以來深受歐美港臺流行音樂影響,看樣子是每一種流派都經歷了,其實真正源自自己文化土壤的東西很少,梳理來看,從春晚的民樂、軍隊歌曲,到後來以崔健為代表的搖滾樂,「同一首歌」語境下的流行音樂,到了現在,恰巧是新興民謠的時代,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

趙雷大概過著許多與城市白領相反的生活,這應該也算是對當下追求快速、追求物質的時代的反抗,高中畢業,拒絕了大學,一路唱歌,一路流浪,尋找精神家園。

這其實與臺灣民歌運動末期《橄欖樹》的主題是類似的,「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

「音樂產業的基礎是創作,現在的獨立音樂人,都是創作音樂人,也都開始嶄露頭角,去年有多張獨立音樂專輯突破歷史下載記錄,因此成為產業的一個重大重大拐點」。

而如果非要將大陸流行音樂與歐美日韓的流行音樂做對比,也是不公平的,這位大佬說,「大部分人都習慣用全球音樂經驗來看我們生活的地方,並且以此挑剔,或者認為某種音樂形式比另外一種更先進,但我覺得這是荒謬的,每一種音樂形式都有它的受眾,都滿足了某些人的感情需要,有他的風格面貌」。

「你看久了《欲望都市》出了門也不是紐約,人們在看遍全球的內容之後,也開始需要來自自己生活的,貼近自己心境的文化內容」。

趙雷大概過著許多與城市白領相反的生活,這應該也算是對當下時代的反抗,高中畢業,拒絕了大學,一路唱歌,一路流浪,尋找精神家園。

這其實與臺灣民歌運動末期《橄欖樹》的主題是類似的,「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

全世界新興民謠的崛起

才剛剛開始

但,從音樂性上來說,民謠也不是無可指摘。

已經有很多爭論,有樂評人評論「民謠的核心是什麼?是民,民就代表著多數,而不是代表精英文化,我可以負責任地講,我國目前的民謠發展水準,完全配得上我國的大眾審美。中國民謠音樂也好,流行音樂也罷最該討論的是商業問題,而不是文化問題,市場才是流行音樂產業的發展方向,技術(工業)才是流行音樂產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而文化只是偶爾會有的自覺或不自覺達到的目的。 」

有人嬉笑「如今聽民謠已經成了一件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事情」,小眾時候特別牛逼的歌手一旦大眾就變得不再牛逼,聽民謠也被歧視。

民謠最大的特點就是創作門檻低。

耀樂團團長王璐說,「相比於當下的流行音樂,兩千年初的中國流行音樂更有創造力,我們今天市場上的音樂形態毫無創造力的,有創造力的只能出現在邊邊角角,不會被主流認可,因為媒體被操控了」。

曾經我們以為市場化來了帶來的是百花齊放,而現實卻是內容越來越同質化,「因為操控方更容易把精力放在製造快消品、製造爆款上面,因為爆款有最大價值,做長尾作品不具有最大價值,音樂產業內精英不斷流失,最後剩下的是跟隨者和投機者」,王璐說,他擔心的是我們的音樂太過單一、無趣、沒有生命力。

但他反對的不是民謠,而是反對那些拿個吉他就叫自己民謠歌手的人。

不過也是因為民謠入門成本低,門檻低,所以它才能夠成為與生活最為貼近的音樂流派,民謠也是一種最古老的音樂形式,在各國都是,甚至不需要吉他,哼唱也可以是民謠,那位音樂產業大佬說。

同時,民謠還具有以下特徵,比如大眾最容易理解民謠,以及工業力的需求最低等等,比如一個民謠歌手隨便在街上拍張照可能都可以拿來作為專輯封面,一個民謠歌手可能都不需要化妝,只需要呈現最真實的狀態,而這也就區別於唱片公司和電視節目包裝出來的歌手了。

可能你也注意到,在《歌手》的舞臺上,趙雷的裝束最簡單,牛仔褲,T恤,質樸是觀眾對他最大的感受,所以當他唱走在成都街頭,坐在小酒館門口的時候你才會有代入感,很難想像西裝革履的張杰或者穿得很貴的迪瑪希坐在小酒館門口吧。

值得一提的是,趙雷的經紀是由街聲(street voice)旗下的品牌派歌版權代理的,而街聲也正是那個做了簡單生活節的廠牌,崇尚簡單生活的街聲對趙雷的認可也無疑是帶有一定指向意義的。

獨立創作更是全球的大勢所趨,全世界都有新興民謠的崛起。

「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在2010年之後,兩岸基弧全部是創作歌手,而且多半是獨立創作,其實美國也是,今年的格萊美,最佳新人是獨立創作。臺灣今年的金曲獎的新人入圍,大多是獨立創作民謠」,這位音樂產業大佬說。

民謠是雋永的,現在的我們依然會聽Bob Dylan的歌,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都能聽得懂,李宗盛也是民歌運動中成長起來的音樂人,他曾經是木吉他樂隊的一員。木吉他樂隊是民歌運動時期最著名的演唱組合之一,也是當時校園民歌中的典型代表,後來李宗盛成了華語流行樂壇的老大哥。

當然除了民謠,我們希望看到更多音樂風格走出角落,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莫西子詩、更多的蘇運瑩,這樣音樂才能更有趣。

相關焦點

  • 趙雷和毛不易誰的民謠更好聽呢?
    也是每個熱愛生活的我們的青春!很多人在大火後迫不及待的想盡辦法營銷自我!但是繼《成都》《南方姑娘》這些經典爆火後,趙雷反而選擇漸漸淡出大家的視線!他說自己不是歌偶像明星,他只是個趕著時光放牧的音樂人!也正是如此,他出的歌量雖然不多,但是每一首都有絕對高的質的保證!
  • 見素抱樸 不忘初心—趙雷和他的中國民謠
    見素抱樸 不忘初心很多朋友在聽完C先生Beyourself的節目之後問我,為什麼你這麼喜歡民謠,為什麼每一次的背景音樂都這麼好聽。我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因為這就是中國民謠的魅力。這種「沉穩」和「無法長大」並不衝突,前者是生活經驗的累積,而後者,則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體悟。在人世間行走,一路風雨兼程,途中總會遇見些什麼。忽然慶幸有趙雷這樣的歌手,始終遠離人群,靜靜地給你唱歌。用難能可貴的赤誠跟你講他音樂裡的離別,孤獨和成年人奔向社會必須面對的種種現實。
  • 趙雷和袁婭維關係 趙雷妻子是袁婭維嗎他們怎麼認識的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趙雷這個人物吧,他也是我們娛樂圈裡面很有名的一個男歌手,他的一首成都還有理想,讓我們回到了那個非常有活力的年輕時代,快點讓我們重新審問完了我們的內心,什麼是我們的理想,什麼是我們的青春?據說趙雷也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男人了,也是吸引了許許多多的女明星,對她有愛慕之情。
  • 不流浪的民謠歌手,是寫不出好民謠的
    區別只是,多數損毀於戰火,部分地方政府進行了復建,有些可能就此消失在了城市裡,十分之可惜。我們還是來聊聊北京的這座鼓樓:北京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 曾經火極一時的民謠突然消失,「退隱江湖」的歌手們如今怎麼樣了
    不知道還有多少歌迷記得趙雷將民謠帶到《歌手》舞臺的場景,一向追求舞臺效果、演唱技法的《我是歌手》,在《成都》的渲染下,變得如此安靜且緩慢,雖然最後趙雷並沒有獲得多好的名次,但是他卻讓更多聽眾了解到了民謠。
  • 李春波:被譽為「中國民謠教父」,為何在最紅的時候退出歌壇?
    他聯繫了許多唱片公司,可彼時樂壇是「京味重金屬」和港颱風歌曲的天下,民謠風格前所未有。沒有唱片公司願意第一個吃螃蟹。萬幸,李春波還是遇到了伯樂——中國唱片廣州公司的李廣平。、真切自然的吟唱,我聽到了一種『不想再給這座城市輸送噪音』的真誠。」
  • 從鐵肺女王淪為房產中介,我們似乎聽到了來自歌壇遺珠的「煎熬」
    所以,放眼整個華語歌壇,有勇氣挑戰這首歌的,真沒幾個。記得馮提莫曾在直播時翻唱過《煎熬》,副歌剛進一句,她就直接翻車了。 既然翻唱《煎熬》對於絕大多數歌手來說,都是一種「煎熬」,那麼可見原唱李佳薇實力非同一般。
  • 十首經典民謠歌曲,致我們逝去的青春!
    大家好,歡迎關注「亞麗快心」,在這裡,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有關娛樂圈的故事,每個故事都保證是之前所不了解的,希望大家能夠在我這裡知道更多娛樂圈之中的故事,希望大家看過小編的文章後能夠高興開心,記得多點點上方的關注,多多支持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十首經典民謠歌曲,一起來欣賞...
  • 民謠不只《董小姐》《南山南》
    不知道什麼時候,一種歌曲類型漸漸走近人們的生活,它沒有聲嘶力竭,而是用輕柔滄桑的語氣,輕輕訴說自己的故事,溫情動人。它讓你完全感受到的就是春夏秋冬,大街小巷,車馬行人……它就是民謠。有人認為他只是一群矯情做作的人整天無病呻吟,可你還是聽著別人的故事,哼著陳詞濫調,回憶著只屬於自己的曾經。有人評價民謠說:「世界如此廣闊,卻有人走進了悲傷的牆角」。要想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想去找尋內心的自由,無疑這是一條孤獨寂寞的道路。其實民謠是一首瑣碎的生活詩,是社會中的一絲靜默,他把普通人的情感撒在紙上,融入旋律。
  • 民謠歌曲裡的故事是否讓你流過眼淚,是否聽到某首歌會莫名的心酸
    民謠裡有理想,有愛情,有姑娘,有生活,有旅途,有故事,或許有關你我,或許有關其他。很多人都能夠從民謠中聽到自己的故事,這也是民謠能夠大火的原因。一首音樂打聽我們不是僅僅靠的是音符,還有音符之中的故事,當年張磊在《中國好聲音》演唱了民謠歌手馬頔的作品《南山南》,贏得了導師的回頭,仿佛自帶畫面感的歌聲不僅打動了導師,也讓張磊和《南山南》紅遍了大江南北,好多人也第一次發現了民謠歌手馬頔。
  • 電影《醉鄉民謠》帶你讀懂民謠的孤獨感
    臺下有人在聽他的故事,他們沒有聽到他的故事。油畫手法,他和他的吉他是畫面裡唯一的存在,其他用暗色抹掉,退後。從從容容的孤獨。那隻逃走的橘黃色的貓回了家。漂流海上的奧德修斯歸了故鄉。勒維恩抱著他的吉他在大雪裡兜兜轉轉,回到他的小酒館。民謠歌手是這個時代的遊吟詩人。他們名字都叫尤利西斯,他們務必流浪,務必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能夠回到故鄉。
  • 那些唱到人心裡的民謠歌曲和歌手,趙雷最火,最後一位你認識嗎!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音樂也開始變得豐富多彩,在各種各樣歌曲的類型中,民謠歌曲的劃分是偏小眾的,但這似乎無法阻擋我們對它的喜愛。這些民謠歌曲的旋律一般比較舒緩悠揚,音一般不會太高,歌詞一般比較優美,像詩一般,那些唱到人心裡的民謠歌曲和歌手,趙雷最火,最後一位你認識嗎!
  • 聽《傲寒》你聽到了什麼?
    顧城說「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 和顧城不同,我從未相信過命運,但你卻懷疑生活,最終一切都變的不明不白,直到現在我依然不知道為什麼。第一次聽到《傲寒》這首歌,是有一位喜歡民謠的朋友,推薦我聽聽馬頔的《南山南》導致的結果。
  • 什麼是校園民謠?三首歌告訴你,其中承載著我們無法忘記的回憶
    相信說到民謠音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國內這種類型的歌曲現如今被賦予了極廣的含義,並不僅僅局限於民族歌謠,反而許多與流行音樂相近的歌曲都被劃分到了民謠之中,或許用「民間的歌曲」來形容現在的民謠會更加貼切一些。
  • 中國民謠三十年
    「一聽就傻了,循環著聽了好幾遍,一直聽到天亮,特別激動,他的作品太牛了。」 萬曉利這種情況也算比較普遍,如何宣傳是這些草根人士躲避不了的關卡。 所以當時的「新民謠」被少數聽眾奉為圭臬,但因缺乏有效的宣傳手段,依舊不溫不火。 聽到這,老狼立馬給他引薦了「十三月」的老闆盧中強。 在辦公室裡聽完這張CD後,盧老闆立馬拍板決定發行。
  • 我的民謠吉他
    喜歡民謠嗎?我覺得民謠是世上最好聽的歌。民謠能表達我們當代年輕人的狂。民謠也能表達我們當代年輕人的愁。民謠更能表現我們當代年輕人的青春。曾經趙雷一個人一把吉他唱遍了大半個北京。陳粒背著一把吉他走了大半個中國。你是否也有一個音樂的夢想?一個人一把吉他走在成都的街頭,看著從旁走過的形形色色的人。
  • 從鐵肺女王淪為房產中介,我們似乎聽到了來自歌壇遺珠的「煎熬」
    上個月,火箭女孩101的李子婷在「熱我們」的舞臺上,都開了一首歌「苦難」,震驚了觀眾,以超高的票數贏得了第一名。 這一閃光,也被的原唱李佳偉看到,讚許地豎起了兩個大拇指。由於封面歌「苦」是大多數歌手的一種「苦」,可見原來唱李家偉的力量是不尋常的。
  • 這10首民謠,藏著我們逝去的青春
    校園民謠,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興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音樂人與聽眾。時至今日,魅力依然不減。
  • 柯智棠的故鄉是民謠,好聽就不該被遺忘
    不考慮柯智棠在咬字上的英式口音,他的音樂和ElliotSmith、CatStevens、DonMcLean,同樣有著很多氣質上的相近,就是不僅僅只唱那些糾結的小情歌,或者單純表現敏感、感性和神經質的小情緒。在柯智棠超越年齡的「老聲音」之下,他的音樂裡同樣不乏與聲音重量同步的人文重量。不怕庸俗的講,柯智棠的音樂裡,同樣還有著民謠音樂不可或缺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