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總有那麼幾個,唱歌走音且自我感覺良好的朋友,這些人通常被我們稱之為「五音不全」。首先,我們要來說說關於「五音」的概念,明明是「七音」卻叫「五音」,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中國是個文明古國,音樂的發展也有悠久歷史,但古樂曲是五聲音階,同西方有別。如用西樂的七個音階對照一下的話,古中樂的「五音」相當於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遞升的「fa」和「si」。當然,古中樂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樂的「哆、來、咪、索、拉」叫法一樣,唐代時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則用「宮、商、角(讀jué音)、徵(讀zhǐ音)、羽」了。所以,如果我們稍加留意,正宗中國古樂曲,是沒有「發(fa)」和「西(si)」兩個唱名的。比如,經常還有聽到的江北小調《茉莉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來、咪、索、拉」,全無「發、西」兩音;名古曲,嶽飛詞的《滿江紅》亦然。
五聲音階是中國古樂基本音階,故有成語「五音不全」。
那「五音不全」的人,到底能不能學習聲樂呢?並非不可以。其實,哪有人天生就「五音不全」的,而且也沒有所謂的「五音不全」,只要努力學努力聽,就會有很大改變。
音準和聽音能力有很大的關係,聽音能力差的,唱歌一般都會走音。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跟著音樂的原聲一起唱時,很難會跑調,但如果自己單獨再去唱,就會走音跑調。如果所謂「五音不全」的人,在唱歌時能聽出自己跑調,那是可以經過訓練慢慢糾正自己。但如果是聽不出來的,那我勸你趁早放棄好了!
首先糾正所謂「五音不全」的人走音問題,就是多聽多唱。簡單的例子:當我們第一玩電腦遊戲時,總會去看鍵盤,找到相對應的按鍵,但當時間長之後,你慢慢的已經產生肌肉記憶,不需要再去用眼睛找相對應的按鍵,音樂亦是如此。
唱歌像說話、說歌,沒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調,唱歌時音忽高忽低,唱不準組成旋律的每個音,普通話的咬字發音不準,影響唱歌時的音準。所以,想要糾正自己的走音問題,首先要糾正自己的咬字、發音、和普通話。
其實,並沒有什麼所謂的「五音不全」,多數的人只是因為自己的樂感不夠好,沒有人生下來就比別人笨,有的也只是聲樂條件不如別人,別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做,只是看你如何努力了。
對於樂感不好唱歌走音的人,想要改變,就一定要多聽、多唱,首先跟著音樂原聲唱,之後再跟著伴奏唱,最後再清唱,慢慢的改變和糾正自己。(每次可以都錄下來,之後自己去找自己的問題,加以改正。)
如果想學習聲樂就大膽的去學習,這些都可以經過後天訓練的,只要自己比別人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