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安家》更新,必會在社交媒體的熱搜榜上佔據一席之地,也拿下了不俗的收視率,關注度不可謂不高。但是這些仍舊掩蓋不了口碑撲街的事實。
如今《安家》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6.1分,堪堪達到及格線,編劇六六一直標榜的「這是一部行業劇」,但是就目前的表現來說,《安家》充其量不過是一部合格的肥皂劇,與觀眾們心中對行業劇的期待相去甚遠。
即使有《蝸居》傍身的六六,即使有孫儷和羅晉的加盟,也仍然阻止不了《安家》口碑撲街的頹勢。
在《安家》播出不久之後,有觀眾在六六的社交媒體留言道「跪求看徐姑姑和房似錦的家庭劇,不要搞事業了,來搞家庭吧。」六六回覆說,「我們是正經行業戲,只賣房不談感情。」
看到六六信誓旦旦地回復,包括筆者在內,很多人就真的相信了,但沒想到打臉來得如此之快。
之所以相信,是因為在開頭的幾集當中《安家》確實具有標準行業劇的品格。從房似錦一出場,就展示其過人的業務能力,通過其成功籤約兩個單子的全過程,給觀眾展示了一個成熟房產中介的模板。
當然這一過程也遭受到不少質疑,感覺劇中房似錦賣房的方式很不真實,比如賣給宮醫生的那套跑道房,賣房之前先經中介之手裝修一下這個橋段就很難讓觀眾接受。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買房子對於他們來說是一輩子的事情,且大部分人一輩子只有這麼一次,對於房產中介接觸較少,有此質疑也不難理解。
對於這個橋段,有房產中介行業內的人士特別做過科普,而六六也並未將這些當回事。眾所周知,《安家》的劇本是脫胎於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在買來版權之後經過六六之手再創作而來。
為了創作這個劇本,六六前後花費十個月的時間來了解這個行業,採訪過上千個買房者,劇中房似錦與徐姑姑都有其真實原型,他們的銷售手段在現實中也確有其事,所有在這一點上,六六還是非常有底氣的。
正是有鑑於此,再結合前三集的表現,很多人對六六口中這部「行業大戲」充滿了期待,不過也僅限前三集。隨著劇情慢慢展開,那句「只賣房不談感情」便破了功。
劇情注水是現下國產劇很大的一個問題,《安家》也同業沒能逃脫這一點。為了拉長劇集,徐姑姑和房似錦的對手戲被刻意增多,除了賣房,他們也開始談感情了,繼而各種陳腐老套的情節開始佔領高地。還是為了拉長劇集,很多無關情節開始佔據主導,於是劇情開始拖沓。
如果說播完前三集是6.5分評分是因為多數觀眾對房產中介這個行業了解太少造成的,那後來一路下滑到6.1分,整個製作方難辭其咎,劇情注水,孫儷和羅晉也救不了。
從第五集開始,激情犯錯的張乖乖上線,她綠了徐姑姑,由此情節,又引出男女主角更多的感情戲。
兩人「巧合」的同居了,然後張乖乖為了挽回被她傷害的徐姑姑上門來鬧,徐姑姑摟著尚未知情的房似錦氣跑了張乖乖,然後房似錦開始有意幫著徐姑姑氣跑張乖乖,再然後房似錦徐姑姑兩人相互扶持,日久生情云云。
這樣的情節實屬老套,觀眾們在狗血言情劇中已經看了太多類似的橋段。而這裡已經不是情節老套的問題,張乖乖偷人這一情節的出現,伴隨著後續很多劇情,她也在徐姑姑和房似錦的感情中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那後續的劇情中難免要對這兩人的小粉紅情節大書特書。
由張乖乖開始,到徐房兩人因此結緣,六六最終並沒能守住「只賣房不談感情」這句話,而整部《安家》,也離行業劇的定位漸行漸遠。
有關「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的話題近年來屢屢在影視劇中上演,從《歡樂頌》中樊勝美的媽媽,到《都挺好》中蘇家的強勢女人,「原生家庭」可以輕易引爆話題,成為觀眾們討論的話題爆點。
鑑於這一招屢試不爽,《安家》中引入潘貴雨這個「極品」媽媽本也無可厚非,但是實話實說,離了「原生家庭」這一話題《安家》難道就無戲可拍了?
除了徐房兩人的感情升溫,該劇後面的劇情就著重在描寫房似錦如何受到母親的盤剝,又講到她如何的不情願。
但是此時,觀眾不難發現這裡潘貴雨與房似錦的人設開始出現一些問題。
不同於樊勝美和蘇明玉的媽媽,《安家》中潘貴雨這一形象其實並不豐滿,從房似錦出生時要溺死房似錦,到無盡的盤剝,潘貴雨對房似錦毫無憐惜之情,更別提母愛了,兩人生來仿佛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潘貴雨這個形象在編劇手中被刻畫得非常極端,過度臉譜化。
換言之,編劇忽略了「原生家庭」中矛盾的複雜性,也忽略了人性的複雜,只是單純當把潘貴雨這一角色作為引爆話題的一個工具人。
而在工作中「人狠話不多」房似錦,在面對潘貴雨時一下子變成了一隻任人宰割的小綿羊,其前期設立的女強人形象瞬間蕩然無存。
當然,六六在接受採訪時,也對劇情如此展開有她自己辯解,她說行業劇也是由人構成,只要是人,他就難免要面對感情問題。
但現在的問題是,行業劇確實是由人構成本沒錯,但各行各業哪個不是由人構成呢?《安家》的問題不在於能否加入人的情感問題,而在於它已經顛倒了一部行業劇的主次關係。
作為一部講述房產中介的行業劇,買房賣房才是應該是它的核心,人所面對各種感情問題應該是點綴,而不是將之顛倒過來。雖然出於製作成本的考慮,製作方也尤其自己的難處,劇情注水,拉長節奏也算不得已為之,但同時也要意識到,劇情的拖沓和游離於主題之外的情節是一部行業劇的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