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你看了嗎?
上映兩天,票房已突破8億,豆瓣評分高開高走,且有86%的大V推薦度。
不得不說,咱華夏兒女的家國情懷始終濃烈,「神仙導演」管虎很了解觀眾「吃這一套」,劇情演技沒毛病,又「死摳」視覺效果,還選擇在影院復工後「打頭陣」上映,口碑和票房雙收似乎並不難。
影片當中「無盡的悲壯」和觀眾心裡「沸騰的熱血」一對接,也就確定了它是一部受歡迎的愛國教育片。
「當那匹白馬奔騰的時候,我再也忍不了要哭。」
很多網友表示:觀影結束時都沒能及時離座,一個個用紙巾捂著臉。
電影《八佰》由張譯、姜武、王千源和歐豪等人主演,故事背景取自淞滬會戰後期,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利用有利的地形殺敵200,自損20。
「實際我守軍人數400人左右,卻只能對外宣稱有800」,這也是影片命名的原因。
28歲的年輕演員歐豪,在片中飾演「端午」這一角色,頗受網友喜愛,甚至認為他是影片中最大的贏家。
「因為他真實地就像很慫又很了不起的我自己。」
在4天4夜的保衛戰中,「端午」由一名很怕死的士兵變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人生經歷了巨大的成長,很好地詮釋了所有小人物奮起抗爭的心路歷程。
「如果我是他,我也會這樣。」
「端午」之所以能讓每一個普通如你我的人相信,是因為歐豪的不普通。
歐豪是典型的「窮人家孩子,長著一張富人臉」,16歲就開始打工掙學費了,賣過衣服,唱過場子。
21歲從《快樂男聲》選秀獲得亞軍後,以歌手的身份出道,拿過好幾個音樂獎項,都有關於「全能」。
接著,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網友們看到了能唱能跳的歐豪還很能演戲,都覺得驚喜:
敬業的小鮮肉本來就很少,他還有老戲骨那般死磕演技的勁兒。
《左耳》、《悟空傳》、《烈火英雄》,《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鋌而走險》等作品,我們都看到了歐豪對於「演員」這個身份的熱愛。
只要能上場,必定有迴響。
作為一個新人演員,歐豪時刻銘記,非科班出身的笨鳥,一定得最努力。
為了更好地匹配「端午」這個角色,歐豪會故意不吃不喝不睡覺,熬過24個小時一早去現場直接開拍,那種壓抑感和疲憊感就特別真實可信。
沒有戲份時,歐豪會待在酒店的房間裡10來天不出門不露面,只因為「端午」這個角色不需要和外界有太多交流。
儘管這樣的行為一開始讓工作人員誤會為「不好打交道」。
電影《八佰》「端午」這個角色的使命,是要讓大家看到光與希望,找到心中的勇敢和責任。
歐豪如果不認真地跟著「端午」死一次,亦如果死得不夠悲壯,就會很不真實。
因為,歷史的真相遠比劇情慘烈。
歐豪有一場被日軍「炸」到半地下水道的戲,拍了28條,也是入行以來拍過最多的一次。
讓他幾近崩潰的不是動作戲和不同程度的受傷,而是單機一鏡到底地拍他「不停往下摔」......
第二場拍了一星期之久的水中戲,簡直就是在挑戰極限了。
張譯與歐豪打算通過半地下水道逃跑,結果又遇到日軍來偷襲。
拍攝時正值蘇州的11月,水是刺骨的冰冷,光著膀子站在水裡演日軍的人,一批批被送往醫院......
因涉及到大量的群眾演員、場面調度等諸多問題,每個鏡頭都要拍10來次。
儘管用保鮮膜裹住了身體,也穿了防水衣,張譯與歐豪還是一直凍得合不上牙, 因為要呆在水裡很長時間......
「我們今天如果鬆懈了,覺得就這麼算了,將來一定會成為遺憾」。
這是管虎鼓勵歐豪的話,也是歐豪自己的信念。
最後,「端午」在戰鬥中死去,腸子被炸開.....
歐豪也因此在拍完戲之後的這幾年都沒有再吃過豬大腸。
可是,《八佰》上映第二天,就有粉絲很熱情地送歐豪香腸,想讓他「吃啥補啥」。
還在努力恢復「心理創傷」的歐豪,公開發文致謝:「心意收到,歐豪說他還得再緩緩。」
讓歐豪無奈的是,有一部分粉絲還在尖聲叫喊著說下次再給他送鴨血......
因為他在片中掉過身上的肉,流了好多的血。
送禮物這齣發點固然是好,可是這樣的禮物也確實有點嚇人了。
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好好生活,也許是我們能夠回報革命先輩的唯一方法。
也應該是尊重、感謝導演和演員的最好方式吧。
《八佰》用的不是「百」,而是「佰」,是為了讓我們記住戰爭中的「人」。
「活著就是勝利!」——《八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