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詩刊/2019端午詩歌專輯(上)

2021-02-06 紹興詩刊

2019紹興端午詩會詩歌小輯

 

作者名錄

(上輯)阿  能、白象小魚、鮑文賢、北  城、陳  波、陳東升、陳  浮、陳奇科、陳於曉、春  楊、大  路、東  白、董建民、馮方祥、韓  冰、韓秀山、何海玲、何吉發、黑  麒、胡  夢、胡瓊飛、胡文煒、靜若夏柳、涓   子、冷若梅、劉漢傑、劉  騫、劉向東、盧豔豔、駱豔英、馬功聯

 

(下輯)馬叔平、夢  君、念  南、潘  虹、潘月祥、錢一方、淺韻凝、清  嵐、裘國春、盛常國、水  草、素  素、孫成龍、太白縱葦、棠  棣、恬  露、王可成、渭水漁翁、吳金權、西楊莊、小  語、謝劍浩、鑫  雨、邢力策、雁兒在林梢、姚福銓、殷  寧、餘厚洪、鳶飛魚躍、袁方勇、張  娟、張曉舞、章莉娜、趙  栩、周俞林

 

 

端午,一個登高順陽的時節

 

阿  能(舟山)

 

端午,一個登高順陽的時節。百姓們為了祛邪,用菖蒲根剪個小人兒,串以彩線佩在兒童身上。雞未鳴時,在門簷上插好神乎其神蒲劍和艾旗。

制好一串七彩香囊,掛於胸前,畫個蛋殼老虎垂於床沿,再貼一隻虎虎生風的端午老虎張揚門楣。

端一碗雄黃酒,噴灑庭院內外,燒起白芷和蒼朮,以驅蚊蟲。用彩線紮成纏手繩,繫於小孩腕上,再用雄黃在嬰兒額間點下一筆。

大嬸和嫂子裹棕子、做烏饅頭、蒸糰子,祭祖和饋送親友鄰居。連新女婿們也挑起八色「端午擔」,送去丈母娘家求得安平。丈母娘看張新女婿,荷花布襴倒頭系,端午羹水氽蛋,吃勒一家子笑眯眯。

孩子們群出郊外踏青,採草戲鬥,拉扯韌性,互對草名。這一天,以蘭湯沐浴,盡日樂哈嬉嬉。

鼓聲咚咚激昂,屈夫子呤著離騷,看著龍舟似離弦之箭,掠過江面……

 

 

端午帖

白象小魚(樂清)

 

我要潛入楚國

四月末,在白石湖的水裡

遊著仿佛在汩羅江裡夜行,左手解藥,右手蒙汗藥

袖口內還有牛耳尖刀

在楚辭裡聽脈,撫摸隱藏在詞語間的骨頭

確診楚大夫中了愛國主義的蠱

因此星夜攜藥而來,身後十八位不畏死的護衛

懷王和鄭袖,能用蒙汗藥迷倒

就暫不動用牛耳尖刀

不待三閭大夫出聲,就將他一掌拍暈

將解藥納入他口中,在細腰宮女的驚訝中

救出宮去然後再拍醒《天問》裡一粒裝睡的鳥鳴

它吹響《離騷》的骨笛,吟唱裡,有舊故裡的遺址

一一夾竹桃正沒心沒肺地,開得茂盛

像無數無聲無息的掌聲,掩沒一段驚心動魄的回家旅程

 

白象小魚,本名陳鑄宇,70後,居樂清。溫州作協會員,任《塘河文學》編輯,在《詩刊》《星星》《綠風》《詩潮》《中國詩歌》《浙江日報》《天津詩人》《詩歌月刊》等數十種刊物發過作品,併入選《2015中國詩歌年選》《網絡詩選作品選2016》《中國2016年度詩歌精選》《中國2017年度詩歌精選》《新世紀詩選》《中國微信詩歌選》等多種詩歌選本。

 

 

印象端午節

 

             鮑文賢(柯橋)

 

四十年前的端午節

沒有小黃魚

沒有大塊肉

啃著一把炒青豆

撕開母親裹的紅棗粽子

還有那種香甜的味道

 

二十年前的端午節

有肉粽有黃魚有黃瓜

還有菖蒲艾葉紹興黃酒

那紅燒的豬肉油煎的魚肉

從父親醬紅色的臉龐

我讀到那種幸福的味道

 

現在的端午節啊

依然飄著渾厚的酒香

依然飄著清幽的艾香

那豐盛的大餐傳承的文化

記載著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鮑文賢,男,出生於1965年8月,中學教師,1988年8月大專畢業於紹興文理學院(原紹興師專),系紹興市作家協會會員、柯橋區作家協會會員。

 

 

水墨故鄉

 

北  城(內蒙古)

 

站在地頭,目光掂量著墒情。底肥、種子、農藥、人工、水費在袖裡精打細算。

犁,虔誠,弓著腰與田地深度對話。

結果總是預期略低於夢。

 

站著解讀古柳樹下的小村,被東西路和南北巷隔成中國農村方方正正的傳統。

孝順,勤勞,和睦,守法。鄉風純樸。

冉冉,漫過《詩經》。恪守,在意象中自省。

山青水幽,足夠遼闊。

 

田園,躬耕自我。

背上,跳躍的陽光把整個季節都帶入到青春的節奏裡,墾荒人性的荊棘。

犁一道風景,穿越時間,被青山老樹銘記,綠水流雲傳頌。

勤勞和智慧恣意狂野,鍛打出一行行輝煌的足跡。贍養故鄉。

 

素描。山嵐滴翠。一條回頭的河。

小院,輪廓為虛,炊煙為實,虛實之間便是夢裡老家。

脊上聽風,一曲尚未風乾的思緒翩躚而至。溫馨。

磚聲瓦影間構築一闕詞,詞牌繽紛,我們都縱橫在文字間。

 

北城,本名郭海, 內蒙古奈曼旗人。作品散見《詩刊》《民族文學》《星星詩刊》《草原》《人民日報》等海內外報刊雜誌,並多次獲獎。

 

 

 

 

陳  波(越城)

 

她的懷裡還有

礦山的餘香

赤裸的初夏

四面山,囚禁呼吸

落日

印山水庫的水又淺了一層

摁住端午的哭聲

在心形的湖畔

時光告訴她

應該學會忘記

用一杯黃酒和幾個粽子

抱回,藏著故事的心

宿醉,不思歸處

 

2019.5.24

 

 

陳波,筆名百合凌波,70後,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人。2012年開始發表詩歌、散文、小說,2014年出版散文集《心暖花開》。現為浙江省作協會員。

 

 

家鄉美景

 

陳東升(諸暨)

 

浣紗石邊

 

走下青色的石階

眼前寬闊的浦陽江

水波微瀾

輕輕擊拍岸邊的石欄

這時候的天,瓦藍

相對於我的身形

身後有一塊巨大的浣紗石

青苔覆蓋,斑駁的光影

像一隻蹲著的神獸

盼望著那位千年的浣紗女

鑲嵌在吳越之間的明珠

戰場硝煙遠去,歸於凡塵

遊魚悄悄沉入水底

蘆葦抽出新芽

幾隻鸕鷀鑽入白花花的水面

消失在遠處的黑點

 

 

戴著鬥笠的老漁翁

從明朝走來

白髮,長衫,風霜滿面

他收起釣竿,佇立岸邊

凝視著浦陽江,和一江遠去的背影

七級浮屠

是高高的桅杆

丟失了船和帆

魚兒輕輕地向他道別

一會兒就消失在碧波中了

長空下

周遭的事物有低矮的秩序

他孤聳入雲

守望了家鄉五百多年

 

 

已經是江南的五月份了

大塊的水田

還是空蕩蕩的

田裡的野草稀疏的長著

蒲公英的種子隨風而去

空中舞出白白的弧線

水牛不見了

耕田機犁好了幾畝水田

窩在角落裡休息

忙碌的插秧人不見了

幾天後就輪到插秧機上場了

幾隻白鷺飛過來覓食

一位白髮老農背著手

在田埂上踱步

此時的陽光明媚、溫暖

 

陳東升,出生地浙江省諸暨市 ,詩刊子曰詩社會員,在《新課程》、《教育》和《教育現代化》等多種國家級和省級報刊雜誌上發表過多篇教育教學專業論文。

 

 

行走在鄉村(外二首)

 

陳  浮(黑龍江)

 

從一個農戶,走進另一個農戶

那種淳樸的鄉音響起,現在

變化的風輕輕流過

房屋穿衣帶帽,臨帖的雪

遮掩不住農民與眾不同的豐收

此刻,我只想行走,醞釀

鄉村裡更深的雪色慈悲

 

阿媽喜形於色的說著小村新近的宏偉

駐村書記昂揚的節奏,一堆

捂不住的秘密,迸發出幸福的音符

還能說什麼,還有什麼比這些

怒放的生命更為柔軟、親切

 

那一排排瓦藍的建築,頂替了枯瘦

寒冷的泥草屋,那些擠在一起

取暖,堆積如山的玉米穗子

和熱情的人們一樣,在

生活的熱忱裡,從來就沒有放過生活

 

我把鄉村走得夠遠,夠亮

越走,就越看清了那鄉村振興的圖景

挺拔、堅韌,在一場大雪裡

掀起一行行詩,也在建設的路線上

散落一地豪情,一地春光

 

我看見旭日升起

 

我離開這村子的時候

他身子單薄,貧窮落後

可是一場風,用最短的時間

在大地上跳舞,利用地裡優勢

旱田改水田,大興

讓村民有了光的種子,也挑起

這個村莊的文化氛圍,讓大秧歌

迎著風說話,在生活裡翻動

調和,與一馬平川的水泥路

交錯縱橫,用內裡的勇氣

在天空下迅速光彩照人

 

我想,就這樣靜靜看著

在旭日村,年輕人開著汽車

老人們數算恩典,孩子們一起讀書

嬉戲,各有各的方向,都迎著風

在一場大雪的潔白裡,深陷寂靜

盼著生活在地裡,長出一茬茬

細碎的陽光,其實,光芒的去處

天空知道,大地知道,我也知道

 

太陽就這樣升起來了,在潔白的盡頭

村莊深處,幾個健步如飛的身影

奔忙,走街串巷,遍訪四野

與有問題的的人們交談

在扎進泥土的時候,一層層

執意收下所有的果實

一遍,又一遍,重複生長

 

時光老了,許多日子

都一去不復返,旭日村的稻花

香了,兩萬畝水田掩映下的村莊

創面越來越深,棚室經濟加重

我看見各種大事小情

有規則地出入

這村莊一年比一年蒼老,臉色

聖潔的白,把日子提到了天空之上

 

 總有一條路可以通往故鄉

 

一場大雪過後,我又迷路了

漫天潔白,草木率真

可是,在這陌生的世界裡

在人間,草葉在動

還有更微小的事物,也在

竊竊私語,或是連接成片

我不負時令的出走

在返鄉的途中,追趕黎明

 

一片一片的雪花兒,落寞

這些剔透的精靈,還有內心深處

可親可敬的幻影

一路北上,南風北風那個吹

連天的煙塵,與落葉混淆

天空沒有被這一切遮蔽

而我撥開炊煙,旁若無人的繼續

穿過拮据的原野,進入嶄新的村莊

也在大風呼嘯時,延續

血濃於水的生命事實

 

陳浮,現居大慶。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首屆文藝評論家文藝理論研修班學員。作品刊發於《人民文學》《地火》《文藝評論》《石油文學》《歲月》《黑龍江日報》《猛獁象詩刊》等。曾獲2015年度「人民文學」近作短評銀獎等多種獎項。

 

 

漸行漸遠的慢時光

 

陳奇科(寧波)

 

初夏的小雨   扭扭捏捏

走街串巷  穿越蛙鳴陣陣

將聊賴和虛無  甩在玉泉路上

 

端陽節前幾天

篾殼浸了又洗  數次以後  

終於有了時間煎熬下的等待

 

作為空間上的呼應

循著龍井路上  飄過的縷縷茶香

茶人村正一字排開  春秋的流水席

 

西溪深潭口  舟楫競發

點睛後的老龍頭  懷揣雄黃和角黍

深情地咀嚼出一段   斷橋邊漸行漸遠的慢時光..

 

2019.05.31

 

陳奇科,男,出生於七十年代,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寧波北侖區作協會員,長期業餘從事詩歌創作,作品散見於報刊及網絡平臺。《家的春天》入選中國作協和《文學港》雜誌社主編的「春天送你一首詩」活動。

 

 

龍舟,激蕩在端午的封面上(散文詩  外一章)

 

陳於曉(蕭山)

 

農曆五月,明晃晃,碧蒼蒼。

    我拿出所有蓬勃與盎然的詞語,堆砌在岸上。

    親人呵,今年的龍舟,已在出發的路上。

    槳聲一片又一片,十萬頃百萬頃碧波,被攪動成水花四濺。

    陽光流淌,水光流淌,熱血沸騰,激情沸騰。

    親人呵,我們齊聲朗誦同舟共濟,朗誦齊心協力和力爭上遊。

    掠過,掠過,飛掠而過。

    像一陣風,像一陣濤。人潮湧動,往前,往前,一直往前;浪潮湧動,往前,往前,一直往前。片刻,水天一色處,只留下了影子。水的影子,雲的影子,人的影子,槳的影子,龍舟的影子。

    端午在各地,說著方言。但賽龍舟,是我們合唱的同一首歌。

    汩羅江上的詩魂,高吟著詩歌,高吟著詩歌裡的祖國。

    親人呵,此刻,我們端午畫卷中的祖國,已經抵達龍舟的遼闊。

 

香飄端午

 

插一束艾草在大門上,端午一晃,就晃入了老時光。

    吱嘎,門開了,繞床弄青梅的小女孩,閃身而出,脖子上掛個香囊。

    把端午喊作粽子節。粽子香,香了一廚房。

    炊煙香,香了一村莊。

    家門連著小路,小路連著大路,大路連著遠方。

    出嫁的女兒,正在回家的路上。做娘的,一會兒站在家門口望,一會兒走到田野上望。

    黃瓜、黃魚、黃鱔、鹹蛋黃,黃酒已在壺中溫著。

    風吹上一遍,再吹上一遍,風就熟了。風把端午吹成了金黃,金黃的叫麥田。

    我父親的草帽,在金黃的麥田上一亮,端午的風情,和盤託出。

    去田間,聽聽流水,翻翻草木的姓氏,聞聞泥土的芳香。叫端午,早早把初夏的風情收藏。

    端午的封底,是兒時,是故鄉。

 

陳於曉,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作品散見於國內外報刊,多篇作品入選年度選本,曾參加全國第十四屆散文詩筆會,著有《路過》《與一棵老樹對話》《聽夜或者聽佛》等。

 

 

端午·

 

春  楊(諸暨)

 

從夜的尋找中醒來

聽到了雨在放逐風的憂傷

夢的汗滴落到汨羅江面

匯聚成河祈願太平盛世長久不息

 

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品德

或冰  或燙  或糾纏繞遠

仿佛靜止是眼睛的謊言

瞞不住春秋來回花開花謝

 

我想為今年端午謳歌一曲

寫龍舟  粽子  艾草  與雄黃酒

猛然想起昨夜屈原來信

他已化身為雨穿過夏日的脊梁

 

2019.5.31

 

 

詩人節

 

大  路(新昌)

 

曾走過多少個這樣的日子

從不經事的少年

到油膩的中年

門上的菖蒲艾葉由盛而枯

江邊的一個身影縱身一躍

鼓聲在耳畔響起

那是古老的故事

是少年奔跑的足音

是歲月留在臉上的鬍渣

有歡笑,也傷感

加糯米裹上粽葉

在鍋裡煮一鍋童年的白米粽

笑談中

我們一起品嘗

在心頭奔湧的暖流

突然有了方向

就像江水被注入了靈魂

用一個個水花

寫成一首首詩歌千年吟唱

 

大路,本名石龍,70後。自由職業,紹興新昌人。愛好古典音樂,寫詩。偶有作品發表於文學性網站和詩刊。

 

 

古越大地又逢春

            

東  白(越秀學院)

 

稽山蒼蒼,越水激蕩
四十年的改革開放
山上山下鬱鬱蔥蔥
感慨萬千站在香爐峰頂瞭望

高樓林立頂住蒼穹白雲
現實的世界不需遐想
激動飛翔的心
無法抑制此時此刻的浪漫

迪蕩新城,袍江新區
濱海新城,鏡湖新區
愜意地佇立在如此空曠的天地間
鑲嵌滿目的翠綠
灌注青山碧水的蔥鬱

收穫的季節
最多跑一次的春風、陽光是好幫手
彎腰抬頭的那一刻
古越大地開懷的笑了

 

乘著深圳南海漁村吹來的春風
醞釀水鄉醉人的清香
黃酒小鎮,安昌古鎮
魯迅故裡,書聖故裡
酒香、臘腸
書味、墨香
在這古老的土地上重新勃發生機

迎著陽光雨露,暢想新的希望
砥礪前行,創業創新
踐行「八八戰略」
改革開放有力縱深推進一方熱土

中國輕紡城,中國領帶城
座座轉型升級的市場
宛如一艘艘艦船啟航楊帆
都是弄潮人
追隨一個嶄新時代的縮影
夜泊水鄉,楓橋經驗
創造了一個個紹興師爺的神奇傳說

 

江南水鄉,墨色的水鄉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到十九大的全面深化,春風春雨
月月潤飾時淡時濃江南水鄉的畫廊

一條條古老的烏篷船
宛如一幅幅動漫的畫
正述說著水鄉運河神奇的故事
會稽山新見證
大禹靈魂領銜
釀出新的花雕酒和狀元紅

運河老酒的醇香
瀰漫著江南水鄉
綠茵長堤,住著婀娜多姿的君柳
天堂笑聲,漫過小橋流水的人家

柔情似水的黑泥土啊
滲透又漂灑著春夏秋冬晨晚的煙雨
千萬個王羲之的墨香,藉此
豎起了永不倒的文筆塔、永和塔……
千萬個魯迅的風格
裝點著水鄉故裡新的街巷

新徐渭,新賀知章
新元培,新恩來……
向我們走來,散發著江南水鄉濃濃氣息
把水鄉蟬聲鳥鳴
都一一溫柔成墨綠的江南

 

江南啊!江南的墨綠,和了
知了聲聲在湖水中泛起漣漪
江南水鄉之嘴
呼出一絲絲一縷縷清風
溫柔了江南堤岸
溫柔了湖面,溫柔了古越的大地

在繁榮城鎮,在美麗鄉村
從稽山腳下,到天姥山麓
從鑑湖岸邊,到剡溪兩岸,浦陽江畔
習慣早起的鳥兒
把一汪汪湖水鳴成了魚肚白
習慣早起的雄鷹
把一排排從地下而起的高樓插向了藍天

 

江南水鄉哈哈的笑聲
走進一條條青石板的街巷
緊緊擁抱夜安寧的軀體
烏篷船靜靜的安睡了
耀眼的霓虹燈
把水鄉綿綿的夜揉在懷裡
座座大廈宛如夜衛士
守護白牆青瓦磊成上下鏡式的樓房

春風頻吹,捲起鑑水千層浪
在大灣區錢塘江南岸
又看到紹興架起一座新型的城市
越城、上虞、柯橋
用高速,用地鐵
通向杭州、上海、世界
普惠古越大地……
用心網架起心橋
用網際網路、物聯網
用改革、發展、綠色、開放的新思路
描繪著一張嶄新的宏偉藍圖

             

2019.5.16


      東白、東方既白,本名施德東,研究員,在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工作,發表論文60餘篇,有光明日報刊登和人大資料複印中心全文轉載。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遠徵詩刊》策劃人。

 

 

端午節

 

董建民(柯橋)

 

小時候

白糖沾粽子的香甜

把垂涎已久的五月在掰指數日間拉長

 

長大了

雄黃酒  龍舟  菖蒲  艾葉  紋身人

還有仗劍高歌的人

在汨羅江上絕望的一跳

——所有褪色的歷史

都會在這個日子一一重現

 

如今啊,端午是個休息日

我知道

老家村口那棵被歲月打磨過的古樹下

有雙殷切等待的眼睛……

 

     董建民,紹興市作家協會會員、市網絡作家協會理事、柯橋區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有作品發表《品位·浙江詩人》、《紹興日報》、《柯橋日報》、《紹興詩刊》等。

 

 

詩二首

 

馮方祥(嵊州)

 

七律  國慶七十周年嵊州頌

 

崢嶸歲月一江悠,

七十芳華壯志酬。

滄海桑田時日異,

新顏歡貌剡城優。

鎮鄉連動高樓起,

商貿交通物馬流。

綠水青山鶯燕舞,

宏圖再展業千秋。

 

[注]交通,這裡指交流融通。物馬,這裡指車馬。

 

七絕   月夜後庭

 

翠篁笑倚五針松,

夏夜空庭綠色濃。

皎月清輝梳倩影,

碧池荷葉水悠溶。

 

 

馮方祥,1958年2月出生,大學本科畢業。曾在中學擔任語文教師四年,後一直在嵊州市教育體育局工作至退休,先後任過秘書、辦公室主任、副局長等職。現為浙江省詩楹學會會員、嵊州市詩楹學會會員。

 

 

 午三題

 

                    冰(諸暨)

 

  

 

纏繞過無數大山

淪陷過多少村莊,天空

那些丟掉的國就像被你

傾覆的曠野,滿眼荒涼

 

死,讓江河出名,還是

為世人點一盞燈?

幾千年來,抱石者們

像無盡的水珠,投入滾滾的長河

 

你知道有多少人恨你,怨你

把他佔為己有。

 

站在高貴的頭顱上

你也成了名流

 

 

 

一塊碧玉,懷抱人間五穀

縱身一躍,砸向黑暗的水底

未曾想過骨碎粉身

 

一根根的細線總讓人想到

那些粗大的繩索,綁著

報國無門的肉身

綁著滿腹經綸

 

那些浪染紅了歷史的天空

那沉沒水底的又何止是屍首

是無國,何以為家的悲愁

 

 

 

有龍的地方就有水

有水的地方亦有舟

 

選擇長居於水的人

一定知道水的習性

——載舟,覆舟

 

當無數的龍舟飛渡在浴蘭節

以舟的名義,龍的聖名

一曲《離騷》就是那奔湧的河流。

 

不朽的一直不朽

 

2019.05.20初稿

20 19.05.27定稿

 

          韓冰,原名饒秀蘭,女,70後,浙江紹興諸暨人。諸暨作協會員。

 

 

五月的艾蒿

 

韓秀山(紹興)

 

收藏好四月芳菲

五月出來晾曬艾蒿

美人蕉咧開猩紅的嘴巴

側身亮出身後的薔薇

 

五月分娩的櫻桃,已一籃籃

蹲在路邊

若不及時摘去

就會被鳥兒銜去,投入石榴的腹中

 

五月,蟬鳴了,蛙鳴了

它們準備了多久,炎熱開始貼身

黃昏長了,單熬一段失眠日子

 

一棵老樹,一處古村落

在我的窗外

 

五月是橫在梅雨前的一道土坎兒

翹起腳兒拔節,搪塞

能擋一滴算一滴

 

    韓秀山,吉林人,現定居紹興,1963年生。曾擔任國家一級期刊副主編多年,系吉林省作家協會、中國化工作家協會、中國散文詩協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在《作家》《上海文學》《詩選刊》《星星》等報刊發表詩歌。

 

 

端午的情思

 

何海玲(新昌)

 

那天你送了我

一個飽滿的薰衣草香囊

一個香氣馥鬱的節日

便立刻生動了起來

 

草木的清香

在初夏的天地間日益動人

艾草的身材在雨水裡竄

為了準時抵達你家門楣

 

布穀鳥用它清麗的歌聲

喚醒了每一個蓬勃的黎明

與蛙聲一起,在稻田裡執著等待

那一行行翠綠的詩行

 

湖水的柔波裡

深藏著一個古老的傳奇

就像我們心底的那份牽掛

藤蔓一般纏繞,攀爬

 

其實,所有的河水都有一個源頭

——汨羅江

 

2019.5.27

 

何海玲,中學語文教師,紹興市作協會員。

 

 

把祖國安裝在心上(外一首)

           ——寫給屈原

 

何吉發(安徽)

 

祖國的路,終於在五月

走到了盡頭

儘管大地上草木葳蕤,春水蕩漾

但國家沒有了,山河改變了顏色

更換了姓氏,香草般美麗的祖國

落入虎口,我看不見人民芬芳的笑臉

 

祖國的碎片,落滿我的心間

疼痛讓我寢食不安

我恨啊,那麼多人

沉醉在花天酒地中

我的吶喊

不如小鳥溫婉的呼喚

到處歌舞昇平,到處和諧一片

密林中,老虎窺視的眼睛

卻視而不見,災難來臨

鐵蹄踏翻了手中的碗

家毀人亡,繁花似錦的祖國

狼煙一片,狼煙一片啊

片片都似利劍,把我的五臟六腑

戳穿

 

我要走了,懷揣祖國美好的形象

走進汨羅江,岸邊我喜愛的艾草和菖蒲

會像我堅守的信念和品質

千年不變,一個人的精神和骨頭

被安裝在一條江的心上

年年歲歲在每個有良知的

後人的記憶裡,掀起波瀾

 

中國的龍舟,劃呀劃

 

「一」字排開,一艘艘龍舟

憋足了勁,只等一聲號令

他們劃呀劃呀劃

帶著屈原的詩情

帶著艾草的香氣

帶著菖蒲的韌性

帶著心中美好的願望

隨著鼓點的節奏

向終點奮力衝刺

水波蕩漾起來

岸上圍觀的人呼喊起來

水邊的草木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跳

炎黃子孫的靈魂深處,這一天

都會升騰起一團團火焰

在五月的世界,熊熊燃燒

那是幾千年熱愛生活、熱愛和平

熱愛祖國的深情和嚮往

在脈管裡、在骨髓裡、在基因裡的傳承

他們劃呀劃呀劃,帶著中國的激情

向前衝去,衝向夢中理想的目標

 

 

何吉發,男,安徽蚌埠人,小學教師。系安徽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在《星星》《綠風》《飛天》《詩潮》《草原》《中國詩歌》《散文詩》《詩歌月刊》《創世紀》《散文詩世界》《文學港》《安徽文學》《北方作家》《綠洲》《安徽日報》等幾十家報刊發表詩歌、散文800多首/篇。多次獲得全國詩歌大賽獎。有詩歌作品入選《春回天府——四川災後重建詩意鏡像》《中國當代風景詩選》《2011年打工詩歌精選》《中國年度優秀散文詩•2012卷》《中國地學詩歌雙年選(2011-2012)》《中國年度優秀散文詩•2013卷》《新世紀詩選》《2018中國年度最佳散文詩選》等詩集。

 

 

端  午

 

              黑  麒(柯橋)

 

有楚人在河的上遊,撒下一曲《離騷》

汨羅江翻騰著,兀突一枚心結

 

河埠頭的艾草粽子和雄黃酒

像某根芯線,卻不能助我連結源頭

 

風和江水槓上了,勢成拉鋸

無法終結。每年舔一口,過成習俗

 

多少似是而非的存在,源於這道烙痕

明顯不是當事人想要的模樣

 

    黑麒,本名金海江,70後,浙江紹興人。作品散見《品位·浙江詩人》《星河》等及網絡文學。有詩集《散翎集》出版。

 

 

端午暇思(二首)

 

胡  夢(湖南)

 

吃粽子

 

解開時間的繩結

剝開傳說的粽葉

品嘗端午這隻巨大的粽子

 

汩羅江水浸泡了幾千年的糯米

散發出楚辭的墨香

同糯米一起包裹的

還有那臨空一躍濺起的哀思

 

一口咬下去

你會品嘗到歲月煮沸的

大愛的馨香

你會咀嚼到浪漫主義的日常詩情

你還能攝取到物慾橫流的環境下

骨頭裡所稀缺的鈣

 

端午節

 

兩千多年前

屈原在汩羅江用生命註冊的

一個公眾號

 

你可以關注

也可以不關注

 

公眾號每年會有人適時推出

糯粽的馨香

雄黃酒的醇厚

會有人發布龍舟抒寫的力與美的比拼

陽光適時把《離騷》《九歌》《天問》

搬出來曬一曬

艾草、菖蒲也擠進來插圖

用一抹五月純粹的綠

生動傳說留下的故事情節

詩人不停的按下手中的按鍵

為抱石之吟濺起的浪花

增添幾縷色彩

 

公眾號沒有固定的欄目

也不預設任何特別的主題

在這裡你可以暢開心扉

競舟的繼續競舟

美食的繼續美食

寫詩的繼續寫詩

 

2019/04/26-28

 

本名胡慶華,筆名胡夢、森夢。男,湖南省汝城人。「野草」散文詩群成員,湖南省作協會員,湖南省詩歌學會會員。有詩文見於《星星·散文詩》《綠風》《散文詩》《散文詩世界》等雜誌。有散文詩入選《中國散文詩人》《中國散文詩精選》等年度選本。出版詩集《心中有歌》,詩歌合集《一生一世》。

 

 

國慶抒懷(二首)

 

胡瓊飛(嵊州)

 

行香子·建國七十周年感懷

 

祖國騰飛,國順民昌。轉頭望、歲月滄桑。援朝抗美,平地開荒,更苦中求。險中勝,夢中香。

神州崛起,時新日異。看今朝、百舸爭航。豪華都市,美麗城鄉。喜軍人強,華人富,賊人慌。

 

建國七十周年頌

 

七十春秋風正好,河山處處卷新潮。

太空月上紅旗舞,四海昇平百姓驕。

 

 

七絕三首

 

胡文煒(柯橋)

 

司馬悔橋

 

春離瓊谷多顛蹇

曲指京城在伏天

此地嘉林能避暑

溪邊高臥自成仙

 

 

 

家鄉泉水明如鏡

捧飲烹茶養氣神

大旱不枯流十裡

山青崖潤物常新

 

 

 

家在深山幽僻處

一條小徑接田廬

摩天樓裡饕珍饌

不若門前採果蔬

 

 

胡文煒,男,1950年生,紹興市作家協會會員,熱衷本地鄉村觀光,曾有散文在地方報刊發表,現住柯橋。

 

 

包裹,是粽葉一生的使命(外兩首)

 

             靜若夏柳(越城)

 

匆匆老去的鄉音

觸摸一輪月的白

端午夜的濃稠

如一片經年的粽葉

包裹村口古樟的濃香

小溪正輕泛微波

 

糯米間的空隙排擠

舊時光纏綿

提起粽子和屈原

把念想織成韌性的線

紮緊一個端午的粽子

 

今夜我只做一個燒火人

徹夜不眠地把端午粽煮得黏韌

複製多年前故鄉的星子

粘貼在端午的夜空

再談一片粽葉的包裹

 

柴火舔著年老的鍋底

一個粽子激情繃裂

一粒一粒結痂的往事綻放

有種叫作故鄉的味道

深情挑逗我的思緒

包裹,是粽葉一生的使命

 

爆裂,是豆子最美的綻放

 

小時候的端午

母親開始炒豆

我掂起腳尖張望灶臺

鐵鏟翻炒

掙扎  翻轉  蹦跳

豆子一刻不停地躲避滾燙

豆子的宿命  燙熟 炒焦

或者爆裂  撕開一道傷口

疼痛裡噴出深藏的濃香

爆裂是豆子最美的綻放

 

長大後的端午

我提醒母親炒豆

年老的鐵鏟翻炒陳年的豆子

翻滾逐漸變得笨拙

我看到疼痛的傷口

撕開經年的血淚

爆裂的聲音像擊打生活的迴響

母親說  豆子總要爆裂才好

我從胸口的陳傷裡

挖掘出生活的芬芳

 

我站在端午的灶臺前

豆子爆裂開來

我添一塊柴火

迎著滾燙才會有最美的爆裂

 

端午隨想

 

撕開慢時光

認真過端午節

備好一條祝福的黃魚

虔誠地烹煮出節日的鮮香

艾草、粽子供奉屈原的故事

龍舟整裝待發

去掀起一片歷史的沉香

我端坐在午後的陰涼裡

夏日豐滿起來

老去的豆莢沉默安詳

泥土新翻出成熟的氣息

我親自編制一個香囊

把昨日的念想

明日的期盼

還有流淌的歡聲笑語

焚燒成一縷五色的清香

香囊飽滿起來

從此紮緊思鄉的結

在端午過後的每一個夜晚

一次次聞到故土的芬芳

 

    靜若夏柳,女,70後,小學語文教師,紹興市作協會員。

 

 

相思如粽

 

涓  子(深圳)

 

於艾草的清氛裡 
守望長夜至未央
在龍舟的鼓聲中
眺望記憶的遠方
我已消瘦
如一粒多情的紅豆
期待被溫柔地撿拾
嵌入糯米  埋進粽葉
用思緒如麻牢牢捆綁
然後在爐灶內
沸騰出一身的

糯軟芬芳

 

雄黃酒的濃烈

現出白蛇的真像

汨羅江的波濤

滌蕩屈子的惆悵

這傳奇的日子

我的家門沒有菖蒲

美人與香草

都已被歲月埋葬

思念卻如烈酒

傾覆成河漢湯湯

水清水濁隨滄浪

誰的嘆息聲聲長

 

千舟竟發
已過誰的萬重山
取次花叢
可有人曾懶回望
我兩手空空
問不出向天的迷惘
那一場愛的記憶
已成遍地昨日花黃
唯有思君不敢忘
如離騷一章復一章 
在古典的韻律間
活色又生香

 

 

    涓子,女,1978年出生,上虞人,現居深圳,自媒體人。作品發表《詩刊》《散文詩》《文友》等刊物,入選《散文詩年度佳作選》等選本,與人合著有《紹興行知書》。

 

 

端午說夢

 

冷若梅(樂清)

 

歷史掀開一角如破壞粽葉包裹

浮出水面的真相,慢慢地活又慢慢地死

三十多個端午正襟危坐涉水而來

來來來,我們舉杯,我們暢飲

我們汩羅江裡撈粽子也撈月亮

順便把嫦娥也請來,我們圍坐一桌

我們吟詩作對,我們談情說愛

詩人抱馬痛哭,伯牙痛失遠古的琴音

這一切與這個端午又有何幹?

 

我們不過是大地蒼茫夜色蒼茫裡的

一顆棋子,我們不敢生也不敢死

不敢愛也不敢恨,黑與白握手言和

親愛的,只有活著

才能背負一本受困的歷史書去突圍生活

含淚咬住一尾魚,一塊肉,一個流心蛋

那些掙扎著的腦細胞斷了又生,生了又斷

像一叢叢喪失花期的艾葉期待荷鋤而歸的淵明

用鋤頭斬斷雄黃的酒氣

期待來世白蛇一般蟄伏

 

 

冷若梅,原名王孟丹,1982年生於浙江樂清。2004年大學期間開始寫詩,作品散見於《江南》《詩歌月刊》《詩選刊》《散文詩》《西部文學》等刊物,有作品入選《2006年中國最佳詩選》。出版有詩集《如此活著》。

 

 

靜靜的雲和湖(外一首)

 

             劉漢傑(紹興)

 

1

你總是含情脈脈

儀態萬方

國色天香

你少女的微笑溫情綻放

2

湛藍的雲和湖

神境山水

清風如酒

吹皺了我思鄉之淚的湖波

3

慈祥目光

母親臂彎

千年古鎮故鄉懷抱

哺育我的乳汁永生難忘

4

赤石  我的故鄉

為了祖國崛起毅然捐軀

忠義化成碧波

如今像位女神

靜靜端坐雲和湖仙宮邸

 

                2016.11.26

 

回故鄉雲和記

 

1

回到故鄉

好像回到了解放區

真正自己的地盤

坐上主人翁席位

 

2

故鄉的雲

令我陶醉

如果不是愛情飄飛

我怎會流浪遠走他鄉

 

3

所有體檢指標

到故鄉都恢復正常

久居它鄉太多驚恐

用盡良知與智慧艱難應對

 

4

故鄉

靈魂之家

抵達這裡

人生才有詩意飛揚

 

            2016.11.25

 

    劉漢傑,男,麗水雲和人,現居紹興,60後詩人,出版個人詩集多部,系浙江省作協會員、紹興市作協詩歌創委會副主任。

 

 

端午紀念


              騫(新昌)

此岸眺望彼岸

詩情,深情

生命,定是一葉小舟

在壯闊的江面之上

隨風輕輕飄搖

《九章》《天問》《離騷》

湧動著的思緒

踏歌而來

於夢中遙遠及近地問詩人

如何留下千古傳唱的詩歌

如何慢慢醞釀成千古佳話

一江水——沉默了

久久不作答

江邊的樹——鬱郁生機勃發

此中一切呵總是義無反顧地向前奔跑

時間飛快輪轉

嶄新的一切嶄新的開始

指間彈奏新的篇章

詩人——總是默默注視

在心上,在江上,順風行舟

一江水,應是淚

緬懷,追憶,紀念,為那些華章喝彩欣喜


    劉騫,紹興市作家協會會員,自由撰稿人,作品發布於《紹興詩刊》《浙江詩人》《天姥山》等,以及各公眾號,網絡論壇。

 

 

紹興:激越慷慨與柔宛清麗(外二首)

 

                 劉向東(山東)

 

一曲激越慷慨的古調

藏著國讎家恨,中興信念

藏著鑄劍人和劍

藏著蓼薪和苦膽

也藏著浣紗的美女——

它是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故事

它是一塊磨刀石

要磨出我的血性

磨出我骨頭上的寒光

讓我身軀裡尚未淬火的鐵

生長出愛憎的刀鋒

 

一首柔宛清麗的新曲

有著溼潤的品相,像是水做的

那粉牆黛瓦,那老街深巷

那白玉長堤路,那烏篷小畫船

經過了時光的浸染和江南雨的水溼

源遠流長,佳期如夢

迷朦的煙雨是多情的詩人

丁香般的姑娘,神仙模樣的白娘子

都撐起了油紙傘

季節的容顏,被達達的馬蹄

踩得起起伏伏

 

似乎,新曲如夢,彈新曲亦是憶舊夢

悵惘著去,恍惚著還

似乎,古調如泣,援琴奏古調

便進入了夢中之夢,遙遠得無法回返

 

端午分行

 

一些人在包粽子

五花八門形態各異的粽子

每一粒米都銜著千古幽思

都能喊聲出龍舟競渡的號子

另一些人在寫詩賦詞

每一個文字都像孤芳自賞的子彈

要穿越二千餘年的光陰,置身於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艱難境地

披散的長髮沿著水邊邊走邊唱

 

我兩樣都不會,那就

隨便說幾句,分成行來說——

是否可以忘記寵辱危機,忘記

那條千古流淚不息的汩羅江

住進寂靜的村莊。我的胸懷寬廣——

心中住著美人,脈管裡奔跑火車

 

詩人與老者

 

他一直站在江邊太息

兩千多年了一直站在江邊太息

哀民生之多艱

——也愛,也恨,涕泗橫流

 

古老的河溯源而上

把流水嘆長者也在喃喃獨語——

白晝就這樣過去了

夜晚就這樣過去了

 

    山東省棲霞市作協副主席。作品見《山東文學》《時代文學》《青海湖》《華語詩刊》《山東詩人》《遼寧詩界》等,曾參加2016年山東文學社「風雅歷下,詩匯百家」採風活動、2016年中國鄉村詩歌高峰論壇暨首屆「詩探索·中國春泥詩歌」頒獎活動、2017年「作家走進雲南省第二戒毒所一對一結對幫教」,與一名戒毒人員籤訂幫教協議。入選《新世紀詩選》《山東詩歌年鑑》等選本。著有詩集《雲端的房子》。

 

 

這一天

 

盧豔豔(杭州)

 

這一天

你準時復活

從一堆尋常日子裡

把絆倒你的那塊石頭

俯身抱起,昂首沉沒

 

這一天

我看見水託著船,趟過

漆黑的筆管

咽下城池裡空空的吶喊

 

每年這天,你都拔出我血脈裡

日漸衰敗的菖蒲

仗劍一揮,光影暗淡  

 

盧豔豔,女,70後,浙江省作協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浙江東陽人,居於杭州。園林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建造師。作品散見於《詩刊》《詩潮》《江南詩》《星星詩刊》等,著有詩集《飛花集》。

 

 

送你一枝艾草

 

                駱豔英(新昌)

 

送你一枝艾草,再送你一整夜無眠

趁星星還在夜空繁忙地眨著眼睛

趁太陽還未穿起火焰的衣裳

不必驚動汨羅江,就站在江邊,站一小會兒

讓風吹過臉頰,看啊,你的身體開始閃光

你的身體懷抱楚辭,任由放逐的漢語

控訴一條江的毫無波瀾

風依舊吹過臉頰,你有沒想到:

人生何其疼痛,又何其漫長

 

送你一枝艾草,再送你一卷嘆息

此時,夜深人靜

魚群尚未入眠,江面上

漂浮著一片鱗光,像你在黑夜裡

努力睜大的眼睛。浪漫已經丟失主義

看啊,你把身體投進水裡

關於山川湖泊,關於家國天下

你所懂的,到頭來

只與一具軀體的寒冷有關

 

           2019.05.22

 

 

詩三首

 

           馬功聯(嵊州)

 

七律•詠故鄉小昆

 

群巒迤迤幽勝中,
雲澗繚繚競彩虹。
不墨青山書墨盡,
無弦泉水曲無窮。
古橋秀氣迎春意,
家廟軒昂聚俊雄。
海北天南歌故裡,
華章佳賦唱新風。

 

七律•西白抒懷

 

鄉道逶迤凌絕頂,
群峰綿亙舞凝煙。
四方繪染橙黃綠,
八面風簫角徵弦。
羅隱求仙雲裡訪,
葛翁採藥石間眠。
虔誠仰止桑榆地,
回首家祠拜聖賢。

 

七絕•西白山秋韻

 

天高雲淡臨斜柵, 
曠野秋風慣疏閒。
楓葉清香飄古道,
紅妝碩果滿關山。

 

    馬功聯,嵊州市退休教師,嵊州市、紹興市、浙江省詩詞楹聯學會會員,嵊州市東南詩社會員,剡西詩社駐市區聯絡處主任。

 

如果您喜歡作品,請您讚賞!

讚賞的一半為作者稿酬!一半為公眾號平臺活動補貼!

若讚賞全額不足50元,不再發放!

推送集體作品讚賞留平臺!

謝謝您為詩歌做的奉獻!

《紹興詩刊》微信公眾號,系原《紹興詩刊》紙質刊物停辦後新開設的交流平臺,不定期刊發各地詩友的作品、評論,一般一周編發2—3期,所發作品視情在文學雙月刊《鑑湖》選發。稿件請寄:1027463563@qq.com。一般要求寄5—8首精短詩作,附作者簡介、照片1-2張、詳細通聯等。古體、散文詩均可。來稿、照片等請用附件發送,主題欄註明投《紹興詩刊》。來稿要求原創首發,已經在其他公眾號推送的作品請勿再寄來,多謝!

 

 

 

 

 

相關焦點

  • 紹興詩刊/福全採風作品(13)
    有詩作發表於《無界》《柯橋日報》《紹興詩刊》《女詩人》《草根詩社》等微信公眾號。,業餘詩人,上世紀七十年代未開始寫詩,1984年開始,在《青春》《鑑湖》《紹興日報》《紹興晚報》等報刊上發表詩歌、散文,現供職於紹興市某機關。
  • 大家頭條:端午節特刊
    詩歌曾獲《詩刊》年度作品獎、首屆全國綠風詩歌獎等。,曾獲《中國作家》、《星星》詩刊詩歌獎、第十九屆柔剛詩歌獎提名獎等,著有詩集《小溪流水》。唐月,女。有大量詩歌作品發表在《詩刊》《詩選刊》《綠風》《山東文學》《中國詩人》《猛獁象詩刊》《大觀》《宿遷日報》等。有作品入選《2019中國詩歌年選》等及其它選本。2019年南方出版社出版《擦肩與相向》詩集一部。
  • 端午時節,帶你品嘗紹興的特色美食!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煙雨江南,又到端陽,逐水而居的江南人家,包粽子、掛菖蒲,飲黃酒、佩香囊。「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北宋文學家蘇軾筆下描述的節日場景,正在各地熱鬧上演。當然最少不了就是端午節美食。在浙江紹興,紹興人端午節吃什麼?
  • 端午同主題詩歌 詩香部落 0183
    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創作發表作品,有數百萬字詩歌、散文、散文詩、長短篇小說、評論、文史類文章見於全國各報刊雜誌。出版散文詩集《第五個季節》(民族出版社)、散文隨筆集《悠齋自在心》(時代文藝出版社)。長篇小說《紅薔薇白薔薇》《保衛毛澤東專列》《無形道》於報刊連載。
  • 【《紅旗詩刊》名家詩歌】鼓月||偶得
    孔子詩歌獎盛裝啟幕紀念開國領袖   感恩幸福生活2021開年詩歌大典毛澤東文學獎投稿郵箱936516697@qq.com    「毛澤東文學獎」是《紅旗詩刊》公眾平臺聯合《首都國際文學通過初選的詩人和作品,在《紅旗詩刊》《首都國際文學》微刊進行公開展示,在初選作品中進行複評,經過讀者投票、專家打分,最終評定冠、亞、季軍和百大優秀作者頒發證書、獎盃、獎品,簡略徵稿啟事如下:一、散文、詩、詞、曲、賦、小說(短篇和微型小說
  • 《先鋒》詩刊│詩歌精選│第104期
    1993年4月15日出生,甘南人,作品散見《西藏文學》、《雷公山詩刊》、《無界詩刊》、《甘南文學》《天火詩社》《為我讀詩》、《動詩刊》等刊物和公眾平臺。並在藏人文化網、青海湖、新浪等網站上開設博客 ,開通個人公眾微信:「明珠詩歌」。出版詩集《一縷心香》。
  • 【詩刊】2021第206期 《田園作品專輯》
    對面門上的神眼一閃臂膀一震,長出了風箏的翅膀被美的型線牽引一翅降落風箏製作基地接受大師拋光打磨出眾帶金邊的大場夥高端的推出自己…… 諾貝爾獎的影子在上前名望讓莫言舊居裹上一層金箔我的思維也長一對深研的眼睛幾格低矮的土房因諾貝爾文學獎的
  • 端午,是一念安康,平安和順,祈福納祥,祝福所有的朋友們
    一詩一文每一天的原創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這些年一直在追尋那些讓我魂牽夢繫的詩歌,屈原當然是我喜歡的詩人之一,不光是他的詩歌詞賦自成一派無人能敵,更愛他的愛國精神,為他的氣魄而傾倒,每逢端午以詩為念。
  • 【詩刊】2020第1145期《陳思位作品專輯》
    醉美石林作者:陳思位 一座座石林梳風沐雨守候億萬年一朵朵彩雲從北方的天空慕名而來訴說前世今生的情話蟬鳴嚶嚶有韻喚醒打盹的峭壁石縫裡的樹木抖落一身霞衣羞成一灘灘紅暈藏進碧波 大山裡流淌著撒尼人的炊煙月琴在草地上牧著牛羊
  • 《2019四川詩歌年鑑》\\綿陽篇
    有詩歌作品發表於《詩刊》、《人民文學》、《星星》、《詩選刊》、《詩歌月刊》、《芳草》、《漢詩》、《詩林》、《詩潮》、《詩生活》、《中國藝術報》、美國中文詩刊《新大陸》等,並收入歷年《中國詩歌精選》、《新世紀詩典》、《2004新詩代年度詩選》、《中國星星詩刊五十年詩選》等多種選本。2004年曾獲人民文學「青春中國」詩歌獎,出版詩集《馬培松詩選》、《2011:發給自己的詩歌郵件》等。
  • 端午:藍蓮花 海靈草 草馨兒 蓮葉 叢林嘟嘟
    詩歌作品散見於國內外報刊雜誌,曾獲「春秋知音杯」全國詩歌大獎賽銀獎、「黃鶴樓杯」世界華文詩歌大獎賽二等獎、「曹禺杯」全國詩歌大獎賽優秀獎,2011年中國首屆網絡文學大賽詩歌(組詩)獎,2015年「韻·烏鎮」全國詩歌徵集大賽最具新意獎,散文《101次遇見你,我的澳門》獲2016年世界華語散文大賽獎項,另有散文三篇入選香港大中學生語文讀物。
  • 安陽端午詩歌誦讀活動精彩紛呈 弘揚國學精粹
    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安陽市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經典朗讀為核心,積極組織各單位開展各種形式的詩歌朗誦活動,以詩歌朗誦親近經典,熱情謳歌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操和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在這樣一個充滿詩意的日子裡,安陽市公路局、工信委、科協、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安陽市投資集團等5家文明單位的幹部職工歡聚一堂,用音樂和詩歌盡情的吟詠抒懷。《遙祭屈原》《我們的端午》《五月五日》等等,一首首詩詞讓同志們感受著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不屈的品格。並伴隨著這些流傳千百年的詩句一起,走進了作為詩人節的端午。
  • 【詩刊】2019第792期 《黃杉靈感作品選》
    《詩刊管理團隊》總 顧 問:邢雲波社   長:晴 藍《詩刊》投稿指南一、個人專輯欄目 :現代詩3—5首。二、散文隨筆:300字以上。三、有聲詩歌欄目:符合朗誦詩文。 1、以上各欄目均需要100字內簡介,照片一張,原創首發,杜絕一稿多投。2、稿件內容不得含有虛假、違法或其他有礙社會和諧、國家安定的內容。3、不得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商業秘密等合法權益,文責自負。4、本平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平臺不再修改原稿。若一個月沒刊發,視為退稿。
  • 「清白泉」杯第二屆全國清廉詩歌散文大賽徵稿啟事
    為進一步營造清廉文化氛圍,特舉辦「清白泉」杯第二屆全國清廉詩歌散文大賽。一、組織機構指導單位:中國作協《詩刊》社、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單位:紹興市紀委市監委、紹興市委宣傳部承辦單位:中國詩歌網、《反腐敗導刊》雜誌社、紹興傳媒集團二、徵稿時間
  • 【畢節詩刊】王國君:九月在雪山上碎步,月光在舊夢裡進出
    我們不必哭泣 秋風在喃喃低語 沒有什麼措辭 能拯救落葉 (二) 我們對秋天的期許 超越了雁陣 花香在夕陽中輕舞 九月在雪山上碎步
  • 柳泉詩刊·第086期·淄博詩人檔案(1)馬累
    9月,《山西文學》刊發組詩《在大地上:愛與安靜》(7首)。11月,組詩《在大地上:愛與安靜》(26首)獲2006泰山國際文化大會暨首屆泰山詩歌節金獎。7、2007年1月,《星星詩刊》實力詩人欄目刊發組詩《馬累詩三首》。2月,《詩刊》上半月刊刊發組詩《馬累的詩》(4首)。4月,《星星詩刊》刊發《詩兩首》。
  • 【新詩推薦】楊玉祥詩歌欣賞(詩意人生朗誦專輯1-10首)
    【新詩推薦】楊玉祥詩歌欣賞(詩意人生朗誦專輯1-10首)窗縫中,又貼上厚厚的紙片。,沒有寫上收信人的姓名,就把它投進綠色的郵筒。詩意人生·周末詩朗誦——楊玉祥詩歌朗誦專輯    周末詩朗誦:每周日,相約早九點。每周推送一首楊玉祥原創詩歌!    讓詩不再朦朧!讓美回歸詩歌!
  • 【新詩推薦】楊玉祥詩歌欣賞(詩意人生朗誦專輯11-20首)
    【新詩推薦】楊玉祥詩歌欣賞(詩意人生朗誦專輯11-20首)     也許它不幸落在馬路上,    只能任滾動的車輪,    百般蹂躪、踐踏,    相反它還要自我解嘲,    把一切說成是命運的嘲弄。    開在你心靈貧瘠的山崗上,    明年,將是一片片金色的收成。
  • 《夢璇詩刊》首屆雅集—一場詩歌與古琴 瑜伽的盛宴
    2017年6月10日下午,《夢璇詩刊》首屆雅集在稷下琴院·江上瑜伽苑(茂業天地五樓)成功舉行。 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詩歌是文字的寶石,是心靈的花朵,是從靈魂的泉眼中湧出的汩汩清泉。
  • 《嚮導詩歌》第104期|域外詩人作品專輯
    域外詩人作品專輯 組稿:金 非    厲雄,旅西班牙華語詩人,浙江青田人,居馬德裡。中國詩歌學會、世界詩人大會會員。鳳凰詩社副社長兼海外詩社社長。中詩網副主任。詩歌散見《詩刊》《中華詩詞月刊》《中國日報》《揚子江》《《人民日報》以及海外報刊等。